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界面中英文对照:加拿大华裔孩子的“三把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49:46
加拿大華裔孩子的「三把刀」

記者凱蒂  2011-05-19 19:09  環球華報

日前有新聞爆出:約克區法語學校的華裔學生人數倍增,竟出現了人滿為患,一位難求的罕見情景。近日與一些華裔家長聊起孩子學語言之事,大多的父母還是希望孩子不僅能保留母語,而且英語法語都能搞定,有位家長感言道,學好英法語,吃定加拿大,華裔孩子有了中文、英語、法語「三把刀」,一定會有好前程。看來,語言的學習,不僅困擾著第一代新移民,就是華裔孩子也要為此奮鬥不息。

孩子母語差 父母也無奈

2011年人口普查正在全國各地進行,根據2006年人口普查資料,華語是加拿大僅次於英法的第三通用語言,母語(Mothertongue)為華語者超過100萬人,較1971年的不足10萬人成長十倍以上。在家中講華語者僅佔全國總人口的2.5%,且主要集中在多倫多與溫哥華兩個大都會。

根據統計局定義,所謂「母語」指民眾幼年時期在家中所學得的第一種語言或五歲前在家中最經常使用的語言,且現在仍然聽得懂。上週末去朋友家開Party, 四個華人家庭,7個孩子,除了一個小嬰兒和另一個15歲男孩外,其他的孩子只會講「你好再見」等簡單母語,大家在談論著其中一家人要辦婚禮時,旁邊的孩子竟然有中文這樣問:結婚誰?完全是用英文句式套中文的發音,讓大家好一通笑。在這個幾個華裔孩子,湊在一起嘰裡呱啦講英文,已經是極其普遍之事。

近來,多倫多的中文學校如雨後春筍,關於華人子女學中文的爭議也是此起彼伏。有家長對子女學中文太在乎,只是希望孩子儘早融入主流社會,也有些家長雖然送子女去中文學校,但子女不喜歡學也不勉強,但還是有一些家長積極督促孩子學中文。問起家長送起孩子學中文的理由,大多數是說,咱們的孩子是中國人的後代,理應當學習中文,瞭解中華文化。中國有五千年的文化沉澱,自己的老祖宗的文字都不懂,豈不太可惜。還有人說,而今中國的發展讓世界矚目,等孩子長大後,有機會找到個和中國沾邊的工作的話,精通中文將是個優勢。可是也另有説法:,這裡長大的孩子,就是中文學的再好,可是如果回中國,中國複雜的人際關係和處事方法他們怎麼會懂。還有那些職場上潛規則明規則,這邊長大的孩子還不是被人當猴耍?因此,想到這些,做父母的對督促孩子就有點氣餒。故此,身邊的朋友坦然道:如此費勁讓孩子學中文幹啥,橫豎咱們這輩子和下輩子都是在加拿大混,孩子能和咱說簡單的中國話就不錯了。

問及孩子們,他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說,中文太難學啦,特別是寫中文字,那些筆畫好難寫哇。連中文學校的老師也說,華裔第二代學中文的基本效果是:10個孩子裡,會用中文簡單溝通的有可能8個,能認一些中文字的大概就2、3個,願意用中文寫字的幾乎都是在中國上過小學的孩子。可見華裔父母尋常說的看的中文,對孩子們來說,的確是不容易。就是那些一心巴望孩子成為中文通的家長,對說孩子蹩腳的母語,也是無可奈何,只有解嘲說:罷了,只能對不起老祖宗啦。

孩子英法通 父母好辛苦

加拿大是個典型的雙語國家,其雙語敎育也是世界上開展得最為成功的國家之一。1982年,加拿大聯邦政府頒佈了《加拿大人權利和自由憲章》,規定瞭如果家長提出讓孩子用法語受敎育的要求的話,只要人數許可,就必須在該地區創辦法語班或法語學校。目前沉浸式(Frenchimmersion)雙語敎學也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即所有課程都以法文來敎。而今在加拿大約有59%的人講英語,21%的人講法語,但法裔公民對加拿大的影響遠遠大於講法語人口比例,歷屆總理及其它政府要員,很多人的第一語言都是法語。對於大多數安省的學生來說,法語還是找政府工作的敲門磚。即便進不入政府工作,要想在職場、商業圈達到一定高度的時,法語可能就是你晉陞的瓶頸,因為加拿大有著眾多的法語消費者,任何有威望的大公司都不會忽視這個龐大的市場。只能講英語的人才在這樣的消費群體面前技能是不完善的。所以,很多華裔家長都知道,孩子將來要想進入主流社會,從小打下堅實的法語基礎是非常必要的。

也許正是基於這些考慮,很多華裔家長在讓孩子學英文、學中文的同時,依然鼓勵孩子學法語。然而,由於大多數家長對法語和孩子一樣陌生,,對孩子的法語學習很難幫助,對孩子的作業質量、學習進度根本是一團霧水,因此造成一些地區,法語學校還有法語班爆滿。也有華裔家長為孩子學法語而「孟母三遷的。有位朋友就是方便孩子學法語而搬到了哈密爾頓市,僅僅兩三年的時間,他們的女兒淼淼就能說很流利的法語,而且中文英文齊頭並進。在大家的羨慕聲中,淼淼媽媽卻幽幽地說,女兒的語言成果,是丈夫放棄很多工作計劃換來的。因為淼淼除了在學校學英語、法語外,放學後還要由父親陪著到老師家做輔導,週末上中文學校,再加上平時還要練游泳、練跳舞、淼淼的爸爸簡直就是女兒的專職陪練。這些多年過去,讓一個原來雄心勃勃的男人,變成了「有女萬事足爸爸」。不久前,淼淼在學校法語演講比賽獲獎,身邊很多朋友來討敎,淼淼爸爸吿訴大家,孩子要想英法通,父母就要多辛苦,他相信,自己多年的付出很値得,將來女兒英法語都精通,手裡就多了一把打開前途之門的金鑰匙。這,也許就是很多華裔家長為孩子付出的心願吧。

語言要天賦 從小下功夫

著名語言學家本傑明.沃夫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提出「語言本身決定人的基本思維」,他認為個人的語言決定了其對世界的認識。老一代人認為,外語只是工具,而今新一代人則把,外語過渡到文化的層面,是面向國際化的必要條件。新移民來到這裡,最大的考驗是學語言,很多華裔移民都是在語言的折磨中度過的。上週末在超市遇到幾年前的一位LINC班的同學,她説,現在還在圖書館開辦的ESL學英文,她丈夫調侃說:來了七八年,還是number3。可見如果年紀大的人要多學一門語言有多難。

可是,對於孩子來說,從小多學一門語言,就會容易的多,而且如果孩子多會一種語言,就會多一雙「看世界的眼睛。」説這話的,是一位當地的老人。那天,在飯店吃飯,鄰座是一個東西混閤家庭,孩子的爺爺用普通話和孩子說話,孩子的父親,則用英語給孩子講菜單,而孩子的母親卻不時用法語向孩子問話,而那個孩子都是對答如流,令我非常吃驚,於是向那位老人請敎:「您的孫子年紀這麼小,已經會幾種語言,他是語言天才嗎?」老人吿訴我,他的孫子其實只是很普通的孩子,就因為平時生活在國語、英語和法語的多語環境中,孩子的接受和模仿能力強,不會因為害羞而害怕說出口,所以小小年紀就學會說幾種語言。

眾所周知,孩子的語言天賦是從小發現和培養的,如果孩子出現語言困難,由此而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是我們成年人想的那麼簡單。朋友的孩子剛來這裡時,因為一句英語也不會説,去Mall裡或圖書館,無論怎麼大人怎麼鼓勵,他就是不肯和別的小孩玩,後來他英文說流利了,在公園裡看到小朋友,不管是否認識,都會主動湊過去玩。朋友感嘅道:孩子的語言變化令他的個性表現就有這麼大。還有一位朋友說,她的兒子剛上DayCare時,也是因為不會說英文,每天都是一個人躱在角落裡玩,無奈只好換了一家中英文都能說的DayCare。像這些的情況在華人家庭很普遍。所以,要想開發孩子的語言天賦,關鍵是啟發孩子學語言的興趣,減少孩子學語言的困惑,擁有多幾種語言能力,當然是孩子成長取之不盡的知識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