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4 丹斯任务触发:四川军政府银币分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19:53
四川军政府银币
民国成立后废除龙模,由四川军政府自创模型,民国元年(1912),成都造币厂开铸四种银币,一元币重七钱二分、五角币重三钱六分、二角币重一钱四分四厘、一角币重七分二厘。当年共铸二百九十余万元。其中各种角币约一十一万元。此后“一角、二角的银币完全停铸,只铸五角币”。故一、二角银币当时在市面流通很少,现更其难觅。民国二年(1913),川督胡景伊为镇压熊克武在川发动的二次讨袁革命,军需孔急而大肆鼓铸汉字川版银元,至民国四年陈宦入川时止,共铸一千三百余万元,其中仅有五万余元五角币。民国六年(1917)罗佩金、戴戡主持川政时,又完全停铸五角银币,只铸一元币。根据《国币条例》规定,一元银币主币其成色为银九铜一,而银辅币为银七铜三。为防止辅币过多,有损币信,同时又规定,辅币之铸造量应限制在主币的百分之二十之内。民国十一年(1922)年,刘存勋主川时,为求铸造余利,则反其道而行之,公然违反《国币条例》,加大五角银辅币铸造比例。“当年鼓铸一元银元约二百八十万左右,而鼓铸的五角银币达八十三万余元”,几乎为主币的三分之一。民国十三年(1924),杨森任四川军务督理,为扩军筹饷,竟下令造币厂停铸一元银币,只铸五角银币。 民国十四年(1925)邓(锡侯)、田(颂尧)、刘(文辉)三军联合逐走杨森,进入成都后,邓锡侯接管造币厂,即步杨森后尘,全铸半元银币。由于邓锡侯独占造币厂,引起刘文辉不满。刘遂收买造币厂制模工匠,为其雕模,在其防区雅安开铸银币。川中军阀尽皆仿效,刘部旅长刘元塘在会理、邓部李家钰在成都忠烈祠、城隍庙及遂宁防区、谢德勘在成都外南倒桑树街、罗泽洲在顺庆、邓国璋在郫县、黄逸民在灌县、杨荣向在金堂、陈书农在合川、田部何瞻如在安县、曾南夫在三桥南街纷纷开厂铸币。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川中军阀铸币之所多达28处。其铸皆五角币,且成色低下,含银竟有低至3-5成者。故四川民间为区别之,称前成都造币厂所铸五角币为“厂版”,称各地军阀设厂所铸五角币为“杂版”。 由于军阀私铸滥造,致使川中币制大乱。因各地所铸之银币成色不一,在流通中需对其含银高低进行鉴别,大大造成了经济活动中的严重困难。据《成都文史资料》记载,当时成都安乐寺(银钱总市)上,川铸大洋壹圆(汉字版),四笔横写的全字旁高于金字旁;双须高于无须。五角币厂版高于杂版;厂版又分尖花、圆花、以及圆字开口、角字出足等名目。

低成色杂版五角币泛滥成灾,成都金融紊乱达于极点。成色较高之一元币大多隐匿不出,而厂版五角作九折、杂版五角作八折行使。且各地之折率不一,波伏较大。民国十六年(1927),四川边防军总司令李家钰在其防区擅自规定杂版作五折使用。故大量杂版涌入尚将杂版以八折行使之成都,引起人心惶惶,市场一片混乱,从而激起了一场杂版风潮。商民惊恐,交易停止,店铺关门,形成罢市。民国十七年(1928),杂版在市面仅以二折行使,完全跌致原材料价值之下。各地军阀私铸半元杂版已无利可图。故又回收杂版提取白银,改铸一元大洋。历时一年半之久的杂版风潮渐息。但川中军阀大小造币厂铸造壹圆川板仍贯其始终。四川军政府壹圆银币,因其铸主众多,铸期较长,再加铸造期间换模修版等原故,现存于世者版别极其繁杂,不下百种之巨。

壹圆主币的版式主要分为,点金版、出头金版、三笔元版、民有点版、粘横国版、横上国有点版、国有点版、国民都无点版、漏齿版、告造版、大字版、小字版、圆开口贝版、肥川版、囚年版、雅安版、合川版、向造版、小点金版、大方头汉版、小方头汉版、刘存厚版、红军版、出头军版、斜军版、扁口造版、之字造版、二点造版、斜造版、重庆版、草底壹版、肥四版、大足民版、出头民版、点金版非点金版、军阀版等等。

五角币的版式主要分为佛手花版、无字年错版、金出头角出足版、金出头角不出足版、三叠花版、小字版、四点花星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