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人生边上下载:林鸿的死后艳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02:47
9)  

林鸿的死后艳遇

    一、


    明代福建诗人,名气最大的,是被称为“闽中十才子”之首的福清人林鸿。

    林鸿,字子羽,约生于1338年前后,卒年不详。《明史·文苑》有他的简单传记:“洪武初,以人才荐,授将乐县训导,历礼部精膳司员外郎。性脱落,不善仕,年未四十自免归。闽中善诗者,称十才子,鸿为之冠。”根据这段记载,我们知道他不是通过科举考试,而是以人才举荐出仕的。有学者考订,他去将乐县做训导的时间是1370年,7年后,他被提拔去了京城,任礼部精膳司员外郎,一个从五品官。他的天性不适应官场,不到四十岁就辞官回乡了。他是福建诗派的领袖。

    明初的诗歌,按胡应麟《诗薮·续编》的地域论,可以分为吴派、越派、闽派、岭南派和江右派。作为闽派的代表,林鸿标榜盛唐,主张复古,影响了有明一代的诗风。他是一个有全国性影响的诗人。

    林鸿的名头是南京做官时闯下的。明人喻政主修的《福州府志》说,朱元璋大考群官,赋《龙池春晓》、《孤雁》二诗,结果让才华横溢的林鸿名动京师。他的名句“堤柳欲眠莺唤起,宫花乍落鸟衔来”有唐诗遗韵,为人传诵。

    福建诗坛素有崇拜唐诗的传统。宋代,邵武的诗论家严羽就主张“以盛唐为法”;元诗四大家之一、浦城人杨载,推崇的也是盛唐大家数。林鸿提倡诗宗盛唐,为这传统再添一环。在林鸿看来,汉魏诗风太过质朴,六朝诗风又偏于玄虚,而唐诗里,又以开元天宝年间的盛唐为顶峰。《明史》本传说:“鸿论诗,大指谓汉、魏骨气虽雄,而菁华不足。晋祖玄虚,宋尚条畅,齐、梁以下但务春华,少秋实。惟唐作者可谓大成。然贞观尚习故陋,神龙渐变常调,开元、天宝间声律大备,学者当以是为楷式。闽人言诗者率本于鸿。”

    林鸿的诗学,在同时代的闽籍诗人中得到了热烈响应,后人将与他观点相近的十位诗人称之为“闽中十才子”——另外九子是闽县人郑定、周玄,侯官人王褒、唐泰,长乐人高棅、王恭、陈亮,永福人王偁,以及将乐人黄玄。看籍贯我们就知道,他们都集中在福州地区的几个县市,只有黄玄,是林鸿任将乐县训导时的学生,携妻子追随老师定居到了闽县。福州是省会城市,民间诗风极盛,辞官回闽的林鸿与一帮无意仕进或暂时没有仕进的诗友优游山水,集会结社,相互唱和,形成一个有共同主张的诗派。闽中十才子,更适当的称法应该是福州十才子。

    古人往往通过编诗选来宣传自己的诗观。闽中十子中的重要人物高棅,就编了一部很有影响的《唐诗品汇》,录唐诗人620家,诗5700余首。在该书“凡例”中,高棅表示:“是篇之选,详于盛唐,次则初唐、中唐,其晚唐则略矣。”他老实承认,自己受了林鸿和严羽的影响。他说:“汉魏质过于文,六朝华浮于实,得二者之中,备风人之体,惟唐诗为然。”唐诗也不是都好,初唐声律未纯,晚唐气习卑下,只有盛唐最好。与林鸿的观点如出一辙。

    闽中十子中的周玄与黄玄,时人称“二玄”,都是林鸿的学生。据传林鸿在福州提倡唐诗的时候,从者如云,还挺摆架子。无锡书画家浦源慕名而来,他居然不见,派了“二玄”前去探问底细。浦源出示自己所作诗歌,两人读到“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时,惊道:“此吾家诗也!”赶紧回报老师。林鸿这才露面,相与论诗。

 

 

    二、


    通往诗人的主要道路是作品。我们来读点林鸿的诗歌。

    关于林鸿的诗歌成就,周亮工《闽小记》卷之三谓:“前朝林鸿子羽,诗文一洗元人纤弱之习,为开国宗派第一。”他批评1576年袁表、马荧编选的《闽中十子诗》虽然精勤,仍然遗漏了林鸿不少好诗,十分可惜。周亮工本身就是清初大诗人,我们不妨读读他特地拈出的一些遗句。

    如:人分沧海色,江转白云痕

    如:山钟知远寺,海月忆贫家

    如:落日扁舟去,秋风万里心

    如:郢树侵吴近,淮流入海长

    如:溪桥寒吐月,驿树晚藏烟

    他说,这些诗句堪称五言佳境,为什么被编选者删落了呢?他又举出一些七言佳句,认为“苍辣警策”。

    如:残烟野戍闻寒笛,落日枫林见驿梅

    如:南粤云来螺浦白,东瓯天接虎门苍

    如:苏小门前人散后,灞陵桥上燕来时

    如:淮边落木南天尽,江上寒云北雁飞

    如:乱山背水孤城晚,独树临关一叶秋

    明人顾起纶在《国雅》中称赞林鸿“才思藻丽,如游鱼潜水,翔鸢薄天,高下各适性情”,例如“灯影秋云里,书声晚磬中”一句,境界不在唐大历年间的才子们之下。我再举几例他为人称道的诗句。

    如:空庭寂无人,衣上有残月。(《晓起》)

    如:出塞难为客,逢君似到家。(《塞上逢故人》)

    如:衲经雁荡千峰雪,定入峨眉半夜钟。(《送僧》)

    把这些诗句散入唐人诗集中,足可乱真。林鸿的确学到了唐诗的神髓。一般认为,林鸿的诗歌以五七言近体诗最好,我再抄上三首完整的诗歌,以见其风格。

    《出塞曲》其一:玉关秋信早,未雪授征衣。王者应无敌,胡尘不敢飞。三河兵气尽,五道檄书稀。日晚笳声发,将军射猎归

    《出塞曲》其二:卫霍邀勋日,三河聚控弦。阵云寒压地,猎火远烧天。玉帐分旗直,金戈枕月眠。羽书飞报捷,天子在甘泉

    《夕阳》:抹野衔山影欲收,光浮鸦背去悠悠。高城半落催鸣角,远浦初沉促系舟。几处闺中关绣户,何人江上倚朱楼?凄凉独有咸阳陌,芳草相连万古愁

    林鸿的诗歌“高仿”功夫,得到了诗界一致承认。胡应麟《诗薮》表扬说,林员外诸体皆工,五律尤胜,置唐人钱起和刘长卿的诗集里,不复辨别;七言诗也是气色高华,风骨遒爽。然而模仿有模仿的问题。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里批评说,林鸿等人的诗不但字面、句法模仿唐人,连题目也学,“开卷骤视,宛若旧本”,但是细细体味,发自肺腑的并不多。据《香泉偶赘》记载,竟陵派钟惺评论林鸿的古诗:“此等歌行,妙在与盛唐酷肖,而其不甚妙处亦在与盛唐酷肖。”

    我们说,诗歌的目的是表达个人的生命体验。唐诗固然好,但模仿太成功,以致于失却自己的面目,未必是好事。林鸿诗歌的优点与缺点,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看你从哪个角度去观察。

 

 

 

    三、


    自古才子配佳人。林鸿的身影未免太孤单,后来他身边添了个张红桥的倩影。

    《闽小记》提到过林鸿的妻子朱氏,也是一位才女,曾写过《勉外》诗,其中有“待漏衣沾仙掌露,趋朝身惹御炉香”等句,可知写于林鸿在朝廷做官时,那时他已经年近四十了。朱氏19岁死,林鸿后来终身不娶。周亮工怀疑说,难道朱氏是林鸿的继室吗?

    林鸿与张红桥的故事最早出现于冯梦龙的《情史类略》,随后被各家诗话词话采用,不少人怀疑是小说家言,未可轻信。故事源于林鸿的一阕《念奴娇"留别红桥》:

   钟情太甚,人笑我,到老也无休歇。月露烟云都是恨,况与玉人离别。软语叮咛,柔情婉恋,熔尽肝肠铁。岐亭把酒,水流花谢时节。

    应念翠袖笼香,玉壶温酒,夜夜银瓶月。蓄喜含嗔多少态,海岳盟誓都设。此去何之,碧云春树,晚翠千千叠。图作羁思,归来细与伊说。”

    这首词的题目,明刊本一作“留别红桥故人”。如果这样,红桥就是一个地名,林鸿在红桥这地方与某个女子缠绵过一段,曾经海誓山盟,临行深情告别。词写得不错,以致于被崇祯本《金瓶梅》第六十八回借用去作篇头诗词。奇怪的是,好事者竟把红桥当成那个林鸿赠诗的女子,添油加醋,编排出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谈到林鸿的《鸣盛集》,已经提出疑问,称“张红桥唱和诗词,事之有无不可知”。今人张仲谋先生认为,林鸿与张红桥的故事纯粹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林鸿在其他词中还多次提到红桥旧游,例如《玉漏迟·记红桥故人春游》;《摸鱼儿·述情》:“记得红桥,少年游冶,多少雨情云绪”;《念奴娇·留别冶城游好》:“载酒红桥,藏阉紫陌,多少闲风月”;《八声甘州·忆冶城》“红桥上,有人倚望,清泪盈盈”。这些词题与词句,毫无疑义地证明红桥是地名而非人名。冶城是福州的别名,红桥或指洪山桥。
    文人好事,捕风捉影,竟生生将一处地名改变成一个女子,敷陈出一段才子佳人的香艳爱情。这是很有意味的一种社会心理。


 

    四、

 

    根据各家诗话,略述林鸿和张红桥的故事。

    张红桥是闽县良家女,本名秀芬,家居福州西门外洪山桥,因自号红桥。她聪敏美丽,善属文,对父母说:“非李白那样的才子不嫁。”乡里的文士纷纷写诗求爱,她都看不上,连闽中十才子之一的王恭也受了冷遇。十才子里的王偁出马再战,不过方法有些下作,他在张红桥邻近租了间房,偷窥她起居,将看到的写诗示爱。张红桥怒其轻薄,不答理他。有天十才子之首林鸿来访王偁,恰好看见张红桥在庭院焚香,心生爱慕,写了一首诗托邻居老妇转交。张红桥得诗,心下欢喜,遂回诗。不久林鸿就住进了张家。

    男女诗人日日唱和,不免玩起了藏名诗的游戏,林鸿作三绝句嵌“红桥”于诗末,张红桥回他嵌了“鸿”字的三首绝句。关于藏名诗,举上一例。林鸿赠张红桥:“素馨花发暗香飘。一朵斜簪近翠翘。宝马归来新月上,绿杨影里倚红桥。”张红桥赠林鸿:“桥外千花照碧空。美人遥隔水云东。一声宝马嘶明月,惊起沙汀几点鸿。”两人如漆似胶,好不恩爱。

    王偁吃醋了。他收买张家的丫鬟打开窗帘,好让他偷窥林张两人的亲昵,又作《酥胸》、《云鬟》二诗给张红桥。中国文学里,写乳房的诗歌一向较少,所以我引用一下这首情色诗:“一双明月贴胸前,紫晶葡萄碧玉圆;夫婿调酥绮窗下,金茎几点露珠悬。”闺房之私被人写诗张扬,就是诗人也不乐意。张红桥恼羞成怒。

    差不多一年后,林鸿要去南京,写下前面提到的那阕《留别红桥》。张红桥也依韵填词一阙和之:

   凤凰山下,恨声声,玉漏今宵易歇。三叠阳关歌未竟,哑哑栖鸟催别。含怨吞声,两行清泪,渍透千重铁;柔肠一缕,不知多少根节。

     还忆浴罢画眉,梦回携手,踏碎花间月。漫道胸前怀豆蔻,今日总成虚设。桃叶津头,莫愁湖畔,远树云烟叠。寒灯旅邸,荧荧与谁闲说?”

    两人一在南京,一在福州,仍然鱼雁传诗。林鸿又寄来7首藏名诗,首首都以“红桥”结尾,无限深情。不过,当张红桥读到林鸿的《摸鱼儿》“记得红桥,少年冶游,多少雨情云绪”时,却心生疑虑,担心林鸿只是逢场作戏,感念成疾,竟不治而亡。待林鸿回乡寻张红桥,已是人去楼空。她的遗稿中也有七首绝句,首首以“鸿”结尾。此外还有半阕《蝶恋花》:“记得红桥西畔路,郎马来时,系在垂杨树。漠漠梨云和梦度,锦屏翠幙留春住。”

    一出充盈着诗词、才华、美貌、敏感、相思、忠贞的古典爱情就此收场。

    《闽都别记》也有林鸿与张红桥的故事,是另一个版本,情节大不相同。写作本文的过程中,我翻检资料,发现由于各种小说、诗话、笔记的反复叙述,林张故事产生了众多版本,也积累了大量相关诗词——虽然我觉得那些托名林鸿的藏名诗降低了林鸿的水平,最有意思的是,甚至出现了张红桥的图像和实物资料。读民国年间的福州人郭白阳《竹间续话》,其中就有:“明林子羽旧砚,背镌张红桥像,甚精,见《复堂日记》。”邓之诚的《骨董琐记全编》里也提到“张红桥像砚”。清代闽籍诗人张际亮曾见过张红桥的画像,并写下一首诗:“玉尺量才笑婉儿,当年择婿解声诗。渡江不见迎桃叶,水阁秋风卧病时。”

    谁还敢说张红桥是个虚无缥缈的女子呢?

 

 

    五、


    晚清的长乐人谢章铤是相信林张故事的。直到他那年代,洪山桥一带,还是水阁环连,女姬众多。据他的观察,那些女子非但不解文章,还长相平庸,姿色出众的的佳丽闻所未闻。是不是世上没有林鸿,没有人消受得起张红桥,张红桥也不必出生呢?他在《赌棋山庄词话》中感叹,当初王偁也算是声望很高的名士,张红桥看不上,独独委心于林鸿。林鸿的妻子朱氏亦娴吟咏。古人云:不羡君才羡君福。林鸿真是命好!

    其实,林鸿死后的艳遇,与林鸿本人何干?林张情爱,中国古代文人臆造的又一个白日梦而已。

 

 

 

    附:林鸿张红桥互赠藏名诗(出《列朝诗集》,个别字参别本有改动)

 

 

林鸿赠张红桥

其一:溶溶春水漾琼瑶,两岸孤浦长绿苗。几度踏青归去晚,却从灯火认红桥。
其二:素馨花发暗香飘。一朵斜簪近翠翘。宝马归来新月上,绿杨影里倚红桥。
其三:玉阶凉露滴芭蕉,独倚屏山望斗杓。为惜碧波明月色,凤头鞋子步红桥。
其四:女螺江上送兰桡,长忆春纤折柳条。归梦不知江路远,夜深和月到红桥。
其五:骊歌声断玉人遥,孤馆寒灯伴寂寥。我有相思千点泪,夜深和雨滴红桥。
其六:残灯暗影别魂消,泪湿鲛人玉线绡。记得云娥相送处,淡烟斜月过红桥。
其七:春衫初试淡红绡,宝凤搔头玉步摇。长记看灯三五夜,七香车子度红桥。
其八:一襟离恨怨魂消,闲却鸣鸾白玉箫。燕子不来春事晚,数株杨柳暗红桥。
其九:伤春雨泪湿鲛绡,别雁离鸿去影遥。流水落花多少恨,日斜无语立红桥。
其十:绮窗别后玉人遥,浓睡才醒酒未消。日午卷帘风力软,落花飞絮满红桥。

 

 

张红桥赠林鸿

其一:桂轮斜落粉台空,漏水丁丁烛影红。露湿暗香珠翠冷,赤栏桥上待归鸿。
其二:桥外千花照碧空。美人遥隔水云东。一声宝马嘶明月,惊起沙汀几点鸿。
其三:草香花暖醉春风,郎去西湖妾向东。斜椅石栏频怅望,月明孤影笑飞鸿。
其四:床头络纬泣秋风,一点残灯照药丛。梦吉梦凶都不定,朝朝望断北来鸿。
其五:井落金瓶信不通,云山渺渺暗丹枫。轻罗露湿鸳鸯冷,闲听长宵嘹唳鸿。
其六:寂寂香闺枕簟空,满阶秋雨落梧桐。内家不遣园陵去,音信何缘寄塞鸿。
其七:玉箸双垂满颊红,关山何处寄书筒。绿窗寂寞无人到,海阔天高怨落鸿。
其八:衾寒翡翠怯秋风,郎在天南妾在东。相见千回都是梦,楼头长日妒双鸿。
其九:半帘明月影瞳瞳,照见鸳鸯锦帐中。梦里玉人方下马,恨他天外一声鸿。
其十:一南一北似飘蓬,妾意君心恨不同。他日归来也无益,夜台应少系书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