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亮北京工人:从“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到“干干净净,吃了毙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18:28
蒋高明:从“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到“干干净净,吃了毙命”
作者:蒋高明    文章:蒋高明博客     时间:2011-5-1
近日,卫生部对非法食品添加剂进行全面曝光,汇总发布了《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苏丹红、三聚氰胺、敌敌畏、罂粟壳、镇定剂等非法添加剂赫然在列(中新网4月22日电)。此次重拳出击,拉开了打击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中违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的序幕。
要不是卫生部在同一时间内,将那些非法食品添加剂集中曝光,普通消费者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不该吃的化学物质被吃进了肚子里。目前,消费者只感到食品风味大不如前,还有投资到医疗的开销越来越大了,但对于其中的深层原因却不十分了解。其实,更严重的健康问题依然与食品安全有关,如不孕不育、癌症、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等。
卫生部所开列的69种非法食品添加剂中,除了前面提到的几种,还有更多是消费者所不熟悉的,如吊白块、王金黄、柠檬黄、碱性嫩黄、美术绿、玫瑰红、胭脂红、工业用甲醛、革皮水解物、溴酸钾、福尔马林、膨松剂(硫酸铝钾、硫酸铝铵等)、水分保持剂(焦磷酸二氢二钠等)、增稠剂、甜味剂,等等。那些利欲熏心的人,将用于美术、杀虫、化肥、工业原料等等化学物质,统统添加到了我们食物中去。这些化学名词,竟大部分是通过媒体曝光,才被人所认知的,是被“吃”出来的。
笔者小时候,大人们常开玩笑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那是笑话孩子们吃东西不洗干净,或者嘲笑那些过分爱干净的人的。如今,不法商人将食品打扮的光鲜异常,还承诺使用了百种检测手段,通过了几十道安全关管卡,可就是这样“严格把关” 的食品,还是出现了“干干净净,吃了毙命”的悲惨局面。
向食品中增加各种非法添加剂,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商人们要的是利益。可恨的是那些发明食品添加剂的人,大都是些学者,“揣着明白装糊涂”。三聚氰胺、瘦肉精、面粉增白剂使用之初,那些学者明明知道“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可由于利益驱动,他们依然装憨卖傻,直到东窗事发,成百上千名无辜的生命,丧失在他们的荣誉光环和金钱之下。
那些学者的血液里早已没有了道德的血液,老百姓的食品安全寄托在他们身上,风险是非常大的。
那么,政府的执法部门那里去了?他们为什么不对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呢?其实,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恰在食品安全执法人员那里。从近期曝光的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瘦肉精猪肉、牛肉膏事件来看,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马后炮做法,如出一辙。2008年爆发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有关部门就陆续接到消费者反映,但在长达四五个月时间内,各级检测机构多次对三鹿奶粉进行检验,“均未发现问题”,直到3年后被媒体反复曝光后,地方政府和企业才开始“彻查”。 在双汇 “瘦肉精”事件中,有关部门排查后对外界称,瘦肉精阳性生猪主要集中在河南济源周边四县市,巧合的是,媒体曝光也是这四县市。食品检测部门既然如此迅速地掌握了问题猪肉来源,为什么不早处理呢?
其实,食品安全监督部门与非法食品制造厂家,早已在利益上“暗中勾结”了。从已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来看,部分人员存在失职、渎职行为,但法律法规对如何判定监管部门履职情况,缺乏明确界定;食品安全监管不及时,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食品监管部门众多,每个监管环节都有自己的“利益链”,平时靠查处“违法”创收,到了关键时刻,又容易脱身,这才造成了老百姓食品安全雪上加霜。
中国基层质监部门人满为患,人员工资主要靠罚款,如果下游不违法,他们自己就失去了经费来源。因此,地方食品监管部门这只“猫”,对下游非法食品制造商那些“鼠”,是欲擒故纵的;甚至当风声紧的时候,“猫”还为“鼠”通风报信。现行财政机制下,省、市主管部门对罚款收费各扣一部分,剩下的部分归地方。食品监管人员工资福利从收费和罚款中出,食品安全监管就变成了“养鱼执法”,这样的食品安全监督焉有不出事之理?
记者在“质量技术监督人士的网络家园”——中国质量热讯网上看到,有些帖子说“我们的工资来源于企业的违法所得”;“只要给了钱,立马变成甜瓜脸”;“能否吃上饭比有没有面子重要些”。从这些真实声音中,可见问题之严重程度非同一般。
中国食品要想真正安全,必须先抓“猫”,再抓“鼠”,击破“猫鼠同盟”。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力量,重奖违法食品举报者,让不法分子无藏身之地;要强化监管部门依法执法力度,铁腕查处失职渎职、以权谋私、执法腐败、部门牟利等知法犯法行为,早日还老百姓一个健康安全的饮食环境。
关键字: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