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立的意思:毛主席的老师,都还好吗?(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52:41

  今年是建党九十周年,长沙市书院路湖南第一师范再度成为红色旅游的热门景点,人们在第一师范中徜徉,体验“恰同学少年”的美好时光。然而,也有人不远万里,奔到长沙南门外的第一师范,他们想问

    毛主席的老师,都还好吗?

毛泽东曾在第一师范操坪旁的君子亭起草驱张干宣言。

92岁的梁世佶,他的父亲和岳父都是毛泽东的老师。

给毛泽东图画打40分的谭柄锷先生。

黄露生

  问毛主席的老师,请找第一师范黄露生

  经常有人不远万里,来到第一师范打听毛主席的老师的事情。

  就在今年“五一”劳动节前,江西省萍乡市政协文史委的四五位同志,就找到第一师范退休教师黄露生,他们要打听的是江西萍乡籍、毛泽东的老师汤增璧。

  毛泽东成为伟人的过程中,许多老师都付出了辛勤劳动的汗水,杨昌济、徐特立、黎锦熙、王季范、张干等等众所周知,汤增璧是何许人也?黄露生说,这难不倒他。

  他说,其实斯诺的《西行漫记》中就写到汤增璧,不过因湖南方言,“汤”、“唐”,音近,外人难分,所以《西行漫记》在翻译过程中,长期以来被错译成“姓唐的教员”。

  斯诺《西行漫记》记录毛泽东的自述:

  “(在第一师范就读时)一位姓唐的教员,常常给我一些旧《民报》看,我读得很有兴趣。从那上面我知道了同盟会的活动和纲领。有一天我读到一份《民报》,上面刊载两个中国学生周游全国的故事,他们一直走到西藏边缘的打箭炉。这件事给我很大的鼓动。我想效法,可是我没有钱,所以我想应当先在湖南旅行一试。”

  这位姓唐的教员,无意中促成第二年夏天毛泽东与萧子升在湖南宁乡、安化一带游学,同时,姓”唐“的教员其实就是现在萍乡市政协文史委同志要找的“1914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毛泽东国文课的教师汤增璧先生。”

  黄露生翻出毛泽东“一师”同班同学周世钊的《少年毛泽东的故事》,指着一段话给我们看:

  “有一学期,班上来了一个姓汤的教员,他原来是在报馆当编辑的,讲课时能够联系中国和世界的形势,教给学生一点时事知识……毛泽东常于课余(在汤老师家交谈,有时毛泽东还帮他抱孩子)找他谈话,交换对时事的看法。”

  这位汤增璧老师还真是一位人物。

  汤增璧先生早年留学日本,与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交情甚厚,流传一时的孙中山《挽刘道一》诗:“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遗址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据说就是汤增璧先生代作,而辛亥革命志士刘道一的墓,就在岳麓山间。

  1950年10月,毛泽东约见同学周世钊,曾反复问到1948年去世的汤老师,还委托周世钊打听汤先生的家人。

  但汤先生的后人却遵照父亲遗嘱,不给毛泽东添麻烦,始终没有露面。

  只到1980年,曾亲昵地叫毛泽东“大哥哥”的汤增璧先生的儿子、青海师范学院教授汤钟琰先生,在毛主席去世数年后,为缅怀父亲高风亮节以及父亲与毛泽东的情谊,写信给湖南第一师范,请求证实其父与毛泽东的师生关系。

  黄露生先生说,他找到了第一师范1980年8月5日“师办字第103号公函”。这封回函中写道:

  青海师范学院汤钟琰教授:

  来函收悉。经查旧日档案,你父汤增璧先生于1914年上学期至1914年下学期在一师任国文教员。其时,正值毛泽东同志第四师范转入第一师范,因此,周校长(指周世钊)及斯诺所记姓汤或姓“唐”的教师,即为汤增璧先生。是实。

  黄露生说,汤钟琰先生接到此函,如喜从天降,立即抄写寄给兄弟子侄,多次带领亲人,不远万里,来到第一师范,瞻仰培养一代伟人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