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凡轩辕剑大地皇者:“猫捉老鼠”:美国人耗巨资,对本·拉丹苦苦追杀了十多年 A08/A09-拉丹之死-新闻晨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12:18:56

“猫捉老鼠”:美国人耗巨资,对本·拉丹苦苦追杀了十多年

2011年5月3日 A08/A09:A08/A09-拉丹之死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张勇建/郭翔鹤

□晨报记者采访“基地”分子
晨报记者 陈征 现场图片


□接受采访的“基地”分子不敢露出真面目


□1995年,本·拉丹在阿富汗。

  □晨报记者 张勇建 整理报道

美国与本·拉丹之间的宿怨颇有渊源。在美国人眼里,拉丹一直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恐怖阴影。早在1997年本·拉丹变本加厉地在电视上对美国发出威胁后,中情局的任务就开始从监视本·拉丹转为制定对他的抓捕行动。

不过真正让美国立誓要除掉拉丹的却是在1998年8月7日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遭到炸弹袭击之后。那次袭击造成220多人死亡 (其中有12名美国人和40名外交机构在当地招聘的工作人员),将近5000人受伤。

针对这两处大使馆的袭击是同时进行的,并且明显出自一人之手。美国方面毫不犹豫地将主要怀疑目标锁定在一个人身上——本·拉丹。一周后,中央情报局初步掌握了本·拉丹参与这次袭击活动的有关证据,并且意识到美国随时可能遭到来自这位恐怖大亨的新一轮恐怖袭击。从此,美国和拉丹之间正式展开了一场漫长的“猫捉老鼠”的游戏。

首次军事突袭未达目的

面对来自拉丹的威胁,当时执政的克林顿政府多管齐下。一方面,政府下令让所有美国公司断绝与拉丹的经济往来,并呼吁各国停止与拉丹的贸易,冻结拉丹的银行账户。另一方面,美国人通过秘密渠道进行外交活动,还展开了大规模的海外刑事调查。对凡是与本·拉丹及其网络有经济和行动往来的人都进行了严格调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1998年的8月和9月间,在美国与国际间合作的努力下,许多被认为是拉丹在欧洲和美国的同伙相继被捕。

接着,美国政府就为实行报复行动而锁定了两个军事打击的目标:一个是位于阿富汗境内,喀布尔以南150公里的霍斯特,那里有“基地”组织的兵营、仓库和训练场;另外一个是苏丹境内的一家制药厂。

1998年8月20日,美军从其游弋在波斯湾上的军舰上发射巡航导弹,空袭了分布在阿富汗东南部属于塔利班控制区的本·拉丹的6处营地。79枚巡航导弹从航行在红海和阿拉伯海的美国战舰上腾空而起,两小时之后,它们准确命中目标。

不久,这次袭击受损情况信息逐渐从阿富汗透露出来。塔利班官方电台当时报道说,有21人死亡,30人受伤。而驻阿富汗的巴基斯坦记者报道,据目击者说至少有11人死亡,53人受伤。然而,这次行动让美国人十分失望:虽然本·拉丹正如情报人员猜测的那样藏身于那个地区,但他却成功地逃脱了。

多次追杀,屡错良机

美国发射导弹报复的第二天,白宫召开了一次会议,以研究下一步如何采取军事行动。由于上次的行动没有达到首要目的,与会者态度坚决地支持再次采取军事行动。克林顿总统则明确表示可以用武力杀死或抓捕本·拉丹及其主要助手。美国军方布置好了B—2型轰炸机,以便能够在24小时之内命中阿富汗境内的预定目标,还派出了携带巡航导弹的潜艇,在阿拉伯海24小时不间断巡逻。但是,五角大楼不赞同这个部署,理由是美国缺乏有关本·拉丹动向的准确情报。

此后,美国一直非常注意收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线附近山区所有洞穴的情报,并于2000年夏末,开始试用一种名叫“捕食者”的无人驾驶飞机。这种飞行速度很慢的飞机可以在阿富汗上空拍摄照片。不巧的是,情报收集初见成果时,飞机便坠毁了。

在一系列的情报收集活动中,美国确实获得过一些关于本·拉丹行踪的报告,但在唯恐失败的重压下,没有人敢贸然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美国也因此屡次错失良机。2000年的秋天,情报人员掌握了拉丹过夜的具体地点,但拉丹两年前“胜利大逃亡”的教训让决策人患得患失,没能及时采取行动。

由于顾忌出兵阿富汗既不会得到多数美国国民的支持,也不会得到其盟国的支持,并且还会招致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国家的一致谴责,克林顿政府一直没能采取军事行动。就这样,本·拉丹一直未能被除掉。2001年,最终导致了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

赢了战争,跑了拉丹

“9·11”事件后,美国清楚地知道幕后黑手正是本·拉丹,而他当时的藏身处是地处中亚的阿富汗。在那里,上台不久的塔利班政权对内实行宗教统治,在国际上奉行强硬外交,不给任何人面子。“强大”的塔利班武装为拉丹提供了保护伞,这也是基地组织发展壮大的原因之一。然而在美国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塔利班仍拒绝交出本·拉丹。美国要想抓住拉丹,必须先除掉这把保护伞。

2001年10月7日,美国发动了针对塔利班政权的空袭。

根据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同年11月23日的一次讲话,在战争过程中,美国为了追捕本·拉丹,派出了一种先进的新型间谍飞机——全球鹰加入在阿富汗的搜捕活动。

在同一时期,美国海军也宣布说,已命令海军舰艇在巴基斯坦海域附近检查一切来往船只,以防止拉丹通过海路逃跑。

这场强弱悬殊的战争的结果是不难预料的:几个星期内,美国就帮助北方联盟推翻了塔利班政权,并且大大削弱了基地组织的力量。

然而,正面战争虽然结束了,本·拉丹却依然没有抓住。在美军地毯式地搜索下,拉丹和塔利班前最高领导人奥马尔屡次逃过美军的搜捕,成了让阿富汗新任政府和美国人寝食难安的一块“心病”。

恐怖大亨多次“现身”

自向拉丹宣战以来,唯一曾让美国分神的是后来的伊拉克战争。对伊宣战让美国政府不得不将其精锐的作战部队调往海湾地区,美军对拉丹的搜索力度也因此减弱了许多。随着萨达姆的被捕,美国政府将搜捕力量再次集中到对付本·拉丹的行动上。

2004年10月,在美国人正忙着大选的时候,拉丹又现身了!当时,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公布了一段拉丹的最新录像。在录像中,拉丹首次承认发动了“9·11”恐怖袭击事件,并威胁要对美国发动新的袭击。

拉丹的现身再次牵动了美国人的神经。

2004年10月,布什下了一道命令:鉴于在以往行动中因军方与中情局之间的摩擦而贻误战机的教训,驻阿富汗的中情局战地情报官与陆海空三军特种部队,联合成立一个专事追捕拉登的特种单位——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布什还签署了一份“总统行政令”,授予这个司令部“尚方宝剑”,使它集“情报搜集”、“直接斩杀”、“协调作战”等大权于一身。这是美国作战史上组建的最高规格的 一支部队,而其目的仅仅是为追杀一个人!

据2007年9月2日出版的美国《新闻周刊》报道,在2004年,2005年之交的冬季,在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界巡逻的美国军队已经相当接近他们最想要抓到的人——乌萨马·本·拉丹,以至于他的部下已经准备发出约定的末日警告,枪击这个基地组织头目,并且集体自杀。但最终,保镖们没有扣动扳机,因为警报忽然又解除了——美国特种兵突然转了方向。

2005年底的一天,美军又接到了一份情报:扎瓦赫里、拉丹的另一名得力干将,以及其他“基地”组织骨干,将在靠近巴阿边界的巴基斯坦境内的一处房屋内开会——可信度达80%!

美军当时就认定,拉丹可能也在其中,准备急调30名“海豹”突击队员,连夜飞抵巴阿边界地区。

然而,五角大楼在接到作战方案后,经过几个小时的紧急研究权衡之后,最后决定取消行动计划。事后,各种情报来源都证实,“基地”组织的确在那里开了—会,研究来年的“作战计划”。而拉丹本人正是这次会议的主持者。

这让美国人懊悔不已。

耗费巨资,终锁定目标

从1998年美国中情局发布拉丹危险警报算起,美国人对拉丹的追杀已经超过了10年。正如布什所说,这是一场战争。而且是一场力量极为不对称的战争,一个国家对一个人。虽然拉丹疲于奔命,但美国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多年来耗资巨大的军费开支不算,根据美国政府公布的统计数字,自2001年起仅美国政府为“线人”发放的赏金就已高达5000万美元!

在美国对拉丹的行动中,动用了一系列高科技的武器。美国多次用美国空军“捕食者”无人机对拉丹所在的阿富汗山区进行攻击。美军利用无人机投弹曾打死过“基地”组织要人,但据说后来一些“基地”组织成员已经学会利用辨别声音来躲避无人驾驶飞机。

2007年8月,美国研制速度超过“战斧”导弹、时速6400公里的“X一5lA的冲压喷射导弹”来追杀拉丹。美军在托拉博拉山区对拉丹进行围捕,并对——些隐藏的山洞进行轰炸,但战斗结束后,却发现拉丹再次成功脱逃。

2009年1月14日,沉寂了一段时间的拉丹因为加沙冲突再次现身。拉丹在一个极端网站上发表录音讲话,号召穆斯林发动对以色列的圣战。拉丹宣称,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美国自身的实力,他威胁说基地组织将开辟针对美国及其盟友的“新战线”。

就在同一天,即将就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表示,将不遗余力地打击基地组织的恐怖活动,而且会继续追捕拉丹。

2009年,美国一名反恐官员说,美军无人机在巴基斯坦一次轰炸中可能打死了本·拉丹的一个儿子。

2010年,中央情报局局长利昂·帕内塔说,本·拉丹藏身巴基斯坦部族地区。

2010年8月,中情局锁定拉丹在巴的藏身之地。

塔利班威胁准备报复行动

□晨报综合报道

一名自称库杜斯的阿富汗塔利班指挥官发誓,将发动袭击以报复美军打死拉丹的行为。

库杜斯说:“拉丹被杀不会给圣战带来任何改变。拉丹是圣战领袖,他在圣战中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失去他对圣战者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但是拉丹的殉难永远不会阻止圣战。我们将继续我们的战斗直到从异教徒手中解放我们的土地。”

这名指挥官还表示,他目前藏身阿富汗北部省份巴格兰,他的战士们计划发动名为“贝德尔”(Bader)的行动以“报复拉丹之死”,而且还会有更多类似行动。

基地组织已接受拉丹死讯

□晨报综合报道

美国的监控机构“SITE”5月2日表示,来自“基地”组织网站的正式消息显示,“基地”组织已经接受了本·拉丹已死的消息,同时还称赞本·拉丹是牺牲灵魂和钱财来反抗美国的“骑士”。“SITE”说,“伊斯兰圣战组织”的互联网组织“Asadal-Jihad2”发布消息称:“穆斯林斗争了数个世纪,并从各个方面发起了攻击,而我们的骑士(本·拉丹)就是抗击他们的一堵大坝,他用他的一腔热血阻止了他们。作为一名自由战士,他付出了自己的灵魂和财产,而他不求回报。”

“SITE”说,还称,一些“基地”组织成员还在网上威胁要攻击美国。其中一名成员说:“无论消息(死讯)是真还是假,美国的下场都一样。”还有人称:“雄狮依然是雄狮,(我们)将继续沿着乌萨马的脚步继续前进。”

晨报记者数月前在阿富汗与基地组织分子面对面

“基地”分子曾对晨报声称 “本·拉丹有能力随时反击”

□晨报记者 郭翔鹤

就在“基地”恐怖组织头目乌萨马·本·拉丹被击毙之前数个月,晨报记者曾飞赴阿富汗,对“基地”组织武装分子进行采访,并对本·拉丹情况及该恐怖组织现状进行了解。该组织成员向晨报记者当时还声称,本·拉丹有能力发起大规模反击。

采访到基地武装分子

几个月之前,晨报记者辗转穿过被称为“风之原野”的大片农田,在距离喀布尔市约2小时车程的指定地点,见到了基地组织武装分子若山·汗。

而为了这次见面,从阿富汗东北、位于喷赤河左岸支流河谷中的昆都士省赶来的基地组织武装分子若山·汗,则在黎明以前就从藏身处出发了,他经过七八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穿越两个省后终于赶到了会面地点——村庄里一处隐秘的民居小楼。

在铺着血红色羊毛地毯的客厅里,中间人首先和若山·汗来了个穆斯林式的拥抱。坐定后他显得有些紧张,“你们是幸运的。三四年前,记者们还很难采访到他们。但是最近两年,他们发现媒体也是重要的‘武器’,可以宣传他们的‘理念’,因此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还是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中间人悄悄说。

采访地点是处普通民居

数日前,晨报记者完成对塔利班一名重要人物的采访后,对方经过反复观察,通过多名中间人斡旋、并最终确信这两名“要求采访基地组织”的中国人并非美国人和卡尔扎伊政府的“奸细”,基地组织一定层级的指挥人员同意委派一名武装分子,接受记者的采访。

与若山·汗的见面也是几经周折。一开始,记者出于安全考虑,试图把采访地点安排在喀布尔市区。但基地组织方面坚决不同意,担心派出的战士在喀布尔市遇到逮捕。他们则提出,要在塔利班控制区见面,而这里是经常发生针对外国人袭击事件的地方。一个多月前,还有西方人在当地被炸身亡。经过反复谨慎考虑,记者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最后,基地组织选定的会面地点是一个看起来再也普通不过的民居。冬日凛冽的寒风呼啸着穿过门前的小树林和碉堡,下午时分,帕米尔高原强烈的阳光透过绣满中亚风情花纹的薄纱窗帘,懒懒落在地毯上。

“美国人搜不完这些大山”

若山·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不相信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已经在2002年死于肾衰竭的传言。“许多人告诉我,本·拉丹还很健康,他只要想发动对美军的大规模反击,就能立刻发动。”他说,“阿富汗的山高入云端,连绵数千里,美国人来一百万军队,也不可能搜完这些大山。”若山·汗本人是一名普通的步枪手,尽管多次直接参加过对美军的袭击,若山·汗却不清楚自己有没有杀死过美军:“我们一般都是接到报告后就伏击他们,一边引爆路边炸弹,一边用枪远距离射击,然后迅速撤退,躲进民居和市集,这就是游击队的战法。”

“战斗正变得越来越艰苦”

翻译纳西姆则认为,基地组织的袭击行动成效不差,“媒体还在不断报道美军和阿富汗军警的伤亡情况,只是双方力量对比越来越悬殊。”现在,卡尔扎伊政府已经拥有了20万训练有素的军警,若山·汗和他的同伙们则很难有清点战果的机会。

若山·汗承认,战斗正变得越来越艰苦了。尤其是美军现在变得越来越小心,很少暴露在战车外,徒步巡逻和盘查任务,更多地由阿富汗军警来承担。装备方面,美军也有越来越多的先进战车、厚装甲,且带无线干扰设备,“路边炸弹也更难引爆了。”

不过,他透露,基地组织正在从一些稳定的渠道获得武器,“我们不能透露具体是从哪里得到的这些武器,但我可以说,一些国家正在给我们提供武器和资金,他们不希望美国人在阿富汗过得太舒服。我们可以获得轻武器和火箭弹,尤其是火箭弹,这是对付美国人最有力的武器。”

“相信美国人会被打败”

游击战的战场更多时候是在山区。若山·汗说,进山打游击的确辛苦,“大家都是背着大包大包的馕,几张馕有时甚至可以支持一两个月。阿富汗缺水,但他们总会有办法找到水;而且他们随时可以装作行路人,到普通人家要水喝。”

他说,阿富汗的冬天寒冷而漫长,基地的战士往往是冬天来了就回家做普通百姓,夏天时,再上山打游击。

基地组织内部结构非常严密、层级分明,层与层之间是单线联系,但是上层一旦有指令,就能够迅速传递到每一级。“我们有一个很大的系统,大家各司其职,有些是职业射击手,有些是炸弹专家,有些善于谈判,有些擅长给建议和发布通知。”

和若山·汗一样,这些成员参加战争前都是普通人,基地组织把这些人带到巴基斯坦接受少则5个月,多则1年到2年的训练。在此期间,除了接受射击、炸弹制造、游击战、自杀袭击等战斗技能训练,还会有密集的宗教课程。

目前基地组织还有许多外国志愿者。除了乌兹别克斯坦、沙特、阿联酋、巴林等穆斯林国家,一些美国人、英国人等西方人也加入了基地组织。“这些半年在阿富汗帮我们打仗,半年回国工作,共同为打败美国和他们的仆从而作战。相信有天美国会像俄国人一样被打败的。”说到这里,他的脸上难得露出淡淡的微笑。

谈着谈着,2个小时的会面时间就过去了。若山·汗主动结束了对话。离开之前,他快速用羊毛毯再次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然后说:“你们在这里坐着,等我走远了你们再下楼。”按照若山·汗的要求,在他远去了半个小时后,记者方与翻译下楼离开。此时,一轮圆月挂在深蓝色夜空,仿佛《一千零一夜》中那些静谧的小城夜晚;而刚才的一切,就像是倏然消逝的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