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成一致 翻译: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五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16:36
摘要:按照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利益观”、“群众观”、“权力观”、“勤俭观”、“人心观”,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要求,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认真解决的极为重要的问题。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就必须继续保持和发扬这个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不管我们党的工作任务怎么变化,不管时代怎样发展,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执政合法性问题就无法保持和维护,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作风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其核心是党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每一个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认真回答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按照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五观“问题。

  第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利益观”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党的利益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再也没有其他特殊的利益。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和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所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同志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最核心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正确处理好“利益观”,就要求我们每个党员同志必须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在任何条件下都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过去,我们的广大党员和干部正确地处理和把握好了“利益观”,真正做到了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些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人们比较强调物质利益的时候,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利益关系,不能正确看待个人利益,忘记了党的宗旨,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抬头了,群众观念淡薄了,理想、信念动摇了,我们党长期倡导和坚持的“利益观”被丢掉了,导致这些人一事当前总是先替自己打算,在具体工作中,他们不是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为准绳,而是以个人利益的满足为标准,办事情与人民争利益,做工作与组织讲“价钱”,最后一步一步的滑向犯罪的深渊。无数典型的腐败案件说明,“利益观”的错位往往是造成腐败的思想根源。

  我们必须坚持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党员的头脑,大力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夯实思想基础,明确要求每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按照江总书记的要求,经常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贯穿“三个想一想”的主线是党的宗旨,即为什么人的问题。“三个想一想”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党员领导干部能动地审视自我、反省自我的过程,是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因此,对“为什么、做什么、留点什么”的问题,我们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经常想、反复想、深入想,在这些基本问题上必须取得正确的认识。充分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教育,切实解决好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信仰、信念、信心、信任”问题,在复杂的形势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利益观,从而确保不仅在日常工作中,更在关键时刻,都能够做到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群众、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利益关系。

  第二,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群众观”

  植根于人民的中国共产党,在80年来的历史中,始终极为重视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的蒸蒸日上,改革开放不断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我们党顺应民意、赢得民心的丰硕成果。但是随着我们党执政时间的推移党内则有一些人特别是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开始淡化了群众观念,忘记了密切联系群众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他们逐渐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疾苦,不思进取,好逸恶劳,滋长了贪图享乐,追逐名利,热衷于搞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习气也时有抬头。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就必须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都是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产物,与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是格格不入的。形式主义的要害是,不务实效,劳民伤财;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做官当老爷。两种恶习相互影响相互助长,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党和政府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已经成为祸国殃民的一大祸害,必须坚决加以铲除。

  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就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党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是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基础。一个对群众没有感情的领导干部,绝对不是好干部;一个对群众没有感情的政党,也绝不会真正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当然也绝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我们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这一观点。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牢记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功绩,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必须认真汲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误党误国的教训和世界上一些政党丧失执政地位的教训,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的极端重要性。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任务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自觉维护和不断实现人民的现实利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前提,就是要把群众路线坚持好、发扬好,这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第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权力观”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权力,如何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这不仅是对每个党员领导干部的严峻考验,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党的作风和形象,关系到民心向背的大事。是执政为民,立党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是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个人、为亲友牟取私利,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权力观”在掌权和用权过程中的具体反映。

  我们党80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是我们党以及广大党员和党员干部认真践行“立党为公、掌权为民”的历史。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才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夺取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树立了崇高的威信,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经受不住一些负面因素的诱惑,放松了思想改造,把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当作牟取私利的工具,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有的把权力当作“资本”,以之作为“投入”换取各类“产出”;有的官僚主义严重,只想占有权力,不愿承担责任和义务,甚至失职、渎职,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现实中的腐败案例不断警戒我们,任何党员领导干部如果不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不可能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就必然背离党的宗旨,脱离群众,走上腐败堕落的道路,成为人民的罪人。可以说,当前作风方面存在的种种突出问题,都与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解决如何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这个根本问题直接相关。

  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是由我们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性质决定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一切权力为了人民,这是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的权力观。权力来自人民,就必须用这种权力为人民服务。要确保人民的权力真正为人民服务,就必须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监督。要通过“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等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使他们真正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同时要依靠健全的制度和良好的机制来约束领导干部必须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使每个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认识到应该这样做,而且还不敢不这样做。事实反复证明,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权力的制衡和监督,要特别注意加强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并努力做到确保群众监督的有效性。要针对新形势的特点,进一步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各级党员领导干部。

  要大力拓宽民主渠道,依靠广大群众,把权力运行始终置于群众有效的监督之下。要进一步完善法律,运用法律武器有效的制约权力、监督权力。要坚持体制创新,依靠体制创新抑制各类腐败现象。要坚持重大决策之前,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使决策充分体现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加强科学性,提高人民群众贯彻落实领导决策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要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坚决打击各种形式的腐败行为,保护好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于为人民服务。

  第四,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勤俭观”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也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享乐主义是一种腐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极端个人主义为本位,把追求个人物质生活的奢糜作为人生目的,是剥削阶级思想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反映。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共产党人所信奉的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格格不入的。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情况下,一些党员干部经不起考验,丢弃了共产党人清廉自守、克勤克俭、艰苦奋斗的本色,转而追求享乐。于是,种种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的现象逐渐盛行起来。有的人沉溺于物质享受,吃喝玩乐,纸醉金迷;有的人傍大款,养情人,穷奢极欲,醉生梦死;有的人为贪图享受,奴颜婢膝,丧失国格人格,出卖良心灵魂。享乐至上,奢侈无度,必然丧德丧志,消极颓废,以至走上歧途。享乐主义是腐败的思想根源,是害国害民也害己的人生哲学。因此,对享乐主义必须坚决反对,并切实加以整治。

  艰苦奋斗不是物质匮乏、生存环境恶劣的条件下才需要提倡的,它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我们党进一步密切群众关系,更好的团结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的重要支点。它不可能也决不会过时。它的内涵是不追求安逸、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精神,不以片面追求物质享受为目标,不片面以物质利益获取的多少为筹码的奉献精神,不等靠要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勇于实践、不怕牺牲、排除万难、顽强战斗的拼搏精神。

  有人认为经济发展了,时代进步了,人民生活改善了,再提倡艰苦奋斗是不是过时了,是不是跟时代发展不太相称。因此,一些党员干部,包括不少领导干部淡化艰苦奋斗精神;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实践上更是危险的。

  艰苦奋斗不仅是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要求,而且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仅要依靠科学技术,还要依靠人的素质,包括人的精神素质特别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务求实效的精神。“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经济越是发展,时代越是进步,人民生活越是改善,共产党人越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当然,共产党人提倡艰苦奋斗,并不是要回复到过去“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状况,相反,是为了使人民过上更加美好、更加殷实的生活。我们要反对的是脱离国情、脱离经济发展水平的过高消费,和崇阔、比阔的侈糜风气及其他腐败行为。共产党人提倡艰苦奋斗,并不是要党员做“清教徒”,并不反对追求更高标准的舒适生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党员干部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也应该随之改善,但这种改善,不能超越政策法规的限制,不能与群众的反差太大,不能挥霍浪费、腐化堕落,更不能搜刮民脂民膏。共产党人应该永远以艰苦奋斗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

  第五,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心观”

  综观古今中外,人心向背无疑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我们要正确认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不仅是一个态度问题,而且是一个根本立场和根本原则的问题。深刻认识民心向背问题,认清脱离群众的危害性和危险性,自觉与脱离群众、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当前广大群众最不满意,对党群关系影响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如果不注意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注意克服脱离群众的现象,听任腐败现象蔓延,处于执政地位的共产党也会蜕变。经济搞不好会垮台;经济搞上去了,如果腐败现象泛滥,贪污贿赂横行,严重脱离群众,丧失人心,也会垮台。这也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丧失政权的一个根本原因。我们必须警钟长鸣,从人心向背、党的生死存亡和事业成败的高度来认识反腐败斗争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严厉惩治消极腐败现象,加大反腐斗争力度,抓紧查处大案要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决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坚决把腐败分子从党的队伍中清除出去。

  要树立正确的“人心观”,就必须以人民为根本,以人民为依靠,这样才能在密切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中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才能不断推进党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壮大。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摒弃那种浮在上面多,深入基层少,对实际情况知之不多,知之不真,知之不深,致使一些决策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违背客观规律的现象。决不要热衷于搞华而不实的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要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抓实干,及时解决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既要到工作形势好的地方去总结经验,更要到问题多、矛盾尖锐的地方去体察民情,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既要引导和帮助群众锐意改革,大胆进取,更要学习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和聪明才智。要自觉摆正自己是公仆而不是主人的位置,始终置身于群众之中,时刻心系群众,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要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倾听群众呼声,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人手开展工作,解决好影响群众生活的各种紧迫问题,把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切实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上,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行动,真正赢得人心,获得民意。要勇于和善于向人民群众学习,坚持求知于实践,问计于人民,不断地从人民群众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努力把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伟大创造,总结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我们的工作。要珍惜民力,切实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运用好,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发展我们的各项事业。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夯实我们党的执政之基,才能确保我们的改革和发展始终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