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小火车厂家:南方八省红军整编时的人数和领导者r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44:12
南方八省红军整编时的人数和领导者 1934年秋冬,红军主力退出长江南北各根据地进行长征后,留在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和广东等省的红军和地方部队共4.5万,在国民党军的连续进攻下,多数遭受损失,余部共万余人,分散在赣粤边、闽赣边、闽西、闽粤边、皖浙赣边、浙南、闽北、闽东、湘鄂赣边、湘赣边、湘南、鄂豫皖边、鄂豫边和琼崖等14个地区,继续独立坚持斗争。蒋介石为消灭红军和游击队,以大量的正规军和保安队,采取碉堡围困、经济封锁、移民并村、保甲连坐等手段,向各游击区进行了长期、反复的围剿和清剿。至1937年7月,各游击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在当地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利用复杂的地形,运用游击战术,坚持了极其艰难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时决定:留红24师和地方武装共1.6万余人,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斗争;成立中共中央分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中央军区。项英任分局书记和军区司令员,陈毅任办事处主任。长征后,国民党军继续向中央革命根据地进攻,11月下旬,占领根据地的全部县城和大部乡村。红24师和地方武装,在阵地防御作战中,遭受很大损失。1935年2月,中央分局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决定红24师和地方武装分散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及其邻近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分散转移中,大部损失,何叔衡、毛泽覃、贺昌、阮啸仙、李赐凡、李天柱牺牲,部分转到赣粤边、闽西等地区,继续坚持斗争。留在南方其他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亦独立坚持游击战争,逐渐形成了14个游击区。   
赣粤边游击区 1935年3月,项英、陈毅和蔡会文率300余人,先后转到油山山区,同先期到达该地区活动的李乐天部会合,共1000余人。依托油山山区,分散活动于大余、信丰、南雄、全南、龙南等县,蔡会文、李乐天在战斗中牺牲。至1937年7月,红军游击队尚有300余人。
闽赣边游击区 1935年1月,瑞金特委书记赖昌祚领导3个红军独立营及游击队共1000人,在瑞金附近坚持斗争。至5月,部队在国民党军反复“清剿”下大部损失,赖昌祚牺牲,余部30余人编为瑞金游击队,由钟得胜率领,转到大柏地山区坚持游击活动。还有两支游击队在瑞金、长汀县境内坚持活动。1937年春,这3支游击队合编为汀瑞游击队, 11月发展到300余人。闽西游击区1935年春,陈潭秋、邓子恢、谭震林率领从中央苏区突围出来的100余人到达永定与在闽西坚持斗争的红军独立第8、9团等部会合,共1500人。在以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组成的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分散在永定、上杭、连城、漳平、南靖、平和等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至1937年7月,仍保存1300人。

   闽粤边游击区 1934年秋,闽粤边特委书记黄会聪领导红军独立第3团,在南靖、平和、漳浦地区坚持斗争。1935年5月,靖和浦游击区被国民党军占领,红3团分散在漳浦、云霄边界和云霄、平和、诏安边界的山区坚持游击活动,至年底,重建了(南)靖(平)和(漳)浦游击区。1936年年底,部队发展到1300余人,游击区扩大到东到海岸,西与闽西游击区相接,南至广东省潮南、澄海、饶平,北迄福建省漳州城郊地区。至1937年下半年,红军游击队尚有300余人。
    皖浙赣边游击区1934年11月,红10军团离开闽浙赣苏区向皖浙边挺进后,红30师及游击队共1000余人,和在彭泽、 湖口、鄱阳(今波阳)、祁门的皖赣独立师与鄣公山的皖南独立团,继续在当地坚持斗争。1935年春,红30师受到严重损失,闽浙赣军区司令员唐在刚牺牲,余部在赣东北特委书记余金德率领下,分散在皖赣边坚持游击活动。1935年底至1936年4月,分别活动于皖赣边、皖南、皖浙赣边的红军和游击队,相继在皖浙赣3省交界的鄣公山会合,编为皖浙赣红军独立团,共800余人。在以关英为书记的皖浙赣省委领导下,依托鄣公山,向开化、婺源等县境内开展游击战争,至1937年7月,红军游击队尚有300余人。

  浙南游击区 19352,由浙皖赣边突围回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红10军团一部,组成红军挺进师,师长粟裕,政委刘英,500余人。由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出发, 3月到闽浙边地区的江山、浦城、龙泉、遂昌、松阳等县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活动。至9,开辟了浙西南游击区,挺进师发展到近1000人。9月中旬,国民党军向浙西南游击区进攻,挺进师以一部兵力在原地坚持斗争,主力转至闽浙边地区打击国民党军。19366,挺进师乘国民党军他调之机,广泛进击。至年底,活动区域扩展到浙南之衢州、处州(今丽水)、温州、台州(今临海)等30余县,部队发展到约1600人。19379,部队尚有约400人。
    闽北游击区 19351,闽北革命根据地大部被国民党军占领。2,以黄道为首的闽北特委将转移到崇安北部的武夷山山区的红58团、西南独立团、闽北独立团等部共约2000人,合编为红军闽北独立师,黄立贵任师长,卢文卿任政委。3,独立师一部进到闽东北的松溪、政和、迪口、古田,开辟了以迪口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主力以武夷山为依托,在崇安、建阳、邵武、光泽、资阳、广丰等县开展游击战争, ,1936年底,游击区扩大到十余县,部队发展到3000余人。1937年春、夏,闽北军分区司令员吴先喜、师长黄立贵牺牲。至9月,红军独立师尚有800余人。
    闽东游击区1935年春,国民党军大举进攻闽东革命根据地,闽东红军独立师转移到宁德、屏南、周墩、政和地区,开展游击活动。5,重新组建了以叶飞为书记的闽东特委闽东军政委员会,领导闽东地区的斗争。在闽浙边开展游击战争中,先后取得了沙埕、桃坑等战斗的胜利,打破了国民党军的“清剿”,恢复和重建了宁()屏(南)古(田)、福(安)寿(宁)、霞(浦)(福)鼎、(福)鼎平()4块游击区。至1937年底,红军独立师发展到1300余人。

湘鄂赣边游击区 1934年11月,红16师1100余人,湘鄂赣省委书记陈寿昌、湘鄂赣军区司令员徐彦刚等指挥,在崇阳、修水、平江等县境内坚持游击战争,陈寿昌不幸牺牲。至1935年5月,发展到5000余人,之后,徐彦刚牺牲,余部1000余人由继任省委书记傅秋涛等率领,继续在湘鄂赣边地区坚持游击战争,先后攻克汨罗、文家市、宜春等城镇,保存了黄金洞等几块游击根据地。至1937年8月,红军游击队尚存约900人。
    湘赣边游击区 1934年8月,红6军团离开湘赣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的地方武装和游击队共5000余人,在国民党军的进攻下,受到严重损失,湘赣军区司令员彭辉明牺牲,余部分散在罗霄山脉之武功山、九陇山山区活动。1935年7月,湘赣临时省委书记谭余保将失散的部队收集起来,编成游击支队,谭余保为主席的军政委员会和以曾开福为司令、谭余保兼政委的游击司令部。在湖南的酃县、茶陵、攸县、醴陵和江西的萍乡、宜春、安福、永新、宁冈、莲花等县境内及吉安县之官田附近坚持游击战争。至1937年11月,红军游击队尚存400人。
   湘南游击区 1934年11月,在湘南坚持斗争的红军独立第4团和游击队,极其严重损失,湘南特委书记彭林昌牺牲。不久组织了湘南红军独立大队,在宜章的骑田岭一带山区坚持游击活动。有一支红军游击队在耒阳、安仁县境内坚持活动。1938年初,上述两支红军游击队集中,共300余人。

 鄂豫皖边游击区 193411月红25军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长征后,留在当地坚持斗争的红218团、鄂东北独立团, 1935 2月合编为红28军,鄂豫皖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任政委,共1300余人。开展游击战争,范围最大时扩展到东至合肥、庐江,西至光化、钟祥,南至孝感、黄陂、黄冈、宿松、广济、望江,北至唐河、确山、潢川、固始、霍丘近50个县境,红82师师长罗成云、政委方永乐牺牲。至193710月,红28军和游击队发展到2000余人。
    鄂豫边游击区 19361,鄂豫边省委组建游击队,在信阳、确山县境活动。省委书记张星江牺牲后,游击队分散活动于信阳、唐河、驻马店地区。9,王国华继任省委书记,领导游击队在确山、信阳、桐柏、 唐河、泌阳等县境内开展游击活动。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红军游击队发展到1000余人。
    琼崖游击区 1932年冬,琼崖革命根据地被国民党军占领,红军独立师受到严重损失。琼崖特委书记冯白驹率领20余人在母瑞山坚持斗争。1933年夏,红军游击队从母瑞山突围后,即分散在农村进行活动。1936年后,相继恢复了琼崖苏维埃政府和琼山、文昌、琼东、澄迈、临高等县苏维埃政府。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红军游击队发展到300余人。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方8省许多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同当地国民党当局进行了复杂的谈判斗争,迫使国民党军陆续停止了对南方各游击区的进攻,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结束。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在三年游击战争中,钳制了大量国民党军,在战略上配合了主力红军的作战,为土地革命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南方8省各游击区的红军游击队, 后来成为党领导的新四军及华中、华南地区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