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警王txt全集下载:钢琴怪杰对巴哈的“诠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05:31

钢琴怪杰对巴哈的“诠释”

2011年05月05日 17:40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作为巴哈的诠释者,古尔德对作品有非凡而真挚的见解……在同样的谱上有不同的逻辑思考和感性解读,然后寻找出他本人认为可以被接受的答案。

  巴哈的《郭德堡变奏曲》相传是一首治疗失眠之作,话说一位叫凯萨林的伯爵因长期受失眠宿疾所苦,请来宫廷大键师郭德堡为他演奏,郭德堡于是委托老师巴哈拔“笔”相助,写一首可在夜间演奏的曲子,以助伯爵入眠。

  伯爵是否因此能够一觉到天明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郭德堡接到这首曲子后,诚惶诚恐、寝食难安,因为这部作品在演奏上被公认是键盘乐器中最“穷凶极恶”的高难度作品之一。

  它听起来优美、祥和、宁静,其实一点也不可怕,但深入分析,你会发现这是一部有高度数学性的作品。它有30段变奏,再加上开头的咏叹调和曲终的主题重复,构成拥有32个乐段的《郭德堡变奏曲》。32是2的5次方,而在30段变奏中,巴哈也进行了慎密的计算,其中,每三段变奏就出现一段卡农,而每段卡农的音程又各差一度,其结构宛若几何般精准,简直妙不可言 。

  众所周知,德国钢琴怪杰古尔德一生都在钻研这部作品,也破天荒地为同一作品录制过两次唱片,一次是1955年6月, 在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位于纽约30街的录音室;专辑甫发行便立即风靡全世界,奠定他本来就快速跃升的演奏地位。第二次是1981年4月,刚好是他50岁生日的前一年,也是他逝世的前一年。

  如果要用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说明这两个版本的差异,那就是1955年的版本是出自一个年轻人之手,而1981年的版本则是来自一个成熟的音乐家。较早的版本听起来是傲慢的,古尔德以令人惊叹的高速飙过,挟以让人不寒而栗的坚实技巧,整体演绎异常辉煌,但有点乳臭未干,听起来少了点感染力。

  录制第二个版本时,古尔德已接近走完他隐遁孤寂的一生,在生命的最后,他打破自己从不重复录制同一曲目的纪录,只因为这部作品对他有太大的吸引力,终其一生,他都在重新寻找这部作品的音乐线。

  在录制第二张唱片时,古尔德的速度明显放慢了,情感更温暖,甚至带点挽歌的味道,而他的招牌哼唱,在这里也变成是一种和钢琴的击键形成和声对位的旋律。这种自我催眠似的哼唱不是普通的哼唱,而是清楚到连劣质音响都能听得一清二楚的哼唱,仿佛弹奏的人已达到一种人琴合一的境界。

  这两个版本一直被拿来比较,至于谁好谁坏,这完全是个人品味问题,又或者因为个性、年龄、心情,你有不同的选择,或在同一天的不同时刻,能引起你共鸣的,会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版本。这种诉诸感性的聆赏过程,恰恰是音乐之魅力所在。

  但不管是哪个版本,古尔德的演奏都堪称是典范,清澈、优雅,不可思议的清楚分句让每一个音符都言之有物,而在聪慧和灿烂的背后,是一个最精髓的古尔德。

  作为巴哈的诠释者,古尔德对作品有非凡而真挚的见解,那不仅仅是把棘手的难度段落攻克下来的问题,而是如何在同样的谱上有不同的逻辑思考和感性解读,然后寻找出他本人认为可以被接受的答案。

  要知道,巴哈的谱绝多时候只有音高和节奏,谱上并没有指定速度、句型或情感表现。在高度的抽象性中,唯有古尔德的演奏,不管是1955还是1981年的版本,始终充满不可取代的完美性。这就是古尔德天才的地方。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文/胡文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