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扯不清番外婚礼:艺坛丹青精英 光耀百年画坛——谈海上画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15:36
收藏天地 - 艺坛丹青精英 光耀百年画坛——谈海上画派的辉煌历史地位 作者:abcdxl 时间:2011-3-22 15:37:21 浏览量:70人 近年来,“海上画派”不仅在学术界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少“海上画派”的作品在艺术品市场也越来越炙手可热,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一大热点。但是,对于“海上画派”的来龙去脉,许多普通收藏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了让更多的收藏者完整了解“海上画派”,我们请著名收藏家万峻池撰写《艺坛丹青精英 光耀百年画坛——谈海上画派的辉煌历史地位》一文,以飨读者。

最早提出“海上画派”称谓的是长于金石研究、多年寓居上海的书法名家张祖翼(1849-1917),他有“皆恶劣不可暂注目”之说,当是针对海上画派画风世俗的格调而言。作为一家之说,偏颇之处颇值得评论界商榷。

杨逸编著的《海上墨林》,收录宋代至清末民初在上海的书画家七百四十余人,各有小传,而以介绍近代诸家为详尽,海上画派之主要画家悉数列入。程十发先生在199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上海中国画名家作品》序言中写道:“对于上海的画坛,我一直以为是个浩瀚的海。‘海’者大之谓也,追溯上海的百年画坛,前有虚谷、任伯年、吴昌硕等一群标新立异的名家,外有西洋、东洋林林总总画风的持续劲吹,以本身论,上海拥有浩大的且日见扩充着的有实力、有想头的国画人口。拥有一片得天独厚的哺育画家的肥土沃壤。这种种好的条件,造就了上海国画界名家辈出、代不乏人的蓬勃局面,这是理所当然的。”“硬要以‘海派’一词来统称上海当今的国画界,不是不可以,但至少要认识到这个‘海’是那么的辽阔、深广、奇诡、多彩。”

愚以为,发老的观点是切中了要害,而规避了片面性与短视性。对于探究海派在近现代绘画史的重要历史地位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明清两代,我国重要的画派及优秀画家主要集中在物产丰饶、人文荟萃的江南地区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北方历史名城。清末民初,就全国范围而言,海派、京派、天津刘奎龄画派以及岭南画派先后崛起,各领风骚。但就其影响而言,首当其冲的则为海派。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辟为商埠,国门打开,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十里洋场,繁华发达。强有力的经济支撑、方兴未艾的书画市场、日趋成熟的鉴赏群体为海派的萌芽、形成、发展、壮大、推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生存环境。随着清王朝的倾复,周闲、秦祖永、吴大徵、陆润庠、何维朴、沈曾植、王同愈、康有为、李瑞清、赵叔孺、钱名山等前朝官吏、遗老纷纷寓居上海从事书画活动,江、浙、闽、皖、鲁、京、穗等地的职业画家、民间艺人次第到沪鬻艺谋生,他们与本土画家殊途同归,在艰苦的岁月中为弘扬国粹殚精竭虑。其时书画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书画雅集、展销、出版空前活跃,海派艺术绽放出最初的光芒,并且很快向全国辐射、推广。浩瀚之海,波涛汹涌,滚滚向前,开风气之先,铸百年辉煌。而此时在素有全国书画“半壁江山”之称的重镇北京,历经战乱动荡,疮痍遍布,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画案。传承绘画的重任历史性地选择了海派。海派的兴盛是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及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海派第一代创始人为费丹旭、张熊、吴秋农、赵之谦、陆恢等人。费丹旭工诗词,广交游,擅才仕女,神情毕肖,兼涉山水、花卉,取法恽南田,清淡雅秀,享有时誉。张熊原系嘉兴画派首领,尤精小写意花鸟,设色妍丽,细致入微。吴秋农青绿山水苍秀沉郁,气韵生动,尤见精诣。赵之谦书、画、印三绝,善以金石意味入画,笔墨精酣,神完意足,为近代金石派画风的开创者。陆恢为娄东嫡传,传统功力极深,笔墨苍秀滋厚,气息古雅,精鉴赏,富才气,同辈画家鲜有比其比肩者。吴待秋家学渊源,专攻四王,苍劲浑朴,布局缜密,臻于“百炼钢化”之境。

海派第二代领袖以虚谷、任伯年、吴昌硕、蒲作英“四杰”为代表。虚谷的绘画是在现代城市文明和传统相激荡中而产生的“新逸品”,也是元代逸品一格在绘画上最后一次的“回光返照”。其顿挫行笔,生涩古朴,冷逸虚静,大块灰色调中充盈俊雅高洁、冷香清逸的意趣。任伯年是全才型的天才画家,所作情趣相谐,雅俗共赏,尤以人物画最为胜场,对后世影响极大。吴昌硕诗、书、画、印无一不精,大写意花卉笔力沉雄,力能扛鼎,色彩浓丽,水墨淋漓,在日本颇有影响,国内学者甚众,遍及大江南北。吴氏篆刻熔铸秦汉,自创新貌,流风历久未衰,沙孟海、陈师曾、潘天寿、陈半丁、王个簃等均出其门下。蒲作英以一介平民步入画坛,历经坎坷,自强不息,作品墨花淋漓,幻化无穷,造化取气,纯任天然。仅凭墨竹就足可跻身大师行列。此四家代表了海派成熟期的最高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