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4星际争霸mod:【周正】北京嘉信07秋拍推出明嘉靖青花龙纹大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8:09:01

北京嘉信07秋拍推出明嘉靖青花龙纹大缸

博宝艺术网http://news.artxun.com 2008-03-24 19:01:54周正.wxx_content a{text-decoration:underline;color:#0000FF;}我是艺术家,我要纠错!


 

此龙缸是从一位英国收藏家回流国内的巨型陶瓷龙缸,缸体高36厘米,上口直径70.7厘米。缸形硕大周正,风格敦厚古朴,龙缸外壁用青花饰一条龙穿梭在两束莲花之间,画风古拙,青花发色艳丽。大缸口沿处落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一横官窑款,字体古朴端正。此缸为明代嘉靖朝(1522-1566)生产,传世品极为少见,是难得的明嘉靖大件官窑瓷器,具有很高的欣赏收藏价值。此前,它曾被收藏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的Palmer艺术馆内。

另有一件外观与此相似但个头稍小的龙缸,由汪庆正和乔治.凡 配以图文说明,在1989年出版的《J.M.Hu夫妇的精品瓷器收藏》一书第54页,编号为No.21。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大龙缸是皇宫的专用品,一是用来养鱼观赏,二是盛水防火。嘉靖朝大龙缸瓷质坚硬,胎体厚重,不太注重修胎,底心下凹和塌陷,有麻布托衬的痕迹。釉质肥厚泛青,青花使用回青料,发色蓝中泛紫。嘉靖朝成功掌握烧制大龙缸的技术,是难得的成就。明人王世懋《窥天外乘》载:“嘉靖间……上忽命烧大缸,围至六尺,所用土料青料既多,比入火,十无二三完好者,坐是为虚费甚巨,而人莫教言。"可见龙缸的制作技术复杂,烧制困难。据史料记载“明初年有龙窑32座,后将其中16座改砌为青窑,仍存16座专烧龙缸。”龙缸由于器形巨大,十分难烧,有专人专窑烧制。专门掌握烧造龙缸技术的工匠叫“龙缸匠”也称为“大匠”,另外还有敲青匠、画匠和各种夫役。烧造龙缸耗资成本巨大,倘火候不当就要裂口,青土缺乏同样制不成功,因此很难烧造出一件完整的龙缸,当时有十窑九不成之说。史籍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陆定新,因父母早丧,家境贫寒,只得到窑上学艺。他性情刚直勇猛,而待人宽厚仁慈。嘉靖皇帝需要龙缸,派太监潘相到御窑厂督造。因龙缸不易烧制,工匠无人敢接掌管窑火的差事。陆定新毅然承担其责。但经多次烧制,没有一个成品。太监潘相大怒,下令重责窑民,然而龙缸依然烧制不出。潘相又下令对工匠窑民进行断粮和殴打。几天之内便有五人相继死去,眼看同伴受此苦役之累,陆定新遂于夜间面对熊熊烈火,奋身跳入窑中。翌日开窑,龙缸竟成。众人无不泪下,收其遗骸葬于凤凰山下。窑民感其英烈,在窑厂旁建祠一座,以示缅怀和纪念。这段记载不免带有传奇色彩,但明代为烧制龙缸,确有用女子祭窑的事件。这传说在史料中也有记载来印证:唐英《陶人心语》中《龙缸记》青龙缸,邑志《浮梁县志》载:前明神庙造。先是累弗成,督者益力。火神童公悯同役之苦,激而舍身而成。所以后来景德镇每窑口烧窑前必须先祭拜这位“火神童公”,这一习惯延续至今。嘉靖四十一年,在督工大臣的监督下烧出了12口青花瓷缸后,欲返京领赏。临行前,摆下酒宴,请掌管烧制火候的工匠来饮。席间,这位督工大臣问工匠:“匠师烧制青花瓷器,艺高技绝,劳苦功高。我走后,若朝廷另派他人督工,是否还能烧出更好的瓷器?”工匠不解其意,回答道:“艺无止境。”督工大臣听罢,暗派人在工匠杯中施放毒药,将其毒死。自此,景德镇再也烧不出精美的青花龙缸,万历随葬的青花龙缸,也只好用他祖父嘉靖年间制造的了。许多古玩瓷器艺术品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大龙缸历经数百年战争洗礼,朝代变迁,社会动荡及自然灾害,能保存到现在是非常不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