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瑞医疗借壳最新消息:华大教授:用“撼”或“捍”都是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6:34:00
2011-05-15 05:35:32 来源: 东南快报(福州)
本报讯(记者 陈慧娟 林野)“撼”字的使用真的正确吗?此“撼”和彼“捍”,在词义和用法上到底有哪些区别?昨日,记者咨询了华侨大学文学院院长、现代汉语专家王建设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陈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艺理论家赵增锴,三位专家各抒己见。福州网友、语文老师思宁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撼”乃“动摇”,用“捍”才正确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陈博士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艺理论家赵增锴都认为,“撼祖国强盛”的“撼”字应改为“捍”比较合适。

作家赵增锴特地查了现代汉语字典,“‘撼’是动摇、摇摆的意思,而‘捍’才是保卫、防卫的意思。很显然,此处的‘撼’用法不对。”赵增锴说,如果用“撼”,那不是变成“动摇祖国强盛”的意思?这样意思表达完全相反。

福建师大陈博士和文学院的几个老师讨论后,也觉得应用“捍”,表示保卫祖国的强盛。古代有句话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里的“撼”就是动摇的意思。“即使古代的‘撼’有保卫之意,但在现代的语境当中,也应该用‘捍’,才既适合又通用。”

陈博士还认为,故宫赠送的锦旗感谢语既然是“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如果改为“捍”字,那首字“捍”和“卫”刚好是同义语述构成的一个词,用在对联中就更搭配了。

用“撼”或“捍”都是错

观点1 “捍”字为语素不能单独使用

华侨大学文学院院长、现代汉语专家王建设教授表示,“撼”字在这面锦旗上的使用肯定错误,但是他认为,即使改成“捍”字,也是说不通的。

“这个锦旗里写的藏头联,原来是要表达‘捍卫’的意思,”王建设教授分析说,“撼”字是动摇的意思,不适合用在这里。王建设教授强调说,如果改成“捍”字,用现代汉语是无法解释的。

“‘捍’字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成为了一个语素,不能单独使用,只有词才能单独使用,所以后面一定要跟一个‘卫’字。这和‘人民’的‘民’不能单独使用是一样的。”王教授分析说,在古汉语里,‘民’是个词,可以单独使用,因此有“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名言,但是在现代汉语里,‘民’也成为了一个语素,不能单独使用。

因此,无论是“撼”还是“捍”都不能用在这面锦旗上。

观点2 “捍祖国强盛”动宾搭配不当

福州网友、语文老师思宁则从“撼”和“捍”在古代文献中的用法,分析了它们的词义差别。同时,又分析了“捍”字的语法使用,认为“捍”用在此句也不对。

“撼”,摇、摇动、震动,正如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还有《宋史·岳飞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若引申为用言语打动人,则如《宋史·徐勣》:“微言撼之。”

 

“捍”,保卫、防御、张开、拉开。通“悍”。《礼记·祭法》中说:“能捍大患,则祀之。”《吕氏春秋·贵卒》:“管仲捍弓,射公子小白,中钩。”

从以上分析,思宁认为,不论从词义还是从通假看,“捍”均不能用“撼”表示。对祖国的“保卫”是使之坚固、稳定、完整,而不是“摇动”她。所以,“撼”是“捍”的误用。

“即使‘撼’改为‘捍’,从语法和对仗分析,也有问题。”思宁说,改完后的语句为“捍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捍卫京都的泰安”勉强说得通,而“捍卫祖国的强盛”则动宾搭配不当,因为“祖国的强盛”作为宾语部分,前面的谓语动词宜采用“实现”之类的词。

作者:陈慧娟 林野

(本文来源:东南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