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贫困人口:大学毕业找工作指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17:38

大学毕业找工作指南

  近年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社会原因,也有高校教育体制的的原因。从1999年开始的高校大规模扩招,更是加剧了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毕业后该何去何从?

就业地图


哪些专业找工作不愁?
  2008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工学和管理学,其次是经济、历史、农学、文学、理学、教育、医学、法学和哲学。与这些热门专业相比,就业率最差的就是旅游和文化管理大类。看来为了今后找工作不愁,挑对专业是就业不愁的一大捷径。


哪些城市最好就业?
  就业蓝皮书显示,2008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而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则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毕业能拿多少工资?
  2008届本科毕业生的收入明显下降,211院校的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是2549元、非211本科院校为2030元、高职高专为1647元,而2007届大学毕业生分别为2949元、2282元、1735元,2008届平均月收入下降幅度为14%、11%、5%,本科毕业生收入下降最明显。


创业去哪里最容易成功?
  据蓝皮书介绍,2008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与2007年的1.2%比例接近。其中,大学生自主创新的主要地区为中西部地区,蓝皮书指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者认为可能导致失败的前三位风险依次为缺少资金、市场推广困难和缺乏企业管理经验。


另类就业
除了常规就业,也有很多种另类的就业方法,当今大学生当猪倌、扫马路、当船娘,甚至抢嫁人、发避孕套也不再新奇,只要你有足够好的点子,只要你能够放下那份面子,就业的路其实很广。


求职宝典


第一节 掌握择业技巧做好择业准备

一、求职择业是一门学问

  求职择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有许多技术和技巧,它是择业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有一些学生对自主择业没有信心,对自己到人才市场去求职有一种畏惧心理;也有一些学生勉强去了却无从下手。究其原因,除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外,更重要的是缺乏求职择业技巧,不善于与人沟通,不能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意向、素质和才能,不懂得如何推销自己。所以面临择业的大学毕业生,要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学习一些求职择业方法,掌握一定的求职择业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技巧,简单地说就是一种方法或手段。所谓求职择业技巧,也就是人们谋求职业所需的方法和手段。求职择业技巧从广义上讲包括最佳择业点分析和具体的方法、技术指导两个方面。从狭义上讲仅指具体的方法、技术指导。最佳择业点分析即是结合毕业生自身的特点,确定最能发挥其聪明才智和最符合心愿的择业目标。

  求职择业技巧在人们的求职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切不可小视或忽视;不懂得求职技巧的人,其就业机会就会大打折扣,在许多人的择业过程中,正是由于技巧上的失误甚至在举手投足间溜走了理想的择业机会,铸成终身的遗憾。掌握求职技巧的人,就会使求职活动更有效、更有益,就会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稳操胜券。

  在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人人都想成功地立足于社会,个个都想找到充分发挥自己特长、获得较高报酬的工作单位。可是,有许多大学毕业生,虽然拥有较高的学历和丰富的知识,但由于初次择业经验不足,缺乏必要的求职择业技巧而很难如愿以偿。

  面对竞争的社会,面对纷繁的人际关系,大学毕业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求职择业技巧。

二、求职择业应做的实务性准备

  求职择业除了上一章所讲的要做好必要的思想准备、心理准备以外,还必须做好必要的实务性准备,而严格规范这些实务性准备,对求职择业是至关重要的。

1.填写好毕业生推荐表

  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是全面反映毕业生基本情况的重要材料,是毕业生档案材料的浓缩,是学校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毕业生参加 "双向选择"活动的重要的证明材料,也是用人单位考查毕业生的重要依据。因此,毕业生务必认真填写。总的要求是:

( 1)表中所有栏目都要认真填满,不留空白,没有内容可填的,应当注明"无"。表中各栏内容宜细不宜粗,尽量详细具体。
(2)"所学课程及成绩"栏目,一定要据实填写,并经院系教学干事审核签名盖章方为有效。
(3)填表时要字迹工整,字写得不好可请人代填,或用微机打印,以给用人单位一个好的印象。
(4)每个毕业生可以拥有多份毕业生推荐表,所以呈送给用人单位的一定要使用原件,切忌使用复印件,以表示你的诚意。

2.了解就业程序

  一般来说,大学毕业生求职择业需要经过下列程序:

(l)了解政策。例如要知道什么是在一定范围内的"自主择业",来源于边远省区的毕业生就业有何规定,外地毕业生进京、人沪、去深圳等地工作的必要条件,属支边职工子女的毕业生就业有何规定,去三资企业要受什么制约等。

( 2)收集信息。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如果不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信息,择业则无从谈起。

( 3)确定择业意向。根据社会需求,在慎重比较分析和征求老师、家长、亲友以及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咨询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择业意向。

( 4)双向选择。这是毕业生"推销''自己的重要环节。毕业生通过与用人单位的直接见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对方,进行充分的双向交流。

( 5)签订协议。通过"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并且达成一致意见后,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三方就要签订就业协议书,规定各自的权力和义务。到了这一步,实际上择业程序也就基本结束了。

( 6)到单位报到上班。

三、准备“推销”自己

  生活中少不了推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生求职择业的过程,就是 "推销"自己的过程。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推销"自己呢?

  首先,要了解 "市场行情"。既然是"推销",就要先找"市场",先了解"市场行情"。这就要求同学们了解社会的人才需求形势,了解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并且要掌握与自己择业目标有关的社会需求信息。只有充分了解了"市场行情","推销"起自己来才能心中响数、有的放矢。

  其次,要善于寻找 "推销"自己的渠道。推销产品要有畅通的渠道,"推销"自己也是如此。比如:有针对性地寄发自荐信或登门拜访、毛遂自荐;通过学校、老师或亲友向用人单位介绍、推荐。参加人才招聘会、供需见面会等,与用人单位洽谈、签约;通过笔试、面试等方式接受用人单位考核等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推销"自己的渠道。同学们不仅要懂得不失时机地运用这些渠道,而且要学习和掌握''推销"自己的技巧,注重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在人才市场上"推销"自己的能力和技艺水平。

第三,在 "推销"自己的过程中要善于把握自己。具体地说,就是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 1)要有自信心。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推销"自己,首先要有自信心,要争取主动,如果没有自信心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 2)不要"王婆卖瓜"。在招聘人员面前不着边际地神吹胡侃,只能引起对方的反感;把自己吹嘘得什么都好,什么都会,什么都懂,只能引起对方的怀疑和不信任。

( 3)不要谦虚过度。"推销"自己的目的当然是希望用人单位录用自己,因而毕业生在用人单位面前,决不能为了表示自己的谦虚而过于低估自己,而要善于向对方恰如其分地显示自己的优势,以取得对方的重视和赏识;在面试交谈时,该阐明的观点一定要大胆地表述出来。沉默寡言只会让别人误以为你没多大能耐,缺乏主见。

( 4)要有自己的"硬通货"。"推销"自己,最忌讳平平淡淡,没有自己的特色,不能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比如或擅长于研究,或擅长于动手,或擅长于写作等。

  

第二节 知己知彼作出选择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军事、政治、外交等方面,对于求职择业的毕业生来说同样也是完全适用的。

一、认识自己
   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是面临职业选择的每一个应届毕业生最大的愿望。面对众多的竞争者,怎样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面对众多的需求单位,哪一个更适合自己?这就首先需要对自己的各方面情况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发现自己的长处,把握自己的优势,明确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
怎样才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呢?
   首先,要学会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要静下心来对自己进行一番深刻的自我解剖、自我画像,试着为自己写一份尽可能全面的自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和判断自己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l)知识结构:你属于什么学历?专业知识是否扎实?知识面广不广?所学专业的社会需求情况如何?

( 2)能力水平:你擅长抽象思维还是形象思维?你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有哪些长处和不足?你观察问题是否全面、精细?注意力是否稳定集中?适应环境的能力如何?

( 3)社会交往:你交友是否广泛?是否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在群众中受欢迎的程度如何?

( 4)兴趣爱好:你的兴趣是否广泛?是否有一、两项特别浓厚和比较持久的爱好或兴趣?

( 5)性格特征:你的性格是内向型的还是外向型的?你的意志和毅力是否顽强?你喜欢在人多的环境中工作,还是愿意在清静的环境中工作?

( 6)气质特征:你属于哪种血质类型?你是否知道你这种气质的人适合做什么工作?

  其次,要善于在与同伴的比较中认识和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自我认识难免有些局限性,你可以把同伴作为你的"参照物",从知识、能力、兴趣、性格。气质等方面进行比较。比如,你可以与同伴比较掌握各种知识技能的准确度、熟练度,有哪几种知识、技能,你比同伴掌握得快,也容易掌握?有哪几种知识、技能,你比同伴掌握得慢,而且特别难以掌握?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样一比较,你就可以从中认识和发现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在何处了。

   再者,可以从别人对你的评价中认识和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俗话说"旁观者清"。他人的评价往往比自我评价更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因此,经常听取父母、老师、朋友、同学谈对自己的看法,了解他们对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的评价,征求他们对你选择职业的意见,对于正确认识自己,正确选择职业是十分有益的。当然,对待别人的评价,电有个全面了解、正确分析的问题,有的人只爱听好话,对批评意见、逆耳之言过于敏感,这都不利于正确认识自己。

二、了解对方

  找职业也像找对象一样,不仅要知道自己有 "几斤几两",还要了解对方的情况。既要了解你要选择的单位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了解其用人的意图,又要了解是否有利于自己才能的施展;还要了解对方对即将招收的毕业生有哪些条件和要求,自己是否能胜任这份工作。否则,盲目应聘就等于元的放矢。
了解对方,尤其是要了解不同性质企事业单位的特点,以及自己到这些企事业单位求职时应考虑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1.怎样看待国有大中型企业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支撑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它是公有制的基石,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它是我国产业工人、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集中的地方,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传播先进技术、推广管理经验、造就科技人才、建设精神文明、维护社会安定等作用。因此,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
大学毕业生在确定择业目标时,应把去国有大中型企业列在第一位。这是因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最大,而且相对来说,大中型企业成才环境较好,领导干部水平较高,科技人才比较集中,优秀人才较多,有传帮带的传统和学习深造的机会,知识视野宽阔,可能参与较大工程的建设,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较高。据不完全统计,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科技开发机构 8 000多个,科技人员80万人,仅1990年一年就完成万元以上技术开发项目2万多个。如果说五六十年代的一批大学毕业生为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创立了丰功伟绩,那么90年代的今天,作为跨世纪人才的青年学生也应为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创建功勋。
   有些毕业生担心国有大中型企业人才济济,竞争激烈,到那里不容易干出成绩来。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只要你事先详细了解了单位的人才结构、发展前景和使用意图,同时再多几分自信,那么,你就一定会有所成就的。请记住,只要有施展才能的余地,只要有真本事,那么无论在什么单位,你都不愁没“独领风骚”之日。也有的毕业生担心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不好,个人收入不高。应该看到,随着改革的深人,国有大中型企业外部环境的差距将日益缩小,不平等竞争的局面将得到改观,加之实力雄厚的大中型企业内部机制的改革与完善,其经济效益必将发生可观的变化。当然,毕业生眼下要有与单位同甘共苦的思想准备。还有的毕业生担心自己看中的单位进不去。当然, "双向选择"不能一厢情愿,但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大,用人指标也比较宽松,相对来说机动性较大,只要你有诚意,又有一定的实力,经过积极有效的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往往是很大的。

   总之,毕业生选择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去工作,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大趋势,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又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民族经济的脊梁,希望广大毕业生能把目光更多地投在他们身上。

2.怎样看待集体企业

  每到毕业分配时,同学们总是要问某个企业是国营的还是集体的,若是集体企业就不太愿意去,怕自己今后的生活、工作、医疗、劳保等无保障,搞不好还会 ''快业"等等,其实这是对集体企业不够了解而产生的不必要的顾虑。

   我国宪法规定: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组织的合法权利和利益,鼓励和帮助城乡集体企业经济的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可以体现共同致富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要支持、鼓励和帮助城乡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这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意义重大。

  在集体企业中,中小型企业较多,有些条件不如国有大中型企业,但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集体企业具有自筹资金,自我积累,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容纳劳动力多等优势。它对自我价值实现的优势在于技术人才可以独当一面,迅速进入挑大梁的角色,很快就可以出成果,脱颖而出。

  就整个集体企业来说,人才普遍缺乏,因此选择到集体企业去工作,不失为明智之举。何况国家政策规定,大学毕业生去集体企业工作可以保留国家干部身份,将来也不影响流动。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才市场的建立和完善,集体企业和国营企业在用人自主权上已没有什么区别了。

3.去乡镇企业应考虑的问题

  乡镇企业是农村乡(镇)如村办集体企业以及少数联户办企业、农村个体经营企业的总称。乡镇企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发展势头迅猛。它不仅有力地壮大了乡村的集体经济,也明显地提高和改善了这些乡村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 1991年,北京乡镇企业创造的总产值是北京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在江苏,乡镇企业的产值则占了二分之一。据国家农业部统计,1991年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超过50亿元的县、市有15个,超过10亿元的乡镇有8个,超过2亿元的村有9个。

  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异军突起,除受益于正确的政策导向等因素外,还受益于乡镇企业科技力量的不断壮大。高校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工作,是改革开放条件下发展乡镇企业的需要。乡镇企业在它发展的初期,走的是外延扩大再生产道路。随着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乡镇企业人才紧缺,技术落后的弱点就逐渐明显地暴露出来。乡镇企业要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不断发展,实现由外延扩大再生产向内涵挖潜和增效的转变,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才队伍。接收高校毕业生进入乡镇企业使原有以乡土人才及外聘人才为主的乡镇企业科技队伍得到优化,从而提高了乡镇企业的技术水平。高校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工作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当前,乡镇企业特别需要努力开发适应市场多层次需要的新产品,乡镇企业要与之适应,不但需要一支过硬的技术队伍,还需要一支内行的管理队伍。单靠有实践经验的 "土专家"、"乡秀才"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向乡镇企业输送高校毕业生已成为乡镇企业在改革中求发展的紧迫要求。

  大学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去工作一般要考虑到下列问题:一是乡镇企业的待遇较高,按劳分配在那里体现得较为充分,除了有月工资外,还会有年分红和承包兑现的奖金,但乡镇企业的风险也大,抗灾能力不强。二是乡镇企业住房宽敞,标准较高,但业余文化生活较单调,有的乡镇企业不注意职工劳动保护,职业病危害较大。三是乡镇企业船小好调头,生产和经营很灵活,但职工总体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较低,科技人员的负担较重等等。

  总体来说,作为大学毕业生,如果你有一定的实力和思想准备,不怕担风险,那么到乡镇企业工作也是创业的好去处。事实上,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城里人 "上山下乡"去一试身手。当然,你也不必有后顾之忧,国家规定,大学毕业生去乡镇企业工作的,其户口可以落在当地城镇,合同期满后可以流动。

4.去"三资"企业应考虑的问题

"三资"企业是中外合资经营、合作企业和外方(包括港、台地区)独资经营企业的简称。
   毕业生如果选择去"三资"企业,那么就要首先考虑自身素质条件、单位需求状况和从业要求条件的关系:一般来说,"三资"企业是求职热点,竞争更为激烈,所以对人员业务素质、体能素质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要求更挑剔。其次,要搞清外商的投资方式、企业的经营方式、合资合作的期限和企业的资信可靠程度等。因为这些都关系到企业和个人职业的稳定性。第三,不要以为只要去"三资"企业就能赚大钱,只有自身具有较高的专业特长或某些方面的业务特长,并能胜任关键性的技术、业务岗位者才能获得较高收入;如果仅在一般性岗位上工作,就不能期望有很高的收入。第四,进“三资”企业前一定要慎重考虑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三资企业的人才流动率高,因而要有一定的风险意识,要有自己解决住房和医疗等问题的思想准备。

三、作出选择

1.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职业
确定自身特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毕业的学校、所学专业、学历层次、学习成绩。

( 1)要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选择职业。
   全国有一千多所高等院校,从类别上可分为综合性院校、理工科院校以及农、林、医、师、艺术等院校;从层次上可分为重点院校和一般院校。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校,其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讲,作为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受到科学研究初步训练的文科、法科、理科、技术学科和管理学科方面的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一般都能够从事本专业的科学研究、教学和其他有关实际工作,因此可以面向全国就业。所以,毕业生在求职择业时,应该考虑自己所在学校的培养目标、毕业生服务范围以及学校的知名度等因素,作出切合实际的选择。

( 2)要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的具体情况择业。
   一般来说,同一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与层次比较接近。但是,同一学校的重点学科和非重点学科、紧缺专业和非紧缺专业的毕业生,其就业情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一般来说,重点学科专业的毕业生要比非重点学科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更大的择业优势,紧缺专业的毕业生要比非紧缺专业的毕业生更容易选择到工作单位。所以,毕业生一定要善于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的具体情况去选择工作单位和职业,切不可盲目攀比。

(3)要根据自己的学历层次选择职业。
   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由于其学历层次的不同,因而在工作单位和职业的选择上也存在着较大美导。一般来说,研究性工作以及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由研究生承担比较合适;本科生则应以那些技术性工作、一般行政管理工作及高校、中专学校教学等职业为主进行选择。不然的话,本科毕业生去寻求本应由研究生承担的工作,就难免会碰壁。退一步讲,即使找到了这样的工作,将来也会有骑虎难下之感,难以顺利适应和胜任。

(4〕要根据自己的学业成绩、综合表现选择职业
   大学生毕业前夕,学校都会将同学们在校期间的德、智、体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测评,一可作为学校择优推荐和分配的依据,二可供用人单位考核和录用毕业生时参考。因此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专业相同、排名顺序靠前的毕业生,其选择工作单位的余地就比排在后面的毕业生大得多;用人单位往往也很重视毕业生在大学期间的综合测评成绩。因此,同学们在求职择业时,必须面对这一现实,根据自己在综合测评中所处的位置,做出恰当的选择。

  2.根据社会环境选择职业

  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有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自己的最终选择,其中地域、观念、习俗等方面是毕业生择业时不可忽视的社会环境因素。

( 1)地域因素。地域因素首先是地理环境对择业的影响。一般来说,大城市,尤其是省会及省会以上的城市,作为全国或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仅生活方便,条件优越,信息灵通,文化生活丰富,而且学习条件较好,深造机会较多。但是,大城市人才聚集,专业技术人才充盈,刚毕业的大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太少,容易受到压抑,影响个人才能的施展。并且由于长期的四方积聚,人口基数太大,使得不少大城市不堪重负,在诸如住房、交通等方面,反倒不如许多中小城市宽松。假日里到处是人山人海,公园里、商店里人满为患,难得寻到一块静处。而中小城市的人口一般在100万以下,具有较优越的资源条件和生活环境,经济发展的前景乐观,不少单位专业技术人才不足,求贤若渴。所以大学毕业生选择到中小城市去工作不失为明智之举。
另一方面还应看到,我国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还有不少艰苦的地方和行业需要大学生去开拓、创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在那里经过奋斗实现的自我价值会更加灿烂辉煌。

( 2)观念因素。中国文化中的一些传统观念对大学生的择业还有着深刻的影响。如:父母在,不远游。不少毕业生一门心思地要回到父母的身边去工作,一求尽孝道,二求生活有人照顾,而很少把成就一番事业放在第一位来考虑。再如:中庸之道、与世无争,使有些毕业生不敢竞争,不思进取等等。

( 3)习俗因素。首先,体现在民族风情的差异上,有时就影响到了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如饮食上的禁忌,服饰上的简繁,观念上的冲突等。其次,体现在饮食习惯上,如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广东人没有食物不敢吃的劲头令北方人看了发怵,而北方的硬馒头又使吃惯了白米饭的江南人望而生畏等等。
综上所述,这些因素对择业的影响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我们应当正确分析,扬长避短,择善而行。

3. 筛选和运用社会需求信息

   对于收到的需求信息,毕业生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筛选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排列、整理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获得的信息具有准确性、全面性和有效性,使之更好地为自己的求职服务。

   掌握重点 --信息可以全面收集,但在比较筛选之后,应把重点信息标出、标明并注意留存,一般信息则仅作参考。
   善于对比 --当你从不同的渠道收集到大量的需求信息后,可采用对比鉴别的办法,来识别其真伪,存真去伪。
  不耻多问 --当你收到一些需求信息后,为了弄清信息的可靠程度,应当通过各种办法,找有关人士去打听、澄清,以确定信息的可靠程度。
  了解透彻 --对于重要的信息要顺藤摸瓜、寻根究底,务求了解透彻,不能一知半解。要全面掌握情况,全面了解信息的中心内容。
  避免盲从 --获取用人信息以后,不能一味盲从,认为亲友告诉你的信息一定可靠,报刊上传播的信息肯定没问题。
 适合自己- -一切信息都要用来对照衡量一下,看是否适合于自己。千万不要好高骛远地去挑选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只有充分利用了那些可靠的信息,才算达到了你千方百计收集和筛选信息的目的。

运用信息的途径大体有三:

   其一,及时运用有价值的信息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作。每个人都要善于应用信息,根据职业的要求与自己具备的条件,两相对照以后,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最佳岗位。我们收集和筛选信息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选用,能择其有用者用之,就达到了我们收集和筛选信息的目的了。

   其二,根据筛选出的职业信息的要求来发现自己的木足,调节自己的智能结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弥补原来的不足。如发现自己哪方面的技能欠缺,就赶快去参加必要的训练,去主动学习和掌握那方面的技能。

   其三,及时输出对他人有用的信息。有些信息对自己不一定有用,可是对他人十分有用,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抓住这些信息不放手。迟迟不输出对他人有效的信息,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是不足取的。其实,你能主动输出对他人有用的信息,不仅是对他人的帮助,而且他人的顺利就业自然也使你减少了一个竞争者。同时,这样做还增加了与他人交流信息的机会,说不定你也会从别人手中获得对自己十分有用的信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