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锋双扣免费下载:日出东方 第1章 毛泽东的祖籍与韶山的传说(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0:33:32
 
                东方红丛书(1)             日出东方                 王先金 编著         第一章 毛泽东的祖籍与韶山的传说(1)                         韶山日出     1893年12月25日夜,湖南湘潭韶山冲突然风狂雨急、电闪雷鸣。    这时,上屋场的主人毛顺生正站在屋外。    屋内,文七妹在香烟缭绕中正进入一个奇异的梦境。在梦中,她感到自己的身子飘了起来,坐在一片祥和的云团中,从绯紫桥飘到了韶山冲,一条五彩金龙一刻不停地在她身边环绕,她感到又害怕又高兴。    接着,她听到一阵美妙的音乐,突然,她缓缓下降,仿佛躺在万紫千红的春光之中……    梦结束了,痛苦的呻吟和抽搐开始了……很快,婴儿响亮的啼哭压倒了一切!    “阿弥陀佛!”文七妹如梦初醒,念了一句。                 毛 泽 东    “是一个伢子!”这声音传到了在屋外徘徊的毛顺生耳边。    这时是1893年12月26日,毛顺生得了一个男婴后,心中大喜。他想到自己15岁时与比他大三岁的文七妹成亲,人们都对他说“女大三”是要“抱金砖”的。可婚后不久,却外出当了两年兵,生活虽艰苦,但也打开了眼界。回乡后,克勤克俭,苦干巧干,总算攒得了一份殷实的家业。想到这里,他不仅感慨道:“唉,可惜前面生的两个儿子都未养大,这已是妻子生的第三个儿子了。看来一定得庆贺,热闹一番。”    毛顺生邀请邻里亲朋,备酒款待,着实热闹了好几天。然后按照毛氏的族谱为他的这个儿子取名。族谱中的辈序是:“祖恩贻泽远”,毛顺生是“贻”字辈,正名叫毛贻昌,生下这个儿子为“泽”字辈,他为儿子取名为毛泽东,字润芝(或润之),排行第三。泽东意为润泽华夏,恩惠东方。    而文七妹此时内心却有些担忧,因为前面她生了两个儿子都未能养大。为了儿子,她已暗自决定吃“观音斋”,祈求神佛保佑儿子的平安。绝不能让他像前两个孩子那样,先后在襁褓中夭折。突然,她想到了外祖父家门前龙潭中的那块巨石......    文七妹一贯敬重神灵,笃信佛教。她生怕毛泽东又不能长大成人,便将他寄居在他外祖父家唐家沱。    因外祖父家人丁兴旺,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全家老小共约20余人。自然是人气足,生气旺。    外祖父名叫文芝仪,共有三男三女。长子名文正兴,因其排行第七,毛泽东称之为七舅。七舅母所生子女众多,在当时乡间认为是多子多福的家庭。为了托福,毛泽东从小就循母亲的旨意,拜七舅妈为“干妈”。    文七妹还念念不忘那块巨石,认为那是一块延年益寿的神石。外祖父家之所以能欣欣向荣,生气满堂,都全靠了那块巨石。    毛泽东出生不久,母亲就让他拜外祖父家门前龙潭中那块光滑发亮的巨石为干娘,寄名石头。又因其排行第三,故取得了一个乳名叫“石三伢子”。                       韶  山  冲 韶山冲,养育了毛泽东。    相传,古老的唐虞时代,舜来到这里,登上山顶唱歌,并制作了一种伴唱的乐器韶乐,空中飞鸟被韶乐迷住了,其中凤凰留下来了。因此,这里成了凤凰的诞生地。拆“韶”乃“音召”两字,韶山因此得名。韶山为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第七十一峰,山高徒峻,气势雄伟。古人曾赋诗赞美:             毛 泽 东 故 居 韶 山         绕岫风光疑欲滴,长风轻鸟云烟侧。        山涵五月六月寒,地拥千山万山碧。        从来仙境称韶峰,笔削三山插天空。        天下名山三百六,此是湖南第一龙。     韶山因其地势狭长,又名“韶山冲”,它起于韶山脚下,由南而北,长五公里,宽三公里多。山上山下,松、柏、杉、枫、楠竹丛生,景色秀美。从山谷中流出的溪水汇成一条小河流,清澈见底,潺潺流淌,默默滋润着乡间田野。    毛泽东故居“上屋场”,那是农村常见的“凹”形住宅,当地人称“一担柴”式房子,依山傍水,坐南朝北,一进两横,居住两户,屋前有紧紧相连的两口水塘,屋后有一座小山,长满苍松翠竹。                笔者2009年3月31日于韶山    韶山,她给了一代伟人山一样的坚强、水一样的柔情、土一样的质朴、火一样的热烈。                         韶山名称的由来     四千多年前,一个春天的日子里。    舜带着他的随从来到湘江西岸的土地上。    他来到的那个地方,苍山环抱,山势绵延,壁立千仞的高山与低沉圆润的山丘交错,互相辉映。这是一个非常宁静而美丽的世界。人们过着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田园生活。    舜看到此种情景,看到他的人民在这块土地上幸福地生息。他非常高兴,带着他的随从们登上山顶,在那里弹奏着他最喜爱的极其婉转动听的“韶乐”。    这是一首吉祥而美丽的乐曲。舜激动得高声歌唱为了这块苍翠的土地和幸福的人民:        南方吹来的清凉的风啊,        可以消除人民的忧愁啊!        南方吹来的及时的风啊,        可以增长人们的财富啊!    他们尽兴而归。    人们就把这山称作“韶山”,韶山也由此闻名天下。    那个一生为人民四处奔波,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远古帝王舜,几千年来与韶山发生着关联。韶山人代代传颂诵着这一动人的故事。    不知舜在这里播下了他的种子没有?    不久,这位伟大的帝王就死于今天的湖南,葬于九嶷山下。    他的两个爱妻娥皇、女英听说舜死了,悲痛欲绝。她们马上坐了车和船奔丧到南方来,一路看到奇风异物,止不住伤心泪落,如泉水般奔涌的眼泪洒在湖南的竹子上,竹枝上挂满了斑斑点点的泪痕。后来,这些竹子全成了斑竹。    当她们走到湘江的时候,风暴骤起,掀翻了船,她们含恨淹死在湘江中。她们被后人尊为湘夫人,成为湘江水神,世世代代受到人们膜拜。    当他们心境和悦的时候,就在秋风枭枭,木叶飘坠的光景中,出来在浅滩上徐徐地巡回,远远就可以看见她们那惆怅美丽的眼睛在闪灼。倘使她们心境不好,引起她们那遥远的悲恨时,她们就鼓动猛烈的风,倾下狂暴的雨;在风雨中,还有许多怪神,站在蛇上,两手紧握着蛇,腾跃浪涛之上;一群群怪鸟也趁机出来在雾雨昏蒙的天空中乱飞乱叫。    韶山、九嶷山、湘江,注定了要与历史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那出入湘江浅滩上的舜的两个美丽的妻子,也许就是今天湖南人的性格:融温柔多情与暴烈刚勇为一体。    这些撩拨人心的传说,润滋着湖南人的心。使他们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历史感。    越到后来,湖南英雄孕育越多。    秦汉之际,“来秦者,楚人也。”项羽仗剑倚天,一把火烧了秦朝。    毛泽东从一懂事开始,就倾听着老人们讲诵韶山、九嶷山、湘江的故事。他在心里一直忆念着这一美丽动人的传说。    他将远古的舜与现代的湖南连在一起:1961年他为他的同学周士钊这样写道:        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        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        芙蓉国里尽朝晖。    毛泽东满怀信心地认为,大禹之后被破灭的中国梦终于又寻觅到了它的栖身之所。他满怀信心地写道: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大将西征人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赢得春风渡玉关。    这首诗是写那位“身无半文,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的左宗棠。他在十九世纪末期,率大军收复新疆,威震沙俄。他是湖南湘阴县人。    从谭嗣同、魏源、陈天华到黄兴,湖南是中国的旗帜。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和陈天华投日本大森海湾自杀以唤醒中华民众的那种精神,曾激励着千百万中国人。也激动着毛泽东的心灵。    黄兴、陈天华就安息于岳麓山。岳麓山是毛泽东钟爱之地,他是从那座秀丽的山横空出世的。     1917年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    一群哀伤的人拥着一口棺材向岳麓山走去。他们给民国元勋,经常提着双枪亲临战场,身经百战,与清政府和袁世凯决过雌雄的民国军队总指挥黄兴送最后一段路程。黄兴的生前好友、日本人白浪滔天从日本赶来,扶棺痛哭,亲自参加黄兴的葬礼。    毛泽东深受感动。他给这位日本人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赞扬信:“先生之于黄公,生以涕泪吊之。今将葬矣,波涛万里,又复临穴送棺,高谊贯于日月,精诚动乎鬼神。此天下所闻,古今所未有也。”    这是一封发自肺腑写得极为精彩的赞扬信。这也是毛泽东对黄兴的悼念和缅怀。    他出入于岳麓山的时候,经常伫立于黄兴、陈天华的墓前。    这一代又一代人的前仆后继,必定要涌出一个、一批最后成功的英雄,在中国如此,在湖南也如此。    毛泽东爱戴孙中山那一批近代革命者,也尊重康有为、梁启超,对中华民族的伟人,他都敬重。    因为毛泽东成功了,所以也就超越了他们。他站在了他们之上,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也将远远超过他们。    从整个历史的演进来看,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站得最高的人。相比于唐宗宋祖,曹操孙权,他站在最高峰,而古代的帝王伟人们,只走到历史的山腰上。                    毛泽东的祖籍是江西     江西吉水,105国道旁的八都镇街口,一座高约三米的路碑立在街中,路碑上书七个鎏金大字“毛泽东祖籍八都”。    路碑上文字这样介绍:据有关族谱和史料查证,韶山毛氏宗族的原籍在江西吉州龙城,即江西吉水县八都镇。韶山毛氏族谱也记载:元末明初,由于战争灾难连年不断,毛氏鼻祖“太华公”不能立足,遂从江西吉州龙城迁到云南。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太华公”因军功封官进入湖南。长子清一、四子清四亦随父母赴湘,居住在湘乡县县城北门外鲱紫桥。十年后又迁至湘潭县七都七甲(即今日韶山)定居,从此在此繁衍生息。从太华公算起,毛泽东是第二十八代孙。韶山毛氏族谱的记录和吉水八都毛氏族谱记录是一致的。    八都镇那块路碑是1996年7月1日立起来的。    当初八都镇的人并不知道八都镇铎塘村的毛氏和毛泽东是同宗的,只是后来湖南韶山那边有人找到八都来,他们才知道这件事。他们当时觉得非常意外,意外之后又非常惊喜。    1991年前后,韶山那边有人抱着族谱来寻祖,他们说韶山毛氏族谱有记载,“太华公”祖籍在“江西吉州龙城”,所以就来到了八都对族谱。双方对上族谱,后经国家部门确定,八都才立了这块路碑。                                   江西毛泽东祖籍游览地    据介绍,毛氏起源最早是陕西的“毛郑”,周文王、周武王之后,到了毛遂(成语典故“毛遂自荐”的主人公)是22世;毛攘世居三瞿,河南原阳、山东腾州都有毛氏后人;毛氏分九大派,是个大家族。毛氏太华公是江西吉州龙城人,其子清一、清四后定居韶山,清二、清三仍留居云南丽江永胜。    韶山和八都铎塘村肯定了宗亲关系后,双方又都派人到云南丽江永胜对谱,那边的毛氏族人是毛太华之子毛清二、毛清三的后人。八都是毛泽东祖籍地的史实已经明确了,国家党史部门予以认可了。1993年纪念毛泽东百年诞辰的火炬接力,在经过延安、遵义、井冈山后,也名正言顺地到了八都。     新近公之于众的《清漾毛氏族谱》将毛泽东的宗族世代又上溯千年,证实了毛泽东的祖籍地在浙江省江山市石门镇清漾村。    毛氏定居清漾,已有1400多年。近代国学大师毛子水、蒋介石的元配毛福梅都是清漾毛氏后裔。国民党高级将领毛人凤、毛森的家乡也在这里。    毛姓从周朝开始,最早居住长江以北,是为“北毛”。后因战乱南渡,迁江南。“南毛”的始祖叫毛宝,是毛氏家族的第52代。毛宝的儿子因战功受封居住在信安(即今衢州一带),从此繁衍生息,称为“三衢毛氏”。毛宝的第8代后裔中,有一个叫毛元琼的,迁至石门清漾,清漾毛氏自此为始。北宋时,时任工部尚书的毛让从衢州迁至江西吉水。吉水的毛太华当兵去了云南,后回到湖南韶山定居。浙江衢州、江西吉水、湖南韶山三点由此联系起来。    1993年初,恰逢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北京中央文献研究室的朋友给浙江衢州市科联副主席郑艮安寄来一张《韶山毛氏族谱.凡例》的复印件,上面有句话:“自宋工部尚书让公(即毛让)世居三衢。”而“三衢”就是衢州。    《清漾毛氏族谱》共有67本,与《韶山毛氏族谱》相衔接,将毛泽东祖籍研究又往前推了一步。至于毛泽东是清漾毛氏第几代传人,有人正在考证。两个可供参照的人物是毛子水和毛福梅:毛子水是第107世人,毛福梅可能是第113世人,毛泽东的确切辈分应该与之相去不远。                毛泽东鼻祖母是云南“蛮女”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一时天下振奋。那时,江西省吉州府龙城县境内(今江西省吉水县),有一个名叫毛太华的青年农夫不甘于老死蓬蒿,寂寞一生,毅然扔下手中的锄头,投奔了朱元璋的队伍。这个毛太华,就是湖南韶山毛氏的开山鼻祖。毛太华在军旅中南征北战,从小卒升为百夫长一类的下级军官,随同明朝大将军傅有德、蓝玉远征云南。毛泽东的父亲和母亲云南归入大明版图后,朱元璋遂令自已的养子沐英世代治滇,并留下部分从军远征的将士镇守。毛太华就是留下来镇滇军人中的一个。他被将领发派到丽江永胜地区驻守。为了生活,他娶了一名当地的“蛮女”彝族的一位姑娘为妻,并先后生了四个儿子。这四个儿子被他取名为毛清一、毛清二、毛清三和毛清四。那时在边陲是根本没有汉族妇女的。    许多年过去了。毛太华老了,他请求告老还乡。由于他戍边多年,立有军功,朝廷奖励准许携妻儿迁回内地。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毛太华除妻子外只带了老大和老四内迁,被朝廷分配到湖南湘乡县城北门外的绯紫桥居住,分得田产几十亩。老二和老三留在丽江永胜,成为永胜地区毛氏的祖宗。(2001年,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偕丈夫来到云南丽江永胜认了宗。)    至于为什么被分到湖南,这里面有个原因。原来,元朝末年,全国农民起义军形成三大集团:鄱阳湖西南面的地盘被义军陈友谅控制,而鄱阳湖东北面则被朱元璋占着,两个集团为争夺统治权,在鄱阳湖进行了一场大战,最后陈友谅战败。在陈友谅控制的地区,老百姓自然是支持他的,因此,朱元璋在打败陈友谅后,对湖南的老百姓进行疯狂的报复,制造了血洗湖南的惨案。湖南的老百姓有的被杀,没杀的则逃,大片土地没了主人,朱元璋为奖励他的部下,便下令跑马占地,马蹄所达范围的土地归马的主人。毛太华回内地不去江西而到了湖南,正是朱元璋这种奖励政策所惑的结果。                                        毛泽东三兄弟与母亲    十年之后毛太华的两个儿子,毛清一和毛清四又迁移湘潭七都七甲,就是后来闻名天下的韶山。从这时之后,毛氏便在韶山繁衍下来。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韶山冲居住的六百多户人家中,毛姓就占了十之七八。      毛泽东出生处    这么看来,毛泽东的先人,还混有云南少数民族彝族血统呢。    毛泽东先祖在韶山务农,世代相传,约有500年历史。毛氏家族自毛太华第七代孙修族谱,定下20代子孙家族谍为:“立显荣朝士,文方远际祥,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自1737年至1941年200多年间,曾四次修谱。传到毛泽东曾祖父毛祖人,已是17代子孙。毛泽东的祖父毛恩著是18代子孙,是毛祖人的次子,字定宾,号翼臣,排行四,生于1846年5月22日,殁于1904年11月23日,妻刘氏殁于1884年5月20日,分别葬于韶山滴水洞大石鼓和东茅塘。刘氏夫人生一子贻昌,贻昌就是毛泽东的父亲。    毛贻昌,字顺生,号良弼,行一。他生于1870年10月15日,1919年12月23日去世,葬于韶山南岸楠竹山。其妻文素勤,小名七妹,生于1867年2月12日,1919年10月5日病故,与夫同冢。文氏夫人生5子2女。长、次子早夭,三子泽东、四子泽铭(又名泽民)、五子泽覃(又名泽淋),二女早殇。    1893年12月26日,居住在韶山冲上南岸上屋场的农民毛顺生生下了第三个男孩,此男孩就是后来名震天下的毛泽东。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终身务农经商,是个生财有道的中国农民。毛顺生一家人勤奋劳动,省吃俭用,家里没吃闲饭的。毛泽东从六岁的时候起,就跟着父母在田地里劳动了。八岁的时候进私塾读书,早晨和傍晚还要去拾柴火和放牛。十三岁那年离开私塾,开始终日里在田里劳动。    毛顺生每年将口粮之外剩余的谷子,用作押进田产,取利息钱,还兼作贩运谷子和牲畜的生意。开始是少量的小规模运送,得到妻子文七妹娘家的贷款帮助,就到湘乡太平街一带成批进稻谷加工销售,并逐步由肩挑改为土车运送,直至发展到从银田寺雇船装运白米,运往湘潭市易俗河出售。家里也开始雇工,起初是雇短工,后来雇了一个长工,在冬天碾谷的时候,还多雇一个短工。不过,一家人还照常要去干活。毛顺生还贩卖耕牛。渐渐地,他积攒的钱更多了,便于1903年买进了堂弟毛荀生的七亩水田,使田产增加到22亩,每年收谷约80担,此后他虽然继续聚集财富,但不再买进土地,而是典进别人的地,因为典地比买地便宜,用不着自己操心农田,对经营生意比较有利。一来二去,他的资本增加到二三千元,按当时的币制一元钱能买不少东西,他在韶山冲已经是个富裕户了。毛泽东的出世,给这家带来了喜气。毛顺生给毛泽东设计的道路是做一个好样的农民,或者做一个会赚钱的生意人,他根本不会想到自己的儿子日后会成为一代伟人!但是,毛泽东之所以能走出这里,多少得益于这个略微富有的家境,因为他不是出去流浪,而是背着书包去接受新的知识,去认识一个新的世界,去探索一条国家和人民的,也包括自己人生的新的道路。 关于毛泽东母亲的名字,过去一般都称之为“文七妹”,因为她在娘家叔伯的姐妹中,排行第七。她真正的名字叫“文素勤”。毛泽民于1939年6月初从乌鲁木齐飞往莫斯科,1940年1月底离开,在苏联停留了约8个月。他在苏联期间,共产国际向他了解了许多有关毛泽东的情况,他代兄长毛泽东填写的一份履历表中写道:父亲:毛顺生。生于1866年(应为1870年)的湖南省湘潭县西二区韶山南岸村。三十岁以前,专为耕种,三十岁后,耕种兼农村贩卖商业。按中国苏维埃阶级分析,最后三年是富农。原有祖田十五亩半栋房屋,两块柴山,但负债很多,经勤苦努力,于1915年卖叔父(田)七亩,但仍负债,1915-1918年商业顺利,得走上富裕的中农,1928年被(国民党)没收。1919年去世。母亲:文素勤。生于1863年(应为1867年)的湖南省湘潭县四都太平土凹。是中农之家的子女,出嫁后,娘家即变为贫农,本人是极勤劳的乡村劳动妇女。1919年8月(农历8月12日)去世。毛泽东为什么从来没有讲到过他母亲“文素勤”这个名字?据毛泽民的外孙女耘山讲,毛泽东在韶山冲的时间并不长,他童年时代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直到8岁,父母才把他接回韶山入私塾读书。17岁时,他又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说他不知道母亲的真实名字,也是不足为怪的。毛泽民则不同。他自幼生活在父母亲身边,一直在家乡务农,照料父母,直到25岁时才走出韶山冲。特别是母亲重病的那几年,他陪母亲到长沙去医病,经常求方抓药。相对于大哥毛泽东而言,他对这个家庭和父母的情况,更有时间、更有机会了解清楚。自然,他也最有可能得知母亲的真实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