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芸涵最后一滴泪下载:长征——真实历史 无尽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38:46
作者:陈力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数: 3512    更新时间:2006-10-23     【字体:小大】选择视力保护色: 【
特约主持人开场语:光明讲坛自开办以来,得到广大读者的厚爱。为了深入系统地发掘和展现文化的精华,光明讲坛推出《时代风华》和《灿烂经典》两个系列。《时代风华》重点讲当今时代文化各个领域的风采,《灿烂经典》主要讲自古以来文化经典及对今天的意义。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长征是一座让中国人民应该世代铭记的历史丰碑,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近年来长征的研究十分活跃,英雄的故事处处传说。首期《时代风华》我们邀请著名历史学家陈力和著名剧作家王朝柱,分别就长征历史事实的研究和长征英雄史诗的创作为我们作精彩的演讲。
陈力,女,历史学硕士。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正师职研究员,土地革命战争史研究学科带头人。1953年7月出生,1968年12月下乡插队,198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特招入伍,在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史系任教。后调入军事科学院,从事土地革命战争史研究。先后参加和主编军委、总部下达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1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七十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等多项重要课题,研究成果分别获中国图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奖和军事科学院科研成果奖等;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军事科学等各种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荣立三等功一次,并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军编研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今天就我自己对长征的认识和了解的一些情况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大家都知道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谱写的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也是一座让中国人民应该世代铭记的历史丰碑。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和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将永远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关于长征,说实话也不太好讲。长征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事情,所以我不准备很详细地把这个过程从头到尾叙述一遍,准备先着重介绍一下几个在长征中有争议的问题,有助于澄清一些认识。
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没有任何争议,但是现在这个问题成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理由是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并没有成为党内最高领导人,他只是被选为政治局常委,进入决策核心。军事上他也不是最高指挥者。遵义会议决定,由朱德、周恩来负责军事指挥,而周恩来是党内委托的对军事指挥下最后决心的负责人。会后在党内分工时,由张闻天代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之后又成立了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军事小组,又称“新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指挥。毛泽东说,周恩来是团长。因此,有人认为,不能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我们的看法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这个提法是客观的、符合历史事实的。为什么呢?简单列举三个理由:
第一,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两个重要决议,都肯定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1945年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中说:“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也说:“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两个历史决议,都是在中央全会上举手通过的。党中央作出这样的结论,是根据客观历史实际得出的,态度是十分慎重的。中央批准发行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就采用了第二个历史决议的表述。
这是我们第一个理由,就是中央的决议都是作了充分的肯定,很多领导人都是亲身经历过这段过程的。
第二个理由,我们说遵义会议主要解决的是军事路线的问题。这次会议通过的决议,就是遵义会议的决议,完全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主张。聂荣臻说,遵义会议决议是以毛泽东在会上的发言为基础形成的。会议通过这个决议,采纳了毛泽东的军事主张,也就是把毛泽东的军事主张以党的决议的形式确定为党的军事路线,这比名义上的职务安排更加重要。而且,遵义会议后,党和红军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都是在毛泽东主导下形成的。当时,打破国民党围追堵截关系到党和红军的生死存亡。而党的负责人张闻天不熟悉军事;周恩来是军事指挥上的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他非常尊重毛泽东的意见。所以重大决策都是以毛泽东的意见为主导形成的,这是客观的历史事实。
第三个理由,大量的史料,特别是亲身参加过这次会议的人的回忆,都肯定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比如陈云1935年10月在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时就说,遵义会议上,“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当时,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向共产国际汇报的时候肯定要真实反映情况。张闻天自己都说:“遵义会议改变了领导,实际上开始了以毛泽东为领导中心的中央的建立。”说明张闻天自己都承认毛泽东是领导中心。有关材料反映,当第二个历史决议起草时,起草组同志把形成的决议草案送给邓小平同志审看。当时,草案在表述遵义会议时,考虑到毛泽东没有名义上的最高职务,写的是这次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邓小平看了后说,这个事情他清楚,还是把“实际上”三个字勾掉好。邓小平说,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对全党起了领导作用。那个时候行军,他和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等是在一起的。每天住下来,要等各个部队的电报,一直等到深夜,再根据这些电报来确定红军的行动。在重要问题上,大都是毛泽东出主意,其他的同志表示同意的。尽管名义上毛泽东没有当什么总书记或军委主席,实际上他对军队的指挥以及重大问题的决策,都为别的领导人所承认。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这些同志确实照顾大局,确实有党性原则,只要毛泽东的意见是正确的,都一致支持,坚决执行。根据邓小平的意见,最后形成的决议就是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根据这几点理由,我们认为,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是符合客观历史事实的,是正确的。
南下与北上之争
第二个问题,关于南下与北上之争的性质问题怎么认识。
南下与北上之争,是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以后,党内发生的一场斗争。当时中央提出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以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张国焘不同意,要南下。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对这个问题,中央在1935年9月12日召开俄界会议作过结论。俄界会议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这个决定里说,“其实质,是由于对目前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估计上有着原则的分歧”。也就是说,中央俄界会议认为,南下北上之争是原则分歧。对此,以前没有不同意见。20世纪80年代以后也有人提出,大家都是战略转移、战略退却,只不过你想退到北方去,我想退到南方去,就是战略退却的方向不同,只是一个意见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