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飞四档是第几集:南方网:十大财经灰色人物 王雪冰名列榜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45:13
2003年度十大财经灰色人物 王雪冰名列榜首 2003-12-22 11:22

  南方网讯 岁末将至,又到了回顾盘点的季节。我们之所以乐此不疲地“旧事重提”,正是因为这个过程能够积蓄一种能量,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回顾这一年来的风风雨雨,财经界风云变幻,我们周围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到底品尝到了什么?回首2003年的脚步,总有一些人物值得追问反思。在2003年的中国财经世界,我们看到的是人物的起起落落,但透过他们的沉浮,我们仍然可以理出生存与毁灭的主线……

  在我们精心制作这期年终策划TOP10的过程中,不仅是为读者的,也是为自己的。因为我们惊奇地发现,同样的事件,在沉淀了一段时间之后,给我们留下的答案与启发已经超脱了原有的轨迹,是当初在时效性的压迫下无法完成的思考。这为我们如何判断明天的趋势奠定了基础。历史如何评价今天,可能是后人的事情;我们如何评价昨天,决定着我们的未来!

  隋元柏——人为制造“东方电子”这一“股市神话”

  灰色指数:★★

  灰色记忆:原东方电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3年1月17日,“东方电子”财务造假案经烟台市中级法院在昌邑市异地审理后,公开宣判。法院审理查明,原“东方电子”董事长兼总经理隋元柏,自1997年4月至2001年6月,先后利用公司购买的1044万股内部职工股的股票收益和投入资金6.8亿元炒股票的收益,共计17.08亿元,通过虚开销售发票、伪造销售合同等手段,将其中的15.95亿元计入“主营收入”,虚构业绩,使“东方电子”自1997年起成为绩优股,并4次实行送、配股方案,人为制造了“股市神话”,给股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经查验证实并经司法判定、司法审计、会计鉴定,东方电子于1997年至2001年共计虚增主营收入17.0475亿元。随后东方电子发布业绩下滑的风险预警公告,其股票价格连续下跌,市值大幅缩水。

  隋元柏利用股票收益的资金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夸大公司业绩,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其行为均已构成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5万元。

  2001年7月,中国证监会开始对“东方电子”的问题展开调查;2002年4月18日,“东方电子”发布风险提示,“因重大会计差错调整可能导致经营业绩下滑”;同年5月8日,“东方电子”被深交所“特别处理”,戴上ST帽子。“东方电子”迅速由“第一蓝筹股”变成了“垃圾股”,畸高的股价大幅缩水,短短数月损失数亿元,无数中小股东遭受重创。

  吴志剑——传奇大富豪原本是个玩空手道的巨骗

  灰色指数:★★

  灰色记忆:原深圳政华集团总裁

  在创业过程中,他曾夜宿公厕;他曾一手筹建政华集团;他曾是全国优秀(杰出)青年企业家;他曾在2000年“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名列第26位;中国十大富豪中他排在第9位……如今,他的神话已经落下帷幕。他就是曾经名噪一时的吴志剑,深圳政华集团老总。

  2003年4月18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吴志剑有期徒刑17年,罪名是合同诈骗和伪造国家机关证件。一是在1999年11月,为应付香港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吴指使手下准备了空白产权证及“深圳市运输局营运中心”的公章、钢印等,伪造了国润、奥润、安润等出租汽车公司名下的营运牌照产权证300多本,该行为触犯刑法,构成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罪名之二:1999年年底,吴成立了一个小组,从事出租车融资业务,对公司的出租车经营承包合同进行修改,先后与200多名承租者签订承包合同,利用虚假产权证疯狂诈骗承租司机上亿元,引发2000年7月承租司机大规模上访请愿,该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

  吴志剑现年44岁,是号称靠800元钱闯深圳发家的传奇人物。他1960年出生,祖籍湖南常德,下过乡、当过兵,退伍后被分配到湖南某市公安局。1985年辞职下海,先后办过养鸡场、歌舞厅,均失败。1985年秋天,他带领7位曾经在一起奋斗的伙伴闯深圳,并获得了很快的发展。1987年,吴志剑以300万元买下当时深圳最具商业象征意义的国贸大厦的一套写字间。1988年7月,深圳市首次拍卖出租车营运牌,吴拍得28张,随后又几次在拍卖中拿到了不少营运牌,组建了多家出租汽车公司。到1992年,公司业务从房地产到工业、商贸、现代农业无所不包,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以及美国、澳大利亚等地拥有数十家实业公司。  

  骗行败露后,吴志剑决定“走为上”,来了个人间蒸发。2002年10月,化名“武志坚”潜逃两年多的吴志剑在北京落网。

  李文革——特大火灾烧出带血的违章建筑开发商

  灰色指数:★★☆

  灰色记忆:湖南衡阳“11·3”特大火灾坍塌事故重大嫌疑人——坍塌的衡州大厦开发商永兴集团董事长

  2003年11月15日,湖南省衡阳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罢免了坍塌的衡州大厦开发商永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革湖南省人大代表职务。作为衡阳“11·3”特大火灾坍塌事故重大嫌疑人,李文革随后被当地警方控制。

  11月3日清晨,一场火灾,造成楼房倒塌,吞噬了20名年轻消防警察的生命,同时也“烧”出了一座不折不扣的违章建筑!经中央调查组调查认定,造成此次特大火灾坍塌事故的原因与建筑质量可能有很大关系。

  衡阳火灾事故调查组公布的材料说,因起火而坍塌的衡州大厦,从工程立项到工程设计、施工、监理验收,一直到工程使用,没有一项是合格的。图纸私自设计,任意修改;施工时随意增加建筑面积;通过编造虚假合同和许可证补办手续;没有组织验收便投入使用。然而意味深长的是,衡州大厦从批到建再到用,没有一个环节经过合法审批,大厦的开发商永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革却一一“搞掂”了。

  李文革在没有取得施工许可证和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情况下,没有通过正规设计单位,擅自施工和雇请设计人员,设计了两套图纸,一套用于实际施工,一套用于报建,私自更改了规划平面布置图,将衡州大厦原来三栋平行建筑楼,改为“回”字形的建筑楼,并且将设计的7层楼增至8层,局部增至9层。

  李文革事实上的的确确创出了衡阳商界的一个神话。“从六七年前白手兴家,到目前永兴集团已是城中实力最强的房地产公司,李文革也顺理成章地成为衡阳数得上的富豪。衡阳城中最高的一幢建筑物‘永兴阁’,就出自李文革的手笔,因为他住在顶楼32层,老百姓便开玩笑说‘他是衡阳地位最高的人’,大家对他是充满敬佩”。

  衡州大厦建设通过那么多的环节成为“豆腐渣”工程,而负责把关检查的部门竟然一个也没有发现;如果没有火灾,衡州大厦还是合格工程;这就难免使人产生疑问:难道“豆腐渣”之类的建筑工程只有天灾才能检验,只有意外事故才能暴露吗?若真是这样,建筑审批部门、监察部门、监督部门还有何用?

  胡志标——一代“标王”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灰色指数:★★★

  灰色记忆:原爱多总经理

  2003年6月19日,胡志标因票据诈骗罪、挪用资金罪和虚报注册资本罪三罪并罚,被广东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入狱20年,罚款65万元。

  “无论如何,谁也不能忘记他曾经开创了中国影碟机的一个时代。”一家DVD厂家的老板在评论爱多昔日老总胡志标时如是说。将“标王”与“阶下囚”的身份集于一身,在中国的企业家里面,不说绝后,恐怕也是空前的了。赌徒心态和信誉问题决定了他的失败,检索一下胡志标的兴衰史:高中读完便开始闯社会的胡志标在创办爱多之前,在老家中山先后从事了电视机修理、生产买卖变压器等诸多工作。1995年7月,和儿时伙伴用4000元资金创办爱多,一年不到成为“标王”,国内影碟机行业也在胡的大力鼓噪之下,开始其高速膨胀的“黄金时期”。1998年爱多在鼎盛时期销售额达16亿,然后是1999年出问题,2000年7月,破产清算的广东爱多实物资产仅剩320万元,确认欠款4.4亿元。6年不到的时间胡就完成了人生的一个循环,真可谓“其兴也勃嫣,其亡也忽嫣”。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曾是爱多家喻户晓的一句广告词,但现在,胡成了其最好的注解。探讨胡志标的沉浮是有意义的,他为转型时期的内地富豪们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解剖标本。问题是,在中国的富豪队伍里,还有相当部分的胡式人物。当中国经济走向更加开放和规范时,希望胡志标的悲剧能促使其他富豪警醒。

  劳德容——叱咤商界十余年的传奇“女局座”落马

  灰色指数:★★★

  灰色记忆:原深圳能源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劳德容“落马”了,就在其即将功成身退的59岁这一年,受贿、挪用公款、滥用职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等四项罪名,涉案金额超6000万。劳德容非法收受他人钱财,合计人民币778129908元、港币50万元、美元13.9万元,构成受贿罪;劳德容还被指控挪用公款港币500万元、人民币800万元,构成挪用公款罪;劳德容还被控滥用职权出借公款,给公司造成港币2200万元的损失,构成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劳德容还有总计人民币10780109.42元、港币4617758.14元、美元4.1万元的个人财产,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劳德容一案调查、侦查所取得的证据材料,最后装订成为了34卷检察案卷,摞起来足有1米高。

  1991年1月,劳德容“下海”,只身南下到深圳创业。经过10年的奋斗,深能源集团成为了一个总资产达135亿元、净资产达80.06亿元的一类一级大型集团化国有企业,下辖两个电力上市公司。伴随着深能源集团的迅速壮大,劳德容声名鹊起,成为了全国知名的企业家,荣誉、鲜花、掌声向她和她所领导的企业纷至沓来。1995年,劳德容作为中国妇女的代表,出席了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2002年,全国首届33名“创业企业家”,劳德容也名列其中。所以,当这个头顶“知名企业家”等无数光环的传奇人物突然落马,令同行唏嘘不已。

  年薪百万却依然将手伸向了国有资产,劳德容在自我辩护时表达了深深的悔悟。“我已经59岁了,想在退休前为自己、为家庭再找一些机会。而且,与同时期创业的私营企业家比,我总是心理不平衡,觉得自己付出太多,得到太少。”她在“忏悔书”里写道:“希望自己倒下去的案例能唤起更多人的清醒,提醒他们遵纪守法,从我身上吸取教训。”“错误地认为自己是当家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吃点拿点没有什么”。她深有体会地谈到社会舆论监督的问题:“当初我的行为,如果有一两件被媒体点一点,也许我都会收手了。现在才觉得,社会舆论的监督和曝光,其实真是对干部的一种爱护和挽救呀。”

  艾克拉木·艾沙由夫——好一朵人间蒸发的“啤酒花”

  灰色指数:★★★☆

  灰色记忆:原新疆啤酒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啤酒花董事长艾克拉木“人间蒸发”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啤酒花的股价表演高台跳水,从16.50元左右的高价直扑4元整数关,连续跌停,一步踏进ST行列,让见多不怪的中国股民感慨万千。

  现年45岁的董事长艾克拉木·艾沙由夫被认为是一位谙熟资本市场的投资专家,在新疆有“资本运作高手”之称,在金融业摸爬滚打16年,年仅39岁就任新疆自治区人民银行金融管理处处长,之后辞职下海,做过房地产和对外贸易。2000年6月开始担任啤酒花董事长,并间接持有“啤酒花”24.8%的股份,由于啤酒花在股市上的强劲表现,艾沙由夫的身价也水涨船高,2002年,位居《财经时报·新证券》“2002年证券市场十大富豪”第七名。

  2003年11月3日,啤酒花发布公告称,与董事长艾克拉木·艾沙由夫联系不上。关于艾克拉木的去向,市场上已经有好几种传闻版本,基本上逃不出已经“犯事”的范围:一种版本是,艾克拉木东窗事发,已经携9亿元巨款潜逃,有人目击,艾克拉木10月29日在上海火车站乘车出走;一种版本是,艾克拉木已被公安部门拘捕,无法与外界联系。

  可以确定的是艾克拉木的失踪时间和新疆高层有人被双规相吻合,可以确定的还有啤酒花对外多达18亿的银行担保至少有10个亿没有对外公告过,还可以确定的是不少新疆上市公司卷入啤酒花的担保链,可以确定的还有啤酒花的大量担保的是同样艾克拉木当董事长的投资公司,担保的资金大量被用于操纵啤酒花的股价。

  啤酒花在新疆并不是一个垃圾企业,相反在很多银行眼中,啤酒花还是一个大家争夺的优秀客户,不然农业银行不会给出7000万的授信,中国银行给出1.2亿的授信,工商银行更是给出5个亿的授信额度,因为毕竟啤酒花的资产多达5个亿的人民币,虽然担保的数量超过了自身资产的3倍,负债率为74%,已经有1.4亿的贷款没有能力偿付,但这并不意味18亿的担保肯定会变成债务或者打水漂了。巨额担保,股权冻结,问题正在一点点地暴露,啤酒花的黑洞会有多大呢?当然,啤酒花最不确定的是艾克拉木的“个人行为”究竟算是一种怎样的行为,是违规还是犯罪,如果是犯罪,是经济罪还是其他的更令人恐怖的罪。

  仰融——神秘富豪猝然迷失在自己打造的“华晨迷宫”

  灰色指数:★★★★

  灰色记忆:原上海华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个始终充满神秘色彩的中国富豪榜上的显赫人物,猝然迷失在自己一手打造的“华晨迷宫”。2002年6月19日,在香港上市的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CBA)宣布,其创办人兼主席仰融不再担任主席一职,融因涉嫌经济犯罪经辽宁省检察院批准逮捕。尽管此后出走美国的仰融依旧有所动作,但是,这位46岁的“中国第三富豪”显然已经败局难挽。曾经风光一时,而今隐匿他乡,仰融不仅失去了亿计身价,更是在灰飞烟灭之中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直到今天,在公众眼里,1957年出生的仰融,尽管是2001年度媒体评出的中国经济人物,但他的人生经历中还有迷雾团团。这位有着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企业家,讲述过自己年轻时的经历:“在越南打过仗。1988年又受了一次大伤,腿断了,头也打开了,三进手术室,奇迹般地、没有残废地活了下来,这以后便既珍惜又藐视生命。”

  不懂汽车却闯进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仰融,有一句名言:“金融是手段,汽车才是目的。”他在8年时间内,完成了纽约、上海、香港“三地上市”。在10年中,他在汽车业里投下了50多亿元人民币。在高度垄断的中国汽车业,冒出了个另类的、号称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企业。在2001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上,仰融以70亿元的资产名列第三。顶着“财技高超”和“汽车颠覆者”的头衔,从资本市场的行家里手,到中国汽车业的重量级人物,仰融游走于金融和产业之间。身为上海华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仰融,在很多人眼里,始终是一个谜。

  表面上看起来,是仰融塑造了“华晨帝国”,“华晨帝国”却撇下了仰融。实际上是“体制”成就了仰融,“体制”也抛弃了仰融。华晨是国有的,还是仰融个人的,一直是确定仰融在“华晨帝国”里地位的关键。现在看来,华晨已经定位为国有,那么资本背后的力量就可以很轻易地打发掉仰融。华晨当初由于体制或者制度原因,“引进”了一个‘国’字头的机构,从而顺利上市,今天这个机构代表自己的资本发话了,仰融无话可说地出局也就很容易理解。

  2003年8月,美国一家法院受理了仰融所谓“起诉辽宁省政府案”,10月23日,中国司法部已拒绝了仰融的律师提出的司法文书送达请求。辽宁省政府副秘书长王金笛指出,有无可辩驳的证据证明华晨集团前董事长仰融根本不是什么民营企业家,而是华晨国有资产的代理人和经营者。仰融隐瞒其受托管理国有资产代理人的真实身份,跑到国外将自己说成是“受迫害的民营企业家”,这既不符合事实,也和他自己原来说过的话不一样,显然是在编造故事,想误导舆论。

  有关媒体披露说,仰融的犯罪事实已经被认定,目前正在进入核准阶段。除了“事实非常清楚”的“职务侵占国有资产”以外,另一项罪名尚处保密阶段。熟知内情的有关人士宣称,“目前所掌握的仰融犯罪事实的证据,已足以发出一张全球通缉令”。

  迄今为止,持有美国绿卡的仰融似乎依旧逍遥国外。

  杨斌——穷人家的孩子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灰色指数:★★★★

  灰色记忆:原沈阳欧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是喝长江水长大的,是祖国的孩子,不管孩子有没有犯错误,如果母亲要惩罚孩子,做孩子的能责怪母亲吗?”被告席上的杨斌以这句煽情的话作为最后陈述的结尾,声音呜咽。2003年9月7日,辽宁省高院对杨斌案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因虚报注册资本罪、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合同诈骗罪、对单位行贿罪、单位行贿罪、伪造金融票证罪,杨斌被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18年,罚金人民币230万元。沈阳欧亚实业有限公司犯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合同诈骗罪、对单位行贿罪、单位行贿罪,被数罪并罚判处罚金人民币560万元。被告单位沈阳欧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犯伪造金融票证罪,被判处罚金人民币40万元。

  杨斌在“跌倒”的富翁中,绝对是一个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他是“苦孩子翻的身”,出身贫寒,5岁成了孤儿,是奶奶将他带大。家里很少吃肉,菜是每天下午4点后去市场买的,因为那时的菜最便宜;上小学时,一年3元的学费、两元的书本费也交不起,极度的贫困使杨斌发誓要做人上人。上初二时,他学习很刻苦,每天早晨4点钟就到南京的马路边读英语,他的英语成绩特别突出。

  杨斌的第一桶金被抹上传奇色彩,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杨斌由于敏锐地把握到东欧解体、市场解冻蕴含的商机,靠勤工俭学攒下的1万多美元,开始在中国和波兰等国之间进行棉制品、纺织品、成衣等进出口贸易。两年内生意做大,资产达到2000万美元。1990年杨斌在荷兰创立欧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1992年底第二次创业,投资农业,1994年回国,开始一系列的资本运作——重组内地上市公司广华化纤,旗下欧亚农业赴港上市等。2001年,杨斌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大陆第二富豪,身家9亿美元。同时,福布斯把欧亚集团列入“全球200家最佳小公司”。

  杨斌是于1998年底,以荷兰籍华商的名义通过沈阳对外招商被“招”到沈阳的。他打着在沈阳发展高效农业的“旗帜”,在沈阳西北部郊区小韩屯,以1.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圈下3300亩良田。这个总投资70亿元人民币的“村庄”,是杨斌和他的欧亚集团在沈阳的“杰作”。但很快在2002年初,投资者、业内权威人士和传媒纷纷对“欧亚农业”提出质疑。杨斌的资金链很快被断掉,再也无法从银行大贷特贷。他把农民从土地上赶出来后,根本无力也无意支付上亿元的补偿金,也无力支付巨额的建筑资金,工程很快陷入瘫痪。9月30日,鉴于欧亚农业大股东的减持股数与公司发布的数字不符,欧亚农业主动申请停牌。杨斌与“欧亚农业”神话迅速破灭。

  地处沈阳的荷兰村会展中心的雕塑基座上,刻着“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这样一句话。本来杨斌更多的是喻含东西方文化的变迁,现在看来,这句话成了杨斌命运的咒符和谶语。

  周正毅——上海首富“长袖善舞”梦断香江

  灰色指数:★★★★☆

  灰色记忆:上海农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2年度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1名、资产3.2亿美元。旗下共有4家上市公司,其中两家在香港(上海商贸控股和上海地产控股),两家在上海(英雄股份和海鸟发展)的董事长因虚报注册资本费罪、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于2003年9月5被上海市公安机关依法予以逮捕。

  “英雄问世、海鸟欲飞、商贸开路、地产为王”曾是业界对“上海首富”周正毅,近两年在内地及香港纵横股市,连取4家上市公司的赞言。周正毅崛起于闾巷之间,深通人弃我取之道,长袖善舞,在频繁往返于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市场之间获利,人称“上海首富”。到目前为止,周正毅大多数的业务都在上海,包括农业、房地产、高速公路、贸易以及金融。农凯集团去年的销售收入达5.40亿美元,纳税0.12亿美元,有4000名员工。从周正毅目前控制或参股的企业来看,彻底体现出他“变幻莫测”的理财手法,实在很难看出他究竟有多少钱。他对外声称参与的行业有五大类:房地产和基础设施产业、金融、贸易、农业和高科技产业。周正毅一直游走于港沪之间,其在内地运作的主体为农凯集团,在香港的运作主体为新农凯集团,专业人士认为两个主体的双城演出是为了规避风险。

  1961年,周出生于上海杨浦区,家境贫困,只有小学文化,上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靠在国有企业做工人的父亲养活一家七口,经常吃不饱、穿不暖。17岁时,周即离家打工。早年周正毅曾经开过馄饨店、服装店、KTV歌厅。八十年代后期他去日本和美国淘金,虽然在那里没赚到多少钱,却学到了如何做生意的本领。回到上海后,他在股市里积累起了巨大的财富,到去年为止他旗下有4家上市公司。如此庞大的资本运作,钱从何来?

  尽管前些年,以开馄饨店起家,靠炒股获得巨额资金的他行事低调,但是近两年他的名字一直和资本市场、女明星、法拉利跑车联系在一起。关于他的财富故事非常多且刺激。比如说他是上海第一位开法拉利跑车的富豪,还有数辆宾利、林宝坚尼超级跑车。周氏夫妇一度成为香港媒体和富豪圈的宠儿,周表情冷漠,财富隐秘,绯闻缠身;而他的妻子毛玉萍时尚前卫,嗜好奢侈品,出手阔绰,经常语惊四座。2002年底,周正毅曾放出豪言,仅凭旗下农凯集团120亿港币的现金,经过几年的征战,绝对可以与李嘉诚的长和系一决雌雄。

  事实上,既没有贵族血统的遗产,也没有显赫官宦的背景,周正毅和绝大多数中国富翁一样,发家的过程也算得上是血泪拼搏的过程,比如倒大闸蟹,倒外汇,最后才靠倒腾内部职工股和烂尾楼完成了原始积累。从某种程度上说,周正毅的商业历程和中国各地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这10年里发家的民间富豪有类似之处。他们大都以贫贱出身凭一己之力闯天下,期间有过钻特殊时期空子谋取暴利的经历,有些人甚至有过一些灰色经历。他们凭借自己的敏锐感觉和超卓才能成为称霸一方的富豪。等到成功介入了“上流圈子”后,这些成功者中的善于反思的人则更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把企业转型成规模更大形态更现代化的“赚钱机器”。而周正毅的运作轨迹则更为独特,穿梭于上海和香港这两座亚洲最具活力的城市之间演绎着精彩的财富故事。然而所谓“上得山多终遇虎”,农凯系的双城记童话故事该结束了。

  王雪冰——一个金融技术官僚“优雅”的沦落

  灰色指数:★★★★★

  灰色记忆:原中国建设银行行长

  2003年12月10日,北京市二中院对原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雪冰受贿一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王雪冰有期徒刑12年。法庭经审理查明,被告人王雪冰原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曾任中国银行董事长、行长,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总经理。在1993年至2001年期间,王雪冰利用上述职务上的便利为华晨(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再东方广告有限公司等企业谋取利益,并为此非法收受这些公司给予的钱款、艺术品、名牌手表等贵重礼品,共计折合人民币115.14万元。案发后赃款、赃物已全部追缴。

  王雪冰案,从中纪委、司法机关介入调查、立案再到一审判决,历时一年零十一个月。然而,“王雪冰事件”在国际金融界引起的震荡之大,已经超出了一个普通银行行长职务犯罪应有的反响。“优雅的沦落”,西方报刊用类似词语描述王雪冰的结局。

  对王雪冰的审查,最直接的导火线就是给中国银行业的海外形象带来极大负面影响“纽约分行”事件——当时,美国货币监理署(OCC)认为中行纽约分行存在“一个欺骗性的信用证问题,一桩欺骗性贷款,未经授权的授信及刻意隐瞒和其他可疑行为”。在OCC即将公布对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两年调查结果的前几天,王雪冰被立案审查。

  在诸多媒体对王雪冰案的关注中,比较一致的判断是:“王雪冰是一个金融技术官僚。”从履历表看,王雪冰是1976年大学毕业,随后进入中国银行。按年代推算,他应当是工农兵大学生,但这并不影响业内人士对他能力的评价。一些外国同行甚至认为王雪冰是他们认识的最出色的中国银行官员:“在中国和国外的世界经济论坛上用流利的英语发表颇有见地的讲话,他非常专业,非常聪明,一直强调效率和盈利性。”

  对于42岁就当上中国银行行长的王雪冰而言,用中国金融界一颗硕亮的明星来形容并不过分。有关他的技术能力的,还有几个在市场上广为流传的故事。今天难以确认的一种说法是,北京阜成门的中国银行大楼能够盖起来,全靠王雪冰成功地做了一笔黄金交易。不管怎样,王雪冰确实曾是一个很优秀的交易员。有人举例说,“他炒澳元,能在货币市场上把澳元砸了下去,从而在出口大宗货物方面赚了很多钱。”还有“中国银行在香港阻击索罗斯风暴时所起的作用”等等。在不断被演义的故事背后,王雪冰的作用被夸大、复制了无数倍,而这显然同以稳健、务实著称的中国银行界不太协调。

  王雪冰曾经是四大商业银行行长中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位官员说,亚洲风暴时,国务院将每月开两次的金融工作会议改为每周开一次,当时会议主席要求央行随时拿出应急方案,而王雪冰喜好对央行方案大加挑剔,并称“从来都是央行做决策、中行拿草稿”,其不予深思的言行,给各行工作带来无形压力。但《远东经济评论》更是声称,“王雪冰在中国银行做了7年行长,把中国银行变成最赚钱的国有银行。” (编辑:刃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