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足惊魂影音先锋:中国应该进口通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16:54

姚洋:中国应该进口通缩

(2011-04-29)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align: center;}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 姚洋

        经济纵横

  中国的通货膨胀正在上扬,人们也预期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既维持价格稳定,又不威胁经济增长势头?调和增长和抑制通胀并非不可能,但这需要政府克服对进口品开放市场的根深蒂固疑虑。

  据世界银行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而绝大多数分析师认为,美国的经济增长也将达到类似水平。因此,对中国出口的外部需求将相当强劲,而中国和世界发达经济体之间存在的利率差异,将导致大规模资本流入。因此,今年中国将继续积累巨额外汇储备。

  其结果是,中国当局如今正采用一些相互配合的工具来稳定国内价格。银行准备金率已高达19.5%,不可能再大幅度提高,因此更有可能的做法是进一步提高利率。

  事实上,经过了五年的升息后,基准利率在2008年8月达到7.47%。目前的贷款利率为5.56%,有的是让政府升息的空间。

  但升息有其弊端:更多的资本流入,从而抵销贷款成本提高所带来的反通胀效果。因此,有理由相信,中国当局很快便会采取收紧资本流入管制的措施。

  外国政府和国际市场更希望看到中国用人民币升值来对付通胀。升值可以让人民币变得更贵,从而减少外国资本的涌入。但货币升值也会造成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从而导致更多资本的流入。

除非能够减少贸易盈余,否则升值是无助于中国对抗通胀的。2004年至2008年的经验显示,温和升值是不足够的。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应该采取更为激进的措施允许人民币走强的原因。但是,对中国官方而言,这是绝对不可行的。因为这几乎肯定会导致大规模失业,并因此威胁社会稳定,和动摇息息相关的政府的合法性。

        中国人民银行面对两种成本问题  

        由于抑制通胀的主要工具都是双刃剑,因此中国当局可能会转而采取其他措施。比如,政府很可能会控制银行贷款数量。但这样的规定却起不了多大的效果,因为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早就练就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本事。

  更有效的措施是扩大央行的对冲操作(sterilisation operations)。理论上,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对冲操作,来抵销由外国资本流入引发的任何数量的货币供给,只要发行必要数量的债券就行了。然而,在实际运作上,人民银行却面对两种成本问题。

  第一项成本是直接会计损失(accounting loss):发行更多的债券将不可避免地抬高利率。与此同时,央行外汇储备(大部分是美元面值的美国国债)所收到的利息却很低。

第二项成本是不言而喻的,但可能远大于第一项:由于对冲债券是强迫储蓄(在定义上也是通缩性的),因此会吸收今天的贸易盈余所意味的潜在投资和消费。比如,对冲债券带来的较高利息收入,会让银行减少抵押贷款,迫使消费者储蓄更多以便购买房子。因此,发行更多的债券会抑制未来的国内投资和消费。

  所以,从长期看,人民银行的对冲操作很可能是违背自己利益的。央行对冲了由今天的贸易盈余引起的货币供给,但同时也引起了未来经常项目盈余的进一步增加。

  中国当局必须找到新的路子来解决外部失衡问题。增加消费品进口可能是一个办法。目前,消费品只占中国进口额的2.3%。这是因为它们面对相对较高的关税和增值税或消费税,且通关程序既复杂又缓慢。

  降低消费品的关税并简化通关程序,有助于改善消费者福利,同时又不会对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为什么呢?以从美国的进口来说,它们大多会是名牌商品、家具、高档汽车以及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比如牛肉)。在这些领域,中国都不具备相对优势。

  与出口不同,进口更多的消费品可以帮助中国对抗通胀。此外,增加进口还能削减中国的贸易盈余,有助于其外部经济平衡,会大受国际社会的欢迎。

  简而言之,以增加进口为目标的政策可以达到一石数鸟的效果,对经济增长的风险也很小或完全没有。中国当局没有理由拒绝这一做法。

   作者姚洋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