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比修一:2011年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41:22

2011年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

(2011-05-21 11:17:42)

2011年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

语 

    本试卷分五大题,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在答题卡上填写所选题目的序号。

    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2)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李密《陈情表》)

    (3)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4)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蓼庄图记

[清]戴名世

    余读陶渊明《桃花源记》,慨然有遗世之思。说者谓渊明生当晋、宋之际,志欲弃尘离垢,高举远引,托而为此记,非真有是事。今以蓼花庄观之,则夫幽岩深谷、灵区异境、隔绝人世者,世固未尝无也。

    蓼花庄地近东鹿,距京师三百馀里而遥,西山面之,浑河绕之,奥阻①幽深,人迹之所不到。居民千馀家,淳淳闷闷②,浑乎太古之意,桑麻林麓,远近映带,婚姻嫁娶,不出其里。居人自其始祖迄今,无一识字读书。县吏一来征租,信宿③尽收而去。子孙历世无一入城市,家家足衣食,无贵无贱,无贫无富。凡嚣竞凌害④、偷盗讼狱、干戈扰攘之事、离别羁旅之苦,父老子弟传世数十,耳未尝闻。其山川风物、人民土俗,是亦燕赵间一桃花源也。

    给谏赵恒夫先生罢官居京师,岁戊辰、己巳间始闻其绝境,穷搜得之,构屋筑圃于其间。初居人不知种稻,先生谓地多水,宜种稻,教以种植之法,由是稻绝美,胜他县。其地昔无网罟,河鱼肥美,人不知食。先生结网得鱼,嗣后多有食鱼者矣。先生寻还京师,然抗怀高寄⑤,尝书苏文忠诗于壁曰:“惟有皇城真堪隐,万人海里一身藏。”是先生视京师犹之乎蓼庄也。顾犹时时念蓼庄不置,使善画者为之图。余尝披图,见其群山矗立,高入云表,浮青飞翠,千叠万重,而烟波浩渺,蓼花弥望无际。

    呜呼!余久怀遁世之思,嗟宇宙无所为桃花源者,何以息影而托足?不意人间复有之。昔者武陵渔人既出,迷不复能入。今先生有居在焉,无迷津之患,葛巾藤杖,飘然竟往。余得以相从终老于其间,先生其许我乎?

    (节选自《戴名世散文选集》)

    【注】①奥阻:腹地险要。②淳淳闷闷:淳朴笃诚不开化。③信宿:连宿两夜。④嚣竞凌害:嚣竞,为求功名利禄而喧闹奔走;凌害,欺凌伤害。⑤抗怀高寄:高尚的情怀。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固未尝无也               固:原来

    B.居人自其始祖迄今           迄:到

    C.顾犹时时念蓼庄不置         置:购置

    D. 先生其许我乎               许:答应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蓼花庄“亦燕赵间一桃花源”的一组是 (3分)

    ①蓼花庄地近东鹿

    ②奥阻幽深,人迹之所不到

    ③桑麻林麓,远近映带

    ④家家足衣食,无贵无贱,无贫无富

    ⑤构屋筑圃于其间

    ⑥迷不复能入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人认为“桃花源”是陶渊明因有所寄托而想象出来的,世间并不存在,而作者对此看法不以为然。

    B.蓼花庄距离京师三百里,民风古朴,那里的居民原先不读诗书、不求名利,甚至不知种稻、捕鱼之事。

    C.蓼花庄能成为一方净土,是因为当地官府轻徭薄赋,作者借此隐含了对统治者关心民生的祈盼。

    D.本文起笔于《桃花源记》,末段又以“武陵渔人”与之呼应,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是先生视京师犹之乎蓼庄也。(3分)

 

    (2)今先生有居在焉,无迷津之患。(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平  凉①

李攀龙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唯余青草王孙路,不属朱门帝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注】①平凉:明代边塞,在今甘肃省平凉县。

    (1)请简要概括“白日斜”在诗中的作用。(2分)

    答:

    (2)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选择题和填空题。(5分)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哦,要来的事到底来了!……哦!双桥镇!三年前我的理想……”

    吴荪甫看到报纸上登载的双桥镇工人罢工的消息,努力抑制着忿怒,冷冷地说了这番话。(《子夜》)

    B.“并不是我们爱闹事,我们本来在学堂里头好好地读书,我们这回的运动也不过是自卫的运动……”

    觉新因为参加学生联合会活动被祖父训斥,他忍住气和平地分辩道。(《家》)

    C.“我会把他给你带来的。”他用微弱的声音说。随后他就掉过头忍住眼泪,连忙大踏步下楼去了。

    伽西莫多去找弗比斯,结果无功而返;爱斯梅拉达很失望,但她没有责怪伽西莫多。(《巴黎圣母院》)

    D.“我的梳妆盒,您可以交驿车带回,地址是伊勒兰-贝尔坦街德·奥勃里翁府。”

    欧也妮苦苦等待多年,最后等来的却是查理要与她分手,并要求她交还梳妆盒的消息。(《欧也妮·葛朗台》)

    (2)根据名著内容填空。(2分)

    刘备策马跃过□□(地名),摆脱了蔡瑁的追赶,在南漳拜见水镜先生,从他口中得知:“伏龙、□□,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三国演义》)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王熙凤生病,王夫人委托探春等人代行管家之责。在此期间,探春因为什么事与赵姨娘发生争执?后来又推行了哪些“兴利除弊”之事?请简述。(《红楼梦》)

    (2)他(涅赫柳多夫)对这片田产上的土地也打算照他在库兹明斯科耶用过的那种办法处理。此外,他还想尽量打听一下关于卡秋莎的事……

    涅赫柳多夫最后是如何处理“这片田产上的土地”的?他打听到了哪些有关卡秋莎的事?请简述。(《复活》)

    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不得中行而与①之,必也狂狷②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

    ②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③,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孟子·离娄下》)

    【注】①与:交往。②狂狷:狂,狂放不拘,志向高远;狷,狷介,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③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无过不及之谓中,足以有为之谓才;养,谓涵育熏陶,俟其自化也。”(《朱熹集注》)

    (1)孔子所说的“中行”与孟子所说的“中”,意思是否相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3分)

    (2)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贤”?请简要概括。(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提及“春晚”,人们的心情往往很复杂。观前的翘首以待,观后的失望不迭,这已成为多年来人们的共同心情。

    想当年,“春晚”初出时,给国人带来的是何等惊喜!如今,春晚生产者有心为之,惨淡经营,却惹来怨声一片。为什么呢?有人说,是如今观众的视觉生活富裕了,审美的味蕾渐渐麻木了。在精神生活稀缺的时代,稍微的满足就觉得美妙无比,“春晚”难忘。在我看来,其根本原因在于,那时“春晚”是真材实料的娱乐。早年的“春晚”并没有处心积虑的设计,对细节、技术并没什么讲究,不像如今春晚,为了一晚的风光,投入了那么多的心力物力,在硬件上极尽奢华,演员在外在形象、服饰上的用心也非一般人能想象。外在的铅华和热闹骗不过观众挑剔的眼睛。在观众看来,外在热闹、光鲜的节目,背后可能是空洞、苍白的。那些人流量巨大的歌舞节目,不少是形式大于内涵,象征多于内容。这些东西离观众心目中的娱乐还有不少距离。

    “春晚”是依附在春节这一最重要民俗之上的。春节的文化和情感基础是“家”, “家”是春节的核心。“春晚”要成为新民俗,必须扣住“家”这个核心。但“春晚”有一大重要的追求是强调“国”的意义。把“家”、“国”用一种仪式联结在一起,就是“春晚”的使命。而且,从近年“春晚”的内容与形式来看,“国”字的分量越来越重,而“家”多为一种修饰。很多观众曾对倪萍、赵忠祥的“春晚”主持颇有微词。观众对他们的微词,是反感他们在“春宵一刻值千金”的“春晚”舞台上浪费了那么多高调的套话。如今“春晚”的主持宝座,已被朱军、董卿们占据,其实,他们不过是青春版的赵忠祥和倪萍罢了。

    过度强调“春晚”的“国”字分量,会造成“国”字超重,挤压了“家”的空间。“春晚”生产者似乎也注意到这一点。于是,“春晚”生产者就在内容和形式上寻求突破。赵本山就是在这个时期意外出场的,赵本山成了“春晚”的救命稻草,带给“春晚”的恰恰是“春晚”所流失的东西:扎根民间的喜乐。

    “春晚”“寓教于乐”的结构基本定型,在这种结构框架内,“家”、“国”主题缺一不可。只不过,两大主题在不同年份会有不同表现,侧重点也会不一样。总体而言,“春晚”没有什么悬念值得我们牵挂。

    (节选自张涛甫《春晚:还有多少悬念让人牵挂?》,有删改)

10.下列对“真材实料的娱乐”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出现在精神生活稀缺的时代。

    B.不需要处心积虑的技术设计。

    C.不需要在硬件上投入心力物力。

    D.内涵大于形式,内容多于象征。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观众对现在的“春晚”深感失望,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审美要求提高了。

    B.“家”和“国”分别是春节的核心和意义,“春晚”必须紧扣这一核心和意义。

    C.不断添加民间喜乐元素,“春晚”就能摆脱困境,在内容和形式上突破。

    D.对“春晚”来说,“家”和“国”的主题在不同年份会各有侧重,但不可偏废。

12.为什么说朱军、董卿们“不过是青春版的赵忠祥和倪萍罢了”?作者以此说明了什么观点?(3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当奇迹发生时

余光中

    ①定居高雄3年以来,南部的天地有缘亲近。北望在红尘深处咳嗽的台北朋友,我不禁生起南部人的优越感来。

    ②为什么我能再三窥探牧神①的隐私呢?一大原因是我有一位奇妙的向导,王庆华。

    ③庆华做过专业的高山向导,所以我在《隔水呼渡》一文中叫他做高导。我生平第一次露营,是他支撑的帐篷。关山之夜得与众友听涛野餐,是他点亮并挂起风灯,而且从恒春镇上办来便当和水果。他体魄魁梧,脚力出众,背负二十多公斤可以攀山穿谷,眼力又强,可以分辨远处的鹭鸶或灰面鹫在做什么动作。他的背囊里应有尽有,不应有的也有很多。野餐之后,他会拿出小炉子来煮茶,地上忽然布齐了茶杯。茶后喝酒,又是一套器皿。大家要唱歌了,需要伴奏,他手里忽然无中生有,多出一把口琴,接着,爽利的节奏便悠扬在夜空。若嫌声调太单薄了,他就会去车上取来伸缩自如的手风琴,挂在胸口,奏起豪放的《大江东去》。

    ④有一次夜宿关山亭下,外文研究所的女孩子要上厕所。最近的厕所在半里路外的古庙,途中尽是暧昧的树影,气氛十分聊斋。终于约齐了八九个人,排成内急纵队,而为了壮胆,更央求庆华陪伴。庆华兴起,索性背了手风琴,领头开道。一时岑寂的山径琴音波动,树影婆娑,不知有多少山魈木魅在树后探头探脑。如厕而有这么大的排场,事后回味,滑稽之中仍有几分雄壮。

    ⑤旧小说形容江湖豪杰,总是说生得虎背熊腰。猛虎罕见人立,较难相比;熊腰则较常见。令人惊讶的是,熊腰的庆华做起瑜伽术来,竟然软硬兼施,可塑性很高。他轻易能够头顶大地,脚踏天空,倒竖起蜻蜓来。直竖不久,他又放下双腿,抱臂似的盘在一起,最后又把下半身向前齐腰对折。这瑜伽的绝招,尖端的肢体语言,庆华做得出来,我们一时却看不明白;至于熊,绝对是做不到的。庆华也颇自豪,他告诉我们:“有一年冬天,有个和尚跟我打赌。两人把上身脱光,倒立在风里,引来好多人围观。最后那和尚冻得受不了,只好认输。”熊腰说罢,哈哈大笑。

    ⑥庆华的笑声汹涌而壮阔,常使朋友浮沉在他浑然的真情里。有他在座,举座皆欢。有他在野,山水也都高兴起来。所以每次我带研究所的学生或香港的过客去野餐郊游,总邀他和画家徐君鹤同行。最后,我的朋友全成了他们的朋友。

    ⑦庆华的摄影艺术,雄浑中见细腻,自然中寓匠心,可说是对于造化的祟敬与赞颂。他的作品一本真情,有如其人。造化的神奇、阴晴的殊貌、朝夕的变易、水的灵活、山的端庄,他都各依其形用快门的电光石火一举成擒,不再另动“手脚”,或另加暗房功夫。有些观众惊异于他在台北市立美术馆展出的恒春景色,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在恒春却没有见过那些风貌。庆华说,那些东西本来就在那里,只是他们没认真看过。

    ⑧庆华说得不错,摄影家的世界就是我们的世界,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当“奇迹”发生时,我们若非不在场,就是措手不及。浪漫诗人济慈曾说,诗人是神派来刺探人间的间谍。庆华的镜头所要摄取的既为自然之神奇,我们不妨倒过来说,他是人间派去刺探造物的侦探。当“奇迹”发生时,他总是在场,因为他已经在一旁窥伺很久了,而且总是手到摘来,一按而定江山,因为他早就准备好了,知道焦点何在,四边何在,这世界如何切割。为了追寻或守待奇迹,他可以上山下海,冒雨顶风,或露营,或睡在岩石上而以星空为帐篷,蛇蚁为床伴。他既有野蛮的体魄,赤真的性情,这一切,在他当然都举重若轻而乐之不疲。为了捕捉海景,他不但欣然下水,而且也时常落水。为了守候浪花飞泻成瀑而海天为之一愕的高潮,他可以像泡菜一样泡在咸咸的潮阵里。于是,他从高山向导变成了天地的向导,带我们去游他的镜中天地。

    ⑨山精海灵也许要控庆华侵犯了隐私权,我们却过足了窥探瘾。他的摄影都是乘牧神之不备,攫造物于未防,虽然独觑天巧,却有照为证,得以众目共赏。

    (选自《余光中散文选集》,有删改)

    【注】①牧神:古希腊神话中主管山林的半人半兽的神,也是创造力、音乐、诗歌的象征。

1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我”之所以“不禁生起南部人的优越感来”,是因为“我”有缘亲近南部的天地,能再三窥探牧神的隐私。

    B.文章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写山魈木魅在树后探头探脑,被琴音打动,从侧面表现了王庆华演奏技艺的出色。

    C.王庆华喜欢聚会,作者每次郊游,他都主动参加;他办事细心周到,为人乐观且乐于助人,深得朋友喜爱。

    D.文章最后一段高度评价了王庆华的摄影艺术,正是他的灵心慧眼,才使人们得以欣赏到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E.文章通过对王庆华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等描写,塑造了一个多才多艺、个性鲜明独特的男子汉形象。

14.文章第⑤段写王庆华做瑜伽术、与和尚打赌这两件事,分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5.“当‘奇迹’发生时”,王庆华为什么总是能够在场?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6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守望红领巾的狗

李鸣生

    ①离开聚源中学①,已是傍晚时分。走出校门不远,我忽然觉得身边像有什么动静,或者一种暗示,一扭头,发现在一间垮塌的民房前,趴着一只小黄狗。小黄狗瘦骨嶙峋,有气无力,过往行人,脚步匆匆,它却蜷缩在那里,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狗的面前,放着一个脸盆,脸盆空空如也,没有一点食物。看样子,小黄狗已经饿极了,大概好长时间没吃东西了!

    ②突然,我发现小黄狗的眼睛一直看着脸盆上空的方向,目不转睛,一动不动,像一个哨兵,在守望着什么?

    ③我顺着狗眼的方向看去,小黄狗的前面,居然悬挂着一条红领巾,一条非常鲜艳的红领巾!尽管四周都是废墟,但红领巾独自飘挂其间,看上去竟像一面小旗!

    ④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这一“角”,曾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孩子童年的第一个梦想,也是我的童年的第一个梦想。然而,此时此刻,我心中的“国旗”不是飘扬在天安门城楼上,而是静静地挂在废墟上;我心中最美的“花朵”不是绽放在春风里,而是摇摆在充满血腥气息的狗窝里。

    ⑤这是怎么回事呢?

    ⑥走访附近几个灾民后,我终于得知事情的真相。原来,地震前这儿住着一家三口,狗的小主人是个小女孩,今年13岁,前不久刚到聚源中学上学。地震这天,小女孩的爸爸妈妈死了,小女孩也埋在了学校,全家就剩下了这条狗。一个姓罗的灾民告诉我说,他和这家人的关系不错,时常有些来往。这家人为了让孩子好好念书,专门在聚源中学附近租了这间小房子。小女孩念书很用功,成绩不错,但家里很穷,为了给家里省点电费,有时候晚上还在路灯下看书。地震的前一天,是这个小女孩的生日,小女孩长到13岁,从来没有吃过蛋糕,她爸爸妈妈就给她买了一块小蛋糕。小女孩见了蛋糕,非常高兴,刚用手指头挖了一小块放进嘴里,就对她妈妈说,妈妈,蛋糕真好吃,这是我13年来吃的第一块蛋糕,等我长大后,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我第一件事,就是给你和爸爸买一块大蛋糕!可第二天下午,就地震了!小女孩被一张课桌压在腰上,救出来时,开始还有点动静,后来就不行了,听说死的时候,还在不停地叫着爸爸妈妈和她的小黄狗呢!但她爸爸妈妈全死了,没有一个亲人在身边,只有这条小黄狗。小黄狗后来跑到了聚源中学,但聚源中学当时人很多,很乱,都在忙着救人,见了狗,就往外赶。小黄狗过不去,只好躲在学校的操场边上,远远地望着躺在地上的小主人悄悄流泪。后来,小女孩的尸体被汽车拉走了,小黄狗就一直跟在汽车后面追……

    ⑦儿时,我曾养过一条狗,也是像这样的一条小黄狗。有一天,父亲说,杀了吧,炖来吃!我问父亲,怎么杀?父亲说,把它吊起来,一会儿就完了。我照父亲的意思,把狗吊上房梁,很快,我就看见悬吊在半空中的狗,伸出舌头,满含泪水,乞求似地望着我。那一刻,我忘了父亲的话,不知不觉,一松手,狗便落在了地上,然后一撒腿,跑了!但我万万没想到,一周后,狗居然又回来了!我哭了。10年后,我当兵了。离家那天,狗一直跟在我的身后,把我送了很远很远,我又一次看到了狗的眼泪。从此,我爱上了狗。

    ⑧姓罗的灾民告诉我说,小主人走了之后,它从早到晚,就趴在那里,一直没走。而且每天都趴在那儿,守着那条红领巾,眼泪汪汪的,像守着一个宝贝似的。如果有人走到跟前,它马上就会站起来,用眼睛盯着你;要是有人碰一下红领巾,它就会大声狂叫,急了,还会扑过去咬人!地震后,大家都很忙,人都顾不上,哪顾得上狗!今天已经是第九天了,但它还一直呆在这里,守着那条红领巾,哪儿也不去……

    ⑨听了灾民的话,我想起红领巾的主人--聚源中学那位小女孩。小女孩的红领巾为什么会遗失在这里?是当天上学过于匆忙,忘记戴了,还是刚刚洗净,准备迎接“六一”的到来?小黄狗为什么不走?是怕有人弄丢了红领巾,还是在等着小主人的归来?我蹲下去,恭恭敬敬地举起了手中的相机,望着镜头中守望着红领巾的小黄狗,和小黄狗守望着的红领巾,那一刻,我的眼睛潮湿了……

    (选自《震中在人心》,有删改)

    【注】①聚源中学:位于四川都江堰市,汶川地震发生时,该校有四五百名师生被埋废墟之中。

1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地震后,小黄狗先是跑到学校寻找小主人,最后一直趴在民房前守护小主人的红领巾,不许任何人碰。

    B.文章第②段画横线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小黄狗比作哨兵,形象地表现出小黄狗守望红领巾时的专注。

    C.红领巾曾是中国千千万万孩子的梦想,文章多次写到红领巾,主要目的在于突出小女孩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D.作者联想小时候父亲让他杀狗,自己却把狗放了的往事,通过父子对狗不同态度的对比,彰显人性的善恶。

    E.文章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助地震中一只小黄狗守望红领巾的特写镜头,表现了“震中在人心”的主题。

14.文章第⑥段写作者对“附近灾民”的走访,内容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5.“望着镜头中守望着红领巾的小黄狗,和小黄狗守望着的红领巾”,作者为什么会流泪?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3分)

    古往今来,登临悬空寺的人都会有所顿悟:有的人下观金龙峡洪水之滔滔,     ,“逝者如斯夫”,油然而生积极进取之心,最终建功立业;有的人上②     (lǚ)悬空寺之高险,悟生命之无常,“如白驹之过隙”,顿生及时行乐之念,自此沉溺于③      之中。

    (1)根据语境,在第①处补写恰当的句子。(1分)

    答:

    (2)根据拼音,在第②处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答:

    (3)根据语境,在第③处填写恰当的四字成语。(1分)

    答:

1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0分)

材料一:甲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增加体质测试项目,共有700名考生参加测试,下面是体质测试情况统计表。

国家标准级别

达标考生人数

达标考生比率

优秀(≥90分)

0人

0%

良好(75-89分)

55人

7.8%

及格(60-74分)

201人

28.7%

不及格(60分以下)

444人

63.5%

材料二:甲大学把体质测试中达到国家标准级别“良好”的55名考生界定为“优秀”,并对其中85分以上的3名考生给予加10分,其余52人给予加5分的奖励。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3分)

    答:

    (2)你对甲大学的做法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7分)

    答:

  

五、写作(7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文章。(70分)

    小明不小心吞下一小块肥皂,他的妈妈慌慌张张地打电话向医生求助。医生说要半小时后才能赶到。小明妈妈说:“在你来之前,我该做什么?”医生说:“给小明喝一杯白开水,让他吹泡泡消磨时间。”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立意自定。(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1年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27分)

    (一)(6分)

    1.(6分)

    (1)群贤毕至    (2)朝不虑夕    (3)惑而不从师

    (4)水面初平云脚低    (5)樯橹灰飞烟灭    (6)濯清涟而不妖

    (每处1分,有错、漏、添字的该处不得分)

    (二)(15分)

    2.(3分)C(置:放弃,弃置)

    3.(3分)C(①只是介绍蓼花庄的地理位置;⑤是写赵恒夫对蓼花庄的喜爱;⑥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内容)

    4.(3分) C(“当地官府轻徭薄赋”和“对统治者关心民生的祈盼”原文找不到根据)

    5.(6分)

(1)(3分)这是先生把京城看作是蓼花庄的缘故啊。(意思对、语言通顺1分,“视”、判断句式各1分)

(2)(3分)现在先生有房屋在那里,不会有迷失道路的担忧。(意思对、语言通顺1分,“焉”“患”各1分)

    (三)(6分)

    6.(6分)

    (1)(2分) 渲染夕阳下平凉凄迷荒凉的气氛,为下面的抒情作铺垫。(意思对即可)

    (2)(4分)答案示例:抒发了诗人想仿效班超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更流露出诗人的遗憾之情,既对自己在谈经中虚度年华深感愧疚,又对自己想在边塞为国效力却已力不从心深表叹息。

    二、(16分)

    (一)(10分)

    7.(5分)

    (1)(3分)D(A.报纸上登的是双桥镇失陷的消息;B.不是觉新,是觉慧;C.爱斯梅拉达很生气,责怪了伽西莫多)

    (2)(2分)檀溪  凤雏

    8.(5分)

    (1)要点:①赵姨娘的兄弟去世,探春依照往例赏银,②引发赵姨娘的不满,因此发生争执。③探春取消宝玉、贾环、贾兰三人上学的点心、纸笔费用,④免去了每个姑娘每月的头油脂粉费,⑤将大观园里的田地、苗圃、花木等包给专人管理。

    (2)要点:①涅赫柳多夫把土地交给农民,收取租金;②然后把租金定为农民的财产,由他们支配,用于纳税和村社事业。③他打听到,卡秋莎生下孩子后就病了;④孩子被送到育婴堂,但很快就死了;⑤后来卡秋莎去当仆人,但不久就被赶走了。

    (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语言表达1分。由于版本不同,外国文学部分人物译名可酌情放宽)

    (二)(6分)

    9.(6分)

    (1)(3分)相同。意思都是言行适中,不偏不倚。(意思对即可)

    (2)(3分)孟子认为言行适中、有才能、乐于教育帮助别人的人才称得上“贤”。(意思对即可)

    三、(24分)

    (一)(9分)

    10.(3分)  D

    11.(3分) D(A.“观众的审美要求提高了”不是根本原因;B.“‘国’是春节的意义”,原文找不到根据;C.“不断添加民间喜乐元素”只是突破的一种可能,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12.(3分)因为他们与当年的赵忠祥和倪萍一样,在宝贵的“春晚”时间上说了很多高调的套话。说明近年的“春晚”还是老样子,“国”字的分量越来越重,挤压了“家”的空间。(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

    (二)(15分)

    (甲)

    13.(5分) C  E(C.每次郊游都是作者邀他同行,并非他主动参加。E.没有心理描写)(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

    14.(4分)写王庆华做瑜伽术,表现他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为下文写奇迹发生时王庆华总是能够在场作铺垫;写王庆华与和尚打赌,突出他豪爽、真诚的性情,同时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意思对即可)

    15.(6分)答案示例:他热爱摄影艺术,是一个有准备的人,又能吃苦,对大自然“奇迹”的追寻乐之不疲;他体魄强健,野外生活能力强,能够克服寻找“奇迹”时的种种困难;多年的向导经历使他对大自然的“奇迹”有着深切的理解,拥有寻找“奇迹”的丰富经验,善于捕捉“奇迹”,因此总能在场。

    (乙)

    13.(5分)  D(C.主要目的在于突出小黄狗的忠诚与地震的无情;D.“彰显人性的善恶”过度阐释)(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

    14.(4分)交代小黄狗与小女孩的关系,让人明白小黄狗为谁守望,表现小黄狗与小女孩之间的深厚感情;写小女孩读书用功和节俭,震前过生日一家的温馨,反衬地震的残酷无情,表达作者的深切同情。(意思对即可)

    15.(6分)答案示例:从守望着红领巾的小黄狗身上,作者看到它对主人不离不弃的忠诚之心,深受感动;小黄狗守望的只是一条红领巾,镜头中再也看不到它的主人,这一幕让作者对小女孩一家的不幸遭遇充满同情与悲伤;同时让作者联想到地震中千千万万遭受灾难的家庭,悲上加悲,因而流泪。

    四、(13分)

    16.(3分)

    (1)(1分)答案示例:叹人生之短暂

    (2)(1分)   

    (3)(1分)  答案示例:声色犬马

    17.(10分)

    (1)(3分)答案示例1:甲大学自主招生体质测试超过半数的考生不及格。答案示例2:甲大学自主招生体质测试及格以上的考生不足一半。

    (2)(7分)答案示例1:我赞成甲大学增加体质测试并给考生加分的做法。甲大学重视考生体质测试的成绩,体现了对考生素质更加全面的要求,有利于改变以往招生过分重视文化成绩的做法,是一项创举。此外,还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能让考生认识到身体素质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能使学校、社会更加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答案示例2:我不赞成甲大学增加体质测试并给考生加分的做法。高三学生的学习本来就比较紧张,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增加体质测试,并以此作为加分依据的做法,会增加考生的应试负担。另外,增加体质测试的本意是为了改变以往招生考试只重文化成绩的做法,力求全面、公平地选拔考生,但仅仅根据一次成绩来衡量是不够全面的,而且局部加分有失公平。

    五、(70分)

    18.(70分)参照2010年福建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一)

    我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感叹不已,不禁产生了弃世隐居的念头。评说的人认为陶渊明生活于东晋与南朝刘宋之间,内心想要抛弃肮脏的尘世,隐居避世,有所寄托而写成了这篇记,并非真有这样的事。但如果从今天的蓼花庄来看,那么那些山谷幽深、环境优美、与世隔绝的地方,世上原来也并非没有。

    蓼花庄位置靠近东鹿,距离京城三百里的路程,那里面对西山,浑河环绕,腹地险要,山谷幽深,外人很少到达。那里的居民有一千多户,淳朴笃诚不开化,浑然是上古之人的样子,当地广种桑麻,与远处的青山相互映衬,男女婚嫁,从不超出庄里的范围。居民从他们的始祖到现在,没有一个人识字读书。县里的官吏一来收租,连宿两夜就可以收完回去。历代子孙没有一人到过城市,家家户户丰衣足食,没有贵贱贫富之分。世上那些争名夺利、欺凌伤害、偷盗诉讼、争强斗胜之事,亲人离别、孤苦远行的痛苦,祖祖辈辈传了数十代,从来没有听说过。那里的山川风景、民风民俗,简直就是一个存在于燕赵之间的桃花源。

    给谏赵恒夫先生罢官之后住在京城,到了戊辰、己巳年间才听说有这么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于是尽力寻找,终于找到,并在那里建房子、筑园圃。以前,那里的居民不懂得种植水稻,赵先生说这里土地多水,适合种植水稻,便教他们种植水稻的方法,此后那里种植出的稻谷非常好吃,超过别的地方。那里以前没有渔具,虽然河里的鱼非常肥美,但人们不懂得捕食。先生织了网来捕鱼,之后就有许多人学会了捕鱼吃鱼。先生不久就回到京城(任职),但他的高尚情怀依然如此,他曾经在墙壁上书写苏文忠的诗句:“惟有皇城真堪隐,万人海里一身藏。”这是先生把京城看作是蓼花庄的缘故啊。但先生仍然时常挂念蓼花庄,无法放弃想念,于是让善于绘画的人为他画了一张蓼花庄图。我曾经看过这幅画,只见画中的蓼花庄群山矗立,高耸入云;草木苍翠,重重叠叠;烟波浩渺,满眼都是一望无际的蓼花。

    唉!我长久以来就怀有弃世隐居的想法,(常常)感叹天地之间没有像桃花源一样的地方,要到哪里才能托身隐居呢?没料到人间还真的有这样的地方。以前武陵渔人离开桃花源之后,就迷失道路不能再次进入。现在先生有房屋在那里,不会有迷失道路的担忧,可以戴葛巾,拄藤杖,轻松快乐地前往。我也就能够借此机会跟从先生,在那里终老一生,先生可要答应我的要求啊!

(二)

    ①孔子说:“得不到言行合乎中庸的人来交往,就一定要交到志向高远的人或洁身自好的人!志向高远的人勇于进取,洁身自好的人坚守己志有所不为。”

    ②孟子说:“言行适中的人要教育熏陶言行偏差的人,才能卓越的人要教育熏陶才能低下的人,所以人们都喜欢有贤能的父兄。如果言行适中的人鄙弃言行偏差的人,才能卓越的人鄙弃才能低下的人,那么贤能的人与不贤的人之间的距离,就近得不能用寸来计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