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吧赚官网下载:中国第一代才艺双馨的绝色女星(组图)a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3:41:42

中国第一代才艺双馨的绝色女星(组图)

    当今,影视新星倍出,新闻媒体已经渲染得淋漓尽致,然而,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曾涌现出的第一代才艺双馨,享誉海内外的绝色女星,却鲜为人知。

    秦怡

  
   秦怡,1922年2月出生上海。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第二至五届理事、全国文联委员。2009年10月17日获得第18届金鸡百花终生成就奖。

    秦怡,被誉为“东方维纳斯”,正如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所说:“因为她的性格和品质的美,她才能塑造那么多美丽的人物,包括伟大的母亲。”正是基于这种内心深处的美,秦怡成为上海红颜沉香里面最厚重、最醇香的一抹。

    如果说旧上海给了大多活跃于此的女星无限风情以外,还有些许风月的遗憾,那么秦怡则是个另类,出身上海大封建家庭的秦怡,延续了旧上海诸多红颜的知性、风情和灵性,但对风尘和风月则全把地抛弃,这或许就是秦怡进步所在。

    1938年,秦怡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肄业后,去武汉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同年至重庆,进步的秦怡在抗战时期,与白杨,舒绣文,张瑞芳,一起被称为抗战大后方的重庆影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

             
    在重庆,秦怡入中国电影制片厂任实习演员,在影片《好丈夫》中扮演角色,后相继参加中国万岁剧团、中华剧艺社等话剧团体,在重庆、成都等地演出《大地回春》、《钦差大臣》、《茶花女》、《天国春秋》、《桃花扇》、《清明前后》等二十余部话剧。抗日胜利后回上海,作为“特约演员”参加拍摄《忠义之家》、《无名氏》、《遥远的爱》、《母亲》等影片。1947年秦怡在上海走上了大银幕,参加了电影《忠义之家》、《母亲》、《无名氏》等片的拍摄。由陈鲤庭编导的《遥远的爱》成为她的成名作。

    秦怡有着美丽质朴的内心支撑,但这亦无法阻挡其命运的多舛:在经历了初次的婚姻失败后,1947年,秦怡在25岁时与20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影帝”金焰结为夫妇,并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银坛双翼”。但好景不长,夫妻间渐渐发生了情感错位。金焰去世后,秦怡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自己的儿子,尝尽生活艰辛。但在经过命运的历练后,秦怡,这位“东方的维纳斯”却日益凝聚成一段让人景仰的沉香,一直延续至今。

            
    建国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上影演员剧团副团长。曾主演《农家乐》、《两家春》、《摩雅傣》、《北国江南》等影片,并在《女篮5号》、《铁道游击队》、《林则徐》、《青春之歌》、《海外赤子》、《马兰花开》、《雷雨》、《梦非梦》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最美丽女性。1983年主演的电视连续剧《上海屋檐下》(兼任艺术顾问),其表演,细腻、质朴、自然,具有东方女性的神韵,再度向世人展示了她那不同凡响的表演艺术和她那具有东方女性魅力的风韵,获第三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特别奖,本人获首届电视金鹰奖优秀女演员奖。2008年,秦怡在《母仪天下》中主演晚年王政君。秦怡还获得第七届中国十大女杰荣誉称号,当选中国“非凡女人”。

    2009年11月15日,正值其演艺70周年之际,88岁高龄的秦怡已经接拍了下一部作品《等待胜利的那一天》,饰晚年梅云。

    田华

          
    田华,原名刘天花,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19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获得“终身成就奖”。

    1928年8月3日,田华出生在河北唐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童年时家境贫困,早年丧母。12岁时,她离开家乡,参加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她经常参加演出,并担任了许多话剧的重要角色。

    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要将歌剧“白毛女”拍成电影,田华被选中扮演《白毛女》女主人公喜儿。此时的田华,不仅已经是一个经历了战争的磨练,有着10年舞台表演经验的出色的话剧演员,而且,田华还有着喜儿类似的生活经历,早年丧母,经历过债主逼债,难过年关的日子。田华从小就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农村孩子的打柴、挑水、推碾子、挖野菜,她哪一样都会干,到了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她还会上树采杨树芽儿、柳树芽儿、捋榆钱儿给家里人填饱肚子,演喜儿,就像自己演自己。因此,田华凭借这些生活积累和朴素的感情,第一次走上银幕,成功塑造出了一个勤劳、善良、纯朴又不屈不挠的农家女儿喜儿,获得影界内外的好评,她也因此片一举成名。在当年文化部优秀影片评奖中获得一等奖,田华还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金质奖章。

           

    1955年田华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深造。在校间,她从专家,老师那里吸取了很多表演方面的营养,并且在许多舞台剧中扮演角色,毕业后在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任演员,这期间,她拍摄了《花好月圆》(1958)、《党的女儿》、《江山多娇》三部影片,以《党的女儿》最为著名。当年的文化部长茅盾,曾这样评价《党的女儿》:“田华同志塑造的李玉梅的形象,是卓越的,没有她的杰出表演,这部影片不能给人以那样深刻而强烈的感染。”

1959年田华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先后拍摄了《碧海丹心》、《夺印》、《白求恩大夫》、《秘密图纸》四部影片,还参加了几部著名话剧的演出。之后,她又拍摄了《奴隶的女儿》、《猎字99号》、《峥嵘岁月》、《法庭内外》以及《许茂和他的女儿们》(1981)等影片。

                  
    田华在众多的人物创造里,个性鲜明,感情逼真,不仅在演技上,逐渐成熟,也注意了她自身的气质与角色性格之间不同的再挖掘。以丰富的生活体验,成熟的艺术经验,为中国电影塑造了一些有民族品质,有血有肉的新东方女性。也是中国电影史上有着辉煌成就的艺术家。

    晚年的田华,为了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1996年,经北京市教委批准,她在北京大兴办起了“田华艺术学校”。田华艺术学校也得到了各界的大力支持,王兆国是学校的名誉校长,陈强、赵丽蓉都是名誉老师。为学生们授课的,则分别来自北影厂、八一厂、中央戏剧学院和电影学院的老艺术家和老教授。

    今年,田华已经是79岁的银发高龄老人了,前不久,她又担任了“山花工程”的“爱心大使”。目前,“山花工程”将对祖国的太行山、狼牙山、沂蒙山、大别山等10座大山各帮助100个学生,每座山还要抽出一名学生上大学、出国。田华还成功争得了一些企业对大山的资助,并亲自把这些资助送到了大山。她说她会坚持做下去,要一直走到祖国的南疆海南岛……

    王晓棠

       
    王晓棠,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共第十四大代表、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副主席、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1988年授予大校军衔,1993年7月授予少将军衔。

    王晓棠,1934年出生在河南开封,幼年时随父母迁居重庆,受家庭熏陶,从小就拜师学唱京剧,初中时就娴熟“铁弓缘”、“惊梦”等许多京剧唱腔。1948年,举家迁往杭州,毕业浙江省立中专,继续学京剧。

   1952年,王海棠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京剧团,1953年调入总政话剧团。1955年,王晓棠被长春电影制片厂选中,出演她的第一部电影《神秘的旅伴》,第二年春节,影片在全国公映,王晓棠一炮走红。随后,王晓棠又在出演《边寨烽火》中获得成功,1958年获第11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青年演员奖。

                    
    1958年,王晓棠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成了一名专业电影演员,开始了她电影生涯中的旺盛时期。王晓棠主演了《神秘的旅伴》、《边寨烽火》、《海鹰》、《翔》、《野火春风斗古城》、《碧空雄师》、《震》、《老乡》、《鄂尔多斯风暴》、《英雄虎胆》等多部电影,《英雄虎胆》中的阿兰、《海鹰》里的玉芬、《野火春风斗古城》里的金环、银环都成了那个年代深入人心的银幕形象。王晓棠也成了那个年代的“美丽女神”,深受观众的爱慕和喜欢。

    王海棠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全能电影表演艺术家”,她不仅会说一口纯正的普通话,而且还练就了地道的河南、杭州、四川、河北等地方言。善于发掘自己会京剧的长处,借鉴国粹中的精华用于电影表演,周总理看过她用四川话演出的单人谐剧《卖电影票》为之捧腹大笑不止,可见她的艺术才华是何等博学多才。


                        1960年,王海棠深入部队体验生活
    文革中,江青准备把王海棠主演的电影《海鹰》改编为样板电影,要王海棠改变演艺风格,她有些质疑,深受江青残酷迫害。江青公开说,“别人都说王晓棠漂亮,我看到她就有气”,被打成对抗江青文艺路线的“顽固不化”分子,被赶到怀柔林场劳动改造。王晓棠在那里一呆,就是人生艺术黄金年华6年。1974年,爱子生病,得不到治疗,死于非命。逆境中丧子对于王晓棠的打击,不啻五雷击顶,但这个“集美丽和坚强于一身”的女人并没有被打倒,她心中更坚定一个信念:生命不息,一定要重返岗位,重回银幕!

      
                                王海棠少将接受重庆电视台采访
    1975年底,王晓棠终于回到八一厂。从此,她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所挚爱的电影事业中去。后来,王晓棠出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副厂长、厂长,1992年兼任党委书记,授予大校,1993年7月晋升为将军。她在领导岗位的十多年,有着不凡的远见卓识。1993年,王海棠说服领导班子成员,求得总政治部的支持,花1600万元,在北京丰台区王佐乡购买700亩地,建起了全国唯一一家多功能军事影视生产基地。可为影片摄制提供外景拍摄场地及使用道具,并供游客参观。基地分为"文戏"、"武戏"两个区域。文戏区占地200亩,区内设有"双清别墅"、"江南水乡"等景点,并规划建设"丰泽园"、"南方小镇"等。武戏区建有"咸阳城"、"道具城"、"车炮库"等景点,并设有"军事战区"、"军事训练区"、"特技表演区"、"战车展览区"等。如果不算影视基地给影视发展的贡献,去算现在土地的增值,应该是几十个亿吧?

    
              王晓棠 中国邮政用在世表演艺术家照片发行邮票小型张第一人
    王海棠不仅建起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影视基地,还全身心领导编辑、摄制了《大转折》、《大进军》等巨片。2001年王晓棠自编自导的《芬芳誓言》再次荣获当年度《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华表奖、评委会奖。2002年荣获意大利“第三个千年国际奖”。 2005年,中国电影诞辰百年之际被评选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中国电影百年百名优秀演员”。 2009年8月获得中国电影表演学会终身成就奖。多才多艺的王晓棠在演员、导演和行政这“人生三部曲”中,给自己画上了一个最漂亮的句号,可谓:“傲视群芳,俏也争春”。

    于蓝

                   
    于蓝(1921年6月3日~)曾用名于佩文、韩地,辽宁岫岩人。表演艺术家,第二、五届、六届、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的代表。

    于蓝早年失去母亲,父亲曾任地方法官。“九一八”事变后迁回关内,辗转定居北平。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在北平上中学时因参加抗日宣传被捕,最后释放,她背着家庭去延安,得到杨成武帮助,将她送往延安赴延安,先后在抗大和女子大学学习。她普通话标准,参加了一些话剧表演,1940年被调进了鲁迅艺术学院的实验话剧团,后进入、东北文工团、东北电影制片厂、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员。1950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1956年毕业于北京中央戏剧学院表演专修班。

            
    “文革”开始,于蓝和田方就一同被打倒,两人都被下放劳动。1974年拍摄《侦察兵》后,因患乳腺癌,加之在文革时期下放劳动中摔成重伤,没有治愈,她不得不忍痛告别自己的演艺生涯,开始做导演。1981年出任儿童电影制片厂首任厂长。主演的影片有:《白衣战士》、《翠岗红旗》、《龙须沟》、《林家铺子》、《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等。1961年,主演《革命家庭》获得第二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于蓝被评为“22大影星”之一。于蓝直到80岁才从儿童电影制片厂正式退休。

   张瑞芳

               
    张瑞芳(1918年6月15),著名表演艺术家,全国政协第三、五、六届委员,全国妇联第四届执行委员,全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中国影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影协上海分会副主席。

    河北保定人。1935年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学习,并参加戏剧活动,曾演出《放下你的鞭子》、《黎明》等剧目。抗日战争爆发后加入民族解放先锋队,随北平学生战地移动剧团在各地宣传抗日救亡。1938年至重庆,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怒吼剧社、中华剧艺社等剧团任演员,在二十余部话剧中扮演主要角色,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棠棣之花》、《屈原》、《家》、《北京人》等。1940年在重庆参加拍摄影片《火的洗礼》。1946年任长春电影制片厂特约演员,在影片《松花江上》中以质朴的表演塑造了村姑妞儿的形象。

                 
    1949年后,相继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上影演员剧团团长。因主演影片《李双双》,1963年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成为影后。主演的其他影片有《母亲》、《家》、《凤凰之歌》、《三八河边》、《大河奔流》、《泉水叮咚》等,并在《南征北战》、《聂耳》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其表演质朴感人,富于激情。

    张瑞芳为新中国电影奉献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喜剧形象——“李双双”,她曾是话剧舞台上闻名遐迩的四大名旦之一,从舞台到银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形象。1962年的快嘴“李双双”,让她达到电影演艺事业巅峰。

    谢芳                        

           
                     谢芳,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

    谢芳,1935年11月1日出生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原籍湖南益阳,生于湖北黄陂。父亲是神学院的教授,母亲早年肄业于燕京大学。原名谢怀复,因当时东三省被日军占领,故名怀复,取怀念并收复国土之意。谢芳自幼受父母的教育和熏陶,天资聪敏,喜读诗书,酷爱文艺。1950年从香港返回内地,在汉口圣罗以女中就读。1951年毕业后,被中南文工团吸收为演员,后该团改为武汉歌剧院.因为她素质好,又勤奋,很快便成为歌剧院主要演员,与她的丈夫曾同台扮演过歌剧《小二黑结婚》,《货郎与小姐》,《开花结果》,《白毛女》,《太阳初升》中的男女主角,名显一时,颇露才华。

          
    谢芳是60年代气质特殊的一位女演员,虽然扮演的都是革命英雄人物,但浓浓的书卷气和小资情调却难以掩饰,又是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银幕代言人。一九五九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青春之歌》,谢芳被著名导演崔嵬选中,扮演林道静而一举成名,轰动了中外观众。1963年起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她在《早春二月》主演了大革命时期的小知识分子陶岚的形象。接着又拍了《舞台姐妹》,与《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被称之为那个年代里最经典的三部影片。随后还拍摄了《泪痕》,《第二次握手》,《李清照》等影片,以及电视剧《女经理的一天》、《最后一位市长》、《舞台新姐妹》、《灯火阑珊处》等。1981年,谢芳去美国参加中国电影周的宣传活动,随访美国电影界。

    祝希娟

               
            祝希娟,我国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全国政协委员,新中国第一影后。

    祝希娟,1931年出生在江西赣州,初中时被选入赵丹导演的影片《为孩子们祝福》中饰演一个小角色。

    1956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1960年毕业。后任上海戏剧学院实验话剧团、上海青年话剧团演员。演出了莎士比亚的《无事生非》、莫里哀的《吝啬鬼》、《南海长城》、《刘胡兰》等。1962年,主演的《红色娘子军》,获首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成为新中国第一影后。

    随后,祝希娟又在《燎原》、《啊!摇篮》、《法人代表》、《青山恋》《无影灯下颂银针》《模范丈夫》《男性公民》《迷人的年轻城》《最后的贵族》《七彩马拉松》等影片中饰演主角色。还曾导演兼演出电视剧《为明天祝福》、《江南明珠》等。成为1962年受文化部表彰的二十二个明星之一。

              
                             祝希娟拜望还健在的当年红色娘子军
   20世纪80年代初,祝希娟随中国电影代表团访问日本东京,路经深圳。那时,深圳只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城镇。但她却萌发了“去建设深圳,建电视台,拍电视剧”的想法。1983年11月初,她离开了她学习和生活又使她扬名的上海,她举家南迁。1984年元旦,深圳特区电视台诞生了。祝希娟从电影明星“跳”到电视台当“领军人”,成了深圳电视台副台长,并成为该台第一位节目主持人,主演话剧《再见了,巴黎》、《肮脏的手》、《裂变》、《特区少年》、《超越生命》和《大风警报》等。其中《特区少年》、《超越生命》和《大风警报》3部电视连续剧,曾一口气拿下“飞天奖”三个大奖。1996年8月,祝希娟开始向美国进军,她率深圳电视艺术中心摄制组赴洛杉矶与美国上海—洛杉矶娱乐公司合作,拍摄电视连续剧《百老汇100号》,这部反映华人新移民的故事,在大陆和美国华人社区引起不小的轰动。祝希娟被人们称为“深圳电视剧的拓荒者”,真可谓实至名归。

                     
    1998年9月,祝希娟退休,她告别了深圳,与先生侯烽民一起到美国洛杉矶定居,成为大洋彼岸新一代移民。侯烽民原系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主任,他在美术创作上有一“绝”,能在宣纸上画油画。2002年,布什总统选用的白宫圣诞卡片,就是侯烽民的学生吕震环创作的。夫妇俩退而不休,与好友连手创办“美国琼花影视艺术公司”,祝希娟任总裁,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

     白杨

      
     白杨,原名杨成芳,又名杨君莉,中国著名电影、戏剧表演艺术家,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白杨,1920年4月22日生于北平。1931年考入联华公司,处女作《故宫新怨》。1936年以《十字街头》成名。1937年“七七”事变后,她与陈白尘,沈浮组成影人剧团,深入人民生活进行宣传抗日救国话剧的演出。1938年,白杨与沈西苓、赵丹、魏鹤龄等电影工作者,来到重庆的中央电影摄影场,拍摄了《中华儿女》、《长空万里》、《青年中国》等影片。在重庆和成都开始了她的舞台艺术活动,主演了“屈原”、“雷雨”、“日出”、“天国春秋”、“复活”等著名话剧,扮演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使她的表演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被誉为当时中国话剧界的“四大名旦”之一。

                      
    解放后,她从香港回到北京,先后在《团结起来到明天》、《为了和平》等影片中,塑造了各种优美动人的妇女形象,她的表演艺术也在国内外赢得声誉。1957年《北京日报》、《沈阳日报》举办的最受欢迎的影片、演员的评选活动中,白杨主演、达到了她艺术成就顶峰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祝福》、《为了和平》名列前茅,评选的五位最受欢迎的演员中,她又独占鳌头。同年,她作为中国电影代表团成员,参加了捷克第十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祝福》一片获特别奖。

    80年代,白杨还在电视剧《洒向人间都是爱》中塑造了宋庆龄的形象。白杨的表演风格质朴、优美、自然、含蓄,长于表现东方女性神韵,一生扮演过20多个银幕形象,在话剧舞台上塑造了54个人物,60年代被评选为22大明星之一。

    白杨著有表演艺术专著《电影表演技艺漫笔》、《电影表演探索》及诗文集《落入满天霞》。1996年9月18日去世,享年76岁。

    上官云珠

                
                        上官云珠,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

    上官云珠,1920年3月2日出生在江苏,在乱世风云里苦苦挣扎着的上官云珠,几经辗转来到上海,开始了她上海滩十里洋场的美丽人生。四十年代初,上官云珠拍摄了她的电影处女作《玫瑰飘零》,开始在影坛上崭露头角。40年代后期。她在“左翼”文化运动领导的昆仑影业公司里所拍摄的许多进步影片,几乎走遍上海滩大大小小的演出团体,即使没有报酬也要参加演出。终于,她因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丽人行》《希望在人间》《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等经典名片中塑造了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成为中国著名经典名片,而蜚声影坛。

    上官云珠,典型的精明世故上海美女,还具江南小家碧玉的本分。这个旧上海十里洋场洇染下走出来的女子,终于脱胎换骨,凝成一段冰清玉洁的沉香。

    1952年,在全国第一届优秀电影评比中,《乌鸦与麻雀》获金质奖,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亲切接见。

                   
    解放后,上官云珠不仅主演了《南岛风云》、《小白旗的风波》等著名电影,并跟随中国电影代表团出访捷克,她还另辟蹊径,为灾区筹款义演,为劳军义演近两百场,吃穿住都在舞台上,一天两场、三场,直到过度劳累患急性肺炎昏倒在舞台上。

                      
    但上官云珠的洁身自爱并没有让她逃脱历史的捉弄。1968年9月开始,由江青直接操纵的“上官云珠专案组”和林彪秘密成立的“上官云珠特别专案组”,相继逼迫上官云珠,写出与毛泽东、周恩来以及其它首长在一起跳舞的真实动机的交待材料。可是,能写的都已经写了,上官云珠搜肚刮肠,也实在写不出令“专案组”满意的材料。1968年11月22日傍晚,上官云珠又被专案组提审。对审讯人员的威逼,上官云珠无话可说,审讯人员一阵猛扇耳光,拳打脚踢,折磨了她两个多小时后,把上官云珠踢出门外,并下最后通牒第二天必须交代,否则后果自负。1968年11月23日凌晨3时,身心极度疲惫、万念俱灰的上官云珠跳楼自杀。

      金迪

          
                            金迪,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

    金迪,原名金慧琴,曾名金狄。1933年2月出生上海。1950年,鞍山市文工团演员,1952年考入东北鲁迅文学院表演系,毕业后,任东北人民艺术院演员,在话剧《尤利乌斯.伏契克》、《美丽的姑娘》、《日出》、《前进再前进》等剧中饰演女主角。1956年,话剧《前进再前进》参加第一届全国话剧汇演,获三等演员奖。1958年参加拍摄影片《花好月圆》。后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1959年在《我们里的年轻人》中成功地饰演农村女青年孔淑贞。后又在影片《笑逐颜开》、《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担任女主角,1960年被文化部授予“二十二大明星”之一。1975年入峨眉电影制片厂,先后在《我的十个同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84年与红怡等人合作创作电影剧本《大雁北飞》,并担任女主角摄制成片。1987年调往深圳电视台工作,任导演。执导了电视剧《升华》、《豪华聚餐会》和大型歌舞电视片《歌舞荧屏--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