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裆掏蛋的故事: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76第三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08:40
徐唯辛的相册 - 《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1976》 当前第 21 张|共 66 张图片  《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1976》金桂荣 250cm x 200cm 布上油彩   当前第 22 张|共 66 张图片  《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1976》金桂霞 250cm x 200cm 布上油彩 金桂荣  金桂霞
    金桂荣、金桂霞,是北京一个满族正蓝旗家庭中的姐妹俩,姐姐生于1957年5月2日,妹妹生于“文革”开始那一年的2月28日。
    身为八旗后人,家庭成分自然被划得较高,但由于父母一贯为人较好,因此在“文革”中家庭并未受到太大冲击,只觉“有些瓷器毁掉了非常可惜。”
    目前,姐妹二人分别供职于建设部和税务局,工作、生活得很幸福。
    姐妹俩都选择“用平常的心态看‘文革’,那不过是一段特殊的历史而已。”  当前第 23 张|共 66 张图片  《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1976》康生 250cm x 200cm 布上油彩 康生(1898~1975)  
    山东诸城人。曾用名张裕先、张叔平、张耘、赵容。
    1898年出生于山东省胶南县一个地主家庭。中学毕业后全家迁居诸城。
    1924年夏,到上海大学社会科学系读书。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改名康生。曾任上海沪中、闸北、沪西、沪东等区区委书记,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秘书长。
    1930年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审查委员。1931年,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成为中央委员,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1930年代参加中共中央的“特科”领导工作,任第三科科长。该科是在上海活动最久的中共秘密机关。
    1933年7月去苏联,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副团长。
    1937年冬回延安后,历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中央社会部部长、情报部部长等职。
    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康生“审查干部”的工作,掀起“抢救失足者运动”,使四万人的延安挖出了上万名“特务”。
    1945年6月,在中共七大上,康生当选为政治局委员。
    在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山东军区政委、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理论小组组长、《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副主任,还是中共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八、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文化大革命”期间,任中央文革小组顾问、中央组织宣传组组长、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职,曾到北大学生宿舍,鼓动学生造反。期间造出“三大案”:
    1967年,为了给刘少奇罗织罪名,康生制造了“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此案须上溯至1936年,刘少奇主持北方局工作时,有一批中共高官 被捕。经中共中央批准,决定让薄一波、刘澜涛、安子文等61人履行监狱规定的自首手续(假投降)出狱。康生给他们戴上“叛变自首”的帽子。
    1968年1月21日,中共云南省委书记赵健民突然在北京被捕,罪名是“叛变、特务”,赵坚不认罪,此案云南省138万人被牵连,一万四千余人被迫害致死。此即“赵健民特务案”。
    1968年2月4日,康生号召内蒙古开展挖“内人党”运动。“内人党”即“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成立于1924年,以实现内蒙古自治为目 标。1940年代,被要求停止活动。“文革”中,康生说“内人党”至今还有地下活动。结果全内蒙古有34万多人被审查、揪斗、关押,四分之三是蒙古族。因 刑讯逼供而终身残废者达87000多人,遇害者达16222人。此即“内人党冤案”。
    据官方资料称,“文革”期间,康生共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解放军高级干部”839人。
    1970年8月后,康生闭门养病,深居简出。
    在1973年的中共十大上,康生升任中国共产党副主席,仍旧隐居。
    1975年12月16日,康生在北京以膀胱癌病故,终年77岁。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发出讣告。
    1977年,中央党校师生发起揭露康生等人罪行的活动,并正式向中央写出书面报告,强烈要求严厉处理康生问题。
    1980年,中共中央开除康生党籍,撤销其《悼词》,并公布其“罪行”。后来被划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成员。  当前第 24 张|共 66 张图片  《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1976》老舍 250cm x 200cm 布上油彩 老舍(1899-1966)
    作家。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
    1899年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1918年夏,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当校长。
    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
    1926年7月在《小说月报》17卷第7号上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自第8号起署名改为“老舍”。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此后,又发表了《赵子曰》、《二马》,初步奠定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
    1930年7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1934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在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 潮、小说作法等课程。期间创作《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奔赴武汉。1938年3月,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任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作鼓词、相声、坠子等小型作品,并创作《残雾》、《张自忠》、《国家至上》等10余个话剧剧本,
    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完成前两部《偷生》和《惶惑》。
    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写成《四世同堂》第三部《饥荒》和另一部长篇小说《鼓书艺人》。
    1949年12月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回国,创作话剧《方珍珠》。
    1951年,又创作了歌颂人民政府为普通市民办实事的《龙须沟》。该剧上演后,老舍获得了北京市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之后,创作了歌剧《消灭细菌》、《大家评理》,话剧《生日》、《春华秋实》等。
    建国后,老舍先后担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文联主席,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文联主席团成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第一、二届人大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主席团成员,全国政协三届会议常务委员等职。
    自1950年至1955年,老舍创作了大量的话剧、京剧、儿童剧。其中话剧《茶馆》把老舍的话剧艺术推向了高峰,成为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
    1961年至1962年,老舍创作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未完成)。
    “文革”中,老舍遭到恶毒攻击和迫害。
    1966年8月23日,重病在身的老舍,到北京市文联参加“文革”运动。当日下午,老舍与箫军、端木籍良、荀慧生等30多位作家、艺术家一 道,被挂上“走资派”、“牛鬼蛇神”、“反动文人”的牌子,押至北京孔庙大成门前,被押着向焚毁京剧服装、道具的大火下跪,并遭污、毒打。遍体鳞伤的老舍被押回市文联,又因“对抗红卫兵”,加挂上“现行反革命”的牌子,遭到“红卫兵”变本加厉的残酷殴打,直至24日凌晨。“红卫兵”勒令老舍24日上午到市文联继续接受批斗。
    1966年8月24日凌晨,老舍回到家中。之后,自沉于北京太平湖,享年67岁。  当前第 25 张|共 66 张图片  《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1976》李劫夫 250cm x 200cm 布上油彩 李劫夫(1913—1976)

音乐家。原名李云龙,曾用名李捷夫。
1913年11月17日生于吉林省农安县。早年在家乡就读小学、中学、县里师范。
1935年因参加过抗日活动被迫逃亡到青岛,开始以绘画与音乐为手段的谋生生涯,“劫夫”一名,则自此起。
1937年5月赴延安,先后在延安人民剧社、西北战地服务团工作。
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创作《歌唱二小放牛郎》,很快在全国传唱。
1943年调往晋察冀边区任宣传干事及冲锋剧社副社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任热河军区胜利剧社副社长、冀东军区文工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九纵队文工团团长和东北鲁迅艺术学院音乐工作团副团长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东北音乐专科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并兼任辽宁省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辽宁分会主席等。
1963年创作《我们走在大路上》,风靡全国。
1964年出版《劫夫歌曲选》。
1966年3月,河北邢台发生大地震,李劫夫奉命前往参加救灾活动,期间创作了后来风行一时的《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1967年1月15日,李劫夫被沈阳音乐学院的红卫兵组织“井冈山”送到北京,并向“中央文革”与周恩来总理送信反映。“中央文革”的戚本禹接见李劫夫,认为其所作的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等符合革命文艺路线。
在京期间,受到保护的李劫夫零星参与“中央文革”文艺组的一些活动,并为《毛主席语录》作歌谱曲,是“毛主席语录歌”的创始人,引领了“语录歌”狂潮。他还为毛泽东公开发表的所有诗词都谱了曲。同时写下那首当时全国亿万人都会唱的《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  
1970年,为林彪诗歌《重上井冈山》谱曲。  
林彪集团摧毁后,李劫夫作为林彪集团的人受到隔离审查。查出其在1971年9、10月间,写出《紧跟林主席向前进》一歌题目。
1971年10月20日,李劫夫夫妇被押到沈阳,关进“学习班”受到审查。
1976年12月17日,因心脏病发作,李劫夫猝逝于“学习班”中。
1979年11月20日作,辽宁省纪委作出决定:“李劫夫积极投靠林彪反革命阴谋集团,问题性质是严重的,但考虑其全部历史与全部工作,定为严重政治错误,并因其已死,对其处分不再提起。”
李劫夫一生共创作2000多首歌曲,主要作品有《歌唱二小放牛郎》、《忘不了》、《哈瓦那的孩子》、《我们走在大路上》、《蝶恋花.答李淑一》、《沁园春•雪》等,并有歌剧《星星火》。自1972年起,李劫夫的歌曲被禁止传唱。1981年后解禁。  当前第 26 张|共 66 张图片  《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1976》李振盛 250cm x 200cm 布上油彩 李振盛
摄影家。1940年生于大连,1963年毕业于长春电影学院摄影系,进入黑龙江日报社做记者,曾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文化大革命”爆发前不久返回报社。
“文革”期间,与报社其他几位年轻人成立“红色青年战斗队”,并被“全国新闻界革命造反者总部”授予印有毛泽东手迹的“红色新闻兵”袖标,拍摄到大量“文革”历史资料。
1967年1月,李振盛所在的“红色青年战斗队”成为报社掌权派,他也成为报社革委会常委。一年半之后,被打倒,受到批斗,被送到中国第一个成立的“柳河五七干校”劳动锻炼。
1971年9月林彪出逃事件之后,从干校回到报社摄影组工作,任摄影组组长。
“文革”后期,他又拍摄到西哈努克访问哈尔滨、“批林批孔”运动,抓革命、促生产,革命样板戏,毛泽东去世的追悼活动,以及“四人帮”被打倒后老百姓欢庆等情景的照片,保留了3万多张底片。
1980年代初调到北京工作,在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新闻系执教15年。
1987年以20幅“文革”专题组照获“艰巨历程”全国摄影公开赛“系列新闻照片大奖”。
1988年3月,“艰巨历程”影展获奖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1996年5月16日提前退休,10月应哈佛大学邀请赴美讲学,并应邀到联合国作讲演。
2002年,应美国独立制片人卡玛邀请,参加大型“文革”历史纪录片《八九点钟的太阳》的拍摄。
2003年6月—9月,由法国文化部主办的《李振盛:一位中国摄影家在文化大革命中》环球摄影展览在巴黎首展三个月。该影展还将在世界五大洲巡展。
2003年9月,英国菲顿(Phaidon)出版社开始推出李振盛的《红色新闻兵——一位中国摄影家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心路历程》画册,该书将以英、法、德、西、意、日等10余种文字陆续出版。
2004年,《红色新闻兵》被《美国摄影》杂志评为2003年度“世界最佳摄影画册”世界最佳摄影画册。该书还被美国多所大学相关专业选作教材。
2004年获美国海外记者俱乐部“最佳摄影报道奖”。
2005年入选1855年以来150年世界54位新闻摄影师行列。
牛津大百科出版的《牛津摄影指南》单独列入“Li Zhensheng”词条。
现旅居纽约,主要致力于“文革”历史的研究与写作,并从事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当前第 27 张|共 66 张图片  《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1976》梁漱溟 250cm x 200cm 布上油彩 梁漱溟(1893-1988)

学者、思想家。原名焕鼎,字寿铭、萧名、漱溟。
1893年出生于北京一个“世代诗礼仁宦”家庭(梁氏原是元朝宗室贴木儿的后裔)。早年颇受其父梁济(巨川)的影响。青年时代一度崇信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主义思想。辛亥革命时期,参加同盟会京津支部,曾热衷于社会主义,著《社会主义粹言》小册子,宣传废除私有财产制。
1911年从顺天中学毕业,毕业前加入京津同盟会。
1912年,任《民国报》编辑兼外勤记者,开始读佛典。此后潜心于佛学研究,几度自杀未成,经过几年的沉潜反思,逐步转向儒学。
1918年,受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学讲师,后升为教授,发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阐发其“东方精神文明论”和新儒家思想,在学术界颇有影响。
1924年,辞去北大教职,前往山东菏泽任省立第六中学高中部主任。
1928年7月,任广东省立第一中学校长。期间,代李济深任广东政治分会建设委员会主席。1930年,任河南村治学院开学教务长。6月,主编《村治》,于该刊发表《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等文。
1931年1月,赴山东邹平筹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任研究部主任。
1933年2月,参加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民众教育家会议,执笔写成《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草案》。同时,被教育部聘为民众教育委员会委员。10月,接任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
1937年3月,《乡村建设理论》出版。8月,作为国防参议员出席参议会。
1939年11月,与黄炎培等人发起“统一建国同志会”。
1940年夏,在四川璧山来凤驿创办勉仁中学。
1941年3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任常务委员,并代表民盟前往香港创办《光明报》。
1942年2月,赴桂林,开始写作《中国文化要义》。
1946年5月,任民盟秘书长,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并代表民盟参与国共和谈。9月,在重庆北碚创办勉仁国学专科学校,1948年改为勉仁文学院。11月,国共和谈破裂,梁回北碚,重新写作《中国文化要义》。
1949年夏秋间,接受灌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四川北上,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
1950年10月,写作《中国建国之路》。
1953年9月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7次会议上,梁漱溟批评中共按苏联模式制定的经济计划,指责中共一进入城市便忘记了乡村,说“工人在九天之上,农民在九地之下”,提出希望毛泽东要有接受意见的“雅量”。
1955年,由于批评当时的农民政策等,遭到政治批判。
1960年,开始写作《人心与人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8月,被赶出居室。9月至11月写出《儒佛异同论》。期间遭到抄家、批斗,也曾热心于上街画红太阳,参与挖防空洞。
1970年3月,在一次讨论“宪法草案”的座谈会上,梁漱溟发言说:“据我所知,宪法的产生是为了限制个人太大的权力。有了宪法,则从国家元首到普通公民,都得遵循,而不能把任何一个人放在宪法之上。因此,现在的‘宪草’序言中,写上个人的名字,包括林彪为接班人都上了宪法,我认为不甚妥当。”
1974年1月,写作《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孔子》,并在政协学习会上讲演。
1975年7月,完成《人心与人生》,重新写作《东方学术概观》。
1984年 91岁 《人心与人生》出版。任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
1986年11月,《东方学概观》出版。
1988年6月23日,在北京逝世。冯友兰赠挽联:“钩玄决疑百年尽瘁以发扬儒学为己任;廷争面折一代直声为同情农夫而执言。”
 当前第 28 张|共 66 张图片  《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1976》梁思成 250cm x 200cm 布上油彩 梁思成(1901-1972)
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建筑师。
祖籍广东新会,190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其父为梁启超。
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7年2月获学士学位,当年6月获硕士学位。
1927年7月至1928年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
1928年回国,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
1931至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
1930年到1945年间,与夫人林徽因一起对全国190个县2738处古建的实地考察,并于1942年到1944年间完成《中国建筑史》一书。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期间,于1946年11月至1947年6月,被美国耶鲁大学聘为访问教授。
l947年1月至1947年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
1948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梁思成在建筑创作理论上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强调新建筑要对传统形式有所继承。其主要设计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等。
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5年,因为全国兴起的仿古”大屋顶”潮流导致的浪费,受到”复古主义”、”形式主义”的批判。1956年1月在全国政协被迫作公开检查。其所提倡的“保护北京古城”亦受到批判。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及民盟中央常委等职。历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主任、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科学普及协会北京分会副会长等职。
“文革”开始不久,清华大学建筑系造反派贴出大字报《梁思成是彭真死党,是混进党内的大右派》。7月,被造反派挂上大黑牌,上面用白字写着“反动学术权威梁思成”,名字被打上一个大大的叉。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梁思成只要出门就必须挂上那块黑牌。8月,被抄家,多年收藏的艺术珍品损失殆尽,《营造法式》等一批文稿,交给家中保姆才得以保全。
大字报批判他“留恋封建社会,疯狂地反对拆除封建社会的城墙”;宣称要“打倒国民党残查余孽、丧失民族立场的反共老手梁思成”。
在这期间,梁思成仍言:“我想,我所惟一可奉献给祖国的只有我的知识,所以我毫无保留地把我的全部知识献给中国未来的主人,我的学生们。没想到因此我反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罪人。如果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我情愿被批判,被揪斗,被‘踏上千万只脚’,只要因此我们的国家前进了,我就心甘情愿。到外国去?不!既然连祖国都不需要我了,还有什么生活的愿望?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悲哀的吗?我情愿作为右派死在祖国的土地上,也不到外国。”(《困惑的大匠•梁思成》)
1969年1月,在由中共中央转发、毛泽东圈阅的清华大学关于《坚决贯彻执行对知识分子“再教育”“给出路”的政策》的文件中,梁思成作为建筑学反动权威,被认为“年纪太大,用处不大”,“养起来”,留作反面教员。
1972年1月9日,梁思成病逝。  当前第 29 张|共 66 张图片  《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1976》林彪 250cm x 200cm 布上油彩 林彪(1907-1971)
原名林育蓉,1907年12月5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户地主家庭。
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在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连长。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界。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同年4月随部队上井冈山,先后任红军第四军二十八团营长、团长。
1929年1月随军挺进赣南、闽西,3月任红四4军第一纵队司令员。
1930年6月任红四军军长。1932年3月任红一军团总指挥(后称军团长),率部参加了长沙、赣州、漳州、南雄水口、乐安宜黄等重要战役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
1934年10月率红一军团开始长征,参加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和强渡乌江等作战。1935年1月参加遵义会议,会后指挥所部参加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夺占泸定桥等作战。同年9月任陕甘支队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到达陕北后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东征战役。
1936年6月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改称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后兼政治委员。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长,率部挺进华北前线,同聂荣臻指挥平型关战斗。
1938年冬赴苏联就医。1942年2月回国。
抗战胜利后,先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与罗荣桓等指挥了四平、新开岭、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和辽沈战役等重要战役,解放全东北。
1948年底率部入关,与罗荣桓、聂荣臻一起指挥平津战役。
1949年3月起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等职,先后指挥了湘赣、衡宝、广东、广西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司令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七、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副主席。
1959年庐山会议上批彭德怀;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在刘少奇等人检讨“三面红旗”的问题时,站在毛泽东立场。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成为中共中央第二号人物,八届十一中全会后成为唯一的中共中央副主席。1969年中共九大会议中,林彪的名字被列入《中国共产党章程》,被称为“毛主席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大串联”时期,林彪与毛泽东一起,多次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高举毛主席语录发表讲话。
1971年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地区坠机身亡。
1973年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
1981年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推翻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案判决书》中,如此定论:
“以林彪为首的反革命集团和以江青为首的反革命集团,都是以夺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为目的而进行阴谋活动的反革命集团。这两个反革命集团有共同的推翻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包括国家机构、军事机关,在本案中也包括上述机构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犯罪动机和目的,有共谋的犯罪行为,形成了一个反革命联盟。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是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进行反革命犯罪活动的。在“文化大革命”中,国家政治生活陷于极不正常的状态,社会主义法制受到严重破坏。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凭借他们当时取得的地位和权力,采取公开的和秘密的、文的和武的各种手段,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国家领导人,诬陷迫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人,阴谋颠覆政府和破坏军队,镇压迫害广大干部、知识分子和社会各阶层群众,毒害广大青少年,危害各少数民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和自治权。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武装政变,阴谋杀害毛泽东主席。江青反革命集团策动上海武装叛乱。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犯罪活动,前后共达十年之久,殃及全国各个地区各个领域,使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和社会主义的社会秩序受到特别严重的危害,使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给各族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  当前第 30 张|共 66 张图片  《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1976》林风眠 250cm x 200cm 布上油彩 林风眠(1900—1991)

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林凤鸣。
1900年11月22日出生在广东省梅县一个农民家庭。祖父、父亲皆为民间艺人,自幼习画。
15岁时考取省立梅州中学,痴迷于绘画、作诗。
19岁时赴法国勤工俭学,学习绘画,先入第戎美术学院,后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并游学德国柏林。留法期间组织霍普斯会,从事现代美术活动。
1926年回国,任国立北平艺术专门学校校长兼教授,后到南京任中华民国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28年在杭州创立国立艺术院(1929年改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任校长兼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西南,曾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主任委员。
1950年,辞去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之职,迁居上海闭门作画。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面对一次次抄家,无奈之中将其数十年间千余张作品浸入浴缸,从抽水马桶中冲出去。
1977年出国探亲,两年后定居香港。
1979年在巴黎举行个人画展。
林风眠早年创作以油画人物为主,兼画水墨山水、花鸟。其绘画广泛吸收古典艺术、印象主义、野兽主义艺术的营养,并加以消化,同时又研究中国传统美术和民间艺术。1930年代后开始致力于改革传统绘画的探索,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材料参以西方现代绘画的某些表现手法。他的画正方构图,出自“宋小品” ,作品多描写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情和女性人体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画,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是“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开拓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林风眠长期从事美术教育,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广纳人才,培养出刘开渠、李可染、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等艺术家。
    汉学家苏立文说:“林风眠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已是世界公认的了。虽然徐悲鸿建立了一个牢固的西方学院派的绘画基础,刘海粟带入了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到中国,但林风眠却建树更多。他开创了中国的新绘画,以富有表达力的毛笔,将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的基础,与西方的形式,色彩和构图的意识结合起来。这种既自由又自然的结合,是林风眠的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