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益:3.要坚守恭逊敬爱辞让除怨无争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8:32:55

3.要坚守恭逊敬爱辞让除怨无争之道

【原文】管子曰:“修恭逊、敬爱、辞让、除怨、无争,以相逆1也,则不失于人矣。尝试多怨争利,相为不逊,则不得其身。大哉!恭逊敬爱之道。吉事可以入祭,凶事可以居丧。大以理天下而不益也;小以治一人而不损也。尝试往之中国、诸夏、蛮夷之国,以及禽兽昆虫,皆待此而为治乱。泽2之身则荣,去之身则辱。审行之身毋怠,加夷34之民,可化而使之爱。审去之身,虽兄弟父母,可化而使之恶。故身者,使之爱恶;名者,使之荣辱。此其变名物也,如天如地,故先王曰道。”

【译文】管子说:“修养恭顺谦逊、忠敬仁爱、推辞谦让、解除怨恨、与人无争,以此与人迎送交往,那么就不会失去人际关系。侥幸多怨争利,互相不谦逊,那么就难保自身。这个很大啊!恭顺谦恭顺谦逊的道路。吉庆之事可以凭此主持祭祀之礼,凶丧之事可以凭此度过丧期。大到用它治理天下而不必有所增加;小到用它修养自身而不能减损。侥幸前往京师、各诸侯国、蛮夷之国,以至于禽兽昆虫,都等待它来决定治乱。用它润泽自身那么就能荣耀,抛弃它那么就会受辱。审查自身行为不懈怠,教给东方北方少数民族,可以教化使他们仁爱。审查的方法离开自身,虽然是兄弟父母之亲,可以教化使他们邪恶。所以个人自身,是可以使他们仁爱或者是邪恶;所谓名声,是使他们荣耀或者是受辱。这就是改变名物的作用,如同天地一样,所以先王称它为道。”

【说明】本节所述,就是要坚守恭逊敬爱辞让除怨无争之道,只要坚守这个道路,并用它教化所有人民,那么天下就可安定。如果统治者带头掠夺资源、财富,那么所有人都会仿效,进而互相争夺,以至于到天下大乱。人都是有可塑性的,教给他们什么,他们就学习什么,所以统治者、领导人的一言一行非常重要。

——————————————————

【注释】1.逆:(nì溺)《书·顾命》:“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管子·大匡》:“鲁庄公兴师逆之,大败之。”《左传·成公十四年》:“宣公如齐逆女。”《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国语·周语上》:“上卿逆于境。”《荀子·大略》:“霜降逆女,冰泮杀内,十日一御。”《说文》:“逆,迎也。关东曰逆,关西曰迎。”这里用为迎接之意。

2.泽:(zé责)《荀子·礼论》:“顺非而泽。”《礼记·少仪》:“泽剑首。”《礼记·曲礼》:“共饭不泽手。”《考工记·慌氏》:“实诸泽器。”《说文》:“泽,光润也。”这里用为光泽、润泽之意。

3.夷:(yí移)《书·尧典》:“宅喁夷。”《诗·小雅·出车》:“赫赫南仲,玁狁于夷。”《诗·大雅·緜》:“混夷駾矣,维其喙矣。”《诗·鲁颂·泮水》:“既作泮宫,淮夷攸服。”《周礼·职方式》:“四夷八蠻。”《论语·子路》:“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荀子·劝学》:“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说文》:“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字亦作巳。”《书·费誓序》:“鲁侯伯禽宅曲阜,徐、夷并兴。”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亦指殷代分布在今山东省,江苏省一带,后來蔑指中原以外的各少数民族之意。

4.貉(mò陌)同“貊”。《书·武成》:“华夏蛮貊。”《诗·大雅·韩奕》:“王锡韩侯,其追其貊。”《论语·卫灵公》:“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礼记·中庸》:“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孟子·告子下》:“子之道,貉道也。”《荀子·劝学》:“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这是古代称对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