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和战列舰:姜莱:英国王室为何命长运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55:10

姜莱:英国王室为何命长运久

(2011-05-03 12:23:20)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百家争鸣

姜莱:英国王室为何命长运久

发布时间:2011-05-01 01:30 作者:姜莱 字号: 点击:

——副题:英国不是中国

 

 

英国的王室传统可以追溯到7世纪。公元829年,威塞克斯王国的国王埃格伯特征服其它王国,成为英格兰的共主。威塞克斯王朝传了15代国王,到埃德蒙二世时,终于无力抵挡丹麦人,被迫与丹麦王克努特分治英格兰。1016年,埃德蒙二世死,克努特兼并了整个英格兰,开始了丹麦王朝的统治。但在1042年,威塞克斯王室后裔“忏悔者”爱德华,以母系血统继承了丹麦人的王位。

  1066年,忏悔者爱德华临终前授意贤人会议选举哈德罗二世为王。但来自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公爵、“征服者”威廉一世渡海征服了英格兰,建立了诺曼王朝。威廉一世的儿子亨利一世因为没有子嗣,死后被外甥斯蒂芬夺得王位,但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及其子亨利二世不服,打败斯蒂芬,迫使斯蒂芬立亨利二世为继承人。1154年,亨利二世开始了金雀花王朝的统治。

  金雀花王朝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在此期间,金雀花王朝的第三代国王,“无地王”约翰于1215年在贵族胁迫下签署了《自由大宪章》,开创了世界宪政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无地王”之子亨利三世在位期间,又通过了《牛津条例》和《威斯敏斯特条例》,开设了立法机构议会。到亨利三世之子“长腿”爱德华一世在位期间,英国的议会制已发育成熟,还吞并了威尔士、远征苏格兰,为英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爱德华一世之孙爱德华三世时代,揭开了英法百年战争的序幕,直到金雀花王朝被兰开斯特王朝取代。兰开斯特王朝与金雀花王朝其实一脉相承,其国王亨利四世是爱德华三世的孙子,为受封兰开斯特公爵的王子冈特之子。

  1455年,爱德华三世孙女菲丽帕的后代、约克公爵起兵造反,这场战争史称“红白玫瑰战争”,亨利六世最终败于约克家族之手。约克家族的爱德华四世继位,建立了约克王朝。但玫瑰战争仍未结束。1485年,兰开斯特公爵冈特曾孙女的儿子亨利七世从国外攻回英国,杀了约克王朝末王理查三世,建立了都铎王朝

  亨利七世之子亨利八世因废后问题,同罗马教皇决裂,在英格兰推行宗教改革,英格兰国王从此成为“国教的领袖”,亨利八世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使英格兰顺利度过宗教改革的混乱时期,并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但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婚,没有后嗣,都铎王朝结束,她的表侄孙(亨利八世妹妹的曾孙)、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继承了英格兰王位,称詹姆士一世,英格兰、苏格兰历史上第一次由同一国王统治,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

  詹姆士一世的儿子查理一世在英国1640—1648年革命中被推翻,由克伦威尔担任护国公。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斯图亚特王朝,但其弟詹姆士二世即位之后,众叛亲离,其女儿玛丽二世和女婿威廉在国内新贵族的邀请下,于是攻入英国,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玛丽二世及夫婿,是在接受议会的《权利法案》的前提下才得以即位的。在《权利法案》中,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征收赋税等。这一事件史称“光荣革命”,并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玛丽二世的妹妹安妮继位之后,宣布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为同一个王国。安妮无嗣而终,斯图亚特王朝终结。

  1714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一世外孙女的儿子、德意志汉诺威家族的乔治继承英国王位,开始了汉诺威王朝汉诺威王朝时期是英国大力向海外拓展殖民地,并开始工业革命的黄金时期,到了第六任国王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英国的海外殖民地达到3300多万平方公里,号称“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达到全盛。但与此同时,王室的实权却不断萎缩,逐渐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橡皮图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不愿再使用敌对国德国的姓氏,英国王室改姓为“温莎”,朝代名称也改称为“温莎王朝”。温莎王朝一直延续至今,在位的伊丽莎白二世是其第四任国王。英国王室尽管经历了许多王朝,但实际上,前后王朝之间都有或近或远的血缘关系,王室血统一直没有中断(以上资料主要来自雅虎—知识堂—圣贤)。

 

聊起了英王室的历史,是因为王室正在举行威廉王子的婚典,盛况空前,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同时老姜就一边在想,英王室固然已不如从前,但为何在英国仍具有至高无上的威望?想来想去,觉得以下这几件事儿,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出答案。对比英国的传统,再来看看中国的历史,我就觉得,中英之间的差别实在太大。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无论历史与文化,相距何止万里。

 

首先的印象是,英国政治文化中有一种妥协与宽容的传统。不是说任何时候,而是指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总能看到这种精神发挥重要作用。妥协是对所有利益集团而言的。但权势最显赫的一方的妥协,才是各社会成员彼此妥协的前提和基础。我们看到,英王室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王室能在关键时期做出让步。妥协,可以说是英王室的命根子。

 

英王室在历史上做出的关键性妥协,主要有两个时期值得回味。一次是在金雀花王朝时期,期间“无地王”约翰及儿子亨利三世,分别签署了《自由大宪章》、《牛津条例》和《威斯敏斯特条例》。另一次则是“关荣革命”,王室接受了议会的《权力法案》,君主立宪制度得以确立。这几次的历史性事件,都是以王室做出让步,让步后的王室得到贵族宽容,彼此间都既有利益损失、又都保住了自己的基本权利收场的。在这里,王室作为最大的利益集团,他们的妥协是至关重要的。这种让步对避免流血革命,形成权力制衡的游戏规则,以及在政治博弈中张扬法治与契约精神,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保障了王室的继续存在。

 

英国的这种政治文化传统,我们的历史中就很难看到。在我们这里,皇朝的核心势力,作为最大的利益集团,对它的政治对手采取的往往是穷追猛打、斩草除根、不留后患的斗争哲学。这种残酷的斗争哲学,对普通子民如此,对贵族集团也如此。以致无论是造反的农民,还是诸侯贵族,当他们与天子集团发生冲突时,通常都只能作出两种极端的选择:要么束手就擒,利益被彻底剥夺,及至人被处死,株连九族;要么推翻天子,取而代之。取而代之的新天子集团,对敌手同样如此,同样是残酷斗争,绝不留情。中国的历史就在这种斗争逻辑中恶性循环着。在一个统治者动辄“说不”的社会,被统治者没有了退路,统治者自己最后也会被逼到墙角,这就是我们看得最为清楚的中国史。

 

我的第二个印象是,英王室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或多或少、或强或弱受到了另一股强大势力的制衡,这就是贵族集团。权力制衡伴随着任何一个时期的英王室。这源于英国的封建传统。英王室最早的威塞克斯王朝,当它还是一个小王国时,就是一个部落联盟。这种联盟式的王国,贵族与王室之间,既有忠诚与服从的一面,也有相互尊重和制约的一面。贵族要忠于国王,国王也得信守对贵族的义务,不能任意侵犯贵族的权利。贵族与王室的这种权利平衡关系,构成了英国政治史的主线。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英国能产生民主制度,并且其民主转型的暴力色彩不浓。因为以权利制衡为基本价值的民主制度,在他们的历史中已埋下种子。王室受到贵族的制衡,也就同时得到了贵族的认可,具有了政治合法性,这也是英王室总能有惊无险,延续至今的原因。

 

还要指出,英王室与贵族集团的这种制衡关系,是通过契约而不是暴力威胁实现的。至少在大部分时间里,契约的履行靠的是信用,而不是武力恐吓。他们之间如果诉诸暴力了,大都也是因为契约关系遭到了波坏。稳定的契约关系,既是双方信守承诺的结果,也强化了讲信用、守规矩、重荣誉的文化性格。在某种意义上,也培植了一种法治精神。实际上,早期王室与贵族的这种契约关系,就是一种初始化的法治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划出了包括王室在内的权力边界,也划定了贵族的权利范围。双方都得讲规矩。遵守契约规矩,既是对王室和贵族的道德要求,也涵盖了即使贵为王者,也得“守法”的法治精神。王室对贵族守信,重承诺,讲规矩,既约束了自己,也保护了自己。这些东西,我们的政治史中就极少见。中国自秦始皇之后,贵族作为一个精神团队,实际上就已经湮没了。我们的藩王封侯,即使贵为皇亲国戚,也不过是皇帝的奴才。皇帝与藩王封侯之间,也不存在什么契约关系,主要靠的的是暴力威胁维持他们的平衡。这种关系中不可能存在真正的信用,更谈不上法治精神,充斥的是彼此彼此之间的防范猜忌。显然,处在这种政治博弈关系中的天子集团,如果有足够的暴力做后盾,固然可以为所欲为,轻易剥夺藩王封侯们的权力,甚至要了他们的命,但他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坐在火山口,随时面临权倾人亡的危险?

 

最后,英王室的命长,还有宗教方面的原因。欧洲发生新教革命后,新教逐渐在英国民众中占据上风,取代了天主教。在此关键时刻,英王室顺应民意,毅然同罗马教皇决裂,这一行动不仅把新教推上了英国“国教”的位置,也让英王成了“国教领袖”,在世俗的权威之上,又增添了一顶宗教之王的桂冠。如今的英国早已多元化,民众严格的宗教意识已经淡薄。但宗教精神仍在,王室作为宗教精神之父,“国教领袖”的记忆,经过历史的沉淀,也已进入了人们的下意识。这种意识与人们对英国王室传统的记忆相结合,王室就成了英国历史、荣誉、尊严的象征和代表。王室就是英国的历史,也象征着这个国家的未来,这种意识已深入人心。在可知的将来,英国社会的任何政治利益集团,都不可能取代王室的作用。

 

英王室作为国家尊严和荣誉的象征,它自身的德性又如何?总的看来还不错。王室虽然偶尔会闹出点丑闻来,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儿。现在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更是表现得中规中矩,品行端正,严于自律,没有任何绯闻缠身。王室为了彰显国家威严和王者气度,在举行一些仪式庆典时,常常会搞得非常铺张和豪华,但就王室成员的个人生活而言,还是比较随和、节俭、收敛的。这一点尤其令我唏嘘不已。我们这里的权贵和喉舌们,要民众尊重传统,自己却早把传统砸了个稀巴烂;要民众妥协宽容,自己却满口“绝不”,不肯作出任何退让。最糟糕的是,他们把自己当成国家的象征和代表,要民众尊重国家的尊严和荣誉,也就是尊重他们自己,可他们却德不配位,道德败坏,贪腐成风,伤风败俗,丑态百出。他们想像英王室那样命长运久,自己那一关就很难过去嘛。

 

201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