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林业厅厅长:八年级教案《伊斯兰文明与阿拉伯帝国》--红色空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19:29
本课为《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农耕文明(上)的最后一课,课文中所提到的伊斯兰文明是与西方海洋文明、东方大河文明截然不同的文明形式。神秘的阿拉伯文化加上现在国际事物中阿拉伯地区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对本课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欲望。但是,本课教材在编排上,是将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与伊斯兰文明作为并列的内容呈现出来的。如果按照课本顺序照本宣科,不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得整节课缺乏逻辑思路。于是,在教学中,我将课程标题改为《伊斯兰文明与阿拉伯帝国》,采取了先向学生展示阿拉伯文化成就,再由探究成就辉煌的原因引入到阿拉伯帝国的形成,由此一气呵成,使课堂更加活泼、生动和完整。
【课程标准】
2—4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文明文化成就及其特色。
2—5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
3—3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4—3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伊斯兰教的创立者、创立时间、地点、教义以及阿拉伯帝国的历史概况。通过阅读资料、图片,能描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主要贡献和特点,理解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作用。
2、方法与过程
通过收集、阅读有关阿拉伯地区、伊斯兰教的资料,思考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后拓展探究活动对伊斯兰教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形成的关系有初步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伊斯兰教成立的学习使学生从中感悟:特定的社会产生特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又影响着社会。
通过对阿拉伯文化的了解使学生从中感悟:各地的文明成就都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世界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的形成;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
【教学难点】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形成的关系。
1、导入
播放动画片《阿拉丁》主题曲
师:同学们知道刚才视频播放的故事叫什么吗?
学生回答:阿拉丁
师:故事的主人翁就叫做阿拉丁。同学们知道阿拉丁生活在哪里吗?
学生回答:阿拉伯半岛
师:对,阿拉丁生活在阿拉伯半岛。唐朝称为大食,也有书上把那里称作天方。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就是那个遥远而又神秘的地方。
2、新课教学
(1)繁荣灿烂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视频,是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动画大片。同学们知道《阿拉丁》这个故事原本记载在哪本书中呢?
学生回答:《一千零一夜》
师:《一千零一夜》是古代阿拉伯地区规模宏大的故事集,被誉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丰碑。除了《一千零一夜》中动人的故事之外,提及“阿拉伯”同学们还会联想到什么?
学生发言
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略阿拉伯人在科技、文化方面的成就。
1、阿拉伯数字 2、伊斯兰建筑3、医学成就4、地图5、阿拉伯服饰
师:看过了这些阿拉伯地区的文化成就。大家有什么感想?
学生发言
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顺势归纳出阿拉伯文化的特点1、兼容并蓄2、具有强烈的宗教性。
师:阿拉伯半岛沙漠广布,缺少水源,生存环境十分恶劣。为什么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阿拉伯人创造出了灿烂、独特的文化呢?
2、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展示阿拉伯格言、阿拉伯商人重要地位、阿拉伯半岛地理环境地图的材料
师:这些格言说明了什么?材料反映了什么?
学生发言:这些话说明阿拉伯人很重视教育,文化,热衷学习。材料反映阿拉伯商人往来穿梭与欧亚非之间从事商业贸易活动的同时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明成果。
师:阿拉伯人十分重视教育和知识,热衷学习。因此,他们利用往返于欧亚非三洲进行贸易活动的机会,大量的获取了其他地区和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他们这种兼收并蓄的心态,使他们在进行东西方经济交流的同时,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架起了东起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他们将东方的文明传播到西方,将西方的物产、文化带到东方。阿拉伯数字的命名就是为了表彰阿拉伯人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
师:面对纷繁的知识文化,仅仅热爱是不够的。
展示材料“只有在人民的物质生活能够得到最稳定的保障时,人们的精神生活才会更加活跃,社会文化才能得到高速的发展和繁荣。”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繁荣,往往得益于这个国家、民族在崛起与逐步强大”
师:这段话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社会文化要繁荣必须首先要国家强大,人民生活有保障。
师:那么,阿拉伯人有没有这样的国家呢?
学生回答:有,阿拉伯帝国。
师:阿拉伯文化繁荣的第二个原因:阿拉伯人建立了强大统一的国家,为文化繁荣提供了保障。
3、伊斯兰教的建立与阿拉伯帝国的形成
展示阿拉伯帝国地图,向学生简单介绍阿拉伯帝国。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地图,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具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观察,发言
师:这么一个疆域辽阔、文化繁荣的帝国是如何建立的?让我们回到六世纪末的阿拉伯,去探访古代阿拉伯人的生活家园。
(1)关于伊斯兰教产生背景的教学
请学生选取阿拉伯人生活的必须品。
教师展示图片,学生选取其中阿拉伯人生活的必需品,并说明为什么。
总结:阿拉伯人生活在阿拉伯半岛,气候类型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不适合农耕。而是进行游牧生活同时阿拉伯人还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选择了从事商业贸易。从阿拉伯人的选择我们可以得知,选择适当的生活方式,是对不利生活环境的适应。
(2)关于伊斯兰教作用的教学
学生活动:假如你生活在6世纪末的阿拉伯
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记者、牧民、商人、部落首领、奴隶
记者采访另外四人,请他们分别谈一谈生活在6世纪末的阿拉伯半岛,平日以什么为生,是否感觉到幸福?为什么?
师:通过刚才四位同学的表现。我们发现当时的阿拉伯半岛各部落由于信仰不同,加上要争夺十分有限的水源和牧场,彼此间经常发生战争。面对战乱频繁,社会动荡,阿拉伯中下层人民最渴望的就是安定和统一。在这样的背景下,阿拉伯半岛出现了一位杰出的人物,穆罕默德。他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他创立了伊斯兰教。
师:穆罕默德一方面看到6世纪末的阿拉伯半岛战争频繁,中下层百姓民不聊生。另一方面,他看到生活在阿拉伯半岛的人们,对宗教的信服和对战争的厌恶。于是他选择采用宗教来消除战乱,实现统一。
展示穆罕默德语录
师:请同学们分析,穆罕默德所创立的伊斯兰教如何解决当时的社会矛盾?
学生讨论、发言
师:伊斯兰教让人们消除仇恨,意图增强阿拉伯人之间的凝聚力。可是,面对穆罕默德的说教,不同的社会阶层的人会有怎样的反映?穆罕默德的身份随着伊斯兰教的创立和发展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
播放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回答:
1、麦加的贵族和富人仇视伊斯兰教和穆罕默德,而穷人百姓则是支持他。
2、穆罕默德从一个宗教领有变成了政治领袖,建立了军队,成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师:穆罕默德既是伊斯兰教的领袖,也是世俗国家的领导人。而随着穆罕默德身份的变化,伊斯兰教的地位也随之上升,成为阿拉伯国家的国教,得到极大的发展。他的经典《可兰经》涉及的范围也更加广泛,除了教义之外还包括社会制度和律法等等。在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者继续开疆拓土,最终就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阿拉伯帝国。
教师:展示时间尺,学生动手将阿拉伯帝国形成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填入时间尺。
4、伊斯兰教的创立、完善和发展与阿拉伯帝国形成的关系
穆斯林作家艾尔—比鲁尼(973—约1050年)说:“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
展示穆斯林分布图
引导学生观察,在阿拉伯帝国统治过的多数地区,穆斯林人数达到当地人口的百分之九十。
师: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伊斯兰教的创立、完善、发展和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伊斯兰教的创立推动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兴起,而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也使伊斯兰教从民族性的宗教变成了世界性的宗教,和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5、总结
师:古老的阿拉伯人吸收了各地的文化,又加以创新,最后又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伊斯兰文明,直到今天,还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伊斯兰文明的产生离不开阿拉伯帝国,同时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又是建立在伊斯兰教的基础上。其中,穆罕默德,作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位杰出人物,对伊斯兰教的发展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个人体会】
(1)对教材可以进行大胆的处理。新课程要求老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教材进行了处理,首先向学生展示伊斯兰文明-阿拉伯文化的成就,再由探究成就繁荣的原因引入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使课堂一气呵成。
(2)凸显文明史的地位,更符合《历史与社会》课程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将关于文明史的教学放在前面,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又达到凸显文明史的作用,使本课与传统历史教学有了较大区别,更符合《历史与社会》课程的特点。
(3)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课的教学设计,完全是围绕学生活动,所有知识都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讨论、阅读来得到,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4)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是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整堂课的活动都是围绕知识的落实而展开。利用时间尺,学生既复习了七年级的知识,又加深阿拉伯帝国形成过程的印象。达到基础知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