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雅顿:记莫德烈士——赤子忠心 报效祖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47:55

赤子忠心 报效祖国

——莫德烈士传略

奥 其

莫德同志是内蒙古人民自治运动联合会执行委员,原卓索图盟喀喇沁左旗支会副主任。他是喀左民族自治运动的先驱,优秀的民族工作者,坚强的革命领导干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莫德同志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建立民族平等、团结、友爱的各族人民的大家庭——新中国,贡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在中国各族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革命史诗上洒着蒙古族先烈莫德同志的热血。

童年的烙印 

莫德(也书默德)原名青格勒图,汉名王守业。他是在认识了“蒙古人民只有跟着共产党,民族才能得解放”的革命道理之后,才改用“莫德”这个名字的(蒙语是明白的意思)。

莫德是原喀喇沁左旗古迹营子人,(现属辽宁省建昌县)。一九二O年农历十一月一日生于一个蒙古族家庭。莫德的父亲是喀左旗早期受新教育的知识分子之一。一九一六年末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经历了辛亥革命,受辛亥革命的影响,有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莫德的母亲是个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饱尝了农村封建家庭之苦。

一九二八年,莫德随父母到沈阳,先后在沈阳市省立第六和第三小学读书。

莫德的家住在沈阳市大西关外的毗邻里,离日本人居住区不远。日本帝国主义军警经常打骂中国人。莫德家的附近都是军官、都统、督军的高楼大厦。晚上灯火辉煌,门前都有军人站岗。他们动辄打人骂人。莫德在上学的路上,看见给军阀盖楼修路的劳苦工人,在冰天雪地的冬天,住在席棚里,吃的是窝窝头。那时,满街是逃难来的劳苦人民挑着儿女叫喊着:“谁买小孩呀!”幼小的莫德目睹这一切,对住在高楼大厦的军阀和日本军警是那样痛恨,对卖儿卖女的难民,对住在席棚里的劳苦工人和啼饥号寒的人们是那样同情,有时竟洒下泪水。

“九·一八”事变后,莫德的父亲随东非张学良将军的军政干部撤退到北平,一九三二年四月,莫德在北平鲍家街小学读书,他尊敬老师,爱护同学。

在学校他常把母亲给做的新衣服脱下来送给家庭困难的同学。

一九三五年,莫德的父亲失业了。一天,莫德的父亲把莫德和他的哥哥叫在跟前说:“我没有职业了,在北平不好住了。我们回老家种地去吧!”

莫德和他的哥哥都哭着说:“爸爸,我们决不回老家去当亡国奴。在北平生活不了,我们俩去做工。”

莫德的父亲听了也哭着说:

“好吧,你们俩先好好念书吧!”

 一九三五年冬,在国土沦丧、民族遭难之时,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又遭到罕见的特大风雪灾害,牛羊冻死很多。北平的蒙古族同乡在蒙藏学校礼堂开会,呼吁同乡们捐款赈灾,桌上摆了一些茶点和果品。莫德随他的哥哥也去了。别人都拿起果品吃,唯独他这个小学生不但不吃,在主持会议的人讲过话后,径直跑上讲台.激昂慷慨地说:

“我们的父老兄弟在受灾受难,我们在这里还有什么心肠吃这些果品呢!我们不是开茶话会,我们要救救那些受冻挨饿的同胞。乡亲们,不要吃了,多拿出一些钱和物资救救灾区的同胞吧!”

他的一番话使全场震惊,在场的记者也为之惊异,特给他拍了照并在第二天的报上刊登了一篇报道,写了莫德——一个蒙古小学生为了救助灾区同胞的赤子之情。许多人看了这篇报道为之感动,纷纷捐款赈灾。


青年的理想

 

小学毕业之后,莫德便考入北平师范大学附中读书。他买来鲁迅、陶行知的著作读。他还爱读伟人的传记。他曾对他的二妹和她的女友说:

“一个人要有理想,要象那些伟大的人物那样,追求事业,不要认为找一个好伴侣结婚就是你们的归宿。”

他对当时社会上的庸俗风气,对那些追求享乐和金钱物质的人最为鄙视。他自己刻了一个《童心》的印章,印在他的书上。

他有一颗赤子之心。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曾不懈地追求真理,热爱生活。他的内心是纯真的,未被世俗所染。他爱文学,爱音乐,爱一切美好的事物;他爱真理,爱民族,爱人民,爱祖国。这深厚的爱给了他无穷的勇气,使他具有光明磊落、无私无畏的品格。

莫德思想敏捷口才好,在兄妹之中,他多才多艺,赋有艺术天才,很多乐器都是无师自通。他房间的墙上挂着他喜爱的笛、箫,他还会吹笙、打洋琴。他从小学时便善于绘画,他的风景素描和人物素描画得有意境、有特点。

自北师大男附中毕业后,一九三九年莫德去日本读书。他的志愿是学音乐,勤奋地练钢琴,准备考东京上野音乐学校。但由于他父亲的封建思想,坚决不准他学音乐,因此才改学了医学,入东京庆应义塾医学大学部学习。他最热切的愿望没有实现,内心是很痛苦的。但在给他妹妹的信中遗憾却又风趣地说:“我不做吹打弹拉的吹鼓手,要做扎针号脉的郎中了。”

在东京学习时,他购买马列著作和中国及日本的左翼作家的著作阅读。他读了日本进步作家小林多喜二写的《蟹工船》,对作者非常崇敬,并为小林多喜二被日本法西斯当局所杀害而难过、愤慨。一九四三年他曾被日本警察盯梢、搜查和询问,但他还是千方百计地阅读进步书籍和马列著作。

他有一种勤奋不息的学习精神,他自己常说:

“我才疏学浅,没有什么本事。但如果为了人民的利益和需要,我会献出我的生命,我决不蝇营狗苟地活着。”

 

走向生活

 

一九四五年四月,莫德同志离日本回国。“八·一五”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抗日战争胜利了,但国民党却要打内战。广大蒙古族知识分子和青年都面临着何去何从的抉择问题。莫德对事物总要自己动脑筋思考,有他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他从不随波逐流。他毅然满腔热情地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他在张家口参加革命,到内蒙古民族自治学院军事班学习。在学习期间,他刻苦读书,认真钻研,虚心求教,积极发言。他说:

“悔恨我对共产党的认识太晚了,如果早有这种认识,决不到日本去留学,现在只好加倍努力,急起直追,争做一个坚强的革命者。”

由于他学习积极,表现很好,同年十一月他参加了内蒙古民族自治运动联合会的筹备工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十一月中旬于张家口召开了内蒙古民族自治运动联合会成立大会。莫德与父亲一起作为代表出席了会议,并在这次会议上被选为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执行委员。在会议中,他学习党的民族政策,聆听领导同志的有关报告,讨论开展自治运动的具体任务。他以切身的经历,控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霸占中国领土的罪行,倾吐当亡国奴的耻辱和痛苦,声讨国民党蒋介石屈膝勾结帝国主义、坑害压迫各族人民的罪行。他目睹内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的胜利情景,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振兴包括蒙古族人民在内的中华民族。

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内蒙古民族自治运动联合会会章。莫德坚决拥护这个会章,并决心付诸实践,他愿为内蒙自治运动的发展和解放全中国的壮丽事业而献身。

大会刚一结束,莫德同志就积极响应号召,要求参加东蒙工作团到卓索图盟前方去工作。经组织批准后,莫德同志随孔飞、乌兰同志徒步从张家口经承德去赤峰,踏上了千里之遥的征途。这是他有生以来的第一次长途跋涉。一路行军中,他吃苦耐劳,坚强乐观,关心同志。他说:

“我是学医的,要当白求恩,做同志们的保健医生。”

在行军途中,抓紧时间学习,和同志们讨论党的“三大法宝”(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研究到群众中去的具体工作方法,还背会了毛主席为抗大的题词,“勇敢、坚定、沉着,向斗争中学习,为民族解放事业,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他向党发誓说:

“愿将自己的一切献给民族解放事业。”


战斗在故乡 

一九四六年一月,东蒙工作团到达赤峰,建立了卓索图盟分会以后,开始了紧张的工作。莫德同志在孔飞、乌兰同志的领导下,与同志们一起发动群众,搞清算斗争,减租减息,工作开展得很迅速,莫德同志多次到喀喇沁左旗、敖汉旗等地工作,开展自治运动。在这段工作期间,莫德同志正式给组织写了入党申请书,决心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争取做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一九四六年初国民党反动派到东北抢夺抗日战争胜利果实,调集大批军队攻占了喀左、建昌、凌源一带,我党初建的地方政权受到了相当严重的破坏。喀左蒙古族上层反动分子默尔庚额投靠国民党,网罗地方各种反动势力,大肆镇压民族自治运动。在这个斗争严峻的时刻,莫德同志积极要求到前方去,回家乡喀喇沁左旗开展工作,党组织批准了莫德同志回喀左。临行时,乌兰同志跟他谈话指出:到那里要在热东地委的领导下,按党的政策办事,要注意团结各阶层人士,发动群众,建立旗支会、旗支队,与那里的干部一起努力把喀左的工

作搞好。乌兰同志把自己带在身边的手枪和二十发子弹送给了莫德同志。

一九四六年四月初,莫德同志肩负着党交给他的重任,满怀信心地踏上回喀左的道路。

莫德同志一到喀左,立即找在这里工作的金明、陈刚、苏和等同志了解斗争的情况,进行串连,发动群众,筹建内蒙自治运动联合会喀左旗支会。四月下旬,在海岛营子召开了九人会议,讨论了旗支会的建立问题。根据内蒙古人民自治运动联合会卓索图盟分会的意见,金明同志为喀左旗支会主任,莫德同志为副主任,苏和、陈刚等同志为委员,于五月一日正式宣告喀喇沁左旗支会成立,并印发了《告喀左旗蒙民同胞书》,号召全旗蒙民积极行动起来,参加自治运动,为民族的彻底解放而斗争。

旗支会成立以后,为进一步开展工作,发展会员,于五月四日在桃花池召开了群众大会,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发动和组织群众,群众听了莫德的讲演,都赞叹地说,讲得真好。当时就有三十多名青年报名入会。会后便分头下去串连,发动群众。六月十六日去奈马营子发动青年组建旗支队。这时国民党军队又攻占了南公营子,向我喀左地区新建立的民主政权全面进攻。热东地委指示要发动会员参战。当时一方面积极收缴散落在群众手里的枪支和地主、土匪手中的武器,扩大队伍;另一方面组织一部分力量深入到喀左的汤神庙和建昌的古迹营子一带打游击,建立努图克(区)苏木(村)基层政权,发展会员,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同敌人斗争。经过一段工作,于六月十八日在凌源窟窿山正式成立了旗支队,苏和同志任支队长,金明、莫德同志负责做政治工作。有了自己的武装,便同敌人展开了真枪实弹的战斗。

为了更好地发动群众,七月初莫德率小分队回到自己的老家古迹营子搞减租减息,清算斗争。

莫德同志的老家是当地的地主,父辈四人,他老叔王永禄(喇嘛)在支撑家业。当时有土地一百四十多亩,每年打粮一百二十多石,有大牲畜十头,房子四十二间。莫德回到家乡以后,不分昼夜地走家串户,发动群众.莫德首先摘下挂在自己老家大门上的匾额,砸了个稀巴烂。这使他的老叔大为恼火,告诉家人不许给小分队做饭吃。但经莫德和小分队的同志们的说服动员,终于让他老叔主动把家里的土地和粮食分给贫困的农民。这一举动深受广大贫苦蒙民的欢迎和称赞,群众对莫德非常钦佩,对民族自治运动更加信赖了。在古迹营子经过二十多天的工作,发展会员六十多名,收缴枪支十六支。

之后,金明、莫德、陈冠卿等同志又分别到老爷庙、山咀子等地搞清算斗争。老爷庙工作组于七月二十二日遭到国民党东北保安三支队的进攻,陈冠卿同志不幸牺牲。不久,山咀子工作组也遭到了国民党九十三军一团的袭击。

实践使莫德同志认识到,搞民族自治运动是一场激烈的阶级斗争。蒙古族的上层反动势力和国民党反动派是很猖獗的,斗争是残酷的。要取得斗争的胜利,必须有更多的干部迅速发展自己的武装。他与旗支会的领导成员研究,要到赤峰去向卓盟分会汇报工作,请求增派干部,以便有力地打击敌人,把民族自治运动搞好。


壮烈牺牲 

八月下旬,莫德同志去赤峰地区向卓盟分会汇报工作。当时分会负责同志孔飞正在召集准备派往各地的六十三名干部开会。参加会议的齐瑞同志是喀左旗五家子人(现属凌源),主动要求回家乡工作,孔飞同志同意了他的要求。

这样,齐瑞同志携同妻子陈椒芳于九月十九日随莫德同志一起从赤峰出发去喀左。

他们夜行晓宿,途中碰到一名学生叫王明,听说是莫德的同乡,遂搭伴同行。二十一日进入宁城县境,城内有国民党驻军,便绕道而走。廿十四日行至凌源南二十里老窝铺时,发现公路上有汽车。莫德分析认为这里有敌人活动。因此,走下公路,躲进山沟里隐蔽起来。经过一个多小时,天已大亮,上路行走不便,加上一夜赶路很疲劳,又饥又渴。他们就靠山边走到王杖子村,到村边孤户王振家找水喝。这家人很热情,不但给水喝,还叫到家里给做饭吃。他们把牲畜拴在外边,四人同到王振家里歇脚。但是饭还没有做熟,就被凌源县国民党警察大队巡逻分队三十多人包围了。敌人敲门高喊:

“屋里面是什么人?赶快都出来!”

王振家人出去以后,莫德又让陈淑芳出去应付。她刚走到院门口,没由分说就被敌人抓走。敌人见其他人没有出来,就向屋内打枪,屋内也向外打了一枪,门口一个警察胸部中弹,应声倒下。敌人更加疯狂起来,集中火力向屋里射去。顿时门窗都被打坏。莫德、齐瑞同志也予以还击,这样对峙了半天。莫德同志腿部已负伤,但他们依然蹲在灶坑旁坚持战斗。敌人扔到屋里的手榴弹又被他们拣起立即回敬敌人,战斗一直持续到中午。

敌人无计可施,就想出一个最恶毒的办法,在屋子后墙上挖了一个窟窿,用长杆绑上手榴弹伸进屋内,齐瑞同志不幸被炸牺牲。莫德见齐瑞牺牲,怒火满腔,虽然敌众我寡,但他从容镇静,立即把身上带的文件烧毁,为民族的解放,为死难的战友,要与敌人决一死战。他强忍腿部的剧痛,奋不顾身,一跃冲出屋门,边喊边打。当冲到院子中间时,被敌人密集的子弹打中,就这样,莫德同志壮烈牺牲了,时年仅二十六岁。

莫德是在通过国民党的封锁区时遇难的,如他的名字“莫德”那样,他默默地尽了赤子的责任,以身报国,为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但他的浩然正气与英雄事迹是与喀左的山河共存的 。

莫德同志的英勇献身是喀左旗人民的光荣,是蒙古人民的光荣。党组织根据他生前的申请和表现,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克力更、乌兰同志曾讴歌称颂莫德烈士:

赤子忠心报祖国,

反击蒋匪尽拚搏;

凛然献身敌丧胆,

世代传颂歌莫德。

(邓智勇  编辑) 欢迎访问辽宁双拥优抚工作图书馆http://lnsyyfgz.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