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马力李健 韩雯雯:陈光标:首善,还是首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1:58:07
    陈光标:首善,还是首恶?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魏城 

  一直与“争议”相伴而行的陈光标最近又引起了争议,不,这一回已非一般的争议,而是一场很大的风波。这些天来,这场风波把无数中国人搅得坐卧不宁,走火入魔。

  虽然陈光标落选最新的中国慈善榜,但他曾经是两届“中国首善”。这场风波之前的争议基本上是围绕着他的行“善”方式,但在最近的这场风波中,先是有记者质疑他的行“善”是否有水分,后是有记者索性质疑他是否行“恶”。

  4月23日,《中国经营报》发表了长篇调查报道《破解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声称“陈光标高调的慈善背后却也暗藏玄机,在过去几年,其承诺所捐项目多有水分,而作为其事业之本的江苏黄埔目前也已陷入经营困境……”同日,《华夏时报》亦剑指陈光标,发表了题为《陈光标缩水》的新闻报道。但两篇报道尚未全面否定陈光标。

  4月28日,《南方都市报》发表了报道《陈光标旧事再调查》,几乎全面否定了陈光标的人品,而且火力更猛,爆料更多:“其震后驰援的事迹曾被疑为子虚乌有,而其在家乡捐建的公益项目亦被指假慈善之名,谋一己之私”;“其扑朔迷离的公司业绩及巨额善款来源,一直是悬在民间的巨大问号”;此外,这篇报道还提到了“一场与其‘慈善工程’关联的恶性事件,至今仍刺痛着当地人的记忆……”

  而过去所有对陈光标“高调慈善”、“暴力慈善”、“身后裸捐”等做法心怀不满的人,其新仇旧恨似乎也都被这三篇报道所引爆。这几天,网上涌现了不少质疑陈光标人品或其影响的文章,新浪微博上,有人甚至把曾经的“中国首善”称为“中国首恶”。

  但这三篇报道引爆的,并非都是讨伐陈光标的声音,恰恰相反,声浪更大的,却是讨伐这三篇报道的声音。《中国经营报》的报道在其网站上发表后,网民的大部分跟贴都是愤怒驳斥这篇报道的帖子,在采写该报道的两位记者的微博上,也充满了谩骂,这类的评论如此之多,言辞如此之激烈,以至于其中一位记者不得不“拉黑”部分评论者。

  《南方都市报》的报道发表后,情况略有转变:一些原来力挺陈光标的人改变了态度,一些原来就讨厌陈光标的人则强化了以往的观点。例如,一个署名“天子万年”的网友发表评论说:“就目前的揭露来看,‘欺世盗名’的帽子他已经戴定了。这是性质问题。以我的判断,他的问题还不止于此,官商勾结会是他第二顶帽子。会不会成为另一个‘南霸天’,你就等着看吧!”

  不管哪一个阵营,这三篇报道所带来的震撼都是非常强烈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有太多的偶像被拉下了神坛,中国人也见惯了原来大红大紫的英雄、模范最终却变成小丑、罪犯,但陈光标有些不同:他一直自称“好人”,他的众多粉丝自然认同他的说法,即使那些反感其做事方式的人也认为,在中国这个贫富分化日趋严重、同情心日趋稀缺的社会里,无论如何,陈光标毕竟还是在行善事。如果一个自称行善的人,实际上却是在行恶,其震撼力自然远远超过歌星逃税、官员贪污、教授涉黄;如果陈光标本为好人,却被冤为恶人,其负面影响也许更坏:许多人担心,原来就一毛不拔的中国富豪,看到陈光标的悲惨下场,就会变得更加吝啬,更加低调,或者在吝啬和低调时会更加心安理得。  

  其实,即使《南方都市报》的报道发表后,网上的挺陈派人数仍然多于反陈派。网友“黄晓清”说:“我支持陈光标,即使他的钱来路不明,但他在用钱做好事;比起多数默默无闻的大富豪,陈光标有胆量。”网友“回首不见”写道:“即使陈光标的钱来路不明,他毕竟是在做善事,我仍然支持,中国有几个有钱人来路都是干净的?又有几个陈光标呢?最后,我宁愿相信,这世界还有善良,即使堕落如当下!”

  一些著名的企业家、经济学家也出面支持陈光标。360董事长周鸿祎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 大家都是普通人,有七情六欲优点缺点,为什么要用神或者圣人的标准来要求呢?”分众传媒董事长兼CEO江南春也发微博说:“支持光标,现在做好事为何也有这么大挑战呢?” 经济学家郎咸平的评论则是:“捐总比浪费好,更比贪好。实实在在做好事,高调又何妨?”

  另一位企业家、京东商城的CEO刘强东更用当下流行的“咆哮体”写下了这样的微博:“很多网友希望我能帮助他人!老刘并非没有捐过!只是一直以来,我害怕公开!真的怕被别人知道!怕被骂!怕被羞辱!怕被指责别有用心……怕被卷入无底漩涡!看到光标的下场,反而让我很愤怒:我他妈的为什么要害怕?我也要公开说出来!为了中国捐助人的尊严!也为了更多有钱人勇于并且能够安心捐助!”

  后来,他还是因为害怕而把这条微博删除了。但一个名为“站长之家”的网站(chinaz.com)却把这条微博留下了截图,放到了网上。

        有些人并不把自己看成是挺陈派或反陈派,但他们支持媒体还原事实真相的努力。例如,财经记者赵何娟认为:“我更看重的是陈光标捐赠真实性,而非他的捐赠风格。高调低调本身没有对错,但是若是假捐赠则是诚信对错问题,对慈善的影响负面意义大过正面意义;若没有假捐赠,则最多是爱作秀爱表演的问题。”

       博友“仗三尺龙泉”则感叹道:“探寻真相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这会撼动我们固有的思想甚至价值观。但不探寻真相更是危险的,会使一个民族泯灭希望。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努力追寻生命中的纯真,但求无愧于心。”

  但简单地说一句“探寻真相”,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中国人这一次对陈光标人品评价的对立,以及前一阶段中国网民对钱云会案、李庄案、药家鑫案的激烈观点碰撞,都清楚地说明:一、在社会分化日趋严重的中国,不同阶层、不同立场的人,在筛选事实、探寻真相的过程中,很难做到不受预设立场和隐形偏见的影响;二、即使面对相同的事实,不同的人也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诠释。

  公平地说,这次采写相关报道的三家不同媒体的记者,也许与陈光标并无个人恩怨,他们欲摧毁陈光标这尊神像的初衷,也是为了净化慈善业,但自命为监督者、质疑者的媒体,在力图把某人拉下神坛的过程中,是否也在有意无意地筑建着一座高不可攀的道德神坛?媒体在畅谈天下事、纵论天下人的同时,是否也已有心无心地把自己放到了这块不受监督的道德高地上?

  这场围绕着陈光标是否诈捐的大争论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判断陈光标善行真伪的层面,因为相比起微观的真伪,宏观的真伪更为重要。  

  例如,与《南方都市报》同属南方报系的《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版主编周斌,在其微博中,便如此对比和反思媒体在陈光标风波与不久后发生的蒙牛风波中的角色:“如果媒体只批陈光标,不批蒙牛,这种选择性批判太可怕了。选择性批判不如不批判,因为很容易让媒体本身变成打手或者棍子。而选择性批判,这是所有媒体面临的困境。我无意诋毁我的同行,但是我们都生活在这种痛苦之中。”

  同理,在许多普通网友看来,宏观的公平也远远重于微观的公平。

  例如,网友“克里斯托夫-金”说:“我为陈光标打抱不平!一个民营企业家,一个真金白银捐赠人,就做了点秀,赚了点商机,就要被口诛笔伐、斗倒都臭,就像对待犯人一样强迫晒出明细账,天理何在?那么多巨富不捐,那么多贪官不究,非要打击陈光标,以后谁还敢捐?不捐还不行吗?中国,为什么不对无私奉献、慷慨解囊的人公平宽厚一点?”

  再如,网友“麦克龙”说:“我们的媒体能不能干点更有价值的事?靠道听途说,挖原罪,揭老底,在中国搁谁谁抗得起?柳传志还是王石?在这件事中,这些媒体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到底是什么?”

  我猜测,这两位网友心中的“不平”大概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企业家中大多数人都有“原罪”,陈光标因高调捐款被追究,而众多的巨富们却因低调不捐款而不被追究,这公平吗?

  其实,这是一场整个中国社会的大质疑、大拷问。被拷问的、被质疑的,不仅仅是陈光标,也包括作为“质疑者”、“拷问者”的媒体和媒体人、中国的慈善事业、中国人的道德标准、乃至世间万物的真相。

  当然,真相之所以难以获得,不仅仅因为微观与宏观之别,也不仅仅因为人们观察事物的视角不同,更重要的是,作为观察者的人,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

  1950年,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拍了一部电影《罗生门》,讲了一个发生在12世纪日本的故事:武士金泽武弘被人杀害在丛林里,作为证人,樵夫、凶手多襄丸、死者的妻子真砂、借死者的魂来做证的女巫都曾被招到纠察使署,但他们都怀着利己的目的,竭力维护自己,提供了美化自己、使得事实真相各不相同的证词。

   香港歌手谢霆锋2002年退出歌坛前的最后一张专辑中,也有一首名为《罗生门》的歌,歌中这样唱道——

              你说看到一个苹果

              我说看到一点星火

              到底我们谁看错

              我们只看到自己爱看的结果

              看不到最丑陋的心魔

              我们挤在一起生活

              每个人一样寂寞

              让美丽的谎言修成正果……

(FT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