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伯贤宠妻无度橙光:史上第一贪----和申(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36:18

史上第一贪----和申(1)

看纪连海老师讲和申,就随手记了一些我感兴趣的笔记,和朋友一起分享.和申被抄家时财产明细(这个是最吸引我眼球的~!):1.房屋:3,000间                         2.田地:8,000顷3.银铺:42处                            4.当铺:75处5.赤金:6,000两                         6.大金元宝:100个(1,000两一个)7.小银元宝:56,600(100两一个)           8.银锭:900万个9.洋钱:50,000元                        10.制钱:150万文11.吉林人参:600余斤                    12.玉如意:1,200余柄13.珍珠手串:230串                      14.桂圆大珍珠:10粒15.大红宝石:10块                       16.大蓝宝石:40块17.珊瑚树:11支(每支3尺余长)            18.银碗:40桌19.绸缎纱罗:14,300匹                   20.毛呢哔叽:20,000板21.狐皮:550张                          22.貂皮:850张23.粗细皮:56,000张                     24.铜锡器:561,000件25.名贵瓷器:100,000件                  26.镂金八宝炕床:24座27.西洋钟:460座                        28.四季好衣裳:7,000件29.家人:606名                          30.妇女:600名总计:11亿两白银 相当于清15年国库收入和申发迹    和申生于1750年,祖上曾立下战功,有一世袭职务--三等轻车都尉,相当于现在的连长.和申的父亲常保曾任福州督统,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福州军区司令,也是很大的一官了.虽然生于官宦之家,和申童年的命运还是比较坎坷的.     和申三岁的时候,母亲生其弟和琳时,难产去世.九岁,父亲死于任上.幼年丧母,童年丧父的和申,从此由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年,变成了一个少年老成的孩子.跟着父亲的其他妻妾生活在一起的和申的命运可想而知好不到哪儿去,和申知道只有靠自己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1759年,9岁的和申在京城最好的学校读书----西华门咸安宫官学,相当于现在的国家重点中学.这所学校开在紫禁城内,是京城内官贵子弟求学的地方,所有教书的先生也都是翰林出身.无父无母的和申知道自己自是无法和其他的官贵子弟相比,被他人戏弄也只能忍气吞声.和申就是在这所官学学到日后成名的知识和察言观色的伎俩的.    和申在咸安宫官学,刻苦学习,饱读诗书,这些都为和申日后可以平步青云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其学到的知识可分为三个部分:  1.语言:汉 蒙 藏  2.钻研汉人著作:a.经:诗 书 礼 义 春秋                 b.史:二十四史 资治通鉴                 c.子:老子 庄子 孟子 韩非子 荀子 其他                 d.集:汉赋 乐府 唐诗 宋词 元曲 元明小说 其他  3.研究乾隆皇帝的诗作文章,模仿乾隆皇帝的笔迹(可见和申的心机多重呀~!)    和申在这个时候,他的勤奋好学,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英廉,一京中大员,任刑部尚书兼直隶总督,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个人.英廉怎么会注意到和申呢?英廉家人口单薄,只有一小孙女,孙女的父母去的比较早,只有他和小孙女相依为命,所以就特别为小孙女的未来着想,经常到咸安宫官学走动,发现了和申,就想等着和申快快长大,把小孙女嫁给和申.这也是和申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转眼,和申18岁了,英廉就将孙女嫁给了和申.这对和申是一个触动:人家那么大一官,肯把自己的掌上明珠嫁给我这么一个无父无母的人,心中很是感激,想着一定要出人头地,报答人家.这也算是和申日后极度贪婪的一个原因吧.    和申19岁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名落孙山.有人就会问和申饱读诗书,怎么会落榜呢?那时的科举考试只考四书五经九本书,和申虽博览群书,精通乾隆诗作文章,但科举考试不考这些呀!落榜后的和申马上工作了,继承了祖上传下来的职位----三等轻车都尉.他一直在等待机会见皇帝一面,得到皇帝的赏识.    三年后,22岁的和申成为了皇家仪仗队的一员,也就是在这里他的命运发生了转变.身为皇家仪仗队的一员,不仅要求会文,而且要求能武,还有相貌堂堂.可见,和申是个文武全才,而且,当时的和申被称为"满洲第一俊男".话说回来,一日,乾隆帝出巡,在外游玩,突然传来一封云南急电,大意是有犯人越过国境逃至缅甸.乾隆帝怒,说了《论语》中的一个句子:“虎兕出于押,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随行的仪仗队无人答话,乾隆连问三声是谁之过,和申见无人答话,于是也用论语中的一句回答圣上:“典守者,不能辞其责耳。”帝问何人答话,和申答话,帝随即又问了和申论语的一些内容,和申不仅流利的答出,还解读了这些句子的含义。帝喜,赏和申升为御前侍卫,即皇帝的贴身保镖,从此,和申官运亨通,平步青云,一发不可收拾,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官职之多,升迁之快的历史之最。以下是和申早期所任官职:26岁  任军机大臣(国防部长)兼内务部总管(国务院办公厅主任)28岁  兼任户部尚书(财政部长和粮食部部长)兼任御前大臣(国务院副总理)      兼任理藩院尚书(民族事务和外交部部长)29岁  兼任兵部尚书32岁  兼任隶部尚书(组织和人事部部长)    而且每一官职还非和申不可,举一个例子:乾隆要办70大寿,和众大臣商讨之际,收到西藏六世班禅一封信,满朝大臣无一能看懂这封信的内容,这时,乾隆帝想到了和申,差人把和申找来,和申到这一看,不是什么重要事情,而是六世班禅知道乾隆要过七十大寿了,要率一百多喇嘛亲自前来为,让众喇嘛为乾隆念经贺寿。您说,这理藩院尚书除了和申,谁能干得了!?据说,还有一次,意大利人马戈尔尼来到中国,要求开放通商口岸,也是和申接待的他,和申是拒理力争,硬是把马戈尔尼送出了中国的国境。可见,和申在咸安宫官学所学的不是应试考试的知识,而是为了日后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可见和申确实是一个人才,他能得到乾隆的赏识不仅仅是因为他善于逢迎拍马,更多的是他确实是一个有能力得人。    和申善于抓住机遇,展示自己的才学,得到乾隆的赏识。如果他只是一个善于阿谀逢迎而毫无才学的一个人,他不会的升迁如此之快,还身兼数十官职,这些都与和申前期打下的坚固的才学基础有关系。我们都知道,机遇之青睐那些有准备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