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地脚螺栓:天王歌星迈克尔·杰克逊的自我意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7 01:56:47
标签:

天王歌星

迈克尔·杰克逊

自我意象

幸福力王薇华

整容换肤

自我兑现

分类:积极心理学

通过整容,改变自我心像的极端案例,当属已故的天王歌星迈克尔·杰克逊。不少人都认为这位天王歌星十几次的整容换肤,是心理变态、是审美出问题了,是讨厌自己是一个黑人,这些猜测到底准确不准确呢?

我们先走进歌王的童年时期。迈克尔·杰克逊的童年面对的是一位教育子女的方式很“特别”的父亲。这位性格古怪、脾气暴躁父的亲,为了“教导”儿子晚上睡觉不要打开窗户,会在深夜戴着面具扮成窃匪,爬到儿子的睡房里大喊大叫,令迈克尔和几个兄弟多年来都做噩梦。当孩子长大后,父亲更是变本加厉,看见子女在节目彩排中表现欠佳时,便会用皮带或棍棒抽打来“提醒”他们。迈克尔说过:“有一次,他扯断冰箱的电线来打我。”迈克尔的父亲从来就没有和他玩过游戏,也不曾背过他。在天王童年的记忆中,留下的都是一些饱受虐待的心理阴影。

在迈克尔进入少年时代时,开始注意自己的外表,当脸上长了暗疮,便不想外出。迈克尔认为自己很丑,皮肤太黑,鼻子太宽,而他的父亲和兄长们还会经常叫他“大鼻子”。在歌王迈克尔·杰克逊的内心深处有着这样一个自我意象:“我是一个丑孩子”。 

迈克尔多次接受整容手术,并不是心理变态,也不是讨厌自己是个黑人,而是希望改变内心留下的恐惧。他不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他不能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他厌恶在自己的面目中看到暴虐父亲的影子,他要彻底改变自己的外貌。在迈克尔·杰克逊看来,另外一个全新的形象才是最好的。

有人说迈克尔·杰克逊的整容是一场悲剧,但这场悲剧的制造者,是迈克尔·杰克逊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随意的打骂,贬损、冷落和不欣赏孩子,塑造了孩子们扭曲的“自我意象”。 

心理学家认为,六岁之前是一个孩子自我意象形成的关键时期。假若做父母的在孩子6岁前,经常性地否定孩子,动不动就批评和指责孩子:你这儿不对,你哪儿不行。这样的结果,就会不可避免地让孩子在自己的“心像”中产生:“我不行”的消极(负面)的自我意象。

一旦形成“我不行”这个消极的自我意象之后,这个“心像”就会变成“事实”。成为我们脑海中一个很难消除的影像。我们会习惯这个影像,会不假思索地按照“我不行”这样的指令去行动,而不会去疑问“我不行”这句话是否正确。正是内心的“我真的就不行”,使得原本可以做好的事情也就成为了“不可能”。

积极心理学将这种心理活动定义为“自我兑现的预言”。当你对一件事情进行预言,或者解释之后,你往往就会把事情的发展,按照自己预言和解释的方向推进,结果预言就这样自己兑现了自己。

自我兑现的预言常常是这样发生的:当你预期失败时,就可能失败;当你预期成功时,就可能成功。当一个人一旦有了某种念头,内心就会产生一种冲动,驱使自己去实现这个念头。与其说是在坚守这个念头,不如说是捍卫自己内心的那个“自我意象”。

 

比如说,做父母的总是喜欢否定和贬损自己的孩子,经常在孩子面对说:你怎么这么笨呢?人也长得不漂亮,上学之后肯定学习不会好,你做什么都不行等等。结果呢,这个孩子无形中就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进入学校后,就会有“我是一个失败者”的自我意象,而他为了维护这个自我意象,学习成绩往往是一塌糊涂。反过来,又成了支持“我是一个失败者”的自我意象的充足证据。

对于那些“我是否能够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我是否能够把事情做好”,这些疑问背后往往有着根深蒂固的自我意象。只有彻底的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重新建立“我能行”、“我能够把这件事情做好”的“积极自我意象”,才能彻底地从原有的思维中解放出来,并取得与过去天壤之别的收获。 

培根有句话说得好:“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

想要改变自己的一生,只是单纯性的给自己做积极的自我暗示,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重塑自我意象,为自己设置“积极的自我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