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3凯旋步枪在哪:遵义会议上朱德与毛泽东的真实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31:18
          在朱毛的早期合作中,军队中毛泽东虽然有一定威信,但朱德很可能当时在军队中比他更有威信。因为朱德毕竟是正规军人出身,有良好的军事素养和丰富的作战经验。这种素养和经验在各级军官心目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份量。

        尽管所有的党史专家们都讳莫如深,还是有一些蛛丝马迹表明俩人曾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并不是完全默契,十分愉快的。这可能有建军路线、战略战术上的分歧,也可能有性格上的不协调。早期对毛泽东的批评中,就曾一再出现“独断专行”、“个人英雄主义”、“不尊重党的领导机关”这样一些字眼,充分表明才高八斗的他,的确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当然也不会是一个好相处的合作者。但是这种分歧和不协调肯定没有影响他们总体上的相互支持,毕竟那是在一个虎狼环伺、硝烟弥漫的战争环境里面,团结与否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生与死的问题,因而才可能有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以及有中央苏区的建立。但这种分歧和不协调也肯定存在,否则朱德不会在毛泽东受到排斥和打击的时候保持沉默。正是由于他的沉默,毫无根基的临时中央一伙人来到苏区后,才能有机会迅速地将毛泽东置于可有可无的边缘位置上;也是因为他的沉默,毛泽东才能克制自己,不向博古、李德那些他并没有放在眼里的毛头小伙子和外国犟驴过早发难。当然,朱德的沉默和周恩来的关系很大。周朱是老朋友,周还是朱的入党介绍人,他们又是南昌起义中的生死战友,朱对周在政治上的信服,肯定当时比对毛更多更重。而周恩来在党内在中央,一方面威信很高,另一方面实权在握。中央从上海迁到苏区后,对毛泽东的排斥和打击,他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实际上,一九三一年冬,在瑞金召开中央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撤消毛泽东代理苏区中央局书记职务,接替者是周恩来;一九三二年宁都会议解除毛泽东红一方面军总政委职务,接替者还是周恩来。这两个职务的失去,意味着毛泽东在党内和军内都处于没有发言权的地位。之后,当时的中央又把红军没有及时支持福建十九路军蔡廷锴部反蒋起义,导致蔡部迅速失败的责任记到毛泽东头上,给予他“留党察看”的严厉处分,更使毛泽东在党内军内的威望受到严重打击。客观推度,如果没有周恩来做朱德的工作,这件事绝不会轻易得手。也只有他,才是说服朱德站在中央立场一边的最合适人选。

        是接连不断的失败让总司令朱德开始反省和思考。他在紧张的战斗和行军间隙里,肯定想了很多问题,结论是必须改变现状。以致他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出最有份量的一句话:再这样下去,我们就不跟你们走了。这句话实际上是代表军队说的,那个“你们”中,或许也包括了周恩来。我想,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会场上一定是风云变色,鸦雀无声。

       朱德在态度上的转变极大地支持了毛泽东,也震撼了周恩来。那确实是一个决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生死存亡的大关头。在这个大关头上,容不得丝毫犹疑,也容不得考虑私谊和太多的个人得失。何况朱德总司令的转变以及他表达的意见,也应该是红军中多数指战员的转变和意见。因而周恩来也很快意识到自己应该站在毛泽东一边,至少不能反对给毛泽东一个机会,毕竟这支军队起码有一半的老底子,是毛在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斗争中带出来的。

        就这样,共产党中央和三万疲惫不堪的百战之师在辗转走了几千里路,经过通道转兵,黎平会议等一系列酝酿后,终于来到这个名叫遵义的黔北小城。他们中的核心部分在这个小城的一座公馆里开了几天会。在这个会上,毛泽东脱颖而出,进入了这个党和这支军队的最高权力结构中。他从一九二一年在嘉庆南湖航船上开始的长征,至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注:以上文字选自《休闲读品.天下》第六辑之《沧桑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