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红楼梦1962百度云:太阳系里的中国名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57:18
本报记者 吴月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5月07日   第 08 版)



黄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学家。浙江嘉兴人。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是国际著名的中国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固体物理学先驱、中国半导体技术奠基人。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5年7月6日16时18分,黄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吴孟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1922年生于福建省闽清县,马来西亚归侨,擅长肝胆疾病的各种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擅长肝癌、肝血管瘤等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李振声:著名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有“当代后稷”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之称。1931年出生于山东淄博,系中国科学院院士。获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闵恩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催化剂之父,主要从事石油炼制催化剂制造技术领域研究,是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获得200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同年获“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年近九旬的吴孟超向与会者深深鞠了一躬,深情地说:“我唯有立足科技前沿,弘扬科学精神,投入到自主创新的实践中去,才能直面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
这一幕发生在日前举行的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者小行星命名仪式上。至此,广袤无垠的宇宙太阳系里又将有4颗小行星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
四位科学家获小行星命名
这4位获小行星命名的科学家是:黄昆、吴孟超、李振声和闵恩泽。以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并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而正式命名的。
在命名仪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分别向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者吴孟超、李振声、闵恩泽本人和黄昆所在单位代表颁发小行星命名证书和小行星运行轨道铜牌。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者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矢志追求、勇于创新、勤于奉献,用自己的智慧、勤劳和汗水,为中国科技创新与进步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名字命名小行星,不仅是中国和国际天文学界给予这些杰出科学家的褒奖,而且还表达了全社会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的崇高敬意。”万钢说。
此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叶笃正和谷超豪已获得过小行星命名。有关负责人表示,以后还将分批以最高奖获奖者名字命名小行星。
中国人第一次发现并命名小行星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一项殊荣。
小行星的名字由两部分组成:前面一部分是一个永久编号,后面一部分是一个名字。  发现者拥有对小行星的命名权,命名权在10年内随时可以行使。所有的小行星命名,须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才公布于世成为该天体的永久名字,并为世界各国公认。早期小行星的命名多选取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后来演变为发现者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形式,绝大多数小行星的命名成为对特定人物、地点、组织或事件的纪念。
中国人第一次发现小行星是在1928年。
当年,23岁的中国青年张钰哲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天文系留学,成为中国第一个学天文的留学生。1928年冬,张钰哲终于发现了一颗旧星空图上没有的小行星。他经过大量准确的计算,并通过权威的小行星中心站鉴定,最后证实:他发现了一颗从未被人发现的小行星。按惯例,发现人自己可以给这颗小行星命名。张钰哲面对自己的成功,想到的是祖国当时正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欺凌,要为中华民族争光,于是毅然决定以“中华”来命名这颗小行星。这颗小行星的国际编号是“1125”,这是第一颗由中国人命名的小行星。
小行星的中国命名
现在,天空中除了有“中华星”外,还有100多颗由中国杰出人物、中国地名和中国的著名单位命名的小行星。
20世纪70年代,先后有一批小行星以我国古代人的名字如著名科学家张衡、祖冲之、一行、郭守敬、沈括等命名。
1990年3月11日,为表彰旅美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教授对人类的杰出贡献,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现的编号为“2752”的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这是我国首次以当代知名人士名字命名的小行星。之后,一批小行星陆续以当代杰出科学家,如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周光召、钱学森、钱三强、朱光亚,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陈省身,著名文学家巴金等名字命名。
此外,我国还常用中国地名或大学名给小行星命名。
以中国地名命名的小行星有北京星、广东星、香港星、澳门星、台湾星、上海星、西藏星、扬州星、广州星、深圳星、延安星、喜马拉雅星等。
以著名单位命名的有希望工程星、南京大学星、中国科学院星、自然科学基金星等。
另外,还有两位学生和一位老师的名字也上了小行星,他们是华东师大二附中老师叶佩玉、北京中学生孟奂和南京中学生华演。我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的名字也将出现在小行星上。
链接一
四位科学家资料(见图)
链接二
小行星的命名常规
小行星命名一经命名则由国际小行星协会公告各天文组织,成为国际性的永久命名。其命名规则有:
1.命名尊重小行星发现者的提议,甚至发现者可以申请为各种动物命名。
2.一般命名仅授予在某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或者团体。
3.地名和事件也可申请命名,例如:北京奥运星和神州星。
4.政治家、军事人物或者政治、军事事件必须在逝世后或发生100年以后才能命名。
链接三
部分与华人有关的著名小行星
第一颗在中国土地上发现的小行星:139 九华星(发现者J.C.Watson)
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1125/3789 中华星(发现者张钰哲,后1125更改为3789)
第一颗以中国人名命名的小行星:1802 张衡星(发现者紫金山天文台)
第一颗以中国地名命名的小行星:2045 北京星(发现者紫金山天文台)
第一颗以中国县名命名的小行星:3611 大埔星(发现者紫金山天文台)
第一颗以台湾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2240 蔡星(蔡章献)(发现者哈佛天文台)
第一颗以中国太空船名字命名的小行星:8256 神舟星(发现者紫金山天文台)
为表扬香港中学生陈易希在发明上的成就命名的小行星:20780 陈易希星(发现者LINEAR小组)
为纪念北京奥运会而命名的:2008北京奥运星
链接四
以中国大学命名的小行星
北京大学星
1998年5月4日,经国际天文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一颗最新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北京大学星”。小行星的国际永久编号为第7072号小行星。
南京大学星
2002年5月16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正式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1958年4月7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901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南京大学星”。
北师大星
2002年,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提名委员会批准,由中科院北京天文台发现的编号为8050号的小行星日前被命名为“北师大星”。
山东大学星
2004年10月17日,国家天文台在济南宣读了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关于“山东大学星”的命名公报。“山东大学星”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在1997年10月15日发现的。因为这颗星被发现的日子,恰好是山东大学建校96周年校庆日,国家天文台决定将它命名为“山东大学星”。
中国科大星
经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所属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讨论通过,国际小行星中心于2007年4月2日发布第59386号《小行星通报》,正式通知国际社会,第19298号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中国科大星”。
清华大学星
2011年4月,为纪念清华大学建校百年,以“清华大学”命名了一颗小行星。这颗行星的永久编号为16982号。它是1999年1月10日,由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于兴隆观测站发现的。
链接五
月球上以中国人命名的环形山
环形山是月面上最显著的地貌特征。环形山多以著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月球背面的环形山中,有四座分别以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名字命名:石申环形山、张衡环形山、祖冲之环形山和郭守敬环形山。另外,为纪念一位传说为尝试飞向天空而献身的万户(实际上是旧时一种官名)而命名的环形山,叫“万户环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