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mv哪里下载:姹紫嫣红春满园—今日三明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23:18
姹紫嫣红春满园 [高珍华]         2008-12-05 11:46:00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三只高贵洁丽的白天鹅展翅飞翔,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朝着每天带给人们希望的那一颗殷红,那一份热烈,高昂着头,奋力鼓起强劲的双翼,一往无前。她象征着三明这座在共和国的摇篮中诞生的新市充满活力、充满希望;代表着三明城的建设与精神。

 一

     当历史老人的脚步迈进二十世纪中叶,三明迎来了一个崛起的历史机遇,福建省重工业基地在沙溪河畔、梅列盆地奠基了。“历史创造了三明,也孕育着三明的文化性格。三明区别于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泉州那种古老传统的文化氛围,区别于伴随沿海经济发展而兴起的厦门那种现代的文化神韵,应当是自己从大建设年代崛起的劳动与创造的粗犷豪放之美……”(刘登翰《那一脉粗犷与温馨……》)三明市的文学艺术事业与新市同步发展,同步前进。当十万建设大军在梅列盆地披荆斩棘,移山填谷,建造工厂时,一批文学艺术人才也同时来到了三明这片热土上,贡献他们的青春与艺术。由时任厦门大学教授的许怀中率领厦大中文系几百位师生,来到三明开门办学,参加三钢、三化等工厂的建设。“他们分散在工地、机关,写诗编歌,带给这座草创的新城以浓郁的文化氛围。”(刘登翰《那一脉粗犷与温馨……》)厦大师生一边挥汗进行火热的劳动竞赛,一边创作了一首首激情澎湃的优美诗歌,极大地鼓舞了十万建设大军的士气。而日后成为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电影制片厂厂长、省音协副主席、《苦藏的恋情》影片音乐获得亚非拉国际大奖的章绍同、台港文学研究专家、福建省社科院文研所所长、高级研究员刘登翰、全国著名诗人蔡其矫、以林则徐雕塑获建国以后首届全国雕塑大奖、湄洲岛妈祖雕塑名扬海内外的设计者(亦是三明市雕白天鹅的设计者)李维祀、省文联《热风》刊物编辑周美文、范方等一大批艺术人才汇集到三明这片热土上。火热的建设生活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创作的激情推动着他们的艺术创造与实践。一首首慷慨激昂、鼓舞斗志的诗歌、歌曲诞生在工地上;一篇篇充满激情的优美散文发表在各级报刊;一幅幅使人心潮澎湃,感召人们创造热情的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历史,在这里描绘着浓墨重彩、卷迭浩宏的一幅画卷;艺术,在这里渲染出奇丽多姿、美轮美奂的一片时空;时代,为三明这座新城营造了一个群芳竞艳的百花园。

     于是,一本名扬现代文坛的《希望》杂志诞生了;一个影响波及全国的“三明诗群”诞生了;一批能在全国及国际的各类艺术赛事中夺奖的文学艺术家涌现出来了。三明这座新市的星空中,闪烁着一颗颗耀眼的新星。                                                                                                                                                                 

     “‘一粒种子埋进化冻的泥土;一颗柳眼萌醒在风雪过后的柔嫩的枝条……于是,人们开始希望。’这是《希望》创刊号上编者的话。‘党的三中全会和人大五届二次会议的精神,像和风,像细雨,滋润着万千花卉。’《希望》就是其中一朵小小的花。”(周美文《〈希望〉在三明》)。“那时的文学多么崇高,记得多少人为刊物写稿,多少人到街上叫卖,多少人争先恐后地‘抢购’,摄影师还在街上拍了‘抢购’刊物的镜头,那镜头中好象是集会,人山人海……”(范方《美的历程》)。舒婷的成名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及《珠贝——大海的眼泪》《当你从我窗下走过》从《希望》走向全国;郭风、何为、蔡其矫、陈中、刘登翰、周美文等人都为《希望》撰稿。《希望》第一期刊出了蔡其矫、范方、刘登翰、舒婷、芜岑、朱谷忠、叶卫平、崔晟、林茂春、刘小龙等人的诗歌。至1980年12月,共出刊六期,推出了一批后来名气大振的诗人、作家。刘登翰、周美文、范方等通过创作、编刊、开讲座,培养了一大批三明及外地文学青年。刘登翰、章绍同和范方等人亲率一批文艺青年,登上由建宁漂往福州的木排体验生活,从千里闽江源头浩浩荡荡出发,激情澎湃,诗兴大发,刘登翰作词、章绍同作曲的音诗组合《金溪女将》唱响全国;三明的第一批小说作者高友良、王再全、齐红、金雨时、如月等涌现出来了;三明的诗歌群体雏型出现了;三明的散文和杂文作者群冒出来了。回顾三明市文联诞生前夜的《希望》创刊时的火热文学现象,正是要说明三明市文联诞生的基础与机遇,都是何等的扎实与及时。

     文艺之花的绽放,需要丰富的土壤供其成长,需要阳光雨露为之浇灌,更需要有识之士和社会各界的精心呵护。一座共和国摇篮里诞生的城市,一切都是崭新的,一切也都是幼稚的。众多文艺人才的聚集,众多文艺成果的展示,都是回应了一个新时代的召唤,彰显一种时代的力量,展示一种文化的魅力和精神内核的强大感召力。而这一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来对文艺创作进行引导,来对文艺方向做出引领。于是,1983年11月,在改革浪潮惊涛拍岸的激流中,三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诞生了——

     从此,三明文学艺术家们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有了一个足以在他们艰辛创作之后或心灵疲惫之时赖以停泊舟楫的港湾。

     从此,三明市文联坚持党的“二为”方向、“双百”方针,领导全市文学艺术工作者,沿着党指引的道路,努力繁荣与发展三明市的文学艺术事业。

     从此,三明的文学现象发生了许多跨跃式的发展。先是“大浪潮”三明诗群的崛起,一大批文学青年在诗人范方的带领下,活跃于省内外诗坛;“八十年代初,范方向全国现代诗人征稿,编辑出版了建国后第一部现代诗集《青春协奏曲》,收入了蔡其矫、舒婷、梁小斌、顾城、徐敬亚、王小妮、刘登翰、吕贵品、北岛、杨炼、韩作荣、陈所巨、陈仲义、张诗剑、王性初、谢春池、谢烨等人的作品,同时收入了一批三明诗人的诗作。具有现代主义趋向的三明诗群,由此奠基。”(詹昌政《三明诗群:从“大浪潮”到“诗三明”》)1985年春,全国第一张农民创办的《当代农民诗坛报》在三明试刊了;《滇池》杂志以诗专辑的阵容推出三明农民诗14首(这是三明诗歌首次集体亮相于全国大型杂志);百花文艺出版社推出三明文化巡礼文集《起飞的羽翼》和三明企业文化大观《群星灿烂》大型报告文学集;列入三明市“九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的大型报告文学集《创业风采》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题写书名、省人大主任程序、袁启彤、省委副书记兼省委宣传部部长何少川题词;《三明文化大观》丛书8部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为献给共和国诞生50周年的一份沉甸甸的礼物。

     进入新世纪以后,三明的作家们更是以饱满的创作热情投入到文学创作实践之中,文学创作空前活跃,硕果累累。优秀作品的涌现,是一个地区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作家们充分吮吸三明这片热土的深厚涵养,撞击出思想和艺术灵感的火花,创作出了大量优美的作品。黄莱笙的《现代汉诗创作美学》出版发行后,引起全国诗歌理论界的关注,著名理论家孙绍振称它为“非一般院校博士所能撰写的理论”。萧春雷的小说《雷余的诅咒》获第四届省政府百花文艺奖二等奖。卢辉的诗作《卢辉诗选》分别获第五届省政府百花文艺奖三等奖、福建省第19届优秀文学作品奖。绿笙的散文《由蝉而说》获第二届“古风杯”华夏散文大奖赛特等奖。在福建省优秀文学作品奖和《福建文学》优秀作品评奖中,我市范方、林万春、詹昌政、赖微、方叶、冯敏飞、罗唐生等榜上有名;第21届福建省优秀文学作品奖评奖中,我市林秀美、卢辉又蟾宫折桂……同时,我市作家展现出群体优势。这些年,以《诗三明》诗歌论坛为交流平台的三明诗群或走出本土,或坚守原地,在艺术境界上、思想深度上、创作手法上都有较大的突破。他们多次以群体形式,参与省内外诗歌论坛或报刊的诗歌联展,汇编了4部《诗三明年度诗选》,保存了近年来三明诗群的许多史料。近年来,有詹昌政、沈河、湘竹、张如腾、鬼叔中、巫嘎、离开、卢辉等人的作品在《诗刊》这家全国最具权威的诗刊上发表。詹昌政的组诗(9首)上了《诗刊》卷首。众多诗人的作品入选全国年度佳作选或其他诗选。黄莱笙的诗作入选福建师范大学“百年文学大系”。小说群体异军突起,有绿笙、余达忠、苏诗布、青黄、郑林、李密密、李正洪、鸿琳、詹有星等一批青年作家,展现出相当的实力。散文群体中,陈元武、宁江炳等人的散文在国家级和省级报刊频频亮相,朝楼、耿元、岩风、白云、肖久恩等人散文被全国众多报刊登载;西风、张先震、吴桂爱等残疾人的发表率也相当高。更可喜的是,三明一批女作家脱颖而出,如全国知名的须一瓜、陈慧民、黄静芬、庄则平及何爱兰、王艳蓉、肖爱兰、王娇华等都极有潜力。评论方面也很有特色,汪震国、黄莱笙、廖开顺、柳传堆、黄绮冰等人的评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杂文创作也冲出三明,走向全省全国,童大焕、谢志伟、曹家新、陈其浩的杂文,经常见诸报端。童大焕还成为全国知名的时评家。吴富明的小小说创作渐入佳境,在全国各种征文竞赛中常常获奖,出版了三部小说集,影响较大……另外,近几年重点扶持的大田作家群初具规模;永安、泰宁、将乐、宁化、沙县等地也出现了可喜的文学氛围,作者们经常一起探讨文学与人生。永安市诗人们还组织成立了全省第三家诗歌朗诵协会。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回眸三明文艺风雨兼程的30年,三明文艺家们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足迹,可以让人清晰地看到,30年来,文艺界喜事连连,收获频频,文学艺术事业枝繁叶茂,硕果飘香。广大文艺家深入火热的生活,创造精品,建设阵地,辛勤耕耘,意气风发地前进在建设和谐文化的大道上。

     由中共三明市委宣传部、三明市文化局、三明市文联联合举办的文艺“百花奖”,升格为市政府文艺“百花奖”、海峡两岸(三明)“范方诗存作品研讨会”在三明召开,台湾、香港和北京等地的诗人、诗歌评论家及省内诗人150多人参加。全国性的“绿色文学笔会”、“改革文学笔会”、“闽西北旅游文学笔会”、“客家祖地行笔会”等几十场影响广泛的笔会举办了,邀请了《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林业报》《中国环境报》上海《文学报》《散文》《散文选刊》《中华散文》《福建文学》《福建日报》等报刊编辑、记者来考察、观光,宣传三明的改革开放成就。由三明走出去的著名作家邓晨曦编剧的反映战争题材的电影《十九年华》由潇山电影制片厂拍摄并在全国放映;由邓晨曦编剧的第一部反映沙县小吃题材的电影《走出廊桥》成功拍摄并在央视播出;各种艺术门类均有不少精品力作,问鼎省级和国家有关奖项。如市摄影家协会的黄作文、白育琛、陈永强、杨为春、刘贤健、陈孝昭、储志强等人的多幅摄影作品获国家级金奖并在国外展出。音乐舞蹈繁花似锦:伍林发的歌曲《霓虹灯亮在白云边》、肖少华的舞蹈音乐《金湖戏龟》、史建铭的歌曲《蒲公英》分别获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福建选拔赛银奖、铜奖、优秀奖。赖登明的歌曲《美丽的金湖》、《诉衷情》分别获全国群众歌曲征歌金奖和北京《中华乐府》征歌一等奖。张建海、胡佩芳、吴淑英、李红等人编导的舞蹈节目和少儿舞蹈,在全国和华东地区汇演、展演中蟾宫折桂,少儿舞蹈还到澳门慰问演出……陈则慧编剧、黎秀珍导演的梅林戏《冤家》获中国剧协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小戏艺术节比赛剧目银奖;董国雷编导的小戏《回春》获省第六届“水仙花”杯小戏小品比赛表演一等奖……钱香袁、王春宝、史建铭、唐伟等人的曲艺作品获省第一、二、三届曲艺节金奖……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晚会专场在这里举办了;苏宝星的作品获全国第十二届群星奖铜奖、全国篆刻艺术展铜奖、第四届省政府百花文艺奖三等奖。陈禹、颜群生的作品获全国及国际书赛奖,连长生的作品入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傅宏志的作品入展全国第二、三届流行书风作品展。游火旺、杨清延作品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黄文渊作品入选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游火旺的国画入展“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王鹏飞作品获第12届、第13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铜奖、优秀奖……影视文艺成果初现,有9件电视作品获得“福建电视奖”(政府奖)。民间艺术源远流长,种类多样,绚丽多彩。民间文艺方面涌现了许多人才,刘进才、廖允武、林秀美等人的剪纸作品分别获中国民协举办的中国首届民间艺术品博览会中国民间艺术“山花奖”优秀奖、“第三届中国国际民博会”银奖;刘晓迎的民俗学和客家学研究课题获省社科类重大课题立项;毛新华的微雕作品入选全国首届大型精致艺术文化展,获得2006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金奖。周建波的《万只剪纸蝴蝶长卷》被授予“世界吉尼斯之最”奖牌……全市有近千件作品在省级以上展赛中入展、入选、获奖。所有这些文艺成果,都印记着三明文化的品格和品位,既是三明文化的形象名片,又是三明文化精神的传承载体。在难忘的岁月里,三明这座美丽的城市,许多有较大影响的文艺事件让我们激情澎湃,许多有现实意义的优秀文艺作品让我们受益匪浅。 

     市文联及各团体会员服务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围绕重大节庆开展文艺活动,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营造了健康和谐向上的文化环境,唱响了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旋律。文艺家们深入到农村、企业、学校进行采风活动,记录改革的历史轨迹,反映时代的变迁节奏,创作出许多文艺精品,市文联和市直各文艺家协会、各县(市、区)文联,以及企业文协等,围绕重大传统节日,围绕庆祝建国40、50周年,纪念建党70、80、85周年、抗战胜利60周年,长征胜利70周年、喜迎香港、澳门回归、庆香港回归10周年、迎接党的十二大至十七大历届庆典;承办了以迎奥运为主题的各种文艺大赛和全国“南风韵”剪纸艺术大赛、全国文艺出新人大赛、全国音乐考级等;承办福建省音乐舞蹈节、福建省第三届曲艺节等重大节庆活动,策划组织了文艺采风、歌手赛、征文、征歌、书法美术作品展、摄影赛、民间艺术品展等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永安市文联利用抗战文化、笋竹文化等文化资源,举办的“盛世桃源杯”魅力永安风光风情全国摄影大赛、“魅力永安”文艺采风、音乐会等一系列活动;尤溪县文联着力打造朱子文化品牌,举办的“朱子故里,锦绣尤溪”美术、摄影、书法展览、征文、歌手赛等一系列活动;宁化县挖掘利用客家文化资源,举办的纪念黄慎诞辰320周年文体活动,海峡两岸书画家作品展暨黄慎学术研讨会;泰宁县文联参与组织的中国泰宁世界地质公园揭碑开园庆典活动,首届中国泰宁丹霞文化旅游节系列庆典活动和中国名人名家书画精品展暨名人名家泰宁行活动;沙县文联参与组织沙县文化建设年、沙县建县1600周年文艺活动等,都具有较大影响,激发了文艺家的创作热情,为广大文艺家投身艺术实践、施展艺术才华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使文学艺术百花齐放,极大地繁荣了三明文艺事业。市文联围绕市委、市政府“强市富民,发展三明”的决策,以“创建平安福建”、纪念“抢险救援勇士”郑忠华、优秀共产党员张仁和等为主题,与省文联、省各文艺家协会、市直单位联合举办了主题文艺活动100多场。为培育文艺新人,组织各种大赛30多场次。

     加强文艺队伍的建设,关注青年文艺家的成长,培养德艺双馨的文艺家,是我市文艺界人士的共识。30年来,市文联及各团体会员以培养造就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为宗旨,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队伍建设,促进了广大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使崇德尚艺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目标追求。我市广泛开展“弘扬德艺双馨精神,争做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活动,大力倡导崇德尚艺的良好风尚。市文联加强人才的培养,开展一年一度的创先评优活动,出现了一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致力于推进客家文化和客家学研究的老同志刘善群、郑树钰、谢起光等;致力于戏剧创作、以获国家级大奖的《贬官记》《玉晴蜓》闻名全国的梁中秋、以黄梅戏《女附马》而名声大震的编剧杨琦、闽剧老前辈邓超尘、以民俗研究闻名省内外、敢与台湾名艺人张帝对垒的宋经文、以培养众多文艺人才闻名的陈国信、万方、刘广义、黄奕谦、林年华、犁人等一代老艺术家们,在三明这片土地上默默地耕耘着,为三明的文学艺术事业作出无私奉献,受到文艺界和社会的尊重。老一辈艺术家宝刀不老,如方叶、余以琳、陈炳烈、张如腾、裴耀松、郭养清、钟琼奎等人依然新作不断;中青年作家群如长江后浪推前浪,诗歌群体、小说群体、散文群体不断壮大,后继有人。

  2005年春,在三明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三明文艺界盼望已久的一份刊物诞生了——《三明文艺》的办刊宗旨是坚持党在文艺工作中的“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建设和谐文化为庄严使命,用艺术的形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掘民族和谐文化资源,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突出三明特色,展示文明风采,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坚持雅俗共赏,营造和谐氛围,扶持文学新人,繁荣文艺创作,热情讴歌三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涌现的新人新事新风尚,为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作出不懈努力。同时,作为三明文艺界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与省内外同行进行广泛交流。《三明文艺》创刊以来,出版了16期,共刊登了200余万字文艺作品、近300幅摄影作品;推介了20多位艺术家。《三明文艺》一炮打响,赢得了全省同行的赞誉。连远在新疆、东北和海南、广东的读者都涌跃来稿。三明作者有了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三明文艺界有了一个发射新星的基地,三明文艺界的明天将更加灿烂。

     30年风雨兼程,30载拼搏创新,三明文艺界在磨砺中成长,在时代的东风里壮大。如今,三明文艺界已经由市文联创建初期的6个文艺家协会扩大到11个,市级会员4100余人,其中省级会员600余人,国家级会员70余人。文艺队伍的壮大,文艺阵地的建立,势必像一片肥沃的土地,培育出百花争艳的文艺景观。

  在东风化雨的新时代,三明这片热土迎来了美丽的文艺春天,迎来了姹紫嫣红春满园。借用《希望》创刊号上冯雪峰的儿子冯夏熊的诗《希望》中的一段诗句:

     我知道你的,希望!

     你和人,和人的历史,一起诞生。

     历史,他可以傲慢地阔步在后,

  而你,总是平静地在前面行走,

       就像闪电轻轻地掀起灰幕,

  为轰然而至的雷鸣引路。

     回眸三明文艺发展的30年,令人惊喜、令人感动与兴奋。人民寄予厚望,历史寄予厚望,我们肩负历史的使命,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精美的精神食粮,用先进的文化占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我们永不懈怠,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即将“轰然而至”的文艺姹紫嫣红的春天,都是为了三明文化星空的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