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云免流配置:首席人才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8:15:53

姜华 智者领跑

访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 姜华

作者:朱红 2010年7月号

管理者的影响力和领导力往往是以个人魅力为先导的。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分管人力资源中心及人力资源部 姜华      

     接触姜华,你最先感觉到的,一定是她的锋芒。很多人都承认,与姜华交谈,即使大脑高速运转,也难以跟上她思维的跳跃速度。为了不落于下风,要调动起全部的智慧来与之交流,一路小跑地追随一个遥遥领先的身影,竭尽全力还是难以望其项背。你会觉得很累,然后,回去细细一想,发现自己居然也可以“跑得这样快”。
       市场上,她叱咤风云,是一个令人敬畏的将帅;公司里,她身先士卒、呵护员工,是一个赢 得敬重的领导;朋友圈里,她热情仗义,博爱宽容,是一个难得的益友。
      在2005年《劳动合同法》征求意见稿草案颁布时,她组织部分劳务派遣企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质疑意见,到场的媒体记者都为她的专业和胆识所震惊。在公司的新年联欢会上,她画着花脸,穿着乞丐服演出小品,用形象生动的表演博得全场员工满堂彩。姜华,北京住总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主任,作为一个女性领导者,她的领导力、影响力和个人魅力是如此独特。
互相滋养
      作为北京住总集团这样一个老牌国企的人力资源中心主任,姜华在自己的位置上游刃有余。由她亲手创办的东方慧博管理咨询公司,则是由住总集团人力资源部下属的再就业服务中心孵化而来。经过6年的发展,它已经从当年五六个人,成长为现在的近百人的公司,秉承“以专业打造品牌,以智慧成就发展”的事业发展理念,在人力资源领域牢牢占据了前几名的位置。
       面对国有企业的背景和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如何带领这样两种完全不同体制的公司,理顺员工之间的关系,姜华用了一个很特别的词汇——“互相滋养”。
      姜华说,“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的包容力是很强的,做企业同样需要发挥这种包容力。”在带领这两种体制企业的过程中,她注重让两种机制相互融入。民营企业具有市场化、激情化的机制,它会有刺激人积极向上的一面,对国企人来说是一个新的参照物,会刺激国企的创新发展。反过来,国有企业的文化,在团队精神和凝聚力方面则有着特别宝贵的财富,它也会弥补民营企业的注重功利、相对弱小、团队松散等方面的弊端。“二者互为补充,相互滋养,都很健康。这是一种很难得的搭配,把两者的优势都发挥出来,国企更有活力,民企会更有凝聚力。”这也是住总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和东方慧博管理咨询公司互相推动的动力源头所在。
企业的战略组成部分
      姜华把人力资源部门比做企业的推动器。她说,一个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后劲取决于人力资源部门的推进能力。人力资源部门必须超越本身的平台,明了企业的战略,制定出与企业战略密切相关的方针方向,它的方向和企业的战略必须是一致的。人力资源部门要根据企业的长期目标和中短期目标,适时调整人才战略,在人才的选择、人才制度建设、人力资源开发上,必须配合企业的战略,成为企业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在企业战略落地的过程中,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执行。
对于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姜华对它的定位是住总的一个职能部门,中心的发展必须服从住总的整体战略。其主要职责就是对外施队的管理、集团社会保障管理和退管人员的管理,同时为集团发展储备和招聘优秀人才。
      事实上,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在住总调整企业战略方向时,用人才的吸引和储备有效的保证了企业战略的实施。人力资源部门经理的思维方式决定了部门的工作风格和效率。姜华认为,一个优秀的HR经理要站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思考问题、管理企业、管理部门。要有站在企业发展的高度看问题的能力。做企业其实就是做行业,要了解你的企业在所处的行业中的位置,你所在行业的发展方向。如果没有基于对行业的评判和认识,只站在企业看企业,这样的HR永远不能成为企业战略的专家和合作伙伴。所以优秀的HR经理人,一定要理解企业经营管理,理解企业在行业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力资源经理实际上是一个企业的经营者,而不是一个职能管理者。
爱心是支撑一生的快乐
       出身名门,位居高职,姜华却始终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以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对待别人。她说,这与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由于出身于军人家庭,童年时的姜华始终处于一种漂泊的状态。她说,自己那时从来没有在某一个城市做过长时间停留,小小的年龄就必须学会独立生活。为了去看远在外地的父母,姜华5岁起就开始经常独自乘坐飞机,用稚嫩的小手拖着几乎与自己一样重的旅行包,被亲属或父母从一个城市“托运”到另一个城市,这种生活,即使是放在现在也是不可思议的。回首过去,她淡定地一笑,称那是一段“粗糙”的生活经历。
       实际上,正是那段经历,让她很早就开始接触社会,练就了解读社会的能力,形成了独立思考、细致观察、善解人意、做事果断的风格。也正是那段经历,让她知道人在艰苦的时候是多么需要帮助,在她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把能够帮助别人当作幸福。
      1 9 86年,从首经贸大学劳动经济系毕业,姜华被分配到住总集团,成为集团的第一个人力资源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她笑称由于长时间的漂泊生活,自己是带着很强的个性走进住总的。当时的劳资部(北京住总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的前身)经理刘哲生发现了这个略带“野性”的千里马。
      他说,“姜华的身上有两个最大的优点:一是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二是敢负责任、实施能力强,一件事只要认准了就去做,从这两点上看,她就是个可塑之材。”在领导的提携和帮助下,姜华迅速成长,老领导的识才爱才、博爱之心也对她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她一生的良师益友。20多年后,当姜华从老领导手里接过劳动资源部经理的接力棒,她仍然尊刘经理为自己精神上的导师,每当遇到化解不开的问题,她总是第一个想到要打电话给老领导请教。
      那植根幼年记忆,来自成长期影响的博爱之心,成为她幸福的源头。她说,“爱心是支撑一个人走一辈子的东西。能力,事业,家庭条件,这些外在因素都只能支撑你愉快地走一段时间,不能支撑你走一辈子。这一点,唯有爱心能够做到。“反过来,她的爱心也带给她无数真挚的友谊、忠诚的员工,成为她最大的财富。
把选准的舞台跳得无限大
      在一家企业、一个行业一干就是20多年,谈到在一家企业成长的利弊,姜华说,对于自己来说,是利大于弊。在她看来,始终在一个公司工作会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因为对环境熟悉,所以易于掌控这个环境,容易有所作为。当初来到住总是由于时代的原因,服从组织分配,但在住总这个环境能够让她留下来,沉淀在这里,始终沿着一条路线往下走,却是来自国企文化的魅力,来自带领她入门的那些老领导,老同志。也正是他们,让姜华形成了很强的职业责任感。
       “ 在一个企业一直走下去的, 一定有一种力量、一种人文的精神,值得你一生去追随。在这样的企业,会有一个团队熟悉你,给你充分的包容和理解。”姜华说。说到不利的地方,她认为长期在一个企业,得到见识和锻炼毕竟是有限的,职业发展会有瓶颈。
      按常规情况,如果总在一个企业遇到职业发展的天花板就应该跳槽,这是一个职业的健康选择。她戏称自己的动力机制不好,因为对名利上的东西没有兴趣,只想做好自己喜欢做的事。她说:“这种弊端对我不会产生影响,有人想要一个更大的平台跳更美的舞蹈,所以,感觉这个舞台已经很小的时候,必须去另外一个舞台做主角。我不需要这种选择。因为这个团队给了我很好的舞台,给了我充分的权利和自由,我自己可以把它跳得无限大。所以我会定下神来把这个平台做得足够大,把人力资源中心做强,把慧博公司做大。我对自己的个人定位一旦定下来就不会变,这与个人的职业选择和个性相关”。
让人才在自己手中发光
       “没有不能用的员工,只有用不好的员工”。作为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尤其需要凝聚企业自身的人才。在这一点上,姜华对人才的发现、培养和爱惜是有目共睹的。同样的人,在其他公司可能默默无闻,到住总就会焕然一新。
       姜华看人只看两点, 一是能力,二是品质。一旦认准,就会为其成长创造一切机会,哪怕企业会因此为其交纳“学费”。下属遇到问题,她只给思路,不给方法,让员工在解决问题中拓宽思维领域。
       遇到员工离职, 她无论多忙, 都会抽出时间与员工面谈,为离职员工举行欢送会。她知道,员工的离职,有其自身职业发展的需求,更会反映出企业在管理用人等方面的不足。她会通过员工离职的原因寻找企业的问题并尽快解决。
      人才一定要动起来,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大的趋势所在,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用人机制搞活的体现。目前人力资源企业人才平均年流动率在15%~20%。这说明了:一,人力资源行业是新兴的行业,人才捉襟见肘、供给严重不足,人才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所以流动是必然的;二,人力资源企业要成为一个行业的领跑者,应该思考如何打造一个行业人才成长的健康的平台;三,人力资源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所以从业人员都非常年轻,以80后居多。我们对这一代人如何理解和引导,这是一个问题。企业的人才流动是正常的,但是超过一定的范围就说明企业在管理上是有缺陷的。
聪明女人的智慧人生
       “唯有学习是可再生资源”,姜华从不掩饰自己对学习的热爱,也用这种热爱影响着周围的每一个人。每当她看到一本好书,发现一个新的理念,都会及时向同事或朋友介绍推荐。
       她看书的方式非常独特,只看书中间1/3的部分,其余部分则用思维做快速连接。所以,她看书的速度特别快,能够迅速掌握精髓,从历史、哲学、法律到人物传记,从美学、周易到儒释道,无不涉猎。
      正是这样的知识沉淀,让她做事果断的风格有了智慧作为支持。她能在纷繁复杂表象中迅速抓住问题的核心并做出决策,能够在拿到问题后马上准确说出解决这个问题的相关法律法规条款。慧博的诞生,就是她在人力资源行业尚未被广泛认识时,敏锐地发现市场商机并付诸行动的结果。
       这种智慧在有些时候是以锋芒的形式体现的。2005年《劳动合同法》讨论稿公布,其中对派遣行业的严厉规定几乎取消了企业所有的生存空间,这让整个派遣行业一片哗然。危机时刻,姜华带领自己的企业站出来,代表行业向政府提出建设性意见。
      “做企业一定要站在行业的高度看待企业发展的利益。”姜华说。在她看来,派遣这个新兴的行业未得到社会的认可,行政监管不到位、行业发展之初内部的不规范是出现全社会打压派遣行业的原因所在。在这种时刻,企业有责任说出行业自己的声音,让政府认识到派遣行业的积极作用,维护企业的权益。她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那些扼杀性条款提出行业的意见,同时倡导成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公约,约束企业自身行为,这一举动同时也奠定了公司在行业内领军企业地位。“政府不能轻易出台一部法律就扼杀一个行业的生存。我相信我们的政府和社会有接纳不同意见的胸怀和能力。我们不怕做先行者,也相信政府会从善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