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先生与找钱华粤语56:丁弘:读《新青年》的感想 -- 往事 -- 过眼烟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7 03:50:13

丁弘:读《新青年》的感想

发布日期:2011/4/27 16:34:42 来源: 作者:丁弘 点击:391

斑竹广告联盟

——献给建党九十周年
丁弘

    近百年前的《新青年》杂志(合订本),居然来到案头。当年它是酝酿建党理论研究的平台。可能因为百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历史的脚步蹒跚向前,所以现在读起来仍然感到饶有兴味。

    士龙先生在图书馆工作,他帮助借来,说是从“文革”焚书的火堆前抢救出来的,这叫人是更加珍惜了。

    百年间,何曾还有那本杂志,有它的历史地位,和发挥它的这样大的历史作用呢?它是陈独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火炬。它对扫除千年阴霾,提高民族素质起到关键作用。1915年创刊,1922年休刊,共九卷。从第八卷起改为党刊。所以也是建党初期党的一面旗帜。

     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六条修养标准:1.自主的而非奴隶的;2.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3.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4.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5.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6.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这不仅是个人修身的标准圭臬,而且还是治国的原则和理想,是陈独秀提出的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贯穿其中的是“民主与科学”。现在,这六条镌刻在“独秀园”入口处的巨石之上。陵园占地1.34平方公里,是目前可和中山陵媲美的国内两大陵园之一。这是和他们两人的历史地位相称的。

    杂志虽是陈独秀总管着,但确有一个战斗的集体。每期都是明确分工主编的,并不是一元化的大一统的个人集权。

    第五卷,第一期是陈独秀编辑;第二期钱玄同编辑的;第三期是高一涵;第四期是胡适;第五期是李大钊;第六期是沈尹默编辑的。

    所以各期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多了一些民主自由的风光,体现出大家的智慧。这是后来的刊物所少见的。第五期当然是因为李大钊主编,他在上边是大谈马克思主义了。第一篇即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第二篇是《马克思学说批评》,这一篇是商榷探讨、自由研究的精神,对老人家还是“平视”的。五四时代,“凡是”的观点还没有形成。这一期还介绍了《马克思传略》。开始发表李大钊的历史巨著《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期共12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就有6篇。另外还有胡适、鲁迅的文章。

    借来《新青年》是胡绩伟老的提示。

    胡老九十多了,他是主持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时间最久的同志之一。可能因为党的九十大庆在即,忽来信问及:“我们这个党为什么叫共产党?这在什么情况下定下来的?”这是第三国际的代表维经斯基等四人从苏联来华建党时决定的。时在1920年,当时陈独秀主张叫“社会党”,一时有分歧。国际的代表说:“不叫共产党也可以,但一定要服从国际的领导。”陈独秀去函北大商之李大钊,最后还是接受了国际的意见。

    胡老函:“这样说说还不算数,要有根据才行。”我查出任建树等先生所著的四本《陈独秀传》,也都大同小异如此说。胡老认为仍不足为据,一定要有原始材料才行。于是查到张申府的回忆录。张是陈独秀在北大可谈建党工作的两个人之一。陈写给李大钊的信即由他转。张去欧洲,陈写介绍信时,嘱他在欧洲发展党员。张申府对建党之初的事可以说是“零距离”。胡老这才满意。

    但胡老又来信:“你和士龙同志可把《新青年》找着看看,了解他们为什么主张叫社会党,当时他们是怎样认识这个问题的。”

    从这件事,可以看到胡老的严谨和执著。

《新青年》第八卷开始成为党刊,刊物从北京转到上海。第六第七卷则是酝酿建党的时期,学习研究党史,最好以此为起点。

    这一时期,《新青年》是在紧锣密鼓满腔热情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百年来,我们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建党之基,所谓指导我们思想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最早把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来的李大钊,他是怎么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呢?

    读一下他的代表作《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可得到这样一些印象:

   作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们放眼未来,探求社会主义,追求共产主义理想,酝酿着思想的飞跃。突出的事情是李大钊满腔热情条分缕析、周到而细致地向中国人民介绍马克思主义原理。年轻的李大钊已认真研究了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经济学。他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笔下全然是学者的风范。可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第三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突然搁笔戛然而止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部分呀!而“十月革命”已过去三个年头。它不是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了吗?对“科学社会主义”不是更应大书特书了吗?这使读者感到有点失望。显然,李大钊还要看看,他还没有看清楚。这“科学社会主义”是否“科学”呢?

    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也还有没有想通的地方,起码有两点:

    一、社会发展究竟靠什么?是靠发展生产力,还是靠阶级斗争?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对他一生的贡献概括为两点,说“历史唯物主义”和学说“剩余价值”是他的“两大发现”。他认为激烈的阶级斗争总是破坏生产力,所以这两点要自圆其说。李大钊认为“他总是有些勉强”。李提出这个质疑,说明他对马克思虽是非常崇敬,但对他还是“平视”的,保持着“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在后来专制体制形成之后,思想垄断,面对马克思主义,少有这样的知识分子了。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历史老人总是会作出公正的结论。我们党以60年的时间——30年河东、30年河西;30年以阶级斗争为纲,30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检验了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检验得出迥然不同的结论,回答了李大钊认为“不能自圆其说”的问题。中国60年的伟大实践,是否可以说,给这个问题一个明确的说法了呢?

    二、李大钊对“阶级斗争说”是质疑的。他不仅认为破坏生产力,而且“天天破坏人类的文明”。他这个说法,如在毛的时代,肯定要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了。其实,毛泽东也不讳言,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能那样雅致……”等等。列宁也是蔑视法律的。普列汉诺夫早预言,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之后,“只能是以流氓无产阶级的道德为价值取向”,认为这是规律。所以李大钊对阶级斗争“摇头”。

    李大钊不是一般的摇头,在他的文章中起码表现出三点:

    1、他把“阶级斗争”,总是写成、译成“阶级竞争”。这不是笔误,在其宏伟巨著中全是“阶级竞争”。如对马恩《共产党宣言》中的名句,他译成:“迄今为止的历史,都是阶级竞争的历史。”显然,他认为历史上有阶级矛盾,但主要还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它以生产工具为标志,所谓‘“石器时代、铜器时代、蒸汽机时代”等等,这清晰地看到社会的发展。至于阶级斗争,如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不过是改朝换代。直到建国之后,毛泽东还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还是“封官牧民”的一套。而生产力,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候,人民公社最终还是以钉耙、锄头为主要工具,和汉唐无异。

    郭士龙先生的文章说:“斗争、竞争一字之差,而这是共产党和社会党的分水岭。”谢韬老影响巨大的文章《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其中谈到,民主社会主义化解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不共戴天的仇恨;化解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共戴天的仇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把“资本”定性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把资本家称为企业家,化解了阶级矛盾。这是人类和谐共进、正常发展的惟一途径。

    2、李大钊显然是看到西方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潮。他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写道:“现在有一种新理想主义出现,可以修正马氏的唯物论而正其偏激。各国社会主义者,也都有注重于伦理的运动、人道的运动的倾向。这也未必不是社会改造的曙光,人类真正历史的前兆。在阶级对立的时期,互助的理想、伦理的观念也不曾有一日消灭。这是马氏学说应校正的地方。”

    3、李大钊说:“我们主张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的精神;同时以社会主义改造经济组织,我们主张物品两面的改造,灵肉一致的改造。”这是李大钊对一味进行阶级斗争的回答。

    思想感情倾向于社会党。他们怎么上了第三国际的船,同意了叫共产党呢?

    这是因为:

    一、所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震动了中国。李大钊有了《庶民的胜利》;中山先生也大笔一挥曰:“以俄为师”。他们的根据不过是传闻。西方有作家罗曼•罗兰、纪德等却是有实地的考察。这些无产阶级革命的同情者,看到有些不对头,笔下不忍反苏,揭示真情不是否定了自己了吗?先写下来,五十年后再发表吧。现在俄罗斯的教科书上,已把“十月革命”改为“十月政变”,不承认它的革命性。当时确也有鼓舞人心的事。列宁所创立的新政权两次郑重声明,要废除不平等条约所侵略中国的利益,这样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广大地区(十几个法国大呀)要还给我们了。“乌拉”!十月革命真是太好、太伟大了。这极大赢得中国人的好感。没想到立即不算数了,在华工作的苏联同志感到很尴尬。还天真地上书斯大林说:“这样不是丧失了我们领导世界革命的威信了吗?”后来,在华工作的许多同志回去,多数被杀害了,岂是偶然。

    二、在中国建党是苏联掌握的第三国际,他们是当作自己的事干的。他们派人来推动、掌握,带来足够的经费(在解密的苏联档案中留下细账)。这种物质力量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当时国人称幼年时代的中共为“卢布党”。



    这样,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急于要干社会主义,走上了新路,上了共产国际的船,而国际是苏联掌握的一个组织。从实际情况看,“中共”的诞生不过是中苏两国的“混血儿”。建党的第一推动力,是维经斯基。1920年,他写回去的工作汇报说“中共已经建立,领导核心五人。总书记是中国很有威信的陈独秀,组织委员是张国涛,宣传委员是李达,出版委员是汪原放。”还有一位就是他自己。一个外国人自命为中共的领导核心。后来的事实证明不仅如此,中共一直是在苏联的掌握之下。是怎样的情况呢?

    一、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没有参加“一大”会议,是在国际的主持下召开的。在上海兴业路“一大” 会址那儿,一个租界的巡捕闯进来,国际的代表通知大家立即转移。在嘉兴南湖的那个船上,是国际的代表长篇大论作报告,定调子,这是理所当然的。散会时,每人发50大洋,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当时毛泽东每月工资8元。

    二、斯大林认为国民党是革命的中心力量,要求共产党员都要参加国民党。陈独秀和党员普遍反对,但是仍要服从。在实践中证明这种党内合作是不行的,陈独秀一再打报告要求退出国民党。斯大林批评说:“退出国民党就是退出革命。”

    至“4•12”大屠杀前夕,斯大林一直是以经济和武器支持蒋介石。他的右倾使陈独秀愤慨。托洛斯基(仅次于列宁的第二把手)说:“中共的路线来源于国际,要快些纠正,否则是犯罪!”后托氏被追杀于墨西哥。陈独秀忍无可忍时,写了《告全党同志书》,第一句即说:“我们错误地执行了斯大林小集团的机会主义路线。”国际认为这是反党行为,终被开除出党。

    陈给党的告别信中说:“我不说出真话,他们还会用我(这话好可怜)!但我只能作这样的选择。”这表现出他的浩然正气。

    三、斯大林的右倾,给中国的革命事业造成巨大损失。但是鲍罗廷指示瞿秋白:“责任只能由陈独秀承担,要保护组织。”瞿在去世之前为此事痛悔不已,说这是“滑稽戏”,“这种行为应该结束了。”

四、“国际”指示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总书记本是差额选举的,可最后宣布的却是斯大林指定的向忠发。他们就是这样把中共玩于掌股之上。向很快成为叛徒。

    有人说“陈独秀这位总书记被自己创建的党开除了党籍”。是这样吗?党仅仅是“南陈北李”创建的,还是斯大林派出维经斯基、鲍罗廷等等等等一大批人带了大量经费来创建的?初生的党,这个婴儿,又是谁哺育的?这个概念是否应该搞清楚。这是我们这个党先天秉赋的来源。我们要从实际出发。

    这种专制主义、道德虚无的秉赋,伤害陈独秀个人还是小事,推迟了社会发展、文明建设的进程。在执政中,苏、中虐杀致使非正常死亡都是以千万计。波尔布特传承,那儿被杀害者达人口的七分之一。

    党的早期,曾在江西和洪湖地区建立了“国中之国”。按照苏联也叫“苏维埃”。奇怪现象是自己人杀自己人,杀了多少?负责编纂《中共组织史》的同志,在庄严的会上举起两只手,把两个指头压在一起,说是“十万”。杀的理由是消灭“AB团”(A是反对,B是布尔什维克)这是说,要捍卫苏联。

    在中东路事件中,中苏发生矛盾。国际要求“中共党员要站在苏联的立场上保卫苏联,苏联才是自己的祖国。”陈独秀站在爱国的立场上,旗帜鲜明地反对。

    建党已90年,我们走过了漫漫征途。回忆党的历史是否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出身、由于出身而带来的先天秉赋?不可否认,我们的身上还流淌着第三国际的血液,暴力革命之后是暴力专政,对“德先生”(民主)不那么欢迎。这和人类社会民主潮流总是不协调。

    还是那句老话,“没有科学的历史观”谈不到“科学的发展观”。苏联利用第三国际施加给中国的是无产阶级的无私援助,还是文化入侵,妄图把中国改造成为“苏维埃”?

    几十年在党的领导下,社会还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第三国际植根于此,这个“根”还在,还在起着作用,我们还摆脱不开。

    例如,毛泽东在1952年把思想皈依托洛斯基的中国托派一网打尽投入监狱,作为献给斯大林的生日礼物。苏联法院后来给所谓托派正式平反了,中国放了人,但不了了之,不再正视法理。

    如刘少奇作为“叛徒、内奸、工贼”三顶帽子拿去了,算是落实了党的政策,但他不是“帽子”问题,而是“命案”!不了了之,并不正视法理。

    如砸了孔子的墓碑、挖了他的墓,现在把碑的碎片又拼了起来了。孔子居人类社会古代十大思想家之首,孔子的劫难在法理上、伦理上,甚至史学上也不愿触及。教训是不存在的,这会留下什么问题?

    也是由于苏联的文化入侵,形成暴政。社会文化的破坏严重,好像不谈,提倡遗忘,就不存在了。其实不然。

     毛泽东说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但是又说“我们不可苛求于前人”。这话似为大度,实是贬损了他。认为他姓“资”,实际上他是最早追求社会主义的。他致函社会党国际:“请帮助我建设一个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两次亲赴欧洲布鲁塞尔社会党国际总部联系。他在理论上达到的高度,远不是近百年间党内同志可比的。“淡化孙中山”,这给中华民族造成大的损失。

    电视剧《走向共和》最后一集中山先生的精彩演讲被删去,电视剧早不放了,这些话反而风传开来。他说了些什么呢?“咱们本来是共和国啊!可怎么一次又一次出现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的东西?这个问题不解决,复辟就是必然的;共和国就永远是一个泡影!”等等。

    “南陈北李”上了列宁的第三国际的船。

     孙中山先生对恩格斯创建的争取民主社会主义的第二国际,感到极大兴趣,而且在实践上追随之。可惜,他去世太早了。

     陈独秀晚年又回到“五四”去。痛心地说了一句“善非恶之敌”(好人斗不过恶人)!

    李大钊如是晚些年去世,以他那思想,他会是什么命运呢?


  2011年1月   医院病房中

网友推荐,五柳村2011年4月27日收到。
  • 11

    顶一下
  • 举报

  • 0

    踩一下
上一篇:杨佩昌:德国大学何以成为诺贝尔奖摇篮? 下一篇:为抑制通胀中国释放外汇储备压力

TAG: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腾讯微博网易微博搜狐微博豆瓣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成本,没特长,创业就上人人斑竹网!

    斑竹广告联盟

    相关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