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4无限负重mod:【密行指引】05--相應就停住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0:03:06
【密行指引】05--相應就停住了?2010-04-28 18:01

知识分子很明显喜欢研究经论,尤其特别喜欢《金刚经》和《六祖坛经》一系列。其实,这叫偏食。为何会有所偏?若对於摩訶衍乘有兴趣,应该全方位展开才对,但大部分人,或许是懒惰,假如碰上有一、两部经跟自己「相应」,就「停」在那个地方。

       

这一章先谈唐密的发展史。

  安世高西元一百六十八年开始译经,而西元二百三十年左右,密部的经典便已翻译出来,因此,正式的佛教发展与密法可说是同时并进。佛教在印度是次第发展的,但传到中国以后,则为一起发展,并无前后之分,只是思想的引用及著重点不同:有些人喜欢南传,即「阿含」的部分,声闻乘的修法;知识分子通常比较喜欢摩訶衍乘的修法;独觉型,则比较喜欢密部的修法,这些情况普遍存在。

  台湾也一样,知识分子很明显喜欢研究经论,尤其特别喜欢《金刚经》和《六祖坛经》一系列。其实,这叫偏食--大隻鸭子专吃A菜,小鸭子就吃小鱼。为何会有所偏?若对於摩訶衍乘有兴趣,应该全方位展开才对,但大部分人,或许是懒惰,假如碰上有一、两部经跟自己「相应」,就「停」在那个地方。这种停在该处的状况,通常很难成就,很容易让自己得到一种安慰;其事后的果报如何,我们不便触及,谈了可就伤感情。大家只看这辈子读经很不错,至於读错经下辈子果报如何,则无人探讨,反正你我都不了。若看到两隻蚂蚁碰头,说也说不清楚时,便知他前辈子是怎麼修了。这都是一种执著的情况。

  声闻乘的特质是从禪法下手,但是如果修成只知道「停心」,而不知道如何「用心」,那就是偏执,这就完了。同样的,只懂一部经,不见得是好。

  前面提过,四大教派和四大宗派不是两个东西,必须配合成套,两个组合起来成为一个大的综合体,那就不一样了。

  为何独觉乘者喜欢修密法?从心理学上来看这些修行人的心态,即可了知。修密法讲「相应」,瑜伽部的「瑜伽」,即相应之意。修行若是稍有相应,便很容易让人著迷,例如旱灾缺水,你要是早上修个祈雨法,不到中午就下雨了。我敢打赌,你绝对会被迷倒。这样搞个两、三次,倘能不执著,那就即将解脱了。但是,一般人不仅是执著而已,而且迷惑颠倒,马上登报大作广告,希望总统召见。为什麼?因为他会讲相应。当你真有那个功夫相应时,就像鱼吃到饵,已经上鉤、被钓走了,这是很麻烦的!修行想要相应,这种情况就像做生意的人想要赚钱,考功名的人希望得状元,都是一种世间的执著。   

   告诉各位,「相应」不是成就,一修法就要求相应,不会成就;但是成就以后,自然会相应,那时呼风唤雨,召唤自如。成就者根本不在意这些,可是凡夫一相应,就会执著住,所以不能成就。

  天下大乱、天灾人祸不断时,有心者因为不要相应,不管是遁世之人或士大夫的清谈,便很能接纳大乘佛法的修法;企图心旺盛者,就会去追求相应法。台湾有许多独觉型的,自己修一修,便会相应,我们就碰到很多。不过有些情况,他以为是相应,其实不是,那是概率。举个例子,可能会比较清楚。

  有个同修来问我问题,讲了老半天,实在不知所云,我只好瞪著两眼,等他把话说清楚。他看我一直瞪他,吓得不敢继续讲,回去以后,病竟然好了。因此便传话出来:「海云师父有神通,好厉害!给他瞪一瞪,我的病就好了。」事实上,我根本不知道他生病。是否可能让我瞪瞪病就会好?当然有,那是概率,瞪上一千个,总有一、两个会好。

  我常开玩笑,要是有一千个病人,向电线桿磕三个头、撒泡尿,再对著它说:「保佑我平安,病赶快好。」一千个人裡,总会有二、三个病会好起来。那只是概率,别去信它,也不要把师父神格化,这样不对!台湾就是这麼奇怪,才会有人拜石头公、大树公,这就是迷信。会有这种情况,是因为你有「企图心」,想要达到某一目标,故有那种相应的错觉,其实一点相应也没有,只是运气好碰上了。其他千分之九百九十七以上拜了没效的,怎麼不说?

  求相应的人,常把概率当相应,那就错了,但整个东方社会裡,普遍接受此种观念。现在要运用西方的思惟来推翻东方的思惟模式,就发生文化上的矛盾。注意,受过西方教育的人,要来修学这样的东西,会有基本生命基因的衝突,以西医的标準言,二者会有互相排斥的现象。语言和思惟模式如果没有调理好,修行上就会觉得很假。

  前一章提过「感觉」这问题,一般知识分子非常缺少感觉,因为西方教育就是训练大脑,把人训练得没有感觉。修行,则是将感觉的能力完全恢復过来。我们对很多人说「不要用大脑」,结果不讲还好,一讲他反而将事情做得一塌糊涂。因为他用惯大脑,现在叫他不要用大脑,等於毁了他。很多人家裡本来很幸福,一精进修行,家裡反而乱糟糟。这就是两种思惟模式的互斥性,两者调理不当,在修行上会有困难。西方教育思惟模式的训练,本身即如是。

  为何西方文明昌盛后,人性会堕落?文明精神会崩溃?就是缺乏感觉的能力。「感觉」乃生命的智慧,大脑推理就不是用感觉,推理时,要是用一点感觉,就弄错了。从修行的立场来看,大脑是非常冷又非常硬的东西,唯有人性的温暖才能予以超越和改变。

  密法裡有个行法叫护摩,就是火;另外有拙火,就是禪坐时全身会发热。若将此二者都当作热和火,就弄错了。这两个是指「生命的復活」,用火来形容让生命再次活过来,让用惯大脑的人,「感觉」再復活起来,重新过著活泼、有生命感的人生,而不是一板一眼、硬梆梆的人生。

  佛像的背光用火焰,就是象徵让生命活起来,是指很有生命感、很有生命力,而非放光、瑞气千条,如果不能看出它的真諦,就会弄错。这真是很麻烦,人性从「一开始」,堕落的因素就一直黏著我们。所谓一开始是指几百万年来都如此。现在是在减劫,减劫就是愈堕落的情况;再过二万年以后即不同,「增劫」人性会开始往上爬,那时这个火焰就会愈来愈旺盛,我们从这个地方慢慢去了解。

  早期魏晋南北朝,一直到开元年间,约五百年期间的密法,叫作独部密。日本人称它杂密,其实是不当的,从《苏悉地经》上来讲,它还是有系统的。各种行法中,例如准提法和孔雀明王都是独部。这种单一行法的部分,它还有很完整的规范,故称独部密的时代。

  等到开元三大士将金刚界和胎藏界的坛城画起来以后,密法开始有系统、有规范的在中国发展,金胎合曼,两部合一,名曰纯密,也叫作二部密。随著时代的发展,文化会一直往前进,密法的行持开始转化,脱离原始的状况,后来就產生西藏的无上密。无上密到底是什麼?这部分很难用语言詮释,只能说它是讲直接解脱,而不是世间求的那一部分,所以叫作无上密、无上瑜伽密。其实在整个发展上,二者相同,只是在修法上予以纯化而已,皆属纯密的范围。

  密法综合以后,要用什麼方法摄受广大的群眾呢?不可能每个来的人,都知道要修法。像各位是看了电视自己来的,从电台来讲,这叫作概率;就你而言,你是看了电视,觉得不错,自己跑来的,就可以说是相应,不是概率。

  「相应」,它有一种状况,都是自己要来修行的,然而这些相应来的人当中,可分为两种人:一种是师父说「好」,便以为自己成就了。譬如,很多人问我:「师父,我这样……这样修,对不对?」「对。」我不过是说声「对」,他就以为自己明心见性、解脱了,我可没这麼说。「对!」只是一种状况,你还要继续努力,终有一天会解脱的,至於是哪一天,那就不知道了。很多人想修行,可是又没有耐心下去磨,只想赶快成就。

  另一种人已自行摸索很久,所以一来就说:「现在我想好好修行,不管这裡有什麼指导,我愿意。」(好像还没遇到这样的人喔!)这叫理想中的人。各位想想,你到底是不是真的愿意修行?如果是真的想修行,目标在哪裡?成就以后要做什麼?这你大概看不出来了。

  像坐在上面的佛像一样,即是成就了?非也!那叫雕刻完毕。他们不是人,是金银铜铁木雕泥塑的。假如修行成就是变成这样,不如不要修的好!修行成就以后,同样晨起夜眠、日作暮休;并非成就之后,该睡时不睡,人家起床才要睡,那叫作颠倒,不叫成就,乾脆去上大夜班算了。不是这样吧!所以要留意,就我们自己而言,修行成就以后,照样过正常的生活,重点是要将成就的部分与人分享。

  怎麼告诉人家,这点很重要,要是讲了老半天,人家却说:「讲完了没?我没空咧!」这时我们就知道,缘很重要。今天大家愿意坐在这裡听,是我们过去生有缘。也许你会说:「没有啊,我只是看电视,觉得讲得还不错,很生活化,所以跑来了。」可是,你知道吗?有很多人五年前就看到了,因为听不懂,就把电视关掉。五年后,不小心又看到,「这师父讲得还不错,以前怎麼都听不懂?」就自己跑来了。因为现在因缘才成熟嘛。

  这一会之所以成就,是我们往昔生中有因,现在相聚,只是缘熟了而已。请想想,你打算修行,你有没有跟眾生相处的因?所以,我们除了自己修以外,对於其他的眾生也要接引、要跟他结缘,让他来护你的法,这点很重要。要跟眾生结什麼缘?就从这个地方开始。一旦有了这个缘,哪天你修行成就,要讲给他听,他才会听,否则要说给谁听?

  很多人感嘆,「唉,这个法,反正『黄檗无多子』。」不是黄檗无多子,是你没和眾生结缘。要先结缘,才会有眾生,这是修学应有的认知。别以为修行大家都可以修,要度人大家都会来,不见得!你要懂得它基本的处置。将来这部分我们会详细地谈。

  密法裡有「依他修」及「依自修」二部分,通常藏密的修法是「依他而修」,所以很重视外在的坛城;唐密的修法是「依自己修」,二者差异甚大。留意,「依自」不一定「依心」,在基本修法上,佛境界是从经典来的没错,可是成佛之道有几个关键处,其一就是要依善知识修。你原来是用大脑思惟的,现在教你不要用大脑,要用生命。

  生命是一种「感觉」。「感觉」是什麼,很难解释。小时候,很钦佩我爸爸,拿起绳子随便一摺都是等长,我是怎样都看不準。还有,市场卖肉的,你说买一斤,他刀子拿起来,唰!就是一斤。这就是一种感觉,有这种感觉的人,叫作有智慧。他没有依什麼,这是一种空性的作用;愈执著的人,愈没感觉。

  台湾俗话说,「捡啊捡,捡到臭龙眼。」东挑西捡,偏偏就是挑到不好的。为什麼?没有感觉的能力,没有那种生命的素养,感觉不到自己要什麼。这是一种生命的智慧。

  用逻辑推理可以吗?可以,问题是没用。有些人找对象,要挑「鲤鱼嘴,莲雾鼻,耳朵大大对,比较好命;屁股圆又大,才会生。」你在逻辑上这样推理人家,别人又是怎麼看你的呢?你看他很好,人家可不一定要你,对不对?人又不是商品,任你挑。要知道,如果有福报,两个自然就相应。留意!这就是生命的一种感受,感受不到,这些就没有办法谈,只能用大脑想,可是一用大脑,一切就扭曲了。

  修行中要留意,自己本身发出的和依於外在的不一样。其实,从佛法的立场言,应该都是「依自不依他」,有些宗派、区域会演变成「依他而不依自」,应该都是文化背景使然。佛法的真理,不管是南传的禪法、藏传的密法,或者北传大乘佛法,就成佛之道来说,都是依自不依他,「依他」修行通通变成外道,只有「依自」修行才对。

  虽然要依自,但由於我们都是大脑取向,都是向外搜寻目标,因此需要善知识在适当的时机,提醒你哪些作法是错误的?哪些是对的?然而一般人习惯掩饰,对於善知识的指导通常很难接受。善知识说:「这样不对!应该如何如何……」「不是,我不是这样子,是怎样怎样……」那就自己要负责啦,善知识已经告诉你了。你若真的是「依自」而不是「依他」,当然没问题;假如是掩饰,因果只有自己承受。要留意这一点!善知识告诉你,你不採用,因果就要自己负责,关键在这裡。

  你照我说的去做,不管到哪裡去,我都替你负责,即使见了阎罗王也一样。要是我这麼讲,你用自己的方法修改一番,就要自己负责了。要留意:依自、依他是一个关键,变成外道依他的时候,有所依赖就三界轮迴了。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个都是你所依的。依自,就是把外缘断了;外缘断了才有可能出三界,但这要有很高的觉性。

  我们要跟各位讲,依他部分是文化所造成的。在这个前提下,因为相应依他修,会有很多的禪定功夫和神通的能力,这叫作特异功能,但不要以为那些神通境界就是成就。各位是否看过《密勒日巴传》?密勒日巴会飞,那是他依止外道修的时候,那时他很厉害,不只会飞,还下冰雹打死他讨厌的人,可是等他真的进到佛法以后,再也没有飞过。因为行者依自以后,就不会在意外在的境界,这些神通都可以不要。为什麼一再谈这个部分,因为生命的本质不在意外在的相,这部分要先弄清楚,后面才可以继续谈。

  禪法的修行,叫置心一处,密法的修行,可以叫作置语一处,置声音於一个地方。不管修什麼法,一定要找到一个字母(种子字),那个字母是语音集中之处;要将你的咒语(通常密法都有持咒)安住在种子字上,它是用音去相应的。你要有音的点,然后将咒语安住在这个点上。

  注意,禪法是置心一处,密法是用语音,它不是讲心。四十二个字母中,自己要选一个字,咒语的音要安住在那个种子字上,安住到成熟之时,妄想自然会全部抖落,咒语所要的境界直接显现。

  准提法,祖师弄了一堆咒语,其实应该从「颯哆喃」开始,可是现在都从「唵览 唵齿林」开始。「唵览」是净法界,「唵齿林」是净语业,「唵部林」是净身业,「折隶 主隶」是净意业,「准提」是自性清净。所以,准提法这样修下来,法界清净、身语意三业清净,然后自性清净马上现前。

  要准提咒相应,咒语得安住在准提字母种子字的音韵上;「布Bu」字的音要安住在那个上面停住,让二者相应。因为这两个都是活的,会跑来跑去,就像要把两颗玻璃珠捏好,太用力或力道不够都会掉落,力道用得刚刚好才行。咒语和种子字要拿捏到刚刚好,不是用心的问题,当咒语的音和字母的韵相合时,身、口、意三业会自然地停在这裡,这时,妄想全部停止,这是生命境界,法界、身语意、自性清净全部一起现前,经典上的生命境界理念就在这裡兑现。

  每一次修这个法,咒一持、坛城一布就进去了,就安住在那裡;每一次都进去。这时,你在那裡面的境界会一再提升、一再超越,这就叫作无尽的超越。

  密法的修法已经讲完了,剩下的要自己修,不是看我修。照著这个方法,在训练的过程中,哪个地方弄错,要自己去调整。譬如,有同修问:「持咒的时候,怎麼会这样?」到底是怎样,他没讲得很清楚,但会这样问,就表示他有内伤,至於是哪条筋、哪条肌肉受伤,我就不知道了。这些都要自己去调整,你应该在正常的情况下持咒。

  知道持咒时有几根肌肉在运作吗?当然不知道啦,但可以感觉到。要加速时呼吸会变成怎麼样?这时候你可能会压抑,假如压抑个一、两次还没关係,但每天持续一、两个鐘头,可能哪块肌肉就被拉伤,或者在哪裡瘀气、岔气了,你并不知道。这些现象都会有,修行的时候,要自己慢慢去调整。

  假如不是上述的状况,那一开始发生时,就要找自己师父諮商(现代流行语叫諮商,古代叫小参),有什麼状况要讲。当然,我们现在因缘比较不具足,师父常常不在,等师父有空要找你,你又失踪了。所以才说要住道场精进,大师父带小师父,小师父带小徒弟;一有问题,小徒弟可以问小师父,小师父不懂,再问大师父,一代一代这样相互监督、相互鞭策,才会慢慢调整。各位要留意,修行的整个过程,有很多这种小细节。

  冈波巴当年随其师而修,师父就住在隔壁山洞,两个人半个月见一次面。有一次去问他师父:「师父!满天都是佛菩萨,这是怎麼样的境界?」密勒日巴说:「腰带太紧了,放鬆一点。」他回去一放鬆,果然如此。一天又对师父说:「哇,一尊阿弥陀佛好大!」密勒日巴道:「肩带太紧了,放鬆一点。」师父如何得知?他是过来人。若自己盲修瞎练,怎麼会知道?等事后发觉时,可能已经受伤了。所以,真的想修行,要缘念善知识。

  怎麼缘念善知识?最少一个礼拜要回去看师父一次,现在很少人会回来看师父,跟师父顶礼、请法。你有修行,最少每个月应该回来看师父一次,你修到哪裡,总会有问题要问,对不对?每个月至少要諮商一次。

  真的想修行,一定要逼迫、鞭策自己。不管用禪法或密法训练,方法的部分我们都交代得很清楚了。不要只是「听听」而已,要严格的要求自己;师父能要求的有限,再严格、再具体,也只是这样讲过去而已。怎麼要求自己就是头陀行了,戒律以外,自我要求的部分,都属於头陀行。自己苦行的时候,来找师父,师父不在,就对著师父的相片三拜,你可以这样严格地要求自己。

  期望大家真的在法上好好用功,好好鞭策自己,绝对会让你的生命完全改观。修行的迷人之处,就是生命的改造,可以使我们脱胎换骨、转凡成圣!希望大家掌握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