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惟依三亚无圣光无码:◇ 公 平 是 第一要务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7:39:48


        发展是第一要务,但发展的核心是公平,所以,公平是第一要务。

        罗尔斯认为,公平和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就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一种理论,无论它多么精致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或修正;同样,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公平、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基于公平正义的不可侵犯性,这种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会整体利益之名也不年逾越。因此,公平正义也就否定了一部分人为分享更大利益而剥夺另一些人的自由是正当的。在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里,平等的公民自由是确定不移的,由公平正义所保障的权利决不受制于政治的交易或社会利益的权衡。

没有公平,发展就没有社会效率,只有个人效率。因为没有公平,发展就是异化的,发展就是一部分人剥削另一部分人的过程,最终得利的,只是少数人而已。有了公平,就有了社会效率,最终也就有了个人效率。因为有了公平,劳动者的贡献就有了回报,于是,就会有更多的劳动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发展也就有了社会高效率,同时,最终每一个人也得到了好处。

人类历史的演进,实质是公平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一次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但根本原因是奴隶得到了解放,奴隶取得了公平的地位,从而社会也就释放出了更多的劳动活力。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是一次生产力的解放,同样,根本原因也是公平。由于有了更为公平的制度设定,也就激发了资产阶级的活力,从而也就使资本主义社会创造了比以前社会更大和更多的生产力。目前,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如何进一步消除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不公平,就是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从建立之日起,就宣称自己是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所以,社会主义社会理应要比资本主义社会更为公平。社会主义社会,应当要消除一切基于权力、金钱等为基础的不公平。在社会主义社会,公平的分配原则主要就是按劳分配。

在现实中,一些落后国家为什么一直落后,不公平的制度是关键原因之一。特权总是将多数人的利益据为己有,这既调动不了大多数人劳动的积极性,也导致了一种异化的竞争,就是对特权和权力的追逐,从而导致社会资源过多配置到了非生产领域,生产效率也就无从体现。

发展最终是人民幸福度的提高,而公平是通往幸福的根本途径。

追求幸福,是人类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人类通往幸福的路有千万条,但公平是根本途径。

什么是幸福?《易经》曰:“否极泰来,福之将至”。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善就是幸福,幸福是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幸福有三条件:身体(健康)、财富与德性,这三条件是同时必备的,缺乏理性与美德就没有幸福可言。 梭伦认为,幸福包括五大要素:财富、年龄、健康、婚姻、人格。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了一个“幸福方程式”,其表达式是:幸福=效用/欲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也提出了一个幸福公式:总幸福指数等于先天的遗传素质加后天的环境,再加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英文表达是:H=S+C+V。

从经济学角度看,幸福就是效用的满足。这里导致幸福的效用满足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绝对效用的满足;一是相对效用的满足。绝对效用是指不与他人相比较而产生的效用。相对效用是指与他人相比较而产生的效用。绝对效用与相对效用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如收入的增加,既可以产生绝对效用,也可以产生相对效用。一方面,收入的增加肯定会一定程度改善个人的生活处境,增加自身的绝对效用水平;但另一方面,当收入的增加不如别人的收入增加快时,个人的相对效用水平未必就是增加的。所以,绝对效用增加,相对效用未必增加。同样的道理,相对效用增加,绝对效用未必一定增加。如当一个人收入下降比别人慢时,这时他的绝对效用水平可能是下降的,但相对效用水平可能就是增加的。对一个人而言,幸福水平的增加,最终取决于绝对效用与相对效用的总和。当总和增加时,幸福感就增加;当总和减少时,幸福敢就减少。

公平是产生相对效用的基础。没有公平,相对效用就是负值。因为没有公平,一个人的幸福也就意味着另一个人的痛苦;一个人的相对效用的增加同时也就意味着另一个人的相对效用的减少。同时有了公平,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也就实现了有机统一,幸福也才能成为真幸福,而不是伪幸福。因为在公平原则下,个人的付出最终是有回报的,个人对社会付出的越多,社会对个人的回报也就越多,这时个人利他最终就是利己,个人也就实现了利他与利己的统一,这时利他就会成为社会的主流。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幸福的增加也就意味着社会幸福的增加,社会幸福的增加同时也意味着个人幸福的增加。

从人的本质看,人对相对效应的重视程度要高于绝对效应。人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一般而言,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但社会属性是自然属性的灵魂,多以,人的本质更多体现的是社会属性,而非自然属性。而绝对效用主要来自于自然属性的满足,相对效用主要来自于社会属性的满足。由于人对社会属性更看重,所以,人对相对效用的满足会更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分配的公平性,比提高财富总量会更加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幸福度。

如何实现公平,下面笔者提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笔者认为,完整的公平内涵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应尽可能实现个人之间具有相同的选择自由。就是在选择的自由度上,要更多强调机会均等。首先,自由并不是无限度的。个人的自由总是要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个人的自由也必须要考虑到自己在行使自由时对别人自由的限制,所以,自由是有限度的。其次,对于有限度的自由而言,公正的自由分配原则就是大家均等,不能有些人有较多自由,而另一些人有较少自由或没有自由。

二,社会应尽可能实现个人之间严格的按劳分配。劳动代表了一种贡献,按劳分配就是按贡献分配。这既符合公平原则,也符合效率原则。因为社会若不实行按劳分配,一些真正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就没有做贡献的激励,社会发展就缺少了动力。同时,不实行按劳分配,也使少数人坐享其成,社会就是奴役性的,这也是以往不合理社会的典型特征。

三,社会应尽可能保证先天资源收益的平均分享。对于人类而言,先天资源,就像一个没有失主的黄金,其公平的分配原则就是收益平均分享。比如土地,就是先天资源。马克思指出:从一个较高级的经济的社会形态的角度来看,个别人对土地的私有权,和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私有权一样,是十分荒谬的。甚至整个社会,一个民族,以至一切同时存在的社会加在一起,都不是土地的所有者。他们只是土地的占有者,土地的受益者,并且他们应当做为好家长把经过改良的土地传给后代。这里笔者认为,对于先天资源收益,关键不在所有权,关键是要实现收益的平均分享。但由于在收益分配中,所有权具有强势地位,所以,国家要对所有权进行限制,要通过税收等多种手段,实现全民在先天资源收益方面的平均分享。

四,社会应尽可能保证每个人都有相同的实现能力。这一点与阿马蒂亚·森的观点有些相同。有相同的选择自由,同时,实行严格的按劳分配,以及相同的先天资源收益分享,还构不成完整的公平内涵。由于每个人自身条件总是不同的,如家庭的贫富差别、个人身体素质的差别、运气的不同、地理环境的不同,等等,这些条件会最终制约到选择自由和按劳分配以及资源分享的有效性。所以,社会应尽可能要采取一些补救措施,要充分关注个人能力的发展。社会虽然不能做到每个人都有相同的发展能力,但也应至少要让大多数人都有相同的发展能力。

其次,如何实现上述公平内涵,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对策。

一,所有职位和岗位向所有人公平开放,这也是罗尔斯强调的公平原则中的内容之一。这一原则是实现相同选择自由的基本条件。这里尤其要取消基于身份、特权等方面的限制和规定。所有职务向所有人公平开放,实质也是反映了劳动者公平进入劳动场所的问题,就像一群人进公园,入门的门票票价都应是相同的,而不应有些人是免票进入,而有些人要出高价才能进入劳动园地。

二,要实现法律公平。法律公平是实现相同选择自由的基本保障。这里尤其是要对违法行为要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若社会没有法律公平或有法律,跟没有法律一样,社会公平的实现就是一句空话。

三,对劳动财富的分配加大计划、法律等调控力度,尽可能实现按劳分配。这里笔者认为,社会财富分配的大体原则应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平均收入应当属社会最高水平;社会管理人员的收入水平应当保持在社会中流水平;最后是一般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这样分配既符合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区分,也符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要求,对社会,对个人,都有好处。同时,国家也要限制行业之间和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过大,要将个人收入差距控制在1--8倍以内,笔者认为就较为合适。

四,对遗产征收高额税收。

五,对垄断行业要征收重税。对电力、油田、煤炭、银行等行业,国家要加大管理力度,要使他们的收入保持在社会平均收入的水平上。这是保证先天资源收益平均分享的一条有效举措。

六,对住房问题,国家要加大调控的力度。吃、穿、住的问题是人的基本问题。由于住房问题与土地问题密切相关,而土地本质是先天的,所以,每一个人都应有平等的享受权。要反对房地产商和有关部门利用垄断优势对个人合理利益的不合理侵蚀。

七,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深层次体现了当代人与后代人公平分享先天资源的理念,所以,可持续发展本质是符合公平原则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成为人类发展需要长期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

八,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这是弥补能力不足的一条有效措施。

九,社会要逐步推广免费医疗、免费教育等。这也是实现能力平等的一条有效途径。比如家庭贫富不同,不同人受到的教育和医疗条件就不同,从而导致个人在发展能力建设方面的不平等。为了克服这种情况,就需要发挥国家的主动性,通过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实现个人在发展能力建设方面的平等要求。当然,由于各个国家发展条件的不同,所以,推进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是一个过程,要逐步推进。

十,要加大对落后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投资,保证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均等化。

十一,要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公平的实现,也需要公平实现主体素质的提高,也需要主体具有公平精神。这里重点要建设具有诚信、理性、敬畏精神的人格。在具有诚信、理性、敬畏精神的人格中,公平就是一个内生变量。因为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产生公平精神的德性基础;理性是人与人之间产生公平精神的知识基础;敬畏是人与人之间产生公平精神的不确定性基础。所以,有诚信、理性、敬畏精神,公平精神就会得到良好成长,公平的制度建设就是有效的,同时,公平制度也就能得到有效执行。

十二,要加强政府建设。推进公平建设,政府要发挥好更加积极的作用,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自由社会不会自动达到公平状态,社会本质是体现强者原则的。但政府也是有缺陷的,所以,加强政府建设就是实现公平的关键。如何建设政府,这里笔者认为,要建立多元、协商、公开的政治体制。多元、协商、公开的政治体制,有助于抑制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利益侵蚀。多元,有助于不同群体的利益能得到有效表达;协商,有助于科学合理和和平地解决公平问题,而不是动辄依靠暴力,引发社会动乱,这对社会、对任何个人,都没有好处,最终就是一个负和博弈;公开,有助于杜绝暗箱操作,有助于调动各方监督机制,从而也就有助于实现公平。



关键字 公平 分配 政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