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龙纹身手稿:不用什么都找医生 教你如何看体检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42:40

  体检对于都市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单位组织体检;儿女孝顺老爸老妈也做体检;得奖也有体检卡……体检是一种防病手段已经在大家的心目中形成了。不过拿回来的体检报告却有点复杂:心电图“T波倒置”是什么意思?乙肝六项的结果有一个加号是什么?CEA、FAP都是什么意思呢? 

  面对一份厚厚的体检报告,其中的数据、图表、专业名词、英文缩写常常让人一头雾水。那么对体检报告中的阳性、异常结果我们怎样来正确理解?我们就此咨询了解放军二五四医院体检中心主任付志刚,请他帮我们一起解读体检报告的秘密。 

  正确认识体检的两个要素

  一次阳性别害怕

  48岁的老张拿到体检报告后,有几个指标有点高,上网一查,其中一个是癌胚抗原,先把自己吓了一跳。到医院的肿瘤科去看病,医生解释说CEA升高可能提示有癌变,但也不一定,也可能因其他因素的干扰出现假阳性,并建议他做个较全面的CT检查,如果没有问题,就定期随访。 

  专家观点:一些体检者看到体检报告有阳性结果就担心不已,精神过度焦虑是没有必要的。健康体检是面对大多数人群的初筛,有些指标敏感性很高,有些指标本身就是处于一个动态水平上,体检测到的是它在那一个瞬间的数值,因此仅仅根据体检结果是不能够直接下结论的,需要重复检测,或辅助于其他指标、其他检测,共同诊断。 

  以高血压为例,人的血压是波动的,体检时的血压即使高,也不能确定为高血压病,需要重复检查几次;同样,一次空腹血糖超过7mmol/L,也不能诊断为糖尿病,而需要复查及进一步做餐后两小时血糖、糖耐量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才能确诊。 

  没有异常不等于没问题

  有一些体检者看到自己的各项指标都没有超出正常范围,就以为万事大吉。

  专家观点:体检中会有一些体检者的检查指标处于“临界值”,虽然没有达到致病程度,但也为健康敲起了警钟,比如空腹血糖6.1~7mmol/L的人。对于这些“准病人”,不一定要吃药治疗,但饮食结构的调整、运动量的增加都是必要的。过一段时间复检时,要特别留意这些曾处于临界值的项目,如果通过一段时间的饮食、运动调整仍无法缓解,应去专科做进一步检查。 

  特别提醒一个注意:连续保存体检资料

  纵向比较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如某位病人在一家医院做体检,发现肝上有个小结节,医生说可能是钙化灶,不用管它。这个病人第二年体检时把去年的结果带给医生看,进行对比,体检中心的医生说,这个结节明显变大了,很可能是新生物,建议她进一步检查。最终确定,果真是个癌变组织。 

  体检报告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医生主观诊断的部分,包括内外科、耳鼻喉眼的检查,比如听诊、耳镜、视力检测等,这个部分多数医生会直接告诉你结果。

  再一个部分是医技科室借助设备完成的检查,包括常规检查如心电图、血压等,影像学检查,如B超、胸片或胸透等,CT、核磁等在一般常规的体检中很少应用。这个部分的报告结果一般比较容易理解,如果有阳性结果,检验医生会提供一些建议性文字,给出进一步处理的意见。

  最复杂最不容易弄明白的,是实验室诊断,也就是化验室出的报告的这个部分。

  体检报告最常见的异常情况

  ●心电图

  T波异常:这是心电图中最常见的异常情况,提示心肌缺血,可能与冠心病、高血钾、高血压或检查前过度疲劳有关,有参考价值,不做诊断依据。 

  建议:去心血管专科进行进一步检查,排除心脏病变。 

  ●腹部B超 

  脂肪肝

  建议:轻度脂肪肝通过低脂饮食、适度运动和限制饮酒会减轻,中度及以上需要治疗,同时定期做B超追踪观察。 

  肾囊肿:2/3以上见于60岁以上老人。

  建议:小的、无症状的肾囊肿一般不需要处理,多发或有并发症的肾囊肿需要到泌尿外科或内科进一步治疗。

  胆囊息肉

  建议:到普外或肝胆外科咨询诊治。 

  ●妇科B超

  子宫肌瘤

  建议:肌瘤小且无症状可以不处理,随访观察,定期复查。如有症状,或肌瘤大于两个月孕者,可手术治疗。

  卵巢囊肿

  建议:良性占多数,与月经周期有关。视病情手术切除。

  实验室检查

  血糖(Glu):检测糖尿病的依据。可有生理性增高,如餐后1~2小时、情绪紧张等;也可见生理性减低,如饥饿、运动、应用过量胰岛素等。 

  建议:一般体检多为空腹血糖,为增加准确性应同时检测餐后两小时血糖。

  尿素氮(BUN):检测肾功能的主要指标。生理性增高见于高蛋白饮食、剧烈运动、年龄偏大、肿瘤等,病理性增高可见于肾脏疾病、幽门梗阻、长期腹泻、剧烈呕吐、尿路结石、前列腺肿大、肿瘤等。 

  建议:偶尔一次尿素氮轻度升高,不一定有临床意义,可以复查。如果连续多次升高则应引起重视,建议到肾内科进一步详查。 

  尿酸(UA、URIC):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轻度尿酸增多因高蛋白饮食所致,不需要治疗;明显增高则可导致痛风、痛风性肾病等。

  建议:偶尔一次尿酸增高,不一定具有临床意义,最好复查,持续增高则应结合临床进行处理。 

  总胆固醇(Tc、CHOL):持续性总胆固醇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甘油三酯(TG):生理性增高常见于高脂饮食、肥胖等,病理性增高见于高脂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等。 

  低密度脂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 

  建议:血脂影响因素很多,偶尔一次检查发现总胆固醇轻度增高不一定有临床意义,如连续多次升高,应引起重视,建议结合其他脂类指标及临床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减少脂肪摄入。

  高密度脂蛋白(HDLC):好胆固醇,它的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但增高未必被证明对冠心病有额外保护作用。 

  建议:建议结合其他脂类测定及临床进行综合评估。

  甲胎蛋白(AFP):肝癌普查及诊断的主要指标。 

  建议:体检中如果发现甲胎蛋白轻度升高,建议复查,如果连续多次持续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并结合其他检查指标及临床进行综合判断。 
  癌胚抗原(CEA):消化道肿瘤标志物,有长期吸烟史及良性消化道疾病时也会升高。 

  建议:偶尔一次检查轻度升高,不一定是恶性肿瘤,可以复查。如果连续多次升高,应引起重视。

  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其中HBsAg、HBeAg、HBcAb呈阳性大家通常称为“大三阳”,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常同时伴有乙肝病毒DNA阳性,说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演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HBsAg、HBeAb、HBcAb呈阳性称为“小三阳”,为乙肝病毒携带,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急性或慢性感染后期,传染性比“大三阳”小。“大三阳”、“小三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内乙肝病毒的数量和活跃程度,说明感染了乙肝病毒或是携带乙肝病毒; 

  HBeAb、HBcAb呈阳性就是我们所说的乙肝病毒既往感染; 

  HBsAb、HBeAb、HBcAb呈阳性为乙肝病毒感染后恢复期; 

  仅HBsAb呈阳性为注射乙肝疫苗后或过去感染乙肝后已恢复,已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