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失的猞猁:《中国钓鱼岛》画作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46:23



2011年伊始,画家苗再新先生推出重磅力作:国画《中国钓鱼岛》。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此画作题材为开拓新山水画做出了贡献。而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此画对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从史实来说,关于钓鱼岛这块自古以来属于中国的土地的合法性问题,无需重复考证和反复质疑。对此,清华大学教授刘江元先生的文章《从历史事实看钓鱼岛主权归属》已有翔实的史料论证。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而随之而来的海啸更是将摧毁性的灾难后果直接带给普通的日本民众,当看到日本遭受如此重灾,素来富有仁爱精神的中华民族侠肝义胆地伸出救援之手,对日本予以人道主义援助。此时,作为普通的中国国民,我们实在不愿在日本面临哀鸿遍野的惨状时再因钓鱼岛问题去触动双方敏感的神经。然而, 3月30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新版教科书的审定结果,全部7家出版社发行的社会教科书均声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正是这件事情,不得不让我们想到:国家领土的原则问题和人道主义完全是两回事,尽管内心十分不愿在普通日本民众遭受重大创伤时再给他们带来刺激,但在历史现实和人文良知面前,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写下这篇文章。
 
和日本教科书全部悍然妄称钓鱼岛属于日本的言行相对照,我国只有初中和高中的地理教科书上提到钓鱼岛,而且都是十分简单的描述,并没有涉及到中日领土纠纷的具体文字。然而,日本颠倒黑白和不顾历史事实的做法,却让我们不由产生一种忧虑:再过五十年、一百年,是不是日本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占有钓鱼岛并且想当然的把它作为自己的固有领土,而原本就拥有主权的中国则既失去了实际的控制权,又因为普通民众的不明真相而失去舆论上的主导权。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进程中,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一直承担着文化传承和启蒙民众的重任,一批批爱国的有识之士纷纷拿起手中的笔,用文章、用画作、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让历史的真相被后世铭记,让爱国的情感在人群汇聚,让正义的力量在世间延伸。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岁月,然而,即便在国贫民弱的时代,依然有大批不畏强权顽强抗争的勇士,有众多不愿做亡国奴挺身而出抗击侵略者的人民,更有许多义不容辞承担起历史使命的爱国艺术家。我国现代著名油画家罗工柳先生就是如此,他始终致力于现实主义创作,其作品《地道战》,不仅真实记录了冀中平原的人民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历史,更成为彪炳史册的崇高艺术作品,在美术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断,画家苗再新先生笔蘸深情的《中国钓鱼岛》画作,也必将成为影响深远的美术作品。它所传达的,是所有爱国的仁人志士们共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