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4 辐射伤害效果:如何避免菜贱伤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5:52:31
如何避免菜贱伤农?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王泽基 解青 字号最大 较大 默认 较小 最小 背景                    评论[34条] 打印 电邮 收藏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中国4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依然高居5%以上,通货膨胀还扩展到了食品以外的领域,一方面是吃喝穿用都在涨价,另一方面是菜农赔钱自尽,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怪现象?

很多人说这是因为流通成本过高。当前国内蔬菜的物流成本已经占到了最终菜价的三分之二。国内物流成本占GDP的21.3%,而美国物流成本占GDP大概10%左右。当然农产品流通不畅,供应链过长,中间转手次数过多导致成本高,这推高了城里人买菜的价格,进而减少了对蔬菜需求。如果进一步降低本来就很低的蔬菜收购和批发价格,菜农和消费者两边都损失。

中国物流成本高自然有其自身发展的原因,和发达国家比,中国的第三产业远没有制造业发达,制造业发展需要服务业的支持,供应少需求高,自然成本价格会比较高;菜农多分布在偏远、交通设施不完备的地方,而国内又没有建立起一整套的物流管理体系,各个部门分管一摊,沟通成本提高;地方保护,进一步降低效率,跨省运输费用极高;政府管理部门和大部分物流公司缺乏信息管理技术,调配成本高。

但是这些问题不是靠打压物流公司,对物流收费价格管制就能解决的。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和政府管理结构不能提高和改革,单单给物流公司限价,就只能毁掉这个发展非常快的行业。更重要的是,如果限制价格,物流公司就可能不做长途或偏远地区的生意。这对发展相对贫穷的中西部一点帮助都没有。

事实上,目前物流公司很多时都要超载才可以维持成本,利润很低。限价会降低投资意愿,对改善效率一点帮助都没有,我们不能重蹈30年前计划经济的覆辙。更何况,该行业增加值已经占GDP比重6.9%,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6%,为服务业的贡献率为18.4%;况且该行业民企集中,外国企业也虎视眈眈,竞争已经很激烈,在障碍没有扫除的情况下,短期内很难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必走之路,是创造就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中之重,盲目打击是舍本逐末。改善不合理的行政措施,如地方保护与限制,才是短期内提高效率,减低成本的办法。

从目前的情况看,种植白菜、青椒等“大众菜”的菜农损失惨重,种植彩椒等“高档菜”的菜农收入还是不错的,菜农应该转型种植“高附加值”的蔬菜品种。但是种植“高档菜”对菜农的要求很高,需要资金,需要技术,还需要市场渠道等等。很多靠自留地种菜糊口的农民根本做不到。当然中国还有相当多的贫穷人口需要大白菜等便宜的食品,要提高那些农民的收入,就必须减少种大众菜的农民,但提高单产,使到总产量不变。

和发达国家比,中国菜农人数众多,教育水平低,生产力水平也太低。美国有接近100万农业就业人口,生产价值1800亿美元的农产品,而中国有将近3亿农业人口,才生产了9500亿美元购买力的农业产品(以市场汇率来算是5500亿美元)。多了三百倍的农民,才多了六倍的产量。尽管中国蔬菜产量在世界上数一数二,人均占有量440多公斤,超出世界平均水平200多公斤,但菜农人均产量很低,收入自然不高。这才是菜农赔钱的根本原因。

由此看来,要增加菜农收入,关键是要减少菜农数量,提高菜农的生产力。只有菜农生产力提高了,蔬菜种植才能规模化,规模化种植保证了菜农掌握新技术,建立与市场联系紧密的农业协会,这样不但菜农的收入会提高,整体菜价反而会更低。

短期看,政府需要给菜农补贴,最好采取负税率方式。长期看,要为“转业”农民大量提供就业。当然,万物无不在联系之中,改革也要环环相扣。要真正解决问题,就要加快城镇化进程,减少农民数量,发展中西部地区,鼓励企业迁厂中西部,实现农民转职就业,增加收入。更重要的是发展适合低教育程度,低技术水平,中年农民的劳动密集性工业,才能解决大量农民的转业。

我们急需解决的是几亿人口的贫穷问题,耗费大量资源发展高附加值行业,只会让沿海富有地区更富有,无助于缩小贫富悬殊。同时,政府还要鼓励民企发展。因为只有民营中小企业才是解决就业的大户。

注:作者王泽基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