迈腾空调出风口拆装:营养之惑 健康之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5:12:55
营养之惑 健康之祸  http://www.gmw.cn 2011-05-22 15:19:55 来源:中国教育报 [字体: ]  分享到:

  ——城市儿童少年饮食行为状况调查

  终于放学了,男孩奇奇松了口气,他大口嚼着在街边小摊上买的薯片,吃完觉得渴,便买了瓶可乐。回到家,他吵着让奶奶带他去吃洋快餐,惦记着再吃两个儿童套餐就能凑齐一整套玩具了。

  “2011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日前发布。报告指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吃不健康零食、在外就餐、喝含糖饮料等不健康饮食行为相当普遍,这些健康之“祸”引发的中小学生营养问题值得警惕。

  5月20日是第22个中国学生营养日。我国中小学生营养结构存在哪些不合理因素?为什么生活富裕了,孩子的健康问题却突出了?根源何在?如何干预?对这些隐藏于物质丰富、选择多元的当下社会的营养之“惑”,家长该如何应对?学校应如何作为?

  ■本报记者 张春铭 李小伟

  零食,影响健康的双刃剑

  调查显示,我国90%以上的儿童经常吃零食。小学生常以冰激凌、膨化食品、巧克力等作为零食,中学生常吃冰激凌、糖果、酸奶等。不节制地吃零食,尤其是经常食用冷食、冷饮,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营养摄入不足。

  上下学时间,校门口两侧的小卖部被穿校服的小学生们围得水泄不通。他们兴致盎然地在小店门口的摊位上挑选食品。有几家小店的纸箱里放满了麻辣肉干、煎炸面筋、腌制肉串等。这些零食包装简陋,有的摸起来还非常油腻,个别零食的袋口没有封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1998年和2008年对广州、上海、济南、哈尔滨4城市中小学生所作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儿童经常吃零食,女生吃零食的比例高于男生。从1998年到2008年,调查对象食用冷饮类、油炸类零食的比例显著上升。其中,食用冷饮类比例从59.5%上升到75.7%。小学生常以冰激凌、膨化食品、巧克力、薯条、薯片等作为零食,中学生常吃的零食是冰激凌、糖果、酸奶等。

  零食究竟能不能吃?怎样吃才健康?

  “不能简单地把吃零食看作是一种不健康行为。”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研究员说,中小学生正处于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对能量和营养的需求比成年人还多,适当、适时、适量地吃些零食,可以为他们提供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部分能量和营养素,可以补充正餐的营养不足。但是,儿童不节制地吃零食,会使消化系统没有一张一弛的节律,得不到应有的休息。肠胃长期超负荷运转,会造成消化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冷食、冷饮对身体伤害更大,虽然口味香甜,但会对孩子们的肠胃产生刺激。经常吃零食,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营养摄入不足。因而要引导中小学生学会选择营养相对均衡、全面的零食,使他们既能享受吃零食的快感,又能获得所需要的营养。

  应该怎样选择零食呢?“零食应是合理膳食的组成部分,不要仅从口味和喜好选择。”学生营养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学生营养室主任胡小琪研究员建议,应多选奶类、新鲜果蔬类、坚果类等天然食物,不宜食用太咸或腌制的食物。“比如,水果、含糖量低的糕点、花生、核桃、牛肉干、豆腐干都是适宜做零食的,而巧克力、口香糖、冰激凌、炸土豆片、烤羊肉串就不适宜做零食。”胡小琪说,“食用这些零食,也需要控制量,不能影响吃正餐的食欲。同时,要选择清洁、卫生的食品,不要选择附带玩具的小食品和过期、变质的食品做零食。”

  在外就餐,抵挡不住的诱惑

  我国1/4以上的城市居民经常在外就餐,15至17岁少年每周在外就餐比例为30.8%。中小学生在外就餐容易摄入过多能量,长此以往会引发肥胖,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等慢性病埋下隐患。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忙碌的父母往往没有时间在家准备一日三餐。去餐馆就餐被越来越多人青睐。有调查显示,我国1/4以上的城市居民经常在外就餐,15至17岁少年每周在外就餐比例为30.8%,城市明显高于农村,分别为48.3%和23.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调查显示,中小学生每周至少吃一次快餐的比例从1998年的1.9%上升到2008年的16.2%。中小学生因“好吃”选择快餐的比例为71.6%。但这些“好吃”的快餐,营养结构并不合理,脂肪比例高,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C、钙、铁等营养素含量低。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能量密度大的食物和快餐很可能是造成世界儿童肥胖率不断上升的原因。在快餐业发达的美国,儿童和成人超重、肥胖、患糖尿病等与在外就餐有关。儿童在外使用快餐食物频率高的,发生肥胖的危险是在家就餐的2.2倍。

  “中小学生在外就餐时,容易摄入过多能量,长此以往会引发肥胖,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等慢性病埋下隐患。”胡小琪说,目前在城市中,完全禁止孩子吃快餐不太现实,家长控制孩子吃快餐的次数相对可行。“最多每个月不超过两次。另外,点餐时,相比炸鸡腿,选择带有蔬菜的品种会好一些。”

  除了快餐,在普通餐馆就餐,是否就可以无所顾忌了呢?马冠生说:“在外就餐,膳食能量摄入远高于在家吃饭。因为人们所点的菜偏重于荤菜,摄入脂肪量高于在家吃饭。餐馆的菜一般是油多、盐多、调味多。以最简单的鱼香肉丝为例,为了让肉更加嫩滑,一般餐馆都进行了过油处理,这会增加菜肴的能量含量,经常食用不利于健康。”

  胡小琪提出了另一个容易被家长忽视的问题,在外就餐会增加孩子吸入“二手烟”的几率。所以要尽量减少在外就餐次数。如果需要在外就餐,胡小琪建议,选择干净、卫生的就餐场所,点餐时荤素搭配,尽量多选择蔬菜,选择不带皮的鸡肉、瘦的牛肉和鱼虾,避免香肠和腌肉,选择小份菜。“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外就餐时,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能饮酒,不管酒瓶上标注的酒精度数有多低。”胡小琪说。

  饮料,被忽视的“甜蜜陷阱”

  我国城市儿童少年人均每日饮用饮料量从1998年的300毫升左右增加到500毫升,其中2/3是含糖饮料。过量饮用含糖饮料,会增加患肥胖、Ⅱ型糖尿病、骨质疏松、龋齿等疾病的危险。

  小明是个“可乐控”。因为胖,爱出汗,他经常喝可乐等含糖饮料,他觉得好喝又解渴。有一次,小明在体育课上骨折了,家长带他去拍片子,医生说:“这孩子骨骼不够致密。”

  研究显示,过量饮用碳酸饮料的青少年发生骨折的危险是其他青少年的3倍。而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骨折的危险性可能增加5倍。

  饮料消费逐年增长已经成为全球趋势,虽然饮料包括碳酸饮料、茶、咖啡、果汁、牛奶等,但中小学生喝的饮料中,更多是含糖饮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调查显示,从1998年到2008年,我国城市儿童少年人均每日饮用饮料量从1998年的300毫升左右增加到500毫升,其中2/3是含糖饮料。中小学生最喜欢喝的3种饮料依次为:碳酸饮料、茶饮料和果蔬饮料。喝牛奶和酸奶的学生从1998年的81.5%下降到2008年的57.1%。也就是说,我国城市儿童少年每人每天喝一瓶饮料,只有一半的孩子喝牛奶或者酸奶。

  一般来说,适当饮用饮料没什么危害,但过量饮用就会摄入更多的糖。“以一罐355毫升的可乐为例,其中含糖量相当于8块方糖。”马冠生说,“一小瓶600毫升的可乐,其中含糖量相当于14.5块方糖。”

  过量饮用含糖饮料,会增加能量的摄入,结果引发健康问题,例如增加患肥胖、Ⅱ型糖尿病、骨质疏松、营养不良和龋齿等疾病的危险。

  一项针对学龄前2岁年龄组饮用饮料状况的研究发现,每天饮用360毫升果汁饮料的儿童身材矮小率为47%,是少量饮用果汁组(身材矮小率为14%)的3倍。

  “经常大量饮用含糖饮料,牛奶和其他营养饮品的摄入就会减少,使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A等营养素的摄入减少。”胡小琪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少年儿童应以喝白开水为主。饮水量为每天1200毫升左右,天气炎热时适当增加,多次少量饮水,至少每天喝6次。也可以辅助喝一些家庭自制的新鲜果汁和蔬菜汁,少喝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

  胡小琪特别提出,在选择牛奶和酸奶饮品时要注意,“乳酸饮料”虽然也含有奶,但含奶的比例和营养价值远远不如酸奶,购买时,要注意包装盒上是否有小小的“饮料”或“饮品”二字,如果有就是乳酸饮料而非酸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