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表空间导入数据:政策力挺 机构都押宝哪些重组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0:49:01

政策力挺 机构都押宝哪些重组股?

www.eastmoney.com2011年05月10日 09:18东方财富网内容部 手机免费访问 eastmoney.cn|字体:大中小|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0) 【提要】:在“十一五”以减少户数、收缩战线为主要目标的央企重组暂告一段落之后,“十二五”央企重组将更加侧重于大公司大集团的培育。记者近日获悉,国务院国资委近期下发了《中央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该文件提出,要坚持从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等方面出发,推进央企调整重组……

  ==本文导读==

  央企“十二五”重组首重培育大公司大集团

  2011最牛看点之资产重组

  央企重组屡出大牛股 挖掘25大行业165点

  私募对重组情有独钟 293家公司现阳光私募身影

  投资风格渐变QFII一季度围猎重组类白马股

  王亚伟杀入山西焦化 掘金央企ST股

  重组力报告 牛散新进博重组?

 

  央企“十二五”重组首重培育大公司大集团

  在“十一五”以减少户数、收缩战线为主要目标的央企重组暂告一段落之后,“十二五”央企重组将更加侧重于大公司大集团的培育。记者近日获悉,国务院国资委近期下发了《中央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该文件提出,要坚持从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等方面出发,推进央企调整重组。

  记者从相关人士处了解到,“十二五”时期,国资委将继续推进央企重组和资源整合。

  但与此前几年强调完成80-100户的目标相比,未来五年央企重组的出发点有所改变,利于培育和发展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被放在首位。

  征求意见稿明确,坚持从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企业功能定位、促进产业升级和提升企业竞争力出发,推进央企调整重组。

  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国资委在布置“十二五”央企发展主要任务时,也明确提出要在一些行业率先取得突破。征求意见稿指出,在航空航天、石油、石化、煤炭、电力、电信、冶金、航空、海运、建筑、商贸物流等行业和领域,要率先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在重大装备、电子信息等领域,企业要为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打下坚实基础。

  分析人士认为,国资委明确要在上述行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意味着上述行业的央企重组仍有看点。

  除了重组指挥棒偏向培育大公司大企业之外,国资委还给央企指明了通往世界一流大企业的道路。国资委在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央企要通过与国内外领先企业对标,找出存在的差距,按照主业突出、公司治理完善、综合指标在国际同行业处于先进水平、有较强话语权和影响力、自主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化经营水平高、具有国际知名品牌、和谐发展、全面履行社会责任等要求,制定清晰的发展战略和赶超目标,明确“十二五”阶段性任务。

  同时,征求意见稿还重申了“四个集中”,即: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国有经济具有竞争优势、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领域集中;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集中;向企业主业集中,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上海证券报)

  2011最牛看点之资产重组

  ST黑化大成股份包钢股份再到最近的莱钢和济钢连续涨停,快速翻倍,已经成为当下A股市场最亮眼的风景线。而在大量“最牛个股”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这样的关键词——资产重组。据了解监管思路的人士分析,无论从国资部门还是证券监管部门的角度出发,资产重组都将是贯穿2011全年的投资主线。

  政策支持资产重组

  据了解监管思路的消息人士介绍,2011年,无论是央企还是地方国资,都存在很大的动力展开资本运作。一是“提高国资证券化率”的理念深入人心,二是在信贷紧缩的背景下,利用资本市场支持企业发展的需求相当迫切。

  “从证券监管部门的角度出发,盘活存量,消除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等市场风险点仍将是2011年的主要工作方向。在此背景下,只要是市场化、信息披露规范及有助于改善上市公司质量的并购和重组,政策面基本上是支持和鼓励的。但需要注意,涉及内幕交易的案例除外”,上述消息人士表示。

  另据《投资快报》记者了解,针对规范的,有助于明显改善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的资产重组行为,其行政审批效率(审批提速、流程简化)未来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条思路把握重组机会

  把握重组颇为不易,理顺投资思路,策略性介入,而非简单的押宝心态就显得至关重要。《投资快报》整合多方资料发现,以下三条思路,可供读者借鉴。

  第一,从明确的官方表态及政策动向看,央企及其旗下子公司、孙公司(比如军工、有色)、上海、甘肃、新疆等地方国资存在较为明确的资本运作动力。有兴趣的读者可自己搜索相关地区国资管理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验证其资本运作可能性的大小。此外,ST股由于退市压力的存在,大股东也有较强的动机实施重组,保留企业的上市地位。

  第二,从陆续发生的重组案例看,钢铁、电力等过去很多年给人留下不佳印象的行业不断出现“咸鱼翻生”的案例。由此可见,在全流通的浪潮之下,“资产证券化”已经成为造富的梦工厂,不仅是创业板、中小板的民营企业主可以快速暴富,就连身躯庞大的存量国资也能借助资本运作实现快速大幅的增值。从行为动机上看,这是各方都乐于见到的。

  第三,组合化投资是关键。在深圳一位资深私募人士看来,博重组的投资方式实际上类似于风险投资(PE),先期可能埋伏了很多标的,但最后真正能够走出来的只是少数,这少数个股的成功,可能对整个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带来比较明显的贡献。而如果单纯以押宝的心态买一只股,如果不是内幕消息,其成功的概率会很低。(投资快报 高超)

  央企重组屡出大牛股 挖掘25大行业165点

  央企重组故事

  2010年国资委没实现央企数量降低到100家的承诺。结果是2010年只减少了7家央企,剩余121家。

  这121家上市公司用一整天的时间都看不完。集团母公司,下属研究院、分公司无数;上市的、未上市的公司业务关系复杂,监管层也表示“把大型国企打造成一个干干净净的上市公司”,上市央企上面不带母公司,不带存续企业,彻底市场化。之所以成为故事,是因为不管是重组了,还是即将重组抑或是只有重组预期的,都有那么一段段精彩的故事,萦绕在二级市场上。

  ST高陶(600562.SH)从2009年初就开始的重组,至今仍为成功。其中经历的内幕交易,对簿公堂让人唏嘘。

  中航精机 (002013.SZ)的连续9个涨停板;成飞集成(002190) (002190.SZ)两个月内股价从10元到50元的区间跨度;洪都航空(600316) 宣告重组告吹时的三个跌停板等等,这些无不构成投资者对2010年股市的印象。

  这之中,有人收益满载,有人为踏空惋惜,有人为高位接盘懊悔……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虽然转变了央企整合的思路,要从数量控制到质量控制,但2011年央企重组的只会更加激烈。

  精准打击

  投资人对“重组”总是又爱又恨。捕风捉影的各路消息混淆视听。

  这期本报不仅为你呈现全方位的央企重组路径图,不再盲人摸象,更精准定位可能性最大的上市公司,跟踪最新的进展。121家央企涉及到上市公司270多家,然而剔除像上药集团这样已经整合的,再剔除像万科这样央企属性低的,再剔除像华润集团这样多数公司在港股上市的,再剔除多数ST类股票,剩下的这165家是焦点,是预期承载者,是精准打击的池子。

  重组方式上,不管是将非主业资产剥离进入其他央企,还是进行产业内整合以扩展产业链,抑或是控股同类型上市公司资源整合,无非都是做大做强、弱肉强食的逻辑。

  如果你2月在关注区域,3月迎接高送转填权,那么在两会后的题材真空期,央企重组将是个绕不过的话题,你看上汽集团的整合已经从华域汽车(600741.SH)停牌开始了。

  这之中,10倍增长股的出现不是神话。

  在确定有宝藏的地方,我们往往只缺一张寻宝图。

  2005年至2010年,5年来央企数量从169家整合到目前的122家,但资产总额却由10.5万亿元增长到24.3万亿元,实现翻倍。“十二五”期间,央企重组大势仍不可逆转。

  中航精机 、ST昌河 ,以及近期爆发的北化股份(002246) ,央企重组板块中屡现大牛股,本报记者梳理出容易插上重组“翅膀”一飞冲天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接下来只需要按图索骥。

  央企重组潮中屡出大牛股

  2010年央企重组是A股市场最热的话题之一,而相关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也并没有让大家失望,多次上演股价快速翻倍的好戏。

  A股市场战绩辉煌的王亚伟一举一动总能受到广泛关注,央企重组盛宴,他同样没有缺席。

  2010年王亚伟重仓的央企重组股中,ST昌河、中航精机无疑是其中成功的典范。ST昌河2009年停牌重组,2010年9月20日复牌,当日股价大涨168.82%,之后又多个交易日封在涨停,最高涨幅达373.6%。

  除了ST昌河,央企重组股中王亚伟成功狙击的还有中航精机。2010年10月20日,中航精机重组复牌,连续以9个涨停收盘,股价最高也翻了两倍。

  此外,2010年还有很多“麻雀变凤凰”的故事。航天动力(600343) 最高涨幅92%、中航重机(600765) 涨167.6%、光电股份(600184) 涨207%、航天长峰(600855) 涨124.8%,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120余家央企下辖上市公司中,因资产整合而在二级市场中出现的机会已经如此之多,接下来还有更多的宝藏等待挖掘吗?

  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戴爽告诉本报记者,央企重组不是一两个人能决定的,重组趋势不可逆转,后期机会仍然很多。

  “宝藏”丰富固然重要,但是怎么能挖出它们?这才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从上面看来,“跟踪”王亚伟在央企股中的动态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这不能成为我们的投资逻辑。

  央企下辖上市公司数量众多且行业分散,因此本报将呈现出央企重组的主要框架,并梳理出寻找央企重组大牛股的主要逻辑。

  在确定有宝藏的地方,我们往往只缺一张寻宝图。

  2005年至2010年,5年来央企数量从169家整合到目前的122家,但资产总额却由10.5万亿元增长到24.3万亿元,实现翻倍。“十二五”期间,央企重组大势仍不可逆转。

  中航精机 、ST昌河 ,以及近期爆发的北化股份 ,央企重组板块中屡现大牛股,本报记者梳理出容易插上重组“翅膀”一飞冲天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接下来只需要按图索骥。

  淘金路线:26个行业3类央企

  加上去年年底刚成立的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当前央企数量为122家。除了国资委控制下央企控股的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央企拥有分布于26个不同行业的270余家上市公司,在数量庞大的企业“中央军”中,本报标出165个藏宝点。

  据中金公司统计,央企中拥有最多上市公司的行业是机械行业,包括38家上市公司,电力、化工及汽车及零部件拥有的上市公司均在20家以上。

  技术硬件设备、交通运输服务、建筑与工程、有色金属、医疗保健、电子元器件和耐用消费品等传统行业也拥有至少10家以上的上市公司。农业、煤炭、交通基础设施、零售、造纸和电信等行业拥有的上市公司数量则不超过5家。

  根据国资重组的调整路线,经过本报记者梳理,将央企按照所处的行业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国资委需要绝对控制的行业,包括煤炭、电力、石油化工、航空运输、航运、军工和电信七大行业在内。这些行业除军工还在重组外,其他基本已完成资产整合。

  第二类是政府需要保持较强控制即可,包括在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勘察设计、科技等支柱行业内,目前重组进度还在初期。

  除了上述两类央企外,有些行业政府要逐渐放宽控制,如商贸流通、投资、医药、建材、农业、地质勘察等,这些行业国资甚至要逐渐退出。

  央企分布广泛,上市公司众多,但重组方式一般包括股权划拨型、资产注入型以及外延并购型重组。几种方式对于所涉及的上市公司影响不尽相同,比如资产注入等往往能让上市公司迅速升值,但是两家集团公司合并或者托管等方式对于其涉及的上市公司股价影响并不会很大。

  归纳重组方式并不是投资逻辑,还需要筛选出重组概率大的行业,并找出行业中下一个“ST昌河”、“中航精机”。

  军工、煤炭等六大行业机会更大

  军工行业是过去几年央企重组的重点之一,2010年二级市场上航天长峰、ST昌河、成发科技(600391) 等军工股此起彼伏,其他行业的牛股同样不少。

  但要抓到牛股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对于投资者而言,三个问题尤为重要:找到重组可能性最大的央企,找到拟重组央企中受益最大的上市公司,选择合适的时机进入受益最大上市公司。

  方正证券研究员在研报中分析指出,2007年以来表现最佳的央企重组股的类型分布:85%分布在电子、煤炭、军工、医药、建材、机械六大行业。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目标是电力、煤炭、化肥等板块进行关联企业整合,最后整体上市,国投新集(601918) 作为集团内唯一煤炭板块整合平台受益颇大。

  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这个角度出发,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造船、石化、轻工、有色金属及建材这几大行业是国家希望做大做强的行业,未来发生重组的概率也会较高。

  有色金属行业内央企重组目标是实现产业链整合,比较受关注的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控股的五矿发展(600058) 在上周吸引了不少机构筹码,今后动态值得关注。

  在锁定行业以及相关央企上市公司后,介入时机的把握同样不能忽略。中金公司研究员郦彬表示,“首次重组重大事项公告或董事会决议公告后介入重组主题投资将会获得显著可观的超额收益。”当然央企股充满着机遇的同时,也不乏风险,东方证券研究员王明旭对于央企重组股投资提示了风险,“选好有重组预期的央企上市公司,如果是估值过高,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风险也是不小的。”(理财周报 朱昌斌)

  私募对重组情有独钟 293家公司现阳光私募身影

  随着2010年年报披露落下帷幕,神秘私募的持仓路线也完全曝光。2010年年报,293家上市公司出现阳光私募的魅影,中小板、创业板中的大量中小市值股成为私募重点建仓对象,制造业、电子、化工、金属类、医药、服装纺织和食品零售成为私募重点布局领域,ST、重组、资产注入等概念颇受私募青睐。

  私募重仓布局中小市值股

  据数据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4月29日,沪深两市公布的2120家上市公司年报中,459家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了阳光私募和券商集合理财的身影,占所有上市公司的21.65%。

  而颇具神秘色彩的阳光私募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统计显示,293家上市公司出现阳光私募的身影,其中主板155家,中小板103家,创业板35家,分别占52.90%、35.15%和11.95%。

  从私募的持股情况看,中小市值个股也成了重点布局领域,近半私募在去年第四季度买入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中小市值个股。

  制造业、电子、化工最受青睐

  从私募布局的行业看,制造业、电子、化工、金属类、医药、服装纺织和食品零售成为私募重点布局领域,分别占所有私募重仓股的22.87%、9.9%、9.22%、9.56%、7.51%、6.14%和5.8%。

  成长性和估值是私募重点配置装备制造业板块的主要原因。以精功科技科新机电、经纬纺织为代表的制造业,在第四季度也走出了一波比较强势的行情,回应了私募的重点布局。

  化工属于周期性行业,行业景气度的来临使得许多私募提前布局,以齐翔腾达康得新滨化股份等为代表的化工股,大部分在第四季度表现一般,但2011年第一季度化工股却掀起了一波波澜壮阔的行情,使得提前潜伏的私募大有斩获。

  医药和消费也是私募长期看好的重点行业,由于2010年的涨幅过大,两行业第四季度开始陷入长期调整状态,但调整正好提供了建仓机会,部分私募也对其进行了布局。

  ST股与重组概念屡入私募法眼

  2010年年报中有一大特点,阳光私募对重组、资产注入等概念股情有独钟,ST股也屡入私募法眼,成为了市场另一独特的风景线。

  据数据中心统计,21家ST股年报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了私募的魅影,占两市ST股的16%,私募豪赌ST重组、摘帽的态度强烈。其中,*ST得亨、*ST新材、*ST鑫新、ST长信ST厦华ST珠峰更是被私募抱团持有,看好之心坚定。

  朱雀投资风格一向较为稳健,令人惊讶的是,朱雀俨然成为了ST专业户,赫然现身三家ST股,分别是ST长信、ST科龙和*ST岷电,而ST长信的十大流通股东中,东方红2号也跻身其中。

  新价值是另一重组专业户,*ST新材和ST珠峰都出现了其身影,而其抱团重仓的爱建股份也具有资产整合概念,重仓持有的华芳纺织更是已经宣布停牌重组。

  泽熙投资是市场最活跃的阳光私募,ST厦华和*ST鑫新被其重仓持有。*ST得亨也被国弘精选1期、国弘2期、国弘1期三产品重仓持有。(羊城晚报 吴海飞)

  投资风格渐变QFII一季度围猎重组类白马股

  经过近年来的稳步发展,QFII渐已成为A股市场一股不可忽视的投资力量。而由于QFII投资者来自于世界各地,因此各家机构的投资操作方式也略有不同。

  细心的投资者不难发现,QFII此前在2010年一季度时的投资思路大多是凭借一己之力去押宝“大牛股”,彼时无论是题材概念股、重组预期股,还是绩优股、高送转股,在当时股价大幅飙涨的上述“牛股”中,其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均可见QFII的身影。而随着投资经验的增长以及对A股市场熟悉度的增加,QFII的投资策略如今又在发生改变:通过对A股上市公司2011年一季报所列股东名单归纳总结后记者注意到,那些已披露重组方案或重组预期较为强烈的白马股,似已成为QFII们的投资共识。

  统计数据显示,QFII截至今年一季度共进驻201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序列。以持股市值计算,银行、电器类绩优公司为其重点持有品种,但与去年末持股相比,QFII在一季度对所持上述行业类个股并未有增持举动,个别甚至有少许的减持抛售行为。与此相对比,QFII持股名单中则隐现出另一条投资线路——围猎重组类白马股。

  参照上市公司一季报,在各自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报告期末有3家以上(包括3家)QFII抱团进驻的上市公司共有8家,而这其中的6家公司此前曾推出资产重组或整合方案:强生控股去年8月宣布通过定向增发购买久事公司、强生集团持有的出租车运营、汽车租赁、汽车服务等汽车运营类相关资产及旅游类资产;水井坊涉及实际控制人变更的DHHBV(帝亚吉欧)要约收购一事则仍处在监管部门审批过程中;上海医药复星医药在积极收购行业内绩优资产的同时,又分别于去年9月、今年3月宣布赴港上市;而鱼跃医疗则于去年6月完成了其定向增发募资工作。

  除此之外,行将被中交股份吸收合并的路桥建设,拟通过定向增发实现整体上市的上海建工,其最新股东名单中均含有QFII的身影。

  从中可以看出,与此前频频“潜伏”大牛股不同,QFII如今则特别关注一些重组、整合预期明朗化的上市公司,在经过自己的研究调研后再结合市场走势择机买入。

  以鱼跃医疗为例,在去年四季度公司股价高位运行阶段,QFII机构并未投资参与其中。而就在今年一季度鱼跃医疗大幅下挫后,包括国际金融-花旗-MARTIN CURRIE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在内的三家QFII果断杀入,截至三月末合力持有鱼跃医疗390.21万股。而从近期券商所发的调研报告来看,大多对该公司的发展前景持乐观看好态度。中金公司研报指出,作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杰出企业,鱼跃医疗现有产品销售将保障近期高增长:2011年预计销售普通制氧机18万台;大型制氧机20台;DR销售突破100台,实现150%-200%的高速增长;全科诊断仪、临床系列产品均将实现高速增长。而外延并购则将保障远期高增长,即未来通过兼并收购,提高现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同时进入留置针等高质耗材领域,从而保障2012年以后的持续高增长。(上海证券报 徐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