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娱之慢慢想起我:密宗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37:15

密宗

添加义项 设置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

  1. 1.各国传承的总称各国传承的总称
  2. 2.2009年英武编著的图书2009年英武编著的图书
  3. 3.图书《密宗》(西藏人民版)图书《密宗》(西藏人民版)
 

1.各国传承的总称

编辑本义项

密宗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密宗,又称为真言宗、金刚顶宗、毗卢遮那宗、秘密乘、金刚乘。综合各国的传承,统称为"密教"。八世纪时印度的密教,由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祖师传入中国,从此修习传授形成密宗。此宗依《大日经》、《金刚顶经》建立三密瑜伽,事理观行,修本尊法。此宗以密法奥秘,不经灌顶,不经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示别人,因此称为密宗。 密宗,又称为真言宗、金刚顶宗、毗卢遮那宗、秘密乘、金刚乘。综合各国的传承,统称为"密教"。

目录

秘密大乘佛教
密宗的特点
密宗非常注重传承
释义
  1. 源流发展
  2. 印度密宗
  3. 陀罗尼密教:密教的原始阶段
  4. 持明密教:密法体系的初步形成
  5. 真言密教:《大日经》体系
  6. 瑜伽密教:金刚乘
  7. 大瑜伽密教:金刚乘的进一步发展
无二瑜伽:时轮乘
汉传密宗
密宗的形成
密教的通俗化:观音崇拜
  • 佛顶尊胜信仰
  • 毗沙门天王
  • 传统信仰的密教化
  • 准提法十八般成佛的功德
  • 日本密教的回传中国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一时复兴
  • 第二节 显密圆通的持松法师
  • 唐密回传台湾
    1. 一、五智山光明王寺--悟光上师
    2. 二、台北大毗卢寺--成观大法师
  • 日本密宗
  • 东密
  • 汉传密教三昧耶戒
  • 西藏密教
  • 藏传佛教和道教
展开

编辑本段秘密大乘佛教

  秘密大乘佛教,又称为怛特罗佛教密宗秘密教秘密乘密乘金刚乘真言乘瑜伽密教真言宗,是大乘佛教的一个支派,为印度后期佛教的主流。这一系的佛教,有不许公开  

台湾五智山光明王寺

的秘密传授,及充满神秘内容的特征,因而又被称为密教;而相对于密教,之前的佛教流派,包括大乘小乘,则被称显教。密教叩密突是因为不能向有分别念的人传授.在中国没落的唐密从民国初年已从日本回传台湾和大陆。

编辑本段密宗的特点

  佛教是唯一的最讲平等的教育(宗教),佛法认为:任何有情本具有佛性,任何人通过正确的修行,都可以悟道成佛,了脱生死。“迷”即是凡夫,“觉”即是佛。然而,这个从凡夫到佛的过程,道路有多种多样,如可以学禅宗、净土宗、密宗等等,成就的速度有快也有慢,其中最快,最究竟的就是密宗了。正象我们要想到达一个目的地,可以有多种选择,或步行或乘车、或坐飞机,显然坐飞机是最快的选择,但并非人人都可以有坐飞机的条件,如经济条件等。同样学修密法除了需要有上师的传承作为外部条件外,还需要有累世的修行因缘作为内部的条件。  密宗  密宗的修行方法(简称密法),虽然在西藏得以保留完整,并广为流传,但在汉地却如凤毛麟角,甚至被人误解。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热的兴起,“密宗”随着“藏密气功”的概念,被人所知,但是大多数人对这种佛教古老的修行方法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功法”的一般概念上,一知半解。  密宗之所以“密”,不仅仅是因为修法秘密赖以师徒口耳相传为传承方式,而更主要是由于层次和知见上,更为直接,更为一针见血。佛经上说:一个人修显教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才能成佛,而修密宗则可以“即身成佛”。佛说:“一切诸佛以持真言而得成就。”持真言者,密法修持者也,金刚手菩萨的化身诺那活佛对密法的殊胜有这样的解释:“密宗能够即生证佛之理,譬如一个极坚固塞口之玻璃瓶,佛为瓶外空气,众生是瓶内空气,佛之所以为佛,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只因为一层极坚且厚之心垢玻璃为之隔绝也。密宗行人以大菩提心为因,并得金刚上师心传密法,以我之三密,与佛之三密感应道交,恰如用大锤,将坚固的心垢“玻璃”击得粉碎,立使瓶内空气与瓶外空气融合交通,故得即生成佛。  密宗又分为各种教派,如格鲁派、宁玛派、噶举派等。在修法上各有其特点。无论何种教派,无论哪一种修行方法,在修法上无有高下之分,在知见上也没有根本区别,都是诸佛菩萨应众生不同的因缘而创立的,因而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  第一、以佛陀的心印传承为理论根据。即以流传了近三千年的佛教的真知灼见为依据。  第二、以佛法的中观见为究竟正见。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本性是“真空”,即非“空”亦非“有”;既非“非空”,亦非“非有”,由此认识宇宙的万物都是从“真空”显现出来的“妙有”。“妙有”是显现,“真空”是本性。  第三、以诸祖上师的口诀为修行法则。即以三密相应:手结印契,口持真言,意作妙观贯穿整个修行过程,使身、口、意构成的自性与咒、印、观所构成的佛性相应,产生法性,扫荡有始以来的浮躁垢习,得大安乐自在。  第四、以胜义菩提心为究竟发心。即众生皆有佛性,在他们未成佛以前,都显现出凡夫相,为自己的私利造业,故而处于轮回之中受无量苦。因此在觉悟自己的同时,还必须以大悲、大愿、大行的菩提心来救度他人,觉我觉他,觉行圆满。  第五、以上师灌顶,师徒口耳相传为传承方式。上师是佛与菩萨的化身,他们担负着代法之责,为佛的代言人,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确保佛陀的思想代代相传。  第六、以密乘十四戒律为根本戒律。一切修密之人,都需要用戒律来规范和修改自己的行为,持戒,守戒。而密乘教戒更因它的传承特点规定了不得叛离、诽谤依止上师作为根本戒律。  以上六点是密法的根本,离开了以上特点就不是真正的密宗密法。对于那些社会上流传的所谓的“大密宗”“观音法”等等各种功法,宣扬抛弃身、口、意,甚至抛弃上师,本尊,从根本上背离了密法的原则。孰真孰伪,很易判断了。我们学修密法,应把它当是扫除障碍,彻底断除烦恼,渡过人生苦海到达智慧彼岸的“渡河之舟”;而不应怀有一颗贪心,舍本求末,去追求修密过程中的“副产品”,开“天门”啦,“会飞”啦等等,甚至把密法当成是发财致富的门路。以此“贪心”学修密法,必入魔境!必堕地狱![1]

编辑本段密宗非常注重传承

    

密宗黑帽系活佛舍利

因为密宗非常注重传承,而且一定要口传,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假冒之法的出现。  “密法在藏地得到了弘扬,而且可以肯定地说,藏密的传承是非常清净的。因为密宗非常注重传承,而且一定要口传,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假冒之法的出现。有些密宗故意用很多奇怪的名词,外人无法理解,只有证悟的金刚上师们才能解释,同样也是考虑到鱼目混珠的问题。另外,藏传佛教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辩论,通过辩论可以澄清很多问题,无论任何一句话,都可以一直追溯,直到认定为佛陀亲口所说为止,因此,藏密的教义不会有任何问题。

编辑本段释义

  密宗的源起甚早,许多仪式与修行方式可以追踪到早期的印度教传统(佛陀时代已有念咒传统),但真正兴起  

静慈园阿阇黎亲笔“唐密”二字

的时间则是印度大乘佛教晚期(神咒乘),多数学者皆认同它是因为印度教复兴,大乘佛教修行者吸纳了印度教修行方式而形成的特殊教派。其特色是充满神秘色彩,重视神通、鬼神、及神秘体验,以密续(又称怛特罗),取代原先“修多罗”(义译为“”)的地位,并以这些秘密教典作为修行的主要依据,在师徒间秘密传授。  密续的内容极为庞杂,汉传佛教分为三部,杂密、胎藏界金刚界。杂密部多为仪轨、咒语,讲究神通与驱使鬼神等内容,缺少高深的义理,是密宗最早的雏形。  藏传佛教,依宗喀巴大师《密宗道次第广论》则分为四部:事续(所作怛特罗)、 行续(行怛特罗)、 瑜伽续(瑜伽怛特罗) 前三个史称老密、无上瑜伽续(无上瑜伽怛特罗)史称‘新密’。汉传的三部,与藏传的前三部相当:杂密,相当于事续;胎藏界,相当于行续;金刚界,则相当于瑜伽续。  由时间上来看,无上瑜伽续的发展最晚,只有少部份在宋代传入中国内地,并没有造成大的影响,主要是在印度及西藏地区流传,成为藏传佛教中最有力的一只传承。无上瑜伽续之下,又分成“父续”、“母续”(也有分“父续”、“母续”、“无二续”的),父续中包含“密集”、“阎曼德迦”、“无上幻网”。母续中包括了“时轮”、“胜乐”、“喜金刚”、“幻顶座”等多个支派。在喇嘛教内部,无上瑜伽是指男女双身修法。  藏传佛教中,又以金刚乘、果金刚乘或果秘密金刚乘作为密宗的别称。金刚乘(Vajrayana),源自梵文Vajra金刚)及yana(即工具或通道的意思)。金刚乘是秘密大乘佛教用以与大乘、小乘作区别而创造出的名称,因金刚(今天所说的钻石)是极坚硬、极完美的代表,代表了密宗的教法如同钻石一般完美,而且可以摧破一切外道错误的想法。严格来说,金刚乘是指无上瑜伽部的通称,有时专指时轮续,称为时轮金刚乘。

源流发展

印度密宗

  密教来源有二说法,一是来自吠陀奥义书,一是佛说秘密教门,密教的梵文叫怛特罗,意思是纺织时的经线,重述万物归一的哲学。密教也说人体是宇宙的缩影。[2]

陀罗尼密教:密教的原始阶段

  杂密,意思为不纯或不系统的密法。开元年间,开元三大士译出胎藏界与金刚界密续之后,这两部密续被称为纯密。相对于纯密,在它们之前译出的密教经典与咒语,都被称为杂密。  杂密部多为仪轨、咒语,讲究神通与驱使鬼神等内容,缺少高深的义理,是密宗最早的雏形。在胎藏界与金刚界密续(此二部称为纯密)出现之后,它的地位慢慢被取代。  藏传佛教,称呼它为事续,因为它需要倚靠外部的仪轨及咒语才能够得到相应。  它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祈福、祈雨、治病、安家、息灾,乃至于驱使鬼神、诅咒敌人,包罗万象。与印度传统的婆罗门教,中国传统的道教,西藏的苯教,与中亚萨满教,有许多相似与相关之处。  现在主流密宗有,藏密,(西藏),蒙密,(蒙古)东密,(日本)而密宗还分六大派,分别是宁玛派 噶当派,格鲁派,萨迦派,噶举派,觉囊派.而觉囊派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修习了.密宗五教就是指以上的五大派,也叫五教.红教.白教.黄教.黑教.花教.

持明密教:密法体系的初步形成

真言密教:《大日经》体系

瑜伽密教:金刚乘

大瑜伽密教:金刚乘的进一步发展

编辑本段无二瑜伽:时轮乘

  根据唐密的传说,密宗最早传承印度龙树菩萨〈或称为龙猛菩萨〉,关于这个龙树是否真有其人,若有其人是否与《中论》作者为同一人,尚有争议。关于密宗的传承,亦有人推源到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连。从现在可得的资料分析,密宗于7世纪东印度波罗王朝时期兴起,以《大日经》等的形成为代表,以那烂陀寺、欧丹多富梨寺、超岩寺等寺院为中心,各自活动发展。其中,早期的密教,通过开元三大士等人传入中国形成了唐密,并进而传入日本。中晚期密教以秘密集会、喜金刚时轮金刚等法门为代表则主要进入了西藏。由于印度教的兴盛,佛教僧团日益衰败,内部派系纷争不已,从而日趋式微。后来又由于伊斯兰教德里苏丹国的兴起,重要寺院被毁,僧徒星散,13世纪初,趋于消亡。密教大师把印度新密带到了高原。 新密无上瑜伽,主张即身成佛,,新密主张‘乐空双运’以证明即身成佛之可能。印度密宗曾经向南传播,锡兰、缅甸(阿利僧派)、爪哇等地都留下来密教的痕迹。中国密宗的创始人之一金刚智,在来到中国之前曾经把密教传播到锡兰,不空也曾带弟子二十七人前往该岛;在缅甸曾经出土过多罗菩萨像和双身拥抱的壁画,被认为和密宗有关;爪哇夏莲特拉王朝诸王,信仰密教,建立婆罗浮屠等多家寺院。但由于种种原因,密教传承在这些国家全部断绝了(全部成为小乘佛教)。

编辑本段汉传密宗

  杂密传入时代    

开元三大士——善无畏祖师

在成体系的密宗形成之前,称为“杂密”的一些密法已经就传入中国,最早见于三国吴黄龙二年(西元230年)竺律炎译出《摩登伽经》,支谦译《华积陀罗尼神咒经》,《无量门微密持经》。 还有金光明最胜王经

编辑本段密宗的形成

  公元8世纪唐玄宗时代,印度高僧善无畏、金刚智、不空来华,史称〝开元三大士″。三位密宗大师,在大唐皇室的扶持之下,于长安大兴善寺(位于今西安市)译出大量密教经典,宏扬密法。最重要的是于洛阳大福先寺由一行协助译出《大日经》,视为密宗“宗经”,此后逐渐确立了“密宗”的佛教宗派,现今则被称为唐密,又称真言陀罗尼宗、真言宗、金刚顶宗、毗卢遮那宗、开元宗。  开元八年,南印度密教高僧金刚智经南海、广州抵洛阳,大弘密法。金刚智于开元十一年至十八年,先后在长安资圣寺、大荐福寺译出《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法》等经4部。其弟子不空曾奉师命赴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学习密法,回中国后先后在长安、洛阳、武威等地译出《金刚顶经》、《金刚顶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等11部,143卷。《金刚顶经》后亦为密宗所依的主要经典。他们的传授以金刚界密法(智)为主。不空著名弟子有金阁寺含光新罗慧超青龙寺惠果崇福寺慧朗保寿寺元皎、觉超,世称“六哲”。而以惠果承其法系。惠果曾任代宗、德宗、顺宗三代“国师”。其弟子有爪哇僧辩弘、日僧空海等。  汉传密宗主要的道场包括长安的大兴善寺、青龙寺和扶风县的法门寺。传统上,以开元三大士传入的胎藏界《大日经》,与金刚界《金刚顶经》合称二部大法,称为“纯密”,而称以前所译出的为“杂密”。[3]

编辑本段密教的通俗化:观音崇拜

  中国的观音崇拜大约始于四世纪时,法显留学印度时,只见一处大乘教徒,崇拜观音,而玄奘(629?645)至印度时,看见许多的观音像供奉着,大概朝拜佛迹圣地回来的人,不无助进观音崇拜的贡献。  补陀落迦即是观音所住的圣地,在印度河口的赦罪(Pa-panasam)岛上,每年不少善男信女,南来沐浴,希望圣地的泉水,能够洗去他们的罪孽(浙江定海县的普渡山,梵名亦为补陀落迦)。 在中国,不少关于观音有兴味的故事。南北朝时,年年刀兵,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惟有念《观音经》,以求大悲之解救。同时,产生了不少关于神迹的故事;而观音像的形式,也并不一致。我们知道,观音的原始,是个阴性的神。不过无论说其是男神或是女神,总是一个观音;一个观音有多数不同的化身。且说唐太宗为了姓李的缘故,把老子当作祖先而重道教。僧法淋不以为然,他说皇室原属鲜卑,本没有汉姓。皇帝怒,定其死罪;限其用七天工夫,在牢监里呼求观音之名,且看他所信仰的菩萨来救他不救。第七日,他求见皇帝。皇帝问他是否天天求告菩萨,他说:“这七天内,我一心只呼求陛下。因为陛下实在是观音的化身,所以人民在这强盛而公平的大国里必不致无辜受死。”于是皇帝发动慈心,免其死,将他放逐到岭南去。佛教徒当这件事为神迹。喇嘛教徒公认西藏的达赖喇嘛,为观音的化身。 中国与日本佛教艺术所表现的观音,可以列举出七种来:  (一)圣观音(大慈观音)。原始的最佛教化的观音,左手拿着莲花,右手放在胸部,是代表佛教的纯净和特殊性。  (二)马头观音(师子无畏观音)。他有马的头,一对伸出口外的长牙,和八只臂,其中的两只,握着Vaira和莲花,他代表佛教进步与非常的能力。  (三)十一面观音(大光普照观音)。有十一个面孔,前面的三个是慈善的,左面的三个是忿怒的,右面的三个是训诲的,一个向上,是心平气和,泰然自若的态度。又有四只手,一只拿着念珠,一只拿着莲花,一只拿着水瓶,另一只手手掌向外举着。他显示对人类的关切,四面八方普照着。  (四)如意轮观音(大梵深远观音)。普通都是二只手臂的,少数也有六个手臂的。是在深思的样子,头有些向右转,右手支腮,左手扶膝。如果有六只手,则其余四只拿着希望石,轮子,念珠与莲花。他满足人类的需求。  (五)准提观音(天人丈夫观音)。一个三眼十八臂的女性,代表光明与智慧。  (六)千手观音(大悲观音)。面上有三只眼睛,身上四十或三十八只手臂,每个手心上有眼睛一只。他拿着刀,剑,斧等物,是最受尊崇的菩萨之一。  (七)不空索观音(与不空钩观音同体)。三面,八臂,手里拿着绳子。 在中国最受普遍崇拜的是圣观音,白衣观音,柳枝水瓶观音。在印度,水瓶与柳枝是家家必用的东西。每天早晨,印度人折柳枝来刷牙,刷完就丢弃。牙刷印度人不喜欢用,厌它不洁。至于观音的柳枝,是奇妙不过的,是普济众生的象征。 此外,还有鱼篮观音,送子观音,与青颈观音。关于鱼篮观音有这样的一个传说:海龙王的女儿,化了一条鱼在水中游玩,不留神,被渔翁捉获。观音见了,发动慈心,从座而降,将她买过来放生。从此这龙王的女儿,因感激观音的恩典而精修。 送子观音,在日本叫做子安观音,是生命的赐予者。妇女最崇拜她,有将她供奉在卧室里的。 青颈观音的来历,也有一种说法。有个乳海,充满了生命的奶。恶魔起恶意,想倒一碗极猛烈的毒药下去。观音为欲解救这苦难,亲自将毒药饮尽。毒发,头颈就变蓝了。

编辑本段佛顶尊胜信仰

  尊胜佛顶,一名佛顶尊胜,亦名除障佛顶。是五佛顶之随一,尊胜陀罗尼之本尊,即释迦如来由佛顶现出之轮王形,为佛顶尊中之最尊,故名尊胜佛顶,能除一切惑业,故名除障佛顶。尊胜佛顶修瑜伽法仪轨下曰:‘一切佛顶中,尊胜佛顶能除一切烦恼业障故,号为尊胜佛顶心,亦名除障佛顶。’同下曰:‘释迦牟尼如来,结跏趺坐,作说法相。(中略)尔时世尊慈悲愍念,便入除障三摩地,从如来顶上发生惹耶三摩地,状若轮王之像,白色,首戴五佛宝冠,手执金刚钩,项背圆光,通身如车轮状,晖曜赫奕。现此三摩地时,十方世界六种震动,十方世界一切地狱六趣众生应堕恶道者,皆悉灭除,一切恶业不复受,若便生天及十方清净国土。为此善住天子七返恶道之身一时消灭,是故号为除障佛顶轮王,即是五佛顶轮王之一数,并通三佛顶八大顶轮王也。’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曰:‘即于山间空闲处,或于净室,画本尊尊胜陀罗尼像安于东壁,持诵者以面对之。’

编辑本段毗沙门天王

  毗沙门天王又名北方多闻天王,为佛教护法之神,四天王之一。据说,他是古代印度教中的天神俱毗罗别名施财天(意思是"财富的赠予者"),早在印度古代伟大史诗《玛哈帕腊达》等书中就已出现过。又说吉祥天女和他关系密切,是他的妹妹或妻子。在古代吠陀神话中,毗沙门天王本是帝释天的部下。后因帝释天在神话流传中的地位越来越低,尽管佛教传说中还保留其名,然势已微弱,毗沙门天王等便逐渐脱离了他,独树一帜。在中国早期佛教中,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已若即若离了。  更有甚者,在唐不空译《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君护法仪轨》中还记述说:天宝元年(742年),安西城被蕃军围困,毗沙门天王于城北门楼上出现,大放光明。并有"金鼠"咬断敌军弓弦,三五百名神兵穿金甲击鼓声震三百里,地动山崩,蕃军大溃,安西表奏,玄宗大悦,令诸道州府于城楼西北隅置天王像供养。一时毗沙门天王声威大震,香火极盛。

编辑本段传统信仰的密教化

  由葱岭通向龟兹的第一大都是疏勒。疏勒之传进佛教。理应早于龟兹。《后汉书?西域传》载,元初(114-120)中,疏勒王舅臣盘被徙于月氏;及至疏勒王死,月氏送臣盘归国,立为疏勤王。《西域记》载,迦腻色迦王兵威至于葱岭以东,“河西蕃维畏送质子”。迦王为此质子住处建立专门伽兰。有学者认为,此质子当就是臣盘。臣盘后回国为王,在疏勒推广佛教是当然的事。据后人历次游历疏勒的记载,此地供养“佛浴床”、“佛钵”、“佛唾壶”、“佛袈裟”等佛遗物非常突出,明显地保留着早期佛教的特色,所以僧人也尽是小乘学者,偶尔才有外来的大乘僧人出现。国王大都是佛教的提倡者。  在大月氏北部的康居,佛教也颇流行。到3世纪,康居的译经者来汉地已有不少,如汉灵帝时的康巨、献帝时的康孟祥、曹魏时的康僧铠、孙吴时的康僧会等,所译经典大小乘都有。他们大都是随其先人或经商,或进乱辗转进到汉地的,有的在汉地定居已经数代,因此,他们译出的经典不能完全代表康居的佛教。但他们都信奉佛教,是由康居带来的传统。  准提法 (一) 准提法是一门无上甚深的妙密法,亘古相传,有无量、无数、无边的古佛,皆以修习此法门而成就。  (二) 它是显密圆通成佛的心要,融合了禅宗心法、密教精要、贯通了观心、观音,念佛诸法门,并结集了天台宗、大小止观、禅密要法、不净观、白骨观等佛法精髓于一体。兹分别略释如次:  ⒈ 显教(净土宗):就教理而言,准提法所探讨的是一个人生命的根本,目的在转化人生的烦恼。它同时包含持名念佛、观想念佛和实相念佛、并以“自性弥陀(自性光明-无量寿、无量光)、唯心净土”来强调信、愿、行。  ⒉ 密宗:就修行上言,准提法以修气、修脉、修明点来做为修证的架构。明点与气脉息息相关,如果只谈修气、修脉、讲究气功,那就与道家没有两样。但密宗的可贵处即在“修明点”,“明点”是智慧的一种表征,用功到某种程度,三轮七脉自己都会知道,对色身的转化(健康)是可以肯定的。  ⒊ 准提法是心地法门,与禅宗心法,般若正观等无差别。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准提法“圆满次第”即等于“实相念佛”。心月轮观由开始至纯熟,从有相到无相、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真空妙有,皆与整个法界相应。  ⒋ 准提法门也具备了小乘的修行门路,如不净观、白骨观皆是准提法门的基础入手处;同时,准提法也是华严法界观,必须福慧双修、解行并进才得契入。  (三) 禅、净、律、密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而准提法则综合了各宗各派之所长,将见地、修证、行愿皆融会贯通于一炉,堪称为真正的大圆满。  (四) 准提法门统合了文殊、普贤、观音三大菩萨的精神:  ⒈ 文殊菩萨表征智慧光明,在一切境界中放得下,了无挂碍,与“空、无相、无我”相应。修持准提法门相当于“南无(皈依)七俱胝大佛母准提王菩萨”,而佛母乃诸佛之母,大佛母乃大般若。故准提法门即是大般若--般若正观的法门,修至“圆满次第”即证入一真法界、毗卢性海。所以准提法门含摄了文殊菩萨的大智慧。  ⒉ 普贤菩萨表征法界重重无尽的大愿海,象征一个人有着大气魄、大力量。他的精神启示我们要在任何境界中提得起、切得断、踏实践履、勇于承担、开扩心量、包容一切、敬人敬事、广结善缘、培福修德。而准提法实际上即是华严境界,它所显现的就是佛陀的本怀,和每个人的本地风光。故唯有在日常生活中,待人处世上,实际行持六波罗密,心中常保清净无碍,才能与法相应,当然森罗普贤菩萨的大行大愿了。  ⒊ 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成就耳根圆通,寻声救苦,普渡众生,利乐有情。而准提法门的金刚念诵念得纯熟了,即可以达到“耳根圆通法门”所讲的“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的效果,让我们契入“心气合一、能所双亡”的境界,与“空、无相、无我”相应。  总而言之,准提法门是一个道道地地真修实证的法门,也是一个含藏无尽宝藏的法门。从心灵的开发,到色身上、气质上的转化,乃至让我们明心见性,成就无上菩提的大业,它可说都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非常美妙的修证蓝图。所以只要你具足信心,依教奉行,锲而不舍,蓦直修练,则功德自在其中,福慧亦将不断增长,而改善健康,消灾免难更是理所当然了。

编辑本段准提法十八般成佛的功德

  一、身无失。二、口无失。三、念无失。四、无异想。五、无不定心。  六、无不知已舍。七、欲无灭。八、精进无灭。九、念无灭。十、慧无灭。  十一、解脱无灭。十二、解脱知见无灭。十三、一切身业随智慧行。  十四、一切口业随智慧行。十五、一切意业随智慧行。  十六、智慧知过去世无碍。十七、智慧知未来世无碍。十八、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无上瑜伽经典的传译和中断 无上瑜珈就是安祥。  密宗最高的是‘无上瑜伽’的心态,它和上帝、佛是一样的。现在这个法失传了。  安祥就是‘无上瑜伽’,至高无上!没有比安祥更高的。这是正法,很难遇。  现在密宗有三系:一个是‘藏密’,莲花生大师从印度传来的;一个就是‘台密’,五台山的密宗,最高级的是止观法,是唐朝五台山的祖师传来的法,如白衣神咒等;第三个,日本佛法回流的‘东密’(东洋的密宗)。三者的躯壳融为一个的使命和发展,使之成熟的要领就是无上瑜伽。  诺那活佛说:‘禅是大密宗!’大密宗就是‘安祥’-‘无上瑜伽’。  无上瑜伽和其它瑜伽的区别在于,它更注重对心的要求,即把修心放在首位,它认为只有我们更好的控制自己的心态即对意志的控制,才能最终达到无上的境界;什么是无上境界,就是无欲无求,直至心如止水,意识外放,最终达到生即是死,死即是生,善即是恶,恶即是善,好即是坏,坏即是好的至高境界;从而达到佛陀所说的众生平等,人人可渡之无上心态。  唐朝后期,唐武宗下令取缔佛教,代之以道教,佛教各教派遭受沉重打击,深受皇室器重的唐密也不能幸免,虽然唐宣宗继位后立即宣布恢复佛教,但唐密已逐渐式微,系统性的两部大法传承趋于隐没,主要原因是合格的阿阇梨阙如,坛场仪轨也很难完备。至宋初,虽稍有复兴迹象,但仅限于译经,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唐密开始消逝,因唐密的许多真言、本尊法门和别尊曼茶罗已逐渐融入到其它宗派之中,如《药师法》、《准提法》、《孔雀明王法》、《秽迹金刚法》、《瑜伽焰口施食法》等一直广为流传,许多真言密咒被列入日常课诵,一并被广泛运用于佛教法事活动至今。因此,有专家称唐密已成为隐身于佛教各宗派中的“寓宗”。

编辑本段日本密教的回传中国

  唐密借助东瀛之地得以完好保存,并反哺华夏,早在七祖惠果和尚的预料之中。据史料记载:  惠果和尚乍见空海,含笑喜告曰:“我先知汝来,相待久矣,今日相见,大好大好。报命欲竭,无人付法,必须速办香华,入灌顶坛。”于是,三个月将两部大法传承完毕,又嘱空海曰:  “……早归乡国,以奉国家,流布天下,增苍生福。则四海泰,万人乐,是则报佛恩师德,忠于国孝于家也。义明供奉,弘法于禹域,汝其行矣,传之东国,努力努力!”  “义明供奉,弘法于禹域”,意思是说,应当明白有义务、有责任供奉两部大法,并弘法于华夏。  这是惠果祖师的预言与期待,也是华夏有情的心愿与期望。

编辑本段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一时复兴

  唐密在盛唐时期盛极一时,然至晚唐已露衰微端倪。到了宋代,虽尚有法贤、施护、法天、天息灾等一批译师继续译出大量密部经论,然在教理上已无多发明。元代所弘传者非纯正密教,乃是印度后期密教和藏地风俗结合后形成的藏密,明清两代亦大体如此,且主要是基于政治上的考虑,同时,其流传也仅限于宫廷和贵族阶层,民间不得随意传授。因此,总起来说,唐密自元代以后,在中国内地基本上是中断了。而这中断的唐密,却在民国时期得到一时复兴,成为当时佛教界的一大奇观。  最早赴日学密的是江西的桂伯华。他大约于清末的1906年前后赴日本留学,到民国四年即1915年三月病逝于东京时止,计有十余年,但其在国内影响甚微。随后,出家僧中赴日学密的逐渐增多,先后有大勇、持松、显荫、曼殊揭谛(纯密)、谈玄等在东密根本道场高野山学习密法后带回中国。居士界则有顾净缘、程宅安等。  当时的佛教界领袖太虚大师对此十分关注,曾说:“诸师接踵东渡,人才济济,绝学有重光之望矣。……考其数人中,于教理素有研究者,只大勇、持松、显荫诸师耳,故真能荷负吾国密宗复兴之责任者,亦唯其三人耳。”(太虚《中国现时密宗复兴之趣势》,文载《海潮音文库》二编《真言宗》)   大勇法师于1919年依太虚法师出家,1922年冬入日本真言宗高野山大学,专修密法,经一年左右,得阿阇黎位,乃于1923年10月回国,仅三、四个月即先后在上海、杭州、武汉等地开灌顶坛十余次,皈依及学法者达数百人之多。一时,中断千年之久的唐密,顿显重兴之势。然佛法深奥,有情体悟各殊。由于当时学法时间短,且侧重事相,忽视教相,大勇对密法的理解受到其依止上师金山穆韶大阿阇梨的批评。金山穆韶大阿阇梨在《弘法大师之佛教观》中说:“然嗣后于支那刊行之《海潮音》之杂志,见有大勇法师发表于关于密教之论文,似于弘法大师之佛教观,有不充分纳得大师教义之处,甚为遗憾焉。由是,余草一文,欲匡法师之谬见。”后来他转而入藏,惜中途病故。  显荫法师于1923年冬到达日本高野山的,次年春回到上海,然仅过半年即因病圆寂了,年仅二十四岁。显荫法师天资聪明,慧解过人,可惜未能展其雄才,骤而英年早逝。  持松法师与大勇法师一同东渡,于高野山依金山穆韶大阿阇梨修学古义真言宗密法,得三宝院流五十一世传法阿阇梨位,1924年春回国。先于上海传法,后于是年夏应邀至武汉任洪山宝通寺住持,并开坛传法,并在宝通寺内建造法界宫、瑜祗堂、五轮塔,购置各种法器,请人绘制诸尊曼陀罗,使洪山宝通寺一时成为唐密重兴之根本道场。后法师又乘赴日出席亚洲佛教大会之机,续留东瀛学法,再得新义真言宗传法院流、古义真言宗中院流两个阿阇梨位,并专习台密仪轨,于事相教相均融会贯通,影响甚巨(详见第二节)。  总体来看,上世纪的“密宗热”对社会重新接触认识密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无庸讳言,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中问题的症结要么是“不如法”(越三昧耶传授、非器传授),要么是缺乏大小乘根基,要么对密典歪曲理解,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失去了大乘戒律的制约。这也是民国时期密法热不能持久的根本原因。因此,唐密回传的历史任务也就无法圆满完成,期待着后来者再续前缘。

编辑本段第二节 显密圆通的持松法师

  持松法师(公元1894-1972年),现代高僧。俗姓张,法名密林,因慕名玄奘,自号师奘沙门,因修密受灌顶,又号入入金刚。法师出生于湖北省荆门县(现荆门市)沙洋的一世代书香门第。17岁时感人生之无常,投铁牛寺出家,后往远安县观音洞居住。1913年往汉阳归元寺求戒。戒期后,往禅堂,一心参禅。1914年,适闻月霞法师在上海办华严大学,欣然投试,被录取,师事三载,对大小乘经论,各宗教义,深有所得。1917年随月霞法师赴归元寺及宜兴、盘山。七月随居常熟兴福寺。半年后,月霞法师示寂,次年二月,嗣法月霞法师接任兴福寺住持。五年中:偿还积债,赎回寺产;两次传戒;设华严预科学校;授课之余,撰《摄大乘论义记》十卷,《释迦如来一代记》一卷。1921年,受太虚法师之邀于杭州净慈寺讲《八识规矩颂》,再次传戒,度僧百人。次年春,先赴汉口九莲寺学校,讲《摄大乘论》,旋至武昌佛学院,讲授《观所缘缘论》、编《观所缘缘论讲要》一卷。后杖锡安庆迎江寺,讲《十二门论》。1922年冬,因阅《法轮宝忏》,深感瑜伽宗密义难解,且原在我国盛行于唐,久已不传,而今仍盛行于日本,遂立志挽回千载之绝学,毅然辞去兴福寺方丈之职,孤身东渡日本,礼高野山五十世阿阇黎金山穆韶,习古义真言宗,得五十一世阿阇黎位,上师赐灌顶,号入入金刚。后因东都地震,加之川资告磬,遂归国,旋赴杭州菩提寺为信众结缘灌顶。1924年春,武汉佛教界暨两湖巡阅使萧珩珊(萧耀南)、李香庭、汤乡明、李开先、陈元白等迎请来鄂主持武昌洪山宝通寺。法师来此,讲经传法灌顶几无虚日,其《自述》说:“两年中,先后受灌顶者数万人,是五代以来所未有也”。  1925年秋,法师随中国佛教代表团赴日本东京参加亚洲佛教大会。会后至新泻县,从权田雷斧大僧正受新义真言宗各流灌顶,得“新义真言宗传法院流相承血脉──密林第四十九世阿阇梨位”。次年,赴京都比睿山延历寺,习台密仪规。卒业后,再赴高野山依金山穆韶再受三宝院安祥寺各流传授及口诀,兼习梵文文法,得“高野山古义真言宗中院流引方血脉──密林第六十四世阿阇梨位”,尽得铁塔正传血统一脉。1927年归国。抗日期间,法师蛰居欧阳竟无大居士所购赠之上海圣仙寺,杜门谢客,拒敌伪之所诱,如是数载。1947年3月,上海静安寺恢复十方丛林选贤制,法师被推为住持,兼任静安寺佛学院院长。次年创办《学僧天地》月刊,担任名誉社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先前有人劝持松法师去台湾,为其婉拒,随继续住持静安寺。1953年,在静安寺设立唐密道场,恢复在我国失传已久的唐密。此后,被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上海佛教协会副会长、会长;上海市人民代表。1956年,随中国佛教代表团赴尼泊尔参加第四届世界佛教大会。1957年,率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团赴柬埔寨参加释迦牟尼涅般2500年周年纪念庆典。1964年,随中国宗教代表团出席在日本召开的第一届世界宗教徒和平会议,并多次出访尼泊尔、缅甸、日本、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国。1972年法师自感来日不长,墨书毛主席诗词、法华碑文、圣教序、兰亭集序等馈送诸友。11月16日,于入寝定中安然圆寂。法师示寂于上海,而塔于常熟虞山兴福寺,并设纪念堂于静安寺,世寿七十有九,戒腊五十。  持松法师爱国爱教、爱人民、爱和平,功德无量,高山仰止,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尊敬,他被选为人民代表,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每次国庆节都应邀登上观礼台,参加检阅典礼,他和海内外许许多多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英诚挚交往,以其学识广博,待人真诚,富有智慧,赢得了许多高级知识分子和广大信众的称赞与敬重。  持松法师生前结缘灌顶人次众多,超晔等居士得到良好法理熏陶,并培育指导多名优秀唐密行者。

编辑本段唐密回传台湾

一、五智山光明王寺--悟光上师

  悟光上师,法名悟光,字全妙,传临济宗竹溪寺眼净老和尚暨日本佛教真言宗高野山派金刚峰寺中院流法脉,为台湾佛教真言宗五智山光明王寺第一代传灯大阿阇梨, 上师俗姓郑,台湾高雄县内门乡人,生于民国七年(十二月五日,离开娘胎落地之时,即颈缠脐带、两膝跪地、双手握拳,有如僧人颈悬念珠,双手合掌拜佛之势,实慧根夙备乘愿再来者也。  上师幼学时,即聪慧过人,灵动机巧,同侪间嬉戏,每装扮佛道礼拜仪式模样,显现出善根宿植。于国校五年级时,即向当时学校日籍老师预言:将来收音机会如香烟盒般大,可置于口袋;在家中高坐即能欣赏电影,不必去戏院;打电话不必经交换机接线,全世 界到处都可以通话,并看到对方真面目;电线将全面地下化;又言会发明人体分解术,将人光化,瞬间往返各地,诚轻而易举事,所言之语全证诸事实,无 不令人讶其巧思慧心,不与俗同之独特卓见。  上师力慕高远,志切宏博,勤阅藏经,苦参禅法,诸方耆宿,莫不赞奖。其后随贡噶老人 - 申书文,再习藏密。然而上师虚怀自御,不自满意,竟而独入六龟深山,结茅荒涧,抑志深修,持咒阅藏穷研诸家典籍,亲证历代法案,于禅录之外,兼及语疏,复及密部。悟密旨所寄,不在简册,若欲求融,应当另行筑求。  上师于六龟深山闭关阅藏时,知有绝传于中国之真言宗,广布日本已达千余年,期间国内颇多高士欲赴日习法,或不得其门而入,或未获其堂奥,虽于民国年间或有弘传,然以中辍。故发心亲往日本求法,遂于民国六十年六月远渡东瀛,入日本高野山金刚峰寺,依中院流宣雄大阿阇梨攻习金胎两部,三昧五观,刻苦修证,获阿阇梨位,并嫡传中院流,登第五十四世传法大阿阇梨位,从此真言法脉再回流此土。  民国六十一年,上师获授‘大阿阇梨’位,返回台湾,勤于弘法教化。先后分别蒙高野山真言宗管长大僧正‘高峰秀海’颁授‘大僧都’之位,管长大僧正森宽绍 ,再授‘少僧正’之位,并应允披紫色衣之荣耀。民国七十年,以【生活禅】一书,获美国联合大学夏威夷太平洋学院颁赠‘荣誉哲学博士’学位。  上师六十一年返台后,随即于竹溪寺‘一真兰若’(后易名‘妙明精舍’)开坛传授真言教法,并成立‘佛教布道所’,展开各地讲经弘法工作。翌年,首创道场于台南,适有信众捐赠‘龙山内院’为密教布教所,经整修后,于民国六十三年落成启用,即为今日之‘真言宗光明王寺台南分院’。民国六十九年,因信众日益涌增,又于高雄市左营购屋创立‘真言宗光明王寺高雄分院’。民国七十年,于美浓镇建‘造化庐’为龙肚道场,真言宗总本山筹建工作因之露出曙光。上师愿力弘深,佛力加被,民国七十三年,有人建言,内门旗山交界,向称明秀,识者许为圣域,既谋弘大法,可藉以为基地,故请之临鉴。 上师乃偕五智山光明王寺众往观亲视,登临展望,大加赞许,且说偈言:  左旗右鼓峙楠仙 凉伞高耸入西巅  龙吟雨化圆潭月 虎啸风云岫口烟  玉梳挠起东方日 禄马交骋护八边  威音留下空王地 镇在五智山中天  吟毕,告示随众:我初得法之时,于东瀛金刚峰寺发愿,誓持所学,归还我土,重兴密法,追继唐朝开元盛期;及归国以来,开教所、设讲院、立道场、不遗余力,今日遇此佳壤,堪充瑜伽密教重振之基,何其幸运!希望诸君共同于此创立密宗根本梵刹,为我密宗开别生面。上师遂将此地命名为‘五智山’,全名为‘五智山真言宗光明王寺’台湾总本山。随众遵聆教言,连袂奋起,集资纠力,开荆辟棘,合力垦植。于七十九年三月动工,十年间,光明王寺从地涌出,万佛宝塔凌空显姿,民国八十八年十月大殿工程毕竣。上师于开山期间,为弘法利生亦奔走各地,先后又于台北、香港二地分别设立了‘光明王寺台北分院’、‘光明王寺香港分院’。

二、台北大毗卢寺--成观大法师

  成观法师:台湾大毗卢寺住持、美国遍照寺住持。台北市人,1947年生,1988年7月于美国纽约庄严寺住持天台宗第45代传人显明老和尚座下披剃,同年于台湾基隆海会寺受三坛大戒。  学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  台大外文研究所肄业  美国德州克里斯汀大学英研所研究员。  佛学经历:  美国德州闭关三年(1984--1987年)  俄亥俄州闭关半年(1990年)  日本高野山真言宗第五十三世传法灌顶阿阇黎(1996年)  大毗卢寺系由释成观法师于民国八十年 (1991年) 六月创办,当时名为“大毗卢弘法院”,院址设在北投温泉路,并向中国佛教会登记为团体会员。同年十月,即由北投迁至台北市文山区(景美)现址迄今。其后于民国八十四年(1995年)本寺于第一次内部整修后,即改名为“大毗卢寺”。  本寺所修之法门,以禅密为主体,而兼容他宗。所修密宗者,则系真言宗,即俗称之“东密”,此即唐朝日本弘法大师(大师出家法号空海,“弘法大师”之号乃日本天皇所赐)渡海到中国长安、青龙寺,由惠果阿阇梨亲传的“三国传灯”之正统如来密教 (三国者,印、中、日也) 。此密教在中华即称为“唐密”,弘法大师传入日本后,发扬光大,传承至今不断,即称为“东密”(以其最初设坛灌顶系在京都之“东寺”,故名)。惜乎在唐武宗毁佛之后,密教在中国即一蹶不振,几乎断绝,逮至明太祖昭令禁止设立密坛,密教馀绪可说完全中断。兼以元、清两代内廷提倡喇嘛教,更使正统密教的真面目鲜人得知。成观法师于1990年前后,于美、台各地参学藏密、唐密、东密,并于1991年开始,至日本真言宗的总本山、高野山(弘法大师所创之真言宗总本山),修学真言宗密法。六年之间辛勤往返,终于完成学业,于1996年8月8日入坛受金胎两部大法传法灌顶,得阿阇梨位,是为三国传灯真言宗第五十三世阿阇梨。

编辑本段日本密宗

  因唐朝中期中日交流的密切,唐密由日本弘法大师空海传入日本创立真言宗,又因以东寺为发源地,故称为东密。另有台密,为同期入唐留学僧最澄大师所创,亦称理秘密教。东密体系于空海大师已大体完备,台密体系是于最澄法子法孙继续赴唐留学而成。由此瑜伽密教盛行于日本。[4]

编辑本段东密

  东密指流传于日本之唐密,因其是大日如来的真实言教,故称真言宗。开祖为弘法大师空海(774-835),根本经典为《大日经》(善无畏译)、《金刚顶经》(不空译),称为两部大经。另又依《苏悉地经》、《瑜祗经》、《释摩诃衍论》、《菩提心论》、《大日经疏》等经轨与论释。此外,空海大师自撰之《十住心论》、《秘藏宝钥》、《辨显密二教论》、《即身成佛义》、《声字实相义》、《吽字义》、《般若心经秘键》等亦极为重要。其教义大纲系讲说六大(体)、四曼(相)、三密(用)等三大圆融,建立两部曼陀罗,而以‘即身成佛’为其主旨,自空海极力弘传,依据显密二教判与十住心而建立横竖二判之纯密教,以表示胜于其它诸宗。可见,东密完全承袭唐密,也就是说,东密就是原汁原味的唐密,同时,十分重视空海大师的思想。密宗虽衰绝于印度、唐密不显中国,却于日本直传至今,实乃不幸中之大幸。  延历二十三年(804年),空海和尚入唐,师事七祖惠果,惠果大阿阇梨将密法无遗地传于空海和尚,是为唐密八祖。空海大师于大同元年(806年)返国后,先于高雄山寺造坛灌顶(弘仁元年,810年),又于高野山建立真言宗根本道场(弘仁七年),后再得赐东寺(即教王护国寺),建立灌顶道场(弘仁十四年),遂又称真言宗为东密。  东密门人甚多,以真济、真雅、实慧、道雄、圆明、真如、杲邻、泰范、智泉、忠延等十人最为杰出,或媲美为世尊之十大弟子。空海与此等门人大扬宗风,而予日本平安时代社会各阶层以极深之影响。空海寂后百年顷,事相之传承分成小野、广泽两大流派。然中世以来,一些真言宗的僧众提出,大日如来的本地身不说法,说法的是大日如来的加持身,这一见解有别于传统法义,由此形成了新义真言宗一派,相应称坚持传统法义者为旧义真言宗。究其实质,新旧义的区分缘于对佛法特别是密法欠缺真正体悟,只是执着于文字相,于修证没有丝毫意义。

编辑本段汉传密教三昧耶戒

  在纯密传入中国的唐代,密僧们仍然保持着重视戒律的传统。而且为了适应密宗复杂的事相,规定实行密法咒术的次序仪轨,专门的密教律也应运而生。善无畏翻译了含摄密教戒律的《苏悉地揭罗经》与《苏婆呼童子请问经》,并为《苏悉地经》作供养法,使之广泛流播。  密教的戒律称为三昧耶戒。“三昧耶”在梵语中,是“誓言”的意思,而广义的说,它有平等、本誓、除障、惊觉四种含义。  三昧耶戒之含义(见《大日经·具缘品》、《大日经疏》卷九、胎藏入理钞)   平等 身、语、意三密平等、圆融、无碍,称为三三昧耶,故又称三平等。行者初发心时,知三三平等之理,安住佛地三昧道,照见心、佛及众生三无差别。 本誓 既以三平等之理为缘,乃起大誓愿,修大悲,行四无量、四摄等,能利益众生。 除障 本誓发得三三平等之戒体时,能除灭过去、现在、未来的恶业罪障。 惊觉 自惊察身心,制止放逸懈怠。 三昧耶戒的戒体是众生本有的清净菩提心;行相为法界无量万德;而戒相则为《大日经·具缘真言品》列举的四种重戒。  四种三昧耶重戒列表   名称 解释 相当于何种三聚净戒 相配于何种菩提心 不应舍正法戒 如来一切正教,皆当修行受持读诵,应如海纳百川,而无厌足之心。 摄律仪戒 三摩地菩提心 不应舍离菩提心戒 菩提心为三昧耶戒的根本。菩提心存,则三昧耶戒存;菩提心失,则三昧耶戒失。学密行人虽然具有菩提心,但由于他们处于因位,没有圆满,不免有远离之虞。因此三昧耶戒在此告诫学人不应远离此心。 摄善法戒 胜义菩提心 不应悭吝法戒 诸胜法皆是如来在因位时,勤苦修行,捐弃身命,甚至为他人僮仆、床座而得,因此一切佛法,乃一切众生父母的遗产,不能为一人独有。因此,即便一个人能不舍正法,不离菩提心,但于正法悭吝,见机不惠施,则也犯下了盗三宝物相同的罪。  摄众生戒 行愿菩提心 饶益行戒 这是菩提心根本所决定。修学佛法者应普摄一切众生,为入道因缘。 此后,四重禁戒又发展成密教十重戒,在不同的经典里有不同的说法,但只是条文开合的不同,内容上并无太大区别。  密教十重戒的两种说法   《大日经疏》第十七卷的说法 善无畏《无畏三藏禅要》的说法 不舍佛宝 不应舍三宝皈依外道,是邪法故 不舍法宝 不应退菩提心,妨成佛故。 不舍僧宝 不应毁谤三宝及三乘教典,背佛性故。 不舍菩提心 于甚深大乘经典不通解处不应生疑惑,非凡夫境故。 不谤一切三乘教法 若有众生已发菩提心者,不应说如是法令退堕,趣向二乘,断三宝种故。 不悭吝一切法 未发菩提心者,亦不应说如是法,令彼于二乘之心,违本愿故。 不起邪见 对小乘人及邪见人前,不应辄说深妙大乘,恐彼生谤获大殃故。 不阻止他发大心,亦不得见其懈退而不劝发 不应发起诸邪见等法,令断善根故。 不差机说法 于外道前不应自说我具无上菩提妙戒,令彼以嗔恨心求如是物不能办得,令退菩提心,二俱有损故。 不施一切不饶益他物 但于一切众生有所损害及无利益者,皆不应作及教人作、见作随喜,于利他法及慈悲心相违背故。 总摄上说,汉传密教三昧耶戒之戒相可归纳为如下十戒条文:   (一)不退菩提心。 摄律仪戒与摄善法戒 (二)不舍离三宝,不皈依外道。 (三)不毁谤三宝,及三乘佛法。 (四)不应舍正法,不疑大乘法。 (五)不应起邪见,不拨无因果。 (六)于法不悭吝,不差机说法。 摄众生戒 (七)不应向大心,说法令退堕。 (八)不应向小根,辄说微妙法。 (九)不应向外道,自说具妙戒。 (十)必饶益有情,不作损害行。 在《大日经疏》 卷九中,列举了违背三种违背三昧耶戒的重罪:   罪名 行为 退三昧耶 受三昧耶戒之后,退失本誓而不修行 破三昧耶 已受密法,却对密藏产生疑谤之念 越三昧耶 未得阿阇梨允许,恣意见闻圣教口诀

编辑本段西藏密教

  自唐文成公主下嫁西藏(贞观15年)佛教也随而导入西藏,兴建佛寺。但该时所谓的《金光明经》大概都是为了除灾、护国、正法治国等思想,无论如何皆以王室、贵族为中心来展开。与其说西藏贵族对佛教深邃的思想体系有深湛的认识,不如说是重视咒术的机能为其主体。只求现世利益与死后冥福,成为以王室为中心的上层阶级的贵族佛教,所以说明护国思想的《金光明经》最受西藏的崇拜,此点与日本的容受佛教类似。  763年代西藏的政治军力大振,王室采信佛教,虽然期间也有排佛派出现,但王室仍派遣学僧于印度那烂陀寺迎请有名闻的寂护入藏。寂护对于密教造诣深高,宣讲十善等显教思想,后来崇佛思想隆盛,继由寂护介绍迎请莲花生入藏,莲花生善于咒术,咒缚上着邪神而调伏之。善显神变而为西藏人民所崇隆。莲花生的咒法有佛教基盘与地方旧有宗教的结合,并摄受融合下层阶级的信仰,随成为宁玛派。  779年西藏从印度迎入十二名有部律僧,在贵族中选出六名秀才出家,这是西藏僧侣之始,由当时中国输入的印度经典,受王室的拥护也由此开始,同时对地方土教用密教咒法极力压制,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当时为了维护贵族的封建社会体制,因此西藏贵族则尽力采取密教修法中的息灾法、增益法。但是在印度兴隆的无上瑜伽部密教和都认为破坏其体制的降伏法、咒诅法都极力避免输入。其经轨除敕许以外,皆禁止翻译。  792-794年,印度僧之代表莲花戒与中国佛教代表摩诃衍在西藏王前举行对论,当时莲花戒得到胜利,西藏遂成为印度系的佛教天下。历代国王为维护正法治国起见,宣说佛教的十善业道与十善戒,强调无念无作。当时王朝采取印度渐悟佛教而放弃中国僧摩诃衍的顿悟佛教。当时所翻译经典虽然有密教佛典,但是属于瑜伽部的经典却是很少。后来迎请印度阿底峡后,才渐渐呈小型密教倾向,佛教与民众也渐渐融合,而不可分。最后西藏受了印度无上瑜伽部密教的影响,其后期佛教出了不少优秀大德,并且与其弟子集团各形成了不同宗派,而各派均受民族集团之支援而确立了教团基础。十二世纪以后,教团参与政治,遂成教权与政权一手掌握之宗派出现,后来佛教各派内部对于前期的戒律主义思想渐趋颓败,以致引起佛教之改革运动。  在经典之翻译上也渐次摄取了无上瑜伽部密教。其代表性的翻译有般若、母旦特罗经典,其中“时轮”系葛支派马尔巴等瑜伽修法均陆续出现。但是西藏树立了新教学的是阿底峡,他着有《菩提道灯》,声闻缘觉(小乘)、波罗密(大乘)、真言(密教)三乘,都是现存且价值性颇高,自成一体系的组织者。在判教上,以无上瑜伽部密教为其最高位。由此联带的提升了波罗密与真言乘的要谛而取菩提心教说,这是菩提心与般若方便融合不二的无住涅盘的理论,但事实上也是一切佛教者的归结点。故若将菩提心当做佛教的究极原理以做为佛教者的自觉根本条件来看,则无上瑜伽部密教的修道与戒律甚至大乘佛教思想,非加以提升不可。所以显教从中观,密教则般若、母旦特罗。其后,西藏又有马尔巴等所起之葛支派萨迦耶派等各派人才辈出。马尔巴受法于印度那尔巴,梅特利巴、帝尔巴,归回西藏独成一派,那尔巴之六法对葛支派的影响很大,葛支派之教义,修道法上,具有无上瑜伽部之般若,母旦特罗的浓厚色彩。葛支派是经马尔巴的弟子密勒日巴、甘波巴,并集加丹派教义以大成。甘波巴的弟子童逊剑巴重新创立葛尔玛派,继承了葛支派传统,此后西藏佛教,给长期演变,遂形成了化身喇嘛的制度,信仰当代之喇嘛为先代之转生,由此相续了其化身喇嘛的教团。以迄于今。萨迦耶派与葛支派一样,都宗奉般若、母旦特罗。萨迦耶派还许可带妻,代代父子传承。  西藏黄教的宗喀巴,在其教学中,把握了戒律与大乘根本思想的特色,而以密教无上瑜伽部为其学习条件。其代表著作有《菩提道次第》与《真言道次第》。《菩提道次第》是通达小乘、大乘及般若上中下人士之道,以大乘止观为上位,最后一切归入《真言道次第》,即密教立场的最终目的。宗喀巴尊重阿底峡的教学,但其密教观却受葛支派的影响。宗喀巴创立的宗派,称为清净派或黄帽派,以严格的戒律与独身主义为其标榜而宗风大振。或有人云其避免所谓信仰“兜率天”之快乐主义的暗示而改称为清净派。黄帽派是对红帽派(即西藏宁玛派)而言的名称。宗喀巴没有宗派执着,随从很多大德,学了很多佛学。以比丘的立场,宣扬三乘并存之佛学是值得赞叹的。  其他,有如白教系,则相承于那鲁巴以至于贡噶狮子。传有大手印道,为其修道之至极。实修中有父母双融法,均从父母续展开,历代皆有成就者出,如噶玛巴大宝法王都是先代的喇嘛转世者(呼必勒汗)。民国缔造后传教于各国,备受尊重者他一人也。  西藏佛教完全密教化,远传至蒙古,也甚受欢迎。如章嘉承受黄教,也是化身喇嘛。在中国地位颇高,与甘珠并肩而出皆为一代名僧。

编辑本段藏传佛教和道教

  中国古籍中所说的四海,不同的古籍、不同的时代所指不同。《尔雅·释地》将中原周边地区泛称为四海,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太上洞渊神咒经》将四海移到境外,用它泛称中国周边地区。  东海和北海与本文关系不大,本文只对南海和西海感兴趣。《太上洞渊神咒经》将中国的疆域大致确定在汉代强盛时期的范围。其卷20曰:"中国,长安是也。东至海隅,南至吴楚之外郊,西至ji罽宾,北至沙漠,悉是中国之名也。"  据此我们很容易知道它说的南海和西海的范围。南疆外,从东南到西南横着看过去,南海当包括西南端今天的孟加拉湾、孟加拉国、尼泊尔和印度西部等。唐代僧人义净赴印度取经,写了一部书就命名为《南海寄归内法传》。西疆外,从西北到西南竖着看下来,西海当包括西南端今天的阿拉伯海和印度东部等。总之,南海和西海的范围将古印度包括了进去。  所谓"水人"或"水中人",当指渔民、船民以及水下采珠工人等。他们生活在岛上、船上或水边,善于游泳,以水为生,故《太上洞渊神咒经》称之为水人或水中人,并加上了"居在水下"、"往来水下"之类的神话描写。印度东面为孟加拉湾,西面为阿拉伯湾,大陆上流淌着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等,不乏"水人"。  《太上洞渊神咒经》说西海也有夫妇之道,行道异于中国之人。印度婆罗门教主张满足爱的情感或性欲,方法与道教房中术不同。  总之,《太上洞渊神咒经》说南海人来中国受道,三洞大经布流于西海,神仙去南海、西海化人等等,大概描写了晋代印度有人来中原学习道教,道教经典传入印度,道士赴印度传道等事实。天人和玄女是道经中常见的夫妻神。尤其是玄女,作为房中女神可谓大名鼎鼎。王方平是著名的男性神仙,女神仙麻姑在古代也家喻户晓。《太上洞渊神咒经》让他们出双入对,显然也赋予他们共同教授房中术的使命。这两个神话是将道士的行为神化的结果。  有学者苦心寻觅道教功法于历史上传入印度的交通路线。荷兰汉学家高罗佩(R·H·Van Gulik)博士推测,金刚乘所吸收的道教的东西,当是经阿萨姆邦从中国传入印度的[3]。中国学者张毅研究员说道教是经由滇缅线传入东印度的[4]。
参考资料
  • 1

    密宗的概念  

    http://h.foyuan.net/article-91206-1.html

  • 2

    《密宗教史》、  

  • 3

    《密宗概论》黄忏华《佛教各宗大意》;  

  • 4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扩展阅读:
  • 1

    图书 《佛教入门:密宗》http://www.ilucking.com/book/DA045286

  • 2

    佛教密宗:http://www.ebud.cn/teach/church/mizong/mizong.html

  • 3

    佛教天地:http://www.ebud.net/

开放分类:
佛教社会宗教文化
 

2.2009年英武编著的图书

编辑本义项求助编辑

密宗

目录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编辑本段图书信息

  书 名:

密宗  作 者:英武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2月  ISBN: 9787807525103  开本: 16开  定价: 26.00 元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若以宗教所含的神秘性与他力性而言,密宗无疑是人类宗教发展史上的最高成就。《佛教入门:密宗》将密宗在印度的兴起与传承,在中国的流传,其主要经典、教相、行果、文化等内容用通俗的语言进行概要的表述,带领读者一窥最奥妙之神秘密教!

编辑本段图书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密宗在印度的兴起与传承  第二章 密教在中国的流传  第三章 密宗的主要经典  第四章 密宗之教相  第五章 密宗之行果  第六章 密宗文化  …… 

3.图书《密宗》(西藏人民版)

编辑本义项求助编辑

密宗

目录

基本信息
内容提要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书名:密宗(西藏佛教神秘文化)  作者:尕藏加著  市场价: ¥18.8 元  ISBN:7223009446  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  1996-08-01 第1版  1996-08-01 第1次印刷  开 本:32开 平装  页 数:291页  类 别: 哲 学 -> 哲 学 -> 宗教

编辑本段内容提要

  本书依据大量的第一手藏文资料,并利用巳掌握的古今研究成果,仅就藏族宗教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藏传佛教密宗(以下简称藏密)文化的历史渊源、理论结构、实践步骤及其主要特色等作比较系统地论述。特别对藏密文化中最奥妙、最核心的部分,比如藏密四级独立门户之金刚大法、藏密三位一体之秘密修持法、藏密人佛合一法等进行重点剖析。  藏密素以派系众多、修法特异所著称,为此,本书对藏密中最重要、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各个法门,诸如宁玛派的“大圆满”法、噶举派的“大手印”法、萨迦派的“道果”法、噶当派的“三士道”法、希解派的“坟墓瑜伽”法、觉囊派的“六支瑜伽”法、格鲁派的“显密贯通”法等秘密修持法,从高深的理论到具体的实践都一一作详细、明了的介绍。  本书旁及藏密丰富多彩、蕴含深长的教规礼仪,以及超常的宗教艺术或文化智慧等方面。最后对藏民族的一些特异信仰,尤其对藏密文化与藏族人之间的密不可分的信仰关系进行分析说明。  总之,本书将尽可能全面而又概要地揭示藏密文化的来龙去脉;剖析藏密文化所蕴含的深奥理论和实践智慧;详细介绍藏密诸派精湛的秘密修持法。作者将尽全力将本书写成一部熔学术性、知识性为一炉的藏传佛教密宗文化专著。  本书目录  绪论:藏族宗教文化的历史进程  一、苯波教的漫长岁月  二、藏传佛教的形成与发展  三、活佛转世  四、密宗文化  第一章 佛教密宗的由来及其特点  一、密宗的由来  A、初期杂密  B、后期密教  二、密宗的特色  A、象征阳刚之气的金刚   B、阴阳的特性:方便与智慧  C、通向圣洁之路  第二章 藏传密宗的兴起、发展及其现状  一、藏传密宗的起源  二、藏传密宗的新旧之说  三、密教的隆盛与宗派林立  四、历代藏族密宗大师  A、毗卢遮那  B、卓弥·释迦益西  C、玛尔巴·却吉洛哲  D、米拉日巴  E、噶玛噶举黑帽系活佛  F、噶玛噶举红帽系活佛  G、女密宗大师——玛久拉珍  五、活跃在当今世界的藏传密宗  第三章 藏密四级独立门户之金刚大法  一、外境动功  二、内外相透  三、阴阳双运  四、圆融无分别  第四章 藏密三位一体之秘密修持法  一、身密  二、语密  三、意密  第五章 藏密人佛合一法  一、阿弥陀佛本尊修习法  二、象征的奥妙  三、心与光明  A、根光明  B、道光明  C、果光明  第六章 藏密神圣礼仪  一、接受神力——威仪  二、心诚则灵——磕长头  三、舍己为人——发菩提心  第七章 藏密特异信仰  一、神奇的六字真言信仰  A、六字真言为什么会出现在西藏  B、无边无尽的功德  C、圣字功法  二、功德的源泉——对佛教三宝的信仰  三、人神之媒介一—对喇嘛的信仰  第八章 藏密诸派及其理论与实践  一、宁玛派及其“大圆满”法  A、宁玛派简说  B、“大圆满法”  二、噶举派及其“大手印”法  A、噶举派简说  B、“大手印法”  三、萨迦派及其“道果”法  A、萨迦派简说  B、“道果法”  四、噶当派及其“三士道”法  A、噶当派简说   B、“三士道’的修炼次第及其深远意义  五、觉囊派及其“他空见”与六支瑜伽法  A、觉囊派简说  B、“他空见”  C、如何修六支瑜伽法  D、表示过去、现在、未来三时的时轮金刚   六、希解派及其“坟墓瑜伽”法  A、希解派简说  B、奇妙的“坟墓瑜伽”法  七、觉域派及其“苦行”法  A、觉域派简说  B、神秘的“苦行”法  八、格鲁派及其“显密贯通”法  A、格鲁派简说  B、宗喀巴大师的理论贡献  C、宗喀巴大师的修止法  D、最高大法大威德金刚法  第九章 藏密艺术智慧  一、奥妙的宗教艺术  A、宝吉祥S  B、生存圈  C、曼陀罗  二、多功能的藏式佛塔  A、藏式佛塔的由来与早期发展  B、藏式佛塔的种类  C、具有双重功能的灵塔  D、素有“塔中寺”或“十万佛塔”之称的塔中之最   E、塔群——一百零八本书其它参考书目
扩展阅读:
  • 1

    http://www.bookuu.com/kgsm/ts/2006/04/06/05537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