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马简谱:《阴符经》的力量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56:02

   《阴符经》的力量

   第七讲 《阴符经》的力量:

    三寸之舌胜过百万雄狮

    《阴符经》里讨论兵法,虽然是兵不厌诈,兵以诈立。不过如果没有设立好基本条件,兵法艺术也必定施展不出来。用现代最时髦的说法,就是:虽然有了很好的软件,如果没有很好的硬件,作为支持的基础,软件的机能是完全不能够发挥的。上面讨论过了一些兵法的“软件”,接着《阴符经》又有七个要点,是兵法上的重要“硬件”设施。《阴符经》是一点都不马虎的!

    (一)纪律。作战的第一个基础,是部队。部队的主要内容是军人,兵与将。要发挥战斗的力量,军械的精良、新颖、进步固然要紧,但不论多先进和精密的武器,还是需要人来操作,控制和运用。自古以来,虽然也有女兵,但兵员的组成,主要还是年轻力壮的男子。试想如果这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散兵游勇,无所事事,到处取乐,三五成群地在街上闲逛,身披二尺半的老虎皮,手里拿着刀枪,吃霸王饭,喝霸王酒,霸占民房,强夺人民的财物,奸淫妇女。欺压手无寸铁的黎民百姓,实在是易如反掌。我想,许多现时还健在的中国上了年纪的人,都还身临其境过,先是日本皇军,后是国民政府的国军,都是这样暴虐无道,残民以逞的。直到民国三十七八年,忽然来了个八路军。不拿百姓一针一线,所过真是秋毫无犯。下雨下雪,也不进百姓的屋子,恐怕打搅了百姓。有事时,老大爷、老大娘,亲热地叫着,有空时就义务帮着人民干活。这也是大家亲眼见过的。两相比较之下,哪个军队好,哪个军队坏,哪个军队受欢迎,哪个军队会胜利,不用说大家心里都是明亮的。
    
    《阴符经》的力量(2)

    《阴符经》说:“至乐性余。”这里的“至”是动词,而不是形容词最高的意思,就是追求快乐。“余”如老子所说的“余食赘形,物或恶之”(《道德经》24章)。就是最恶劣讨厌的东西。在军队里,兵士一味追求快乐,就必定成为上面所说的散兵游勇,对人民必定是暴虐凶残。《孙子兵法》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同时一再强调“善战者,先立于不败之地”。什么是不败之地,就是:修道而保法。什么是修道而保法?孙子说就是:赏罚公平,纪律严明。《司马兵法》说:从命为士,上赏;犯命为士,上戮。都是同一个道理。吴起说:练兵,要训练士兵,训练到出门如见敌,临阵不怀生。吴子曰:“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吴起兵法》治兵第三)。练兵,是要训练他们怀着必死之心,然后从死里求生,真是严肃到极点的大事。所以吴子曰:“用兵之法,教戒为先。”(同上)。老子也说,即使打了胜仗,还要以丧礼处之。因此练兵绝不是让一群小伙子追求肉体的快乐!特别是正义之师,必以爱民为先。没有人民的爱戴和帮助,就绝对没有胜利的希望!如何能成为正义之师?第一个要求就是纪律严明。

    一般总是把军、警两个字连用,称为军警。其实小事用警察,大事还得靠军队。警察是人民的保姆,决不能使其流落到警匪一家。同一个原则,也都得靠纪律严明四个字。

    (二)清白。《阴符经》说:“至静则廉。”中国传统的治兵精神,就是恩威并济,信赏必罚。孙子说:“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孙子兵法》行军篇)。这是说:带兵带到士卒对自己没有亲切附从感,却拿出威严来,人家一定心里不服。心里不服,就瞧不起你,瞧不起你,就一定不好好服从你的军令。如果士卒已经对你产生了爱戴敬佩,他有了错,你不罚他,照样会瞧不起你,不服你。吴起,黄石公也都主张:带兵的技巧是一定要先赏而后罚。如果先罚而后赏,就完全不中用了,孙武也是这么说的。孙子说:“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地形篇)。那么,谁能恩威并济,信赏必罚呢?当然是带兵的长官了。长官一个人怎么赏罚得了众多的士兵?孙子说了一个“服”字,是关键,就是士卒心里对这个长官佩服不佩服。《阴符经》提出来一个关键性的“廉”字,就是清白。如果长官是清白的,他们就会服你,不然,你再能干也不行。黄石公说:贪财,则奸不禁;内顾,则士卒淫。将有一,则众不服;有二,则军无式。(《三略兵法》上略)。士卒奸邪,是因为将帅贪污在先;士卒淫乱,是因为将帅淫乱在先。所以士卒瞧不起他们,就会不服。上梁正,下梁就不敢不正。黄石公说:将能清,能静……能制军权。清白就能服众,能清,能静,才能清白。清是清廉自持;静是平心静气。所以,他能够行使军权,能够恩威并济,信赏必罚。能够清廉自持的领导,自身才能心理平衡,也能使别人心理平衡,平心静气。否则,必然焦躁不安。一大伙焦躁的武夫,谁能制得住?

    人心理不平衡的问题好像并不限于一个军队的范围。黄石公说:佞臣在上,一军皆讼。(同上略)。就是说,如果国家出了佞臣,贪污腐败的大官员,又高高在上。军队里的长官虽好,军人还是会发出怨忿毒恨之心。也许那些大官员心里说,我做事都是极缜密的,那么老远的士卒们,怎么会知道?答案是:千万不要藐视人民,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阴符经》的力量(3)

    (三)大公。《阴符经》说:“天之至私,用之至公。”所谓,天有好生之德,而不得不生。天无意而生生不息,这是它的大私。可是人和万物并没有怨恨天的生生不息,反而心存感激它的养育大恩。因此,大私反而转化成了大公。譬如汤武革命,本是极自私的行为,由于他们真的是吊民伐罪,为人民造福,从而被人民歌颂,转化成了大公。戚继光的戚家军去剿倭寇,带着儿子在军中,不巧儿子犯了军法。大家都说:公子犯了军法,是为了传递紧急情报,不得已越次奔驰而犯了这个不怎么了不起的军法,情有可原,不算犯罪。戚继光认为,如果每人都越次奔驰,也都有一个不得已的理由,那么还能成一个有纪律的军队吗?依法当斩。于是斩了儿子,一军大振。还有谁敢玩令不遵!万众一心,打垮了侵略的日本鬼子,几百年再不敢来中国找麻烦。父子之情是至私,杀了犯法的儿子,转化成了大公。有了这个大公,才有伟大的战果,为整个国家民族扬眉吐气,又是大公之大公。这是中国历史里非常特殊而有力的个案,研究战史的,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一百篇兵法的理论,也赶不上一个实例。孔明挥泪斩马谡比起戚家的事例,还是差多了。

    在中国历史里,大人物的父子关系问题向来是个解不开的结,非常头痛。谁人无子?大人物的儿子(包括女儿)有了大人物的遗传,多半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如果他们不肯只当公子少爷享福,想要出来做一点事业的话,别人就必定会说他是靠特殊关系,特殊照顾的。对他父亲来说,别人也会另眼相看,说他徇私买放,从此对他的人格鄙视,把他看成是老严嵩,背后为千人所指。同时也成为政敌的有力把柄,伺机发作。照理说,不幸做了大人物的儿子,也有他做人的基本权利,也有对国家人民报效的权利和义务,偏偏由于地位的特殊,即使才高八斗,别人也会嗤之以鼻,这非常不公平。做儿子的处境很难,不是被一群小人巴结利用,就是被父亲的政敌利用,甚至于被外国人利用,骂名千古,总落不到好结果(甚至于父亲大人过世之后,别人还要找他算账)。做这样的儿子要想出头,谈何容易?做他父亲的便也只有两个选择,一是选择做戚继光,把儿子杀了而成大名,成大功;一是选择做严嵩,宠着儿子发财,最后同归于尽。其实,大人物和儿子都应该有智慧,好好平心静气地面对这些不如意的可能性。如果能开诚布公,把问题处理好的话,父亲幸甚!儿子幸甚!国家民族幸甚!如果儿子不甘只做个少爷,就避免置身于政界、军界,最不可置身于经济界、商界。瓜田李下,应该自避嫌疑。最好是当教授,科学家,医生,文艺家,一样地位清高,名誉响亮。再不然,就自动下放,到边疆去开垦。即使仗着父亲大人的方便,也会流芳百世,人人景仰。这是化私为公的辩证运用!不可不察焉!

    《阴符经》的力量(4)

    中国最古时,尧舜禅让,被视为天下为公的上圣。到了大禹之后,改成世袭。这个制度沿袭了几千年,直到辛亥革命,民国建立,复归于共和,没有了世袭的皇帝。过去皇帝世袭,要是皇帝无子,或迟迟不立东宫,就要闹得不可开交,甚至有人热心得为此自杀。因为从理论上讲,皇帝是个无为的虚位,象征国家而已,不立东宫,启天下有野心的窥伺窃夺之心,国本摇动,不利于天下。至于那实际上办事掌管行政的首相,才代表政府,是绝对不容许世袭的。如果一个首相想搞世袭,或者仅仅让儿子参与,就必定立即成为千夫所指的大奸大恶!他的势力再大,也是不旋踵而殒灭,还要被骂名千古。严嵩、王安石都是代表。近至民国初年的袁氏父子,一时势力可以一手包天,就胆敢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千夫所指,无疾而死,不旋踵而灰飞烟灭。

    (四)精神。“命之制,在气。”就是:军队生存和战胜的机制,在于“军魂”,也就是:军队精神的契机。有的古本《阴符经》把“命之制”的“命”字,写作“禽”字,这也是《阴符经》好用奇字的表现。古人常用有生命的鸷鸟、猛兽来比喻军队。鬼谷子的《本经阴符七篇》就有:分威法伏熊,散势法鸷鸟等句。(有人认为黄帝阴符经是鬼谷子所著。既然鬼谷子著了黄帝阴符经,为什么还著了《本经阴符七篇》?有意要闹个双包案吗?如果说鬼谷子曾把黄帝阴符经传过给苏秦,这个假设可能比较近似。)古人也直接把军队称为貔貅。禽兽等发动、制胜,都在于“气势”。它们都会先潜伏涵养,待间(时)而动,一旦把握住情况,就发动快速强烈的搏击,让对方根本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因此,这个蓄势待发的意义有二。一是《吴子兵法》吴起所说的“气机”,就是军队的使命和精神,因而要发挥团结合作的庞大战斗力量;一是《孙子兵法》孙武所说的“形势”,“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可作为迅烈的战术运用。《阴符经》的力量(5)

     
    (五)必死。《阴符经》说: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魏武侯问吴起说:“赏罚严明就可以制胜吗?”吴起回答说:“有关赏罚的事,我在此不愿多予置评。但我能肯定,不能单靠赏罚来获取胜利。然而,发号施令,士卒愿意奉行;军队启发,士卒愿意奋战;战斗开始,士卒愿意去出生入死。这三点才是人主所有恃无恐的把握所在!”(《吴子兵法》励士篇)。同时说:“出师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临敌不怀生”(论将篇)。“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就是要求军士都怀着“必死”之心。能达到这种层次,所依赖的是平日严格有素的训练,以及军士们的使命感和军魂。所以孙子说,置诸死地而后生。生为死根,死为生根,有了这种辩证法则作为指导原理,才能保证胜利,保证生还。更有一层的意义,是牺牲。牺牲一个小我,拯救整个大我。这是从前武士们传统的伟大精神:我的死亡,换成了众人的生存,是所谓我死犹生,死而不朽的崇高价值。所谓一夫拼命,万夫莫敌,再加上前仆后继,视死如归。这场战争就已经胜利了。

    隋炀帝荒淫无道,天下分崩离析,群雄并起。唐初扫平天下,中国复归统一。不过国力消耗太大,一时未能富强。西北方的突厥,虎视眈眈,一心要并吞中原。大唐不得已向他称臣纳贡,割地赔款,屈辱非常。等到有一天,中原的实力培养得差不多了,太宗派李靖统兵征伐突厥,李靖觉得突厥势大力强,不能马虎,于是派唐俭为特使,出使突厥。突厥接待唐使,正要百般要挟。李靖潜伏紧跟在后的大军,突起发作,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一举歼灭了突厥。在兵法里用间,李靖以唐俭为死间,牺牲了一个唐俭(厚恤其家),换得了全中原地区的安泰。大唐的光荣,至今犹存。

    (六)隆恩。《阴符经》说:“恩生于害;害生于恩。”这是另一套用兵的辩证法则。《三略兵法》上略:兴国之师,务先隆恩。攻取之国,务先养民。以寡胜众者,恩也。以弱胜强者,民也。故将之养士,如养自己之身。故能使三军如一心,则其胜可全。这是说兴兵动员之前,必须先广布恩泽;攻敌伐国之先,必须培养民心。恩与养,是时时刻刻为士兵和人民的利益着想,以期融成众志成城的巨大力量。恩、养的要领,上略列出了几个要求: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与之安,与之危,故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以其恩素蓄,谋素合也。黄石公还举了个例子说:从前有人送了一坛好酒到军前,那位优良的主将,命令把酒倒进了附近的河里,与士卒同饮河里的水。这叫与士卒同滋味,共安危。他解释说:夫一箪之醪(一坛好酒),不能味一河之水。而三军之士,思为致死者,以滋味之及己也。吴起也说:“民知君之爱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与之临难,则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矣。”(《吴子兵法》图国篇)。吴起带兵,遇有疾病者,他衣不解带,亲奉汤药。士卒生了疮,他不惜为他们亲自用口吸疮吮脓,比同甘共苦,还要翻上几倍。这些施恩的种种手法,都是一个目的:就是要士卒不惜以自己的生命来报答他。对士卒来说,怀必死之心,是“害”。这个害,却是从受恩惠而来的。士卒在战场上牺牲了生命,换取而来的是国泰民安。那么国泰民安的恩惠,又是从士卒牺牲自己生命的害而来。

    《阴符经》的力量(6)

    恩与害的关系,也就是利与害的关系。孙子曰:“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孙子兵法》作战篇)”历史上的“长平之役”,秦将白起一夜坑杀赵兵四十万。原因在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任用赵括为上将军,代替驻守长平的老将廉颇。赵括受命之日,赵母上书赵王,请求收回成命,免去赵括职务。于是赵王召见赵母,要问她个详细。赵母奏道:“从前先夫赵奢在时,与儿子讨论兵法,他说不过儿子。他说儿子赵括,将来断不可以为将,为将必败。因为他少年气盛,徒逞口舌,空诵兵法,毫无实际,不是将才。知子莫若父,此其一。他能背诵兵法,对答如流,却完全不通权变,此其二。先夫在时,受命之日,即忘其家,在营中与士卒同甘共苦。而赵括受命之日,在家连日大宴宾朋,受人祝贺,此其三。先夫在营,事无巨细,必定战战兢兢,博谘于众,详细研究,不敢贸然自专。而赵括在校场上高座,威风十足,士卒对他都不敢仰视,此其四。主上有所赏赐,先夫都分予士卒同享,涓滴不归私家。而赵括则喜形于色,将全部金帛收藏在家中,此其五。老妾叫儿子,遵守父亲遗命,辞去将军之职。他却趾高气扬说:非不欲辞,怎奈国中没有比得上我的人才,此其六。由此六端,岂可为大将?”孝成王说:“每人作风不同,岂可一概而论。老将赵奢也未免太计较了些。寡人之意已决,不必再更改了。”赵母说:“既是大王圣意已决,老妾也不便多言。不过将来赵括败事以后,请莫以老妾连坐。”赵王说:“好的,你放心吧。”后来的事,就是赵括糊里糊涂陷入重围之中,急得像没头苍蝇一般,中箭堕马,尸首两分,还连累了四十万弟兄们的生命。所有赵母所说的,就是十足的纨袴子弟的特点,只会吹牛,自夸,好虚荣,把战争这样重大的险事看得轻如鸿毛。好像是初生之犊,长不大的婴孩,连当初父亲出生入死挣来的荣誉,在他看来好像都是不费吹灰之力似的。无知到根本不知道天高地厚,东南西北。这样的毛躁少年,去抵挡那著名的大将白起,就是以卵击石,怎能不败?兵败之后,邯郸城里,哭声震天,只有赵母不哭。人家问她为什么不哭?她说:他出师之日,我已经当他死了,哪里还等到现在才来哭?其实赵母对孝成王分析得够清楚的了。孝成王如果老成一点,自己也应该看得出来究竟。可见这位年轻的孝成王和赵括都是一丘之貉。赵国人有幸该到了这一主,一将,还有什么侥幸可说的呢!

    《阴符经》的力量(7)

    (七)时、物。这是《阴符经》最后的两句话了: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就是说:愚昧的人,把天地文理,当作是神圣(圣)。而我,却把时物文理,当作是研究的学问(哲)。什么是天地文理?就是天文、地理。引申来说,就是宇宙自然,天地万物。愚昧的人,把这些当作神圣。有人拜太阳,有人拜星辰月亮,有人拜毒蛇黄鼠狼,有人拜草木石头,有人拜泥土塑的形象,有人拜风水方向,不一而足。这都是迷信,《阴符经》说他们是愚人,是无知无识,愚夫愚妇的行径。譬如:罗马人素信太阳神教,以十二月二十五为太阳神的生日,大加膜拜庆祝。后来罗马皇帝信了基督教,下令全国都必须改信耶稣。但是人民拜惯了太阳神,于是张冠李戴,就把十二月二十五日改为耶稣的生日。可谓愚不可及,直到如今!相反的另外还有一解,就是所谓:“圣”,不是以天地万物为圣,而是把天地万物作成人类自己的“圣”。是自己可以对之为所欲为的,取所欲取的,它们是天经地义应该属于“我”支配取用的。换言之,以征服大自然为我的圣明(金科玉律)。“征服”的字眼里就含带着“奴役”的意味。十九世纪以来,人类的这种狂傲,变本加厉。现在,也到了愚不可及的地步了。

    什么是时、物、文理呢?就是随时随地注意转化变迁的事物,和它们变化的时机与原理原则。因此,教导我们对我们周边的事物、环境丝毫不可大意,要随时随地去观察,去体认,去掌握,取扶持,去调整,大家保持合理的尊重,共同欣欣向荣。宇宙万物虽然默默无语,可是,猫狗牛马都有深厚的感情,就连最小的花草,也有知觉感情。譬如,做个科学实验:在花草前面播放摇滚乐,它们不爱听,就以死来抗议,马上就死了。它们爱听细软柔和的轻音乐,如若在它们前面播放轻音乐,它们就活得更茂盛。还有,从前我家养过一只猫,由于不得已的迁移,不能带它,就把它托给可信任的朋友抚养。后来接到朋友的信说:“自你们走后,小猕(猫名)整天躲在床底下,不吃不喝,怎么哄都不行。几天后就死了。”后来我家就不敢再养猫了,怕彼此伤感。所以人类对天地万物千万不能滥用或虐待,只不过我们听不出来它们的呼声而已!

    什么是愚人?就是像赵括那样的人,自以为很了不起,能说会道,却只会背诵人家的成书,记得死板的教条而已。如赵母所说:他是个完全不通权变的人,也是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根据史家分析,由于赵括一个人的愚昧,赵国四十万士卒的生命毁灭了,加上韩国,更卷入了魏国和楚国,至少一百万人遭到万劫不复的灾难。

    《阴符经》的力量(8)   

    中外古今,时代虽然在变,但人事的原则并没有改变。世界上,只要有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贪得无厌,进行侵略。就很容易把全世界都卷进漩涡里面去。如果再碰到一国的领导和他们的主将是愚昧的人,不但更助长了侵略者的气势,而且会为许多无辜连累进来的国家人民造成无比的灾难。近百年来,在资本主义的工业社会形式下,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需求,对自然资源造成了无限期,无止境地滥用与掠夺,而宇宙自然生态大大地受到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全面快速恶化,濒临彻底崩溃的边缘。这些都说明了世界上的愚昧之人,自以为他们有权剥夺和滥用那默默无言的自然界的一切宝藏,直到他们自己和万物一起毁灭。

    拜那些自以为聪明人的愚人所赐,特别是现代武器的杀伤力越来越大,迟早总有一天,原子、核子、中子弹满天飞。如果当头被炸死,可能还比较幸福。那些间接受到辐射,烧得遍体鳞伤,无药可治,或受辐射影响,变成畸形的怪兽,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那种痛苦煎熬,令人难以想像。如果这一天不幸到来,就是“愚人以天地文理为其圣”的最后结果,因为“小人得之轻命”是必然的。

    “我,以时物文理,哲”这句话是《阴符经》军事兵法部分的结语,也是整本《阴符经》的总结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古籍中,除了《道德经》以外,《阴符经》是唯一的一部具有对人类这方面灾难有敏感度和关切度的书,也是唯一的一部具有充分的环境思想和现代意义的书。不仅是在理论上可以指导现代人类,在实践上同样具有指导性的价值。《阴符经》所说的原理原则既普遍,又个别;既完整,又特殊。既十分具有前瞻性,又完全没有时、空的局限性。既具有十分的实用性,又完全没有地、域的拘束性。譬如,它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必然要反映到人类社会中来,成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和谐与冲突的重要关键。谁掌握了《阴符经》的原理原则,谁就能掌握这个重要的关键。

    从《阴符经》的观点来看,在现时的社会中,人们片面地对生活享受的追求,有时表现得非常愚蠢。譬如,人们在社会中,钻窟窿打洞地发财赚钱,花重金去吃所谓豪华的菜肴:生鱼片,活抓虾。殊不知生鱼、活虾,由于环境受严重污染,含有极高量的水银,砒霜和其他重金属毒素,还有各种细菌和寄生虫。此外由于鱼虾的需求,需要大批量生产,大多都必须是人工孵育,在此过程中为了减少死亡损耗,大量使用抗生素,因此鱼虾体内充满了抗生素,人类从鱼虾身上不断大量吸取抗生素,致使自己的免疫力快速减损,因此,癌症与其他慢性消耗疾病如糖尿病等等,就成了快速传染性的流行病。最近最新发现,鱼虾里面大量地含有一种强烈抗生素,名叫:Chloramphenical,人吃了进去,就得血癌。一饭之恩,可能就是死刑的判决!人类与万物之间,恩与害,害与恩的纠缠,令人触目惊心!

    《阴符经》的力量(9)
  
    现在,先暂时撇开那些宇宙自然,环境生态的大道理不谈,试回到个人求职,谋生的最实际层面上来看。在人生起伏非常大的情况下,在忧郁不可自拔的汪洋大海中,《阴符经》就是一根悬在那里的救命草。譬如,苏秦到秦国求职不得,典卖了他带去的高车驷马,仆从跟班,黑貂之裘。两袖清风地徒步回家。父母见到他,不把他当儿子,嫂子不给他饭吃,妻子坐在织机上不理睬他。这种毫无亲情的白眼待遇和羞辱,使得他抑郁得想要自杀。顷刻之间,脑子里突然飘过来,老师鬼谷子慈爱的面容,递给他一本书,拍着他的肩膀说:“苏秦,你要是遇到了困难,就好好读它吧!自然会得到好处的。”于是他立刻跑去翻开了旧书箱,显在眼前的就是《阴符经》。扑簌簌的眼泪打湿了他的衣襟,于是这次一点都不敢偷懒,认真地研读。可就是读不懂,真是苦啊!读到直打瞌睡,他就想办法,用绳子把头发绑起来,吊在屋梁上。不行,还是打瞌睡。于是就狠下心来,用尖锐的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流了一地。在这样痛苦的挣扎下,终于有一天,《阴符经》的奇怪字句,对他发出了曙光。他开始一点一滴地领悟了,就试着把自己的领悟讲给他的两个弟弟听。弟弟们觉得很有道理,就也跟着他读《阴符经》。(苏代,苏厉,这两个弟弟后来都成为当时的国际名人。)一年很快就过去了,他已经明白自己面对的世界的现实情况,应该提供怎么样的服务才行。两个弟弟把自己的一点私蓄都拿来给他做盘缠路费,他离家再度踏上求职的征途。不久,他又回来了。这次回家,他不仅得到了职务,而且还是空前绝后的大职位。他的腰间悬挂着六国的相印。真的是高车驷马,前呼后拥。势利眼的父母出到十里之外去迎接他,嫂子用膝盖在他面前跪着走路,妻子跪着不敢抬头仰视。他不厚道地问嫂子说:“大嫂,你以前不给我饭吃,现在怎么这样走起路来?这不是前倨而后恭吗?”嫂子也没脸没皮地回答说:“二弟,因为你现在地位又高,又这么有钱,不容我不尊敬你呀!”苏秦叹口气说:“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照你这么说,大丈夫不可不富贵啊!”我们前面提过,赵括惨败之后,邯郸危在旦夕,举国上下,好像热锅上的蚂蚁,无计可施,束手待毙。恰巧苏秦的弟弟苏代正在邯郸,他好好琢磨一番,就自告奋勇去对孝成王说,我有办法可以使邯郸安如泰山,附耳上来,只要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孝成王听了大喜,送他大量黄金白银、珍珠宝贝,他坐着驷马高车到咸阳行事去了。果然不久,秦国自动退兵了。又过了不久,传来消息,大将军白起自杀了。孝成王仰天叹道:“真是,三寸之舌的力量胜过百万雄狮啊!我们还要打什么仗啊?”归根到底,其实都是《阴符经》的力量啊!这也是“时物、文理、哲”的鲜明写照!

    盗机的妙用(1)

    第五讲 盗机的妙用

    《阴符经》又用了一个奇字,就是“盗”。他说: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也。顺着解释,就成为:天和地是万物的强盗,万物是人的强盗,人是万物的强盗。换句话说,天地强盗万物,万物强盗人,人强盗万物。如果照字面解,盗可以是偷盗,是蚁穴鼠窃小偷,也可以是明火执仗的江洋大盗。无论是小偷,抑或是大盗,都是“把别人的所有,用违反别人意愿的方法,强占为自己的东西”的人或人们。由于《阴符经》好用强调性的奇字,这里的“盗”字,事实上并没有字面上那么严重,应该只是“取得”、“获取”的意思,应该并不含有非法性或违反道德规范性的意义。那么,《阴符经》的上三句话,就应该被解释为:天和地是万物的获取者,万物是人的获取者,人是万物的获取者。

    这样解释的结果似乎有点颠倒。因为天和地本是在万物之先,也大大地大过万物,只有万物从天地里获取(生长出来)什么,天和地不能倒过头来从万物里产生。除非是在万物产生之后,天和地因之而获得一点“荣耀”而已,那只是假定天和地有一定的知觉和意志说的。一般照理说,应该是“万物获取(产生)于天地”才顺。所以,“天地,万物之盗”这句话应该解释为天和地是万物的所由来,天地是万物的父母。接下来,“万物,人之盗”就是“万物是人类的生活资料供应的来源。”再接下来,因为,万物本来没有意义,由于有了人类,人类赋予了万物的意义。所以,“人,万物之盗”是人类作成了万物的生存的意义。说了半天,不过是烘托出“人为万物之灵”这一句话的意义罢了。没有人,天地万物不过是死寂的一片,并没有实际意义。还是《阴符经》一贯的主张: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除了近代唯物、实证、科学的思想外,中国古人的正派思想和世界其他哲学、宗教思想都很不一样,这更是《阴符经》非常突出的并一再强调的一点。即使是后来中国人自己创造的宗教——道教,也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色,就是它虽然也讲鬼神上帝(玉皇大帝),但是他们都是人做的(人升华而成的)。这个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没有神造天地、万物和人的观念,而是以人为天地万物的中心。

    关于“盗”的意义,再进一步看,列子有一个故事说得很清楚。故事说:

    齐国有个姓国的很富有,宋国有个姓向的很贫穷。向氏就到齐国来请教国氏,问他致富的诀窍。国氏说:“我很善于偷盗啊!我原先也并不富有,自从开始偷盗以来,一年就够用了,两年就充足了,三年就大丰盛了。从此我就帮助乡里,他们也都好起来了。”向氏听了很高兴,他听到了要偷盗才能致富的话,就不问偷盗的方法,自以为懂得诀窍了。回去之后,就跳人家的围墙,凿人家的房屋,凡是手眼可到的东西,无不盗取,不久就被官府查获定罪,把他以前所有的财物都没收了。服刑以后,向氏非常愤怒,认为国氏欺骗了他,就跑到齐国去抱怨。国氏说:“你做了盗贼了吗?怎么样了啊?”向氏怨苦地把经过的情形说了。国氏说:“哎呀,你把偷盗的方法误会了啊!现在我告诉你吧,天有四时,地藏大利。我盗取了天地的时、利、云雨的滋润、山泽的生化,用来生长我的禾谷,种植我的庄稼,建筑我的围墙,建造我的房屋。从陆地盗取禽兽,从水中盗取鱼鳖。想那禾谷、庄稼、(建筑用的)土木、禽兽、鱼鳖,都不是我本来就拥有的东西,它们都是天地自然生成的。我向天地自然偷盗,所以没有灾祸。如今,那些金玉珍宝,谷帛财货都是别人聚敛储藏的东西,并不是天地的赐予。你去偷盗原属于人家的东西而获罪,你怨谁?”向氏听过之后,以为国氏又在骗他,就去访问东郭先生。东郭先生对他说:“你的生命和身体原本是你所拥有的吗?不是你偷盗来的吗?你盗取了阴阳之和以生成了你的生命,你的形体。所有你的身外之物没有一样是本来属于你的,也统统都是偷盗而来的。其实天地、万物都不能分离而存在,如果有人认为它们是分别存在、不相联系的,那么就是他自己糊涂了。国氏的盗取,是基于公道,所以没有灾祸;你的行为是基于私心,所以有罪。然而,不论是公道,还是私心,还都是脱不掉一个盗字,最起码你自身的存在就是盗取而来的。人和万物都自然生长在天地之中,我身内的私和身外的公,都是天地之德。人若是能了解这一点,也就能了解什么是可盗,什么是不可盗了。(《列子》天瑞篇第15章)”

    这里“盗”字的运用,也是奇字,其实就是“获取”。用了盗字,才会引出向氏因误会而产生的故事。如果开头就用“获取”的说法,也就没有这个故事了。为什么要先把人误导了然后又再来更正呢?当然这是讲故事,是做文章人的章法,但是,因为用了这一个“盗”字,就至少有下面三个暗含的意义:第一是要人们理解,不要轻视了天地、万物给予人类的好处,要怀着感激的心情,彼此才能更加和谐。虽然不需要感恩膜拜,至少应有充分的爱惜之心。第二要人类有节制,不可以过度地攫取。若是过度攫取的话,就是暴畛天物。人类如果贪得无厌,得意忘形,滥用了“天地之德”,必然会遭受天地的反弹,报复,结果必定受到极大的灾殃。第三如果人类把自己的生命,身体和一切身外之物,都看作是暂时从天地、万物假借来的,就省去许多从贪欲而生的诸般抱怨和折腾,自己活得也会轻松些,潇洒些,快乐些,长寿些。

    《阴符经》把天地、万物、人类的关系,联系在“盗”的关系上面,是很有深远意义的。他接着说:“三盗既宜,三才既安。”就是说把三盗的关系搞妥当了,那么三才也就能安定,安泰了。反过来说:如果三盗的关系搞不妥当,那么三才是安定不了的。

    盗机的妙用(3)

    什么是三盗?无疑就是上面所说的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这三盗的意义,已经在上面讲述过了。三盗就是说明天地、万物、人类三者的互相依赖的关系,是以人为中心。人既做了中心,他就有了一项任务,也是义务,即对于天地、万物要处置得宜,作出妥当的对待,绝不可以滥用了天地之德。三盗的关系处置得合适,然后三才方可以安定和安泰。三才在《易经》专指天,地和人。在《阴符经》里是指天地,万物和人,意思差得不远。人既为万物之灵,就必须合理地对待天地和万物,不然必然遭到反弹。譬如近一百年来,人类以进步、开发为名,对于地球上的大自然环境,加速破坏,攫取。单就挖掘石油一项来说,除了人类自己中间的争夺,争战流血,彼此虎视眈眈外。又有科学家发表研究意见说:北极的藏冰,融化了至少40%,不仅是臭氧层的问题,也是地球的地壳增温所致。发现海洋的水温增加得非常厉害,证明了是海底地壳在增温。地球的最中心是一团大火,有时会找到一个出口爆发,就是火山,疏解紧张和压力。现在海洋的底层普遍增温,很可能是地壳下面原有的隔离隔热物质出了问题。石油的液态原油在地下,不止有稳定地球旋转的作用,同时也可能还有隔热的作用。现在原油日益减少,由于燃烧和战争的火焰,一方面破坏臭氧层,使这个地球上空增温;另一方面,地下的原油减少,损害了地壳隔热功能,以致海洋增温。鱼类集体自杀,目前这已经是很频繁出现的现象,而北极融冰的事实,更是使得气候变得极端恶劣。飓风,暴雨,水灾,旱灾两极同时出现。很可能就是地球和人类毁灭的开始!中国古人似乎早有预见,所以一再告诫,而西方学者察觉到环境的危机还是最近的事,而英美的石油资本家大佬们还在尽量设法冲淡这个问题,想方设法地转移人民群众的注意力,不过事实却一步一步地紧逼上来,叫人无可推诿。

    从“观天之道”到“三才既安”,一共才有334个字的《阴符经》竟用去了161个字来说天、地(万物)和人的关系,可见它是如何重视这个关系!这个关系是天地、万物和人类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虽然用了“贼”、“杀”、“骗(奸)”、“盗”等字眼,其整体中心目的是“平衡”,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在管理学上称为:策(战)略性的目的(strategic purpose),也可以称为:整体的战略部署。

    论到三才既安这句话,如果我们把范围缩小来看,这句话有“要人把自己在天地、万物之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安排正确”的意思。再从人为万物之灵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在人类的当中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他也必须要有他自己的战略部署。《阴符经》提出了两点:一是食其时,百骸理。二是动其机,万化安。根据这两点,人就能神乎其神了,而且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盗机的妙用(4)

    食,就是吃。民以食为天。食其时,是按时进食。从个人的养生来说,按时进食是人生的基本功。人若不能按时进食,不仅是诸肢百节都会萎废,最后连生命都不能存在。按时进食,也包含了按时进适宜的食物。关于人应该怎么吃?在前面已经有过一番介绍了。再从相反的角度看,如果一个人锦衣玉食,吃得太多太好,那么他就必定会得糖尿病,心脏病,血压高,胆囊病,肾脏病等慢性不治的病症,折磨至死。除非他翻然悔悟,改吃清茶淡饭。因此,饮食平衡才是关键。如果再把吃字扩大一点来讲,吃就不限于饮食的意义了。譬如,人吃人的社会的吃就是:强凌弱,众暴寡,以及《阴符经》用过的字眼:贼、杀、骗(奸)、盗,都包括了进去。在人类社会中,我们都希望没有这样的事发生。不过希望归希望,事实归事实。无疑,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着。即使我不去侵暴别人,却也免不了别人会无端地侵暴到我的头上来。因此,为人在世,至少要有防卫自己的智力与谋略。如果要在有生之年,想出类拔萃,做上一番伟大的事业,那么,智力与谋略就更需要加强了。凡事一举一动,都要合乎机宜,运用得好,便是神乎其神。

    举一个例子来看。创业四百年的汉高皇帝刘邦,他下面有人人都很熟悉的三杰:萧何、张良和韩信。刘邦很会耍花腔,谦虚地说他自己既不如张良,更不如韩信,也不如萧何。而这三个怀着通天本领的人却又都屈服在刘邦的手下,为他鞠躬尽瘁,不怨不悔。这样说来,汉初不仅是有三杰,加上刘邦,应该是有四杰才对。这四个人之间的故事太多了,在此只好割爱不多说了。要说的是在四杰背后还有一大杰,她通常很不被人注意,一则大概是由于重男轻女的观念,大家希望她待在厨房里。二则是太史公只隐隐约约地提到她,穿插在他们中间。可是就在那隐隐约约之间,字里行间,也可以看得出她的非同小可。这个人就是吕后皇娘吕雉。

    刘邦本是个无赖,连他老子都说他无赖,嫂子看见他来就敲锅,表示没有饭给他吃了。只有颇有资财的吕家小姐对他另眼相看,独具慧眼并且愿意嫁给一个一无所有的他。自从刘邦娶了吕氏,也慢慢正干了起来。他奉县令之命,押着犯徒去为秦始皇筑陵墓,走到芒砀山里,他私放犯徒,斩蛇起义,躲在深山没有人迹的地方,不敢露面。偏有一个女子带着孩子来了,就是他妻子吕氏。刘邦大惊,问她怎么能寻到这种没人烟的地方来?她说:“你头上有一股云气盖着,无论你走到哪里,一看云气所在就知道你在哪里了。”云气之说,未免荒唐,而一个女子拖着孩子,居然能把躲在山中“犯了王法”的丈夫找到,就可见她的肝胆、智量与能力了。

    盗机的妙用(5)

    长话短说,刘邦做了皇帝,与能弹会唱的戚夫人很是亲近。戚夫人要求他废掉太子,另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吕后早防到了,却把当时退隐不问朝政、连米饭都不吃(辟谷)的张良请了出来,不但逼他吃饭,还要他出谋划策,保住太子。张良为太子请出了四皓(天下有名的四大贤人,连对刘邦都不买账的。)辅佐太子,四个白发苍苍的老头跟着太子同出同进。刘邦看到了这番情景,无可奈何,只有看着戚夫人哭,他自己也哭。于是患上了忧郁症,要寻死,病了不肯吃药。吕后亲自来灌他药,硬是把病医好了。凡事吕雉都先人一着,可见刘邦是个十足的PTT(怕太太),都怕到骨髓里去了。有一次刘邦被项羽追赶的时候,刘邦嫌车子太重,走得不快,就把同在车上的吕氏和孩子推下车去,一个人跑了。在那种情况下,吕氏还能自谋生存。还有一次,刘邦的父亲和吕氏都被项羽捉住了,绑在城头要杀。刘邦在城下,满不在乎,对项羽说:“我父即是你父,你要烹杀你父,分我一杯羹吧!”结果项羽不但没有杀他们,还把他们放了,其中,吕氏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居然能死里逃生。想想看,项羽能只凭刘邦的这么一句无赖的空话就放掉这么重要的抵押品吗?

    刘邦替太太找到一个美男子审食其,跟着吕氏“管理家政”,两人形影不离,刘邦甘心戴着绿帽子也不在乎,大概只要吕氏不来缠他就好,眼不见为净。刘邦只活到53岁,因病重不肯吃药而死。吕后临朝称制,众大臣,如素称大有奇谋的陈平等,都对她服服帖帖。韩信功高震主,大概平时不大肯拍吕后马屁,吕后趁刘邦不在,轻而易举地把韩信杀了。当然不是皇后自己动手,可是下面的人奉命做事,做掉一个头号大将军,如此干脆麻利,充分证明了吕雉在朝廷里的威望与实力。刘邦在前方总是有点不放心在后方留守的萧何,萧何是吕雉最早的恩人(当初刘邦起义,县里把吕氏抓了起来,百般拷打折磨,全靠萧何维持,托了许多人情才把吕氏放了),同时有吕后看守,当然不会有变故。不过吕后也并不是一直在后方享福的,前方刘邦打仗的地方时常都能看见吕雉,甚至于吕雉还出现在敌后,好像是在百万军中自由往还。所以说,吕后与高祖共创天下,还是很正确的。说得确切些,恐怕没有吕雉,就根本不会有刘邦,更不会有四百年的大汉朝。

    盗机的妙用(6)

    高皇帝宴驾,幼主登基,这是惯例。太子刘盈,性情温和,同时是一个十足的同性恋者,与母后的性情相当格。大概是母后要教育儿子刚强起来,有一天,吕后忽然叫少帝去看“人彘”,就是戚夫人被挖眼、割舌、斩断了四肢后还未完全死去的身体。刘盈伤心不忍,受到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大刺激,得了精神分裂症,郁郁而死。他一共在母后称制下做了七年皇帝。于是吕国太自立为女皇帝,大封吕氏宗亲为王,根本不理会太祖高皇帝“非刘氏不王”的遗嘱。她又做了八年的皇帝至尊,然后凤驾归返瑶池去了。汉初四杰,都老早死去,连活都活不过她,其他就可想而知!刘邦和吕雉相比,就处处显得有点窝囊。而张良、萧何对她唯命是从,淮阴侯韩信竟然不明不白地死在她手下。高皇帝以前躲着她,做了皇帝,都得住在大内,鼻子瞪眼睛,刘邦只好选择自杀。这位吕后皇娘比起武则天可要强得多了,文武全才,统治术更是炉火纯青,寿数也高。汉初三杰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很神了。加上一个刘邦,更是神乎其神。那后面还有一个吕雉,人不知其神,她就更神了。真正是:其盗机也!“盗机”,又是《阴符经》的奇字,就是及时掌握最佳机遇,而达到战略目的。

    十九世纪,资本主义抬头。到二十世纪末,达到了顶峰。现代科技也随着资本主义达到了空前的发展。管理学中,以资本主义的工商企业管理最为吃香,一般知识分子趋之若鹜。而工商企管的中心目的是利润,一切的策划,手段,施行都是以增进利润为总目标。一般总是以CEO董事长、总裁、总经理等人的高薪,房车(礼车),高尔夫俱乐部,大别墅,大办公楼,大办公室,直通楼顶办公室的CEO专用电梯,豪华宴会,公司专用喷射飞机,住豪华宾馆,带美丽秘书……作为钓饵,引得人家直流口水,做梦也想当CEO。有的人想疯了,就把自己的名片干脆印上了XXX集团公司,XXXCEO,很可能都是在自欺欺人的梦境。这些东西要怎么才能到手?十九世纪以来,归纳资本主义企管的策划,手段和施行,可以用《阴符经》的贼、杀、骗(奸)和盗来总括。其伎俩日益充实,到处旗开得胜,马到成功。用心之良苦,科技之高超,武器之精良,不能不叹为空前!

    然而,在二十世纪末,情况却突然起了变化。那些纯熟的贼、杀、骗、盗的伎俩突然受到了考验。从内部来说,例如安然Enron集团崩溃的事实,就说明了一切。它收买了最高的政客们,包括总统级的人物在内,它的经营背景是CIA特务总部。经营的内容是一流高科技,它的体积是世界级真正称一数二的跨国大公司,用的是世界最尖端的人才(包括从世界各国选来的尖端人才),拥有的大楼都是最新型的宝塔,股票是最抢手的证券……可是泡沫说破就破,那些背景了不起的CEO也会锒铛入狱。巨无霸的大“安然”,居然也会破产。为什么会到这样的地步?何以故?因为搞不到利润故!资本主义以利润为天,一旦搞不到利润,天就塌了。就算你有三头六臂,算无遗策,也不中用了。安然集团的崩溃,不能仅仅看做是一个不走运的个案。它代表了整个资本主义的一切,当然也包括了它崩溃的征兆,因为在资本主义世界里,没有能比安然集团更“完善”的模型了。不管从安然集团的哪个角度看,没有人能比它更“巩固”。可是,问题的中心在“利润”,资本主义的大企业一旦到了搞不到利润的时候,就马上成为葬身的坟墓。

    盗机的妙用(7)
   
    再从外面来看,最初是起于韩战,然后是越战,继之以是中东频繁的石油争夺战。肯尼迪总统对小小的越南曾有过一个“三月灭越论”,继而卷地毯式的大轰炸,以及红橘子剧毒没头没脑地大量喷洒。现代最新军事装备一律上场,真是大少爷挥金如土,把二百年的国库储存打得一干二净,却落了个大败亏输。好像所谓的第三世界,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就是:富有富的打法,穷有穷的打法,光脚的对上了穿皮靴的,打坏一双皮靴就值多少美金?

    首先,你的那一套美丽的贼、杀、骗、盗伎俩被我看透了。贼、杀、骗、盗的伎俩一旦被戳穿了,就会不值一分钱。不但不值一分钱,反而会自己反弹了回去。其次,你有价值上亿的最新式的飞机,坦克,飞弹,我有很不值钱的土弹,一样能把飞机和坦克打掉,打掉一个就等于赚了上亿美金。你有全身装备新颖的士兵,一身装备就值几万,几十万,我在暗中打掉你一个,就等于赚到你几万,几十万。你有最精巧的高科技,太精巧了,恐怕一碰就碎,会自己自动打起自己来的。如果我笨笨地打碎了它,你的几万万就化灰了。不着急,慢慢来,不跟你赌一日胜负,你来我走,你走我来,今天摸掉你一个,明天摸掉你两个,大家走着瞧,看谁挺得过谁?你要的是我的石油和其他宝藏,对我,它们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充其量,我把它毁了,打翻了狗饭盆,最多大家没的吃。可你要是没有它,就活不下去。因此,整个过去的战略战术,突然都变成了过去式。富有是很好,高科技也很好,精良军备也很好……不过它们怎么好,也好不过人的智慧与谋略。上兵伐谋,科技,军备都是其次的其次。从而,整个人类的历史就翻过了一页。甚至整个以前认为是千真万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都一下子变了色彩。整个轰轰烈烈的资本主义,科技主义突然感到乌云罩顶,措手无策了。这是二十一世纪接着来的又一个新考验,好像渐渐已经有人意会出来了一个重大“危机”,是过去根本不用关心的事情。而过去一再关心,一再用力的所在,却显得很疲软,很无奈。突然一个栽了跟斗,大家就都跌破了眼镜。那些人晕头转向,抓抓头,还没有来得及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阴符经》把这些可能的趋向,用几个简单的字都概括了!

    呜呼!异军突起,这是一个特别有利的时机了!日月有数(时),大小有定(机),看得清,见得明,掌握了一瞬即逝的时机,圣功就会产生!智慧神明的伟人就会出现!这个可能一瞬即逝,或一纵即逝的时机或机遇是什么呢?答案是:其盗机也!这个“盗机”呀,因为它是“盗”机,有些暗昧不明,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知,都能见的,都能好好掌握的。最先只有很少数的人可以知,可以见!是谓:先见之明。可是,到了有一天,它就变成普通常识,谁都能知,谁都能见,那也就不足为奇了。也就是说,时机错过了。因为《阴符经》说:天下莫不能见,莫不能知。

    瞽者善听 聋者善观(1)

    第六讲 瞽者善听 聋者善观

    李筌说是骊山老母把《阴符经》分成了三部,第一部是修仙的,第二部是谈政治的,第三部是谈兵法的。所谓修仙的原文是:神仙抱一之术。想第一部书中,虽有“知之修练”的话,不过修炼的结果是:“是谓圣人”,不是神仙。由于这部书中说到了不少关于天和人的关系,又有什么星斗、龙蛇、人性、伏藏、九窍、三要等模糊的词语。在唐朝,去古已远,又没有现代科学的认识,去理解这部书的时候,很容易就会想到神仙、方术等玄虚的方面去,这是情有可原的。再说,即使《阴符经》不是成书于黄帝时代,而降至战国时代,那时还没有《道教》,而后世道教的修炼之种种构想,应该是不可能在《阴符经》里出现的。

    至于第二部谈到政治,中国的诸子百家有一个共同点,不管讲的是哪种理论,就是没有不谈政治的(中国人好谈政治由来已久)。《阴符经》在把天地、万物、人的地位确定后,便要求人在社会中确定自己的地位,运用自己的智慧、谋略,一方面让自己的秉赋可以得到舒展,一方面要求能够延年益寿,尽到一个人在天地间获得了生命和形体后应当担负的责任、使命和光荣。进而要求大我的完美实现,长治久安。这是《阴符经》绝对要强调和不可少的部分。

    第三部谈兵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启发。如果没有“兵机”作为这部分的隐藏线索,那么下面的字句,不是浅显得令人几乎觉得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就是有的句子根本无法做合理的解释。例如:瞽者善听,聋者善视。这两句话太浅显平凡了,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这两句话几乎不可解。因此,过去有不少试图解经的人,根本就把这两句话完全忽略不提。

    瞽者善听 聋者善观(2)

    论到兵法,是一个民族为了生存而采取的自卫方法和战斗技术,古人把他们的经验积累成篇,便是兵法。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由于书写记载的技术有了空前的改进,中华民族也积累了无数从战争锻炼而茁壮起来的经验和智慧,得到了很完整的记录。如太公兵法(六韬·三略),司马兵法,孙武兵法,尉缭兵法,吴起兵法,孙膑兵法……还有其他各子著书谈到军事与兵法的,共有58家,凡1351篇,图46卷(见《汉书艺文志》),足见那时兵学典籍的丰盛。然而,关于兵学的传授,却和其他学术大不相同,老师们对之非常谨慎和秘密,只收极少数素质特优的学生。例如鬼谷子传孙膑兵法,都在夜间,乘其他学生们都归寝入梦之后,极其隐秘从事。秦朝严令禁书,黄石公传张良三略兵法,也是担着极大干系,极其隐秘的。同时,高深的兵学,含有权变诡谲之谋,隐微莫测之术,所谓帷灯匣剑,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兵书就成了秘籍。即使到了唐朝,太宗命李靖传授侯君集兵法,李靖奉命后,只教他些普通军事常识,侯君集非常不满。想出了一个绝户头的办法,去太宗那里控告李靖要造反,说他留着高深兵法自用,居心叵测。于是太宗责问李靖,李靖说:现在国家太平,侯君集却居然热衷要学高深的兵法,恐怕他才真是心怀叵测,想要造反。后来侯君集果然因造反而灭族,太宗称赞李靖有先见之明。《阴符经》既然已经谈过了治国,再接着谈用兵之道是顺理成章的。不过,《阴符经》好用奇字来强调它极其简单的语句,这点是与其他专门兵法典籍不同的。

    孙武子说:兵者,诡道也。(《孙子》始计篇)。就是说:作战是一种欺诈诡变的艺术。唐太宗对李靖说:朕读了千章万句兵法的书籍,不外乎“多方误之”一句话而已。又说:朕读了许多兵书,都超不出孙武,而孙武十三篇,都超不出虚实两个字。虚者实之;实者虚之,也就是:多方误之。在《阴符经》里,上面谈到过的“贼”、“杀”,“骗”、“盗”也都含着兵机。可是太宗叹说:大家都读孙子十三篇,虚实都挂在嘴上。但在实际作战时,什么是虚,什么是实,就都弄颠倒了,因此他们就总是打败仗。虚实两个字也总是说不明白,好像教也教不会。李靖回奏说:这是个人的问题,就在聪、明、睿、智四个字上(参见《李靖兵法》)。兵法说的都是原理原则,而人怎么对实际情况去认识,去判断,去掌握才是先决条件。所以《阴符经》说:“瞽者善听,聋者善视。”这两句话里就埋藏着聪、明两个先决条件。

    瞽者善听 聋者善观(3)

    人如果有了某种缺陷,在身体别的部分就产生代替弥补的机能。假使是个瞎子,那么,他的听觉就会比较灵敏。听觉灵敏,就是聪字诀。假使是个聋子,他的视觉就会比较灵敏。视觉灵敏,就是明字诀。瞎子很会听,聋子很会看,加起来就是聪、明。《阴符经》用了这个奇怪的方法,来说明和强调聪和明的重要性。从前师旷为了加深对音乐的造诣,想要听觉特别灵敏,用艾把自己眼睛熏瞎了。他牺牲了眼睛,得到了更聪听的耳朵。离朱的耳朵被堵塞,但眼睛更明亮了。这都是一失一得的辩证原理。但是一个领导或主将,聪和明都不能偏废。想要保证更加聪明,按照原理,就必须牺牲掉自己身上的一个什么部分。那必须牺牲的是什么呢?就是心中的私欲。因为一旦内心充满了私欲,一心都在私欲上,心有旁骛,而致心不在焉,就必定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是受了私欲的主宰,偏颇地只看见自己想看见的,只听到自己想听见的。为了聪明,能真正看得明,听得清,就非设法去除私欲不可。流水照不到影子,静水才能映得分明。心能静得下来的领导或主将,自然就能少私寡欲,就自然能够看得明白些,听得清楚些。也就自然能够认识,判断和掌握敌人对自己的欺诈和误导伎俩,进而可以认识和掌握对敌人的误导,这就是知虚实,知己知彼,是百战不殆的保证。

    睿智和聪明有些不同,它包含了一种深层的体会或领悟。虽然也凭借对事物的感官接触,但在一瞬间,忽然领悟到事物表象背后更有意义的东西。一般人觉得很平常普通的现象,而具有领悟能力的人就马上“看出”了端倪或机微,立即掌握住了胜负的要领。这种领悟好像并不是一般人都具有的能力,古人常说,它是一种天然的秉赋,是谓天赋。领悟能力是不是能在后天培养出来,是学界历来争论的一个焦点。《阴符经》说: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对这句话,李筌注解说:“为天下机者,莫近乎心目。心能发见,目能见机。秦始皇东游会稽,项羽目见其机,心生于物,谓项梁曰:彼可取而代之。晋师毕至于淮淝,符坚目见其机,心死于物,谓符融曰:彼强敌也,胡能胜耶?则知生死之心在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焉。”李筌把见机的“目”解作“心目”,就是人头上有个眼睛,心中另有一个眼睛。当头上的眼睛看到一个现象,心中那个眼睛就看到了更深远的现象,这是两个层次的活动。举出了项羽和符坚两人的例证,证明心目中产生的积极性印象和消极性印象。

   瞽者善听 聋者善观(4)

    换句话说,当一个人的感官接触到了某个事物的现象,然后传递到大脑。大脑经过了研判后,做出了一定的建议,或者经过研判后,完全删除了这个资料。所谓生于和死于,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生和死,而是指大脑活动后的建议和删除说的。如果说,心目的活动能产生高深的权变谋略,而过滤掉那些无关紧要的杂事。那么,心目就是后天也能培养的了。心目就是李靖所说的睿智,睿智如果是能培养的,恐怕培养的方法,还是少不了从“静”字开始,进行到少私寡欲,比较准确。如果不把大脑腾出一些空间,让它能够发挥应有的机能,那根本就没有空间去展现睿智。这些也都是老子的方法论,一个领导或主将,有了聪、明、睿、智,不仅能打得了胜仗,治得好国家,而且他就是永远都会被尊敬和纪念的圣人。否则,就是尸位素餐,盗名欺世,行尸走肉,害己误人!看起来,《阴符经》的这个简短语句,意义是非常严肃的,它的暗示是犀利的,它甚至于建议人为了聪、明,到了最严重要紧的关头,竟然不惜作熏目、塞耳的重大牺牲。根据老子的辩证原理,圣人的“去私”,乃是“成其私”的重要手段。去私对某些人来说,比死还难。去私也是重大牺牲,而这个牺牲却是有重大奖赏在后面等着的!

    《吴子兵法·图国篇第一》吴起说:“凡兵之所起者有五: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争名,是争夺名誉荣显,包括争夺思想,主义,理念。争利是争夺利益,包括资源,劳动力,即所谓:土地子女玉帛(领土,奴隶,钱财)。积恶是日积月累的仇恨怨毒。譬如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千辛万苦借来吴国的兵,灭了楚国。在湖底下找到楚平王的坟墓,开棺鞭尸三百。打得平王肉烂骨散,才消了胸中之气。可是有伍子胥灭楚,就有申包胥复楚,申包胥连夜跑到秦国,足踵皆裂。秦国不肯发兵,他就在秦廷哭了七天七夜,水浆不进,泪尽以血。秦哀公为之感动,为他发兵复楚。内乱是国内有野心家起来争夺政权。因饥是人民饥馑,这点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人民饥馑,因而起义,政府镇压的战争,也可以归类到内乱里去;一是因为本国饥馑,而发兵到邻国去掠夺的战争。在以上五种战争的起因中,最为频繁发生的是争夺利益的战争,尤其是侵略性的战争,莫不是为利。即使是防卫的抗战,也还是为了要维护自己本国的利益。

    《阴符经》说: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按照字面的意思来说是:断绝利益,统一兵源(力),就等于增强了原来兵力的十倍力量。把昼夜颠倒过来三次,就等于把原来的兵力增强一万倍。战争的总目的,一是胜利,二是胜利,三还是胜利。战而不胜,不知其可也。是生死存亡的大事!如果要保证战争的最后胜利,除了战略战术,还是战略战术,绝对没有别的办法。太公,孙子所有的兵法里都绝对严禁军中搞求神问卜、巫蛊祝祷等虚幻迷信的勾当。因为事实证明,那些虚幻迷信的办法不但不发生实际作用,其反作用就是立即败衄。

    瞽者善听 聋者善观(5)

    既然所有的战争都和利害有关,那么,争夺利益是作战的最大动机。孙子说:“兵以诈立,以利动。军争为利,军争为危。”因为战争失败了不但夺不到利益,反而失去一切(《孙子兵法》军争篇)。绝利是:如果能运用战略,断绝了敌人图利的想头,就等于切断了敌人的精神力量的契机。祛除他的动机,杀死他的梦想,就是化一场恶战于无形。天下事物,利于敌人的,必有害于我;有利于我的,必有害于敌。绝利,也是运用战略和战术,“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孙子》九变篇)。”就是把握了我利,敌害,或是把利、害转变,颠倒了过来,使敌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来攻击。或是,使敌人为了贪图利益(我方虚设的利益假象)而大举来攻,掉进了我方的陷阱。“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反复比较敌我两方的利、害,与其变化。利中寻害,害中寻利,错综反复研判。)。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把有利于我的因素研判,掌握,则可以有任务完成的信心。)。杂于害,而患可解也(细心研判利中之害,能够避免和克服它,即可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九变篇)。以上是大略的“绝利”的重点内容。

    一源,或简称为一。在《六韬兵法》里太公一再强调的有四个进攻战术的重要原则,可以简括为“一”、“活”、“疾”、“烈”四项。“一”是统一、齐一和专一三种意义。统一是讲兵力不分散;齐一是讲一次发挥全体的战力;专一是讲集中兵力专攻一个目标。太公说:“凡兵之道,莫过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六韬兵法》武韬篇兵道章)。“活”是活泼,灵活机动,随时变化运用。太公说:“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见利不失,遇时不疑。失利后时,反受其殃。故智者从之而不失,巧者一决而不犹豫。”(《六韬兵法》龙韬篇军势章)。“疾”与“烈”是快速而猛烈。太公说:“是以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赴之若惊,用之若狂,当之者破,近之者亡,孰能御之!”(《六韬兵法》龙韬篇军势章)。“一”是四则之首,《孙子兵法》虚实篇也说过:“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这是数理思想的运用。

    绝利,一源,前者是战略上的运用;后者是战术上的运用。两者合一,就等于增强了原有兵力的十倍力量,这是保证胜利的诀窍。

    三反昼夜,用师万倍。李筌认为是:“退思三反,经昼历夜,思而后行,举事发机,成万全也。”这也可以当作初步的意义。不过从兵法上来看,应该还有更高深的意义才对。由于《阴符经》的措辞好用奇字、险字,那么三反和昼夜都应该有着蕴含其他的特殊意义。譬如,昼和夜可以是明和暗的代名词,也可以是正和奇的代名词,也可以是实和虚的代名词,这些都是兵法上著名的辩证运用。假使我们说昼夜不仅是白天夜晚的意思,暗含着兵法上实和虚的意义。兵法上实者虚之,是反了一反。虚者实之,则再反了一反,就是二反。再实者虚之,就是反了三反了。如果只是实者虚之,虚者实之,以这样简单的程序,大家都心知肚明,怎能误导得了敌人?岂不如同儿戏,掩耳盗铃,自己骗自己了。如果反了三次,就让人难猜多了。如果再能多反几次,就更难猜了。所谓三反,并不限于反三次。中国文字的用语,例如再三,不等于二三,再三可以是笼统的多数。

    有时看到街边上有人用三个小碗坎着。一只碗底下有一个枣子。那人把三个碗来回调换地方,好几遍,让人猜枣子在哪个碗底下。人总是猜不准。也有人用扑克牌三张,先翻出一张老K来,让人看清楚了,然后用灵活的手法,把三张牌调换地方,一般很难猜出那张老K到底在哪里。同理,当用兵作战时,大家都知道要以实击虚这个原则,谁都知道虚者实之,实者虚之的调换方法。如果对方把虚实调换两下,还很容易看出来,要是调换了三次,就很不容易看得透了。打仗如果看不出对方的虚实来,就是盲目攻击,几乎注定要失败了。所以三反虚实,就等于把自己原来的兵力,增强了一万倍的力量。我们看《三国演义》,在华容道上的曹操如同惊弓之鸟,每到一个岔路口,底下人问他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他看大路上空有着隐隐的烧烟,表示有人埋伏,他应该走小路才对。不过他叫大家走大路,还很自鸣得意。哪知道诸葛亮早把虚实反了几反,曹操还是上当了。这虽是小说家之言,只因写得合理,又写得活龙活现,所以脍炙人口。大清满人入关,主事者枕头旁边都有一本《三国演义》,夸称半部三国安天下。三国很多地方是根据兵法写的,又有活生生的故事作例证,比兵法典籍原文容易读得多了。要说起来,《阴符经》言特简,意特赅,比兵法典籍就更难读了。

    太公六韬兵法里,“疾”、“烈”两个要则加上“一”,其实就是快、狠、准。太公以戎车三百五十乘为先锋,甲士二万六千二百五十人为后队(《史记》正义),以寡击众,迅速凶猛地冲过殷纣的七十万军,直捣黄幄左纛纣王的中军帐司令台所在之处,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纣王见来势不可挡,背转身来,往朝歌城里奔逃。这一跑不要紧,殷军群龙无首,自相践踏。被二万六千多的周军像切菜砍瓜一样,杀得尸骨堆山,血流成河。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把为虎作伥的七十万乌鸦兵,全数铲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当时太公以九十岁的高龄,亲自指挥这次战役,完成了他平生保国爱民的志向和推翻暴政的革命使命,奠定了中华历史的新叶。于是纣王自焚,和他金镶玉雕的鹿台同归于尽。太公散发鹿台所聚的财富和钜桥所储的粮食,以救济贫苦饥馑的人民。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立殷纣之后,放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园之野,迁九鼎,修善政,疏民困,立纲纪,与天下人民更始,肇建了姬周八百年的基业。

    瞽者善听 聋者善观(7)

    《阴符经》说: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蠢然是蠢然而动,就是骚动。迅雷烈风是具有毁灭性的骚动。起义军吊民伐罪,像天空来的迅雷烈风一样,是很无情的,甚至于很残忍,例如牺牲掉了纣王和他至少七十万军人的生命(纣王自己有七十万军,还有来援助纣王的诸侯军队)。这是不得已的,眼前苦楚不过是至暂至轻,而推翻了误国害民的蠹贼,为民除害,所换来的是国泰民安的荣耀无比。这才是给予国家民族的大德大恩。

    起义当然不可能时常发生,充其量,也要等几百年才能不得已有这么一次。但在平时治国的时候,为了长治久安,人民幸福,铲除贪官污吏,汉奸买办,恶霸奸商,土豪劣绅,就等于革命。因为你不铲除他们,他们必铲除你。你对他们有恩,他们对你必然无恩。你若对他们无恩,就是对国家人民的大恩。木生于火,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方法是:必须快、准、狠,雷厉风行,决不能给那些毒瘤恶蠹反扑的机会。但凡能肩负这样任务的人,就是孙子在《地形篇》所说的“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的“国宝”!更少不了迅雷烈风!

    淮南王英布造了反,汉高祖御驾亲征。平乱之后,因为此地离他故乡很近,就去探望乡亲,荣归故里。乡亲们热情款待,男女老幼,咿咿呀呀,都是故乡的土音,使得高祖高兴极了。忽然当面起了一阵大风,高祖看在眼里,激动情怀,慷慨激昂,自己击节作歌,歌曰: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从这个《大风歌》来看,刘邦眼睛看到的是大风,而他的“心目”中看到的是一个难以启齿的隐情,就是他的最大忧虑:没有可靠的人为他防守四方。这么大岁数了(当年他五十岁),还得亲自出来打硬仗,而且受了伤(在与英布作战时中了箭。这个箭伤后来一直没能彻底医好。不时金疮复发,大量出血,最后他断然拒绝医治)。所以从“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一句话,可以窥出端倪。不过这个《大风歌》只有三句,似乎还少了什么。应该再为他续上一句,就是:真人哲士兮正朝纲。

    第四讲 生死相对 利人利己

    《阴符经》的“天生,天杀,道之理也”这句话在有的版本中没有这句,大概是认为它的意义与上面和下面的文字不怎么相连贯,孤零零的突然有了这么一句话,以为它是衍文,或是什么人的注解,被人误当作了正文,加上了这么一句多余的话,所以,把它删了。不过仔细揣摩之后,觉得这句话的道理简直大得不得了,绝不是什么衍文,它是《阴符经》里非常重要的一章书,没有它,天与人的关系就没有讲尽,人生的意义也没有标明,就必然会成为《阴符经》里的一个大缺陷。

    人生有两件最大的事,就是生和死。人在未生之前是什么都没有,是个“无”,出生是从“无”到“有”。死了又回归于什么都没有了的“无”。人死为鬼,鬼者归也,字音也相同。《说文》:鬼,人所归为鬼。《尔雅》:鬼之为言,归也。就是回归到“无”。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我怎么会被生出来?我怎么又死去?都不知道。不是我要生,我就会被生;不是我不想死,我就能不死。“生非贵之所能存,身非爱之所能厚。生亦非贱之所能夭,身亦非轻之所能薄……自生自死,自厚自薄。”(《列子》立命篇第七)。他说:生死都是自然而来,自然而去。我本不认识我的父母,他们也不认识我,而我就这么生了。我本不愿意死,而我或是不懂得摄生,或是碰到了庸医,或是突然什么事故,或是天年尽了,我就非死不可了。既然都不由我,那就是自然而然。因此,《阴符经》不说生,也不说死;却说是天生(自然而生),天杀(自然而死)。除人类之外,天地之间的万物也莫不如此。其实就是一个“生”,一个“死”。一个始,一个终。

    生命,由始至终的这一个过程却有长有短。彭祖活了八百岁,所以大家称他为:寿。殇子只活了一下,所以大家称他为:夭。可是彭祖比起那棵以八百年为春,八百年为秋的叫大椿的树,就好像殇子。而殇子比起朝露,就像寿星了。从绝对的寿夭观点来看,彭祖可以被看为寿,殇子是夭。从相对的观点来看,在一定的条件下,殇子可以为寿,而彭祖可以为夭。根据相对的观点:“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逍遥游·齐物论)。

    生死相对 利人利己(2)

    同理,天下事物的发生和终结也都并不是绝对的。“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庄子》秋水篇。)”就是说:尧把帝位禅让给舜,舜接着为帝。皆大欢喜,很顺当。可是燕国的国王哙,把王位让给宰相子之,子之接受了之后,国人不服。挨过了三年,燕国大乱。齐国就打来了,燕王哙和子之都被杀。同样都是禅让,却无谓地招灾惹祸,很不顺当。汤、武经过争斗,都成功了。可是,楚平王用计强夺了儿子的妻子做小老婆,事发之后,把太子建杀了。太子建的儿子白公胜在襁褓之中,好不容易在伍子胥的保护下,千辛万苦逃得了性命。后来白公胜起兵争取自己合法的王位,却被叶公杀死。白白辛苦了一辈子也不能成功。完全符合了列子“生非贵之所能存,身非爱之所能厚。生亦非贱之所能夭,身亦非轻之所能薄”的观点。接着,列子引老子对关尹子所说的话:“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就是说:敢与不敢,利与不利,天对这些当中,所喜的是什么?所恶的是什么?几乎没有人能知道。连老子都说难以知道,那么,还有谁能知道?列子根据这个道理,引出自己的结论:去迎合“天意”根本就是徒劳,去揣摩计算“利害得失”,更是谁都没有十足的把握。还不如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算了。(《列子》力命第七)。正是俗语所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有该做的就去做,这一点还多少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其他,算着它是利,却突然转化成害;算着它是害,却突然转化成了利,利害得失都不在我们自己的掌握之中。也只有凡事该做就做,尽其宜,不计其利了。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生和天杀,都是道的行动操作。理,根据《礼记》:“理,发乎外。而众莫不承顺。”郑玄注:理,谓言行也,容貌之进止也。所以,天生,天杀也都是道的表现。人的生命,在从生到死的过程中,虽然有许多许多的无可奈何和不知其所以然,但是没有一个活着的人,不为自己打算的。都想明天比今天更好,各人都在不同的程度上追求着自己的志愿。列子在《力命篇第九》里说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根据五类人的心理性格情况,分为五组。每组有四个不同性格和行为表现的人。

    第一组,谎言诈骗,轻举妄动,迂缓懒散,急速暴躁的四个人在社会里交往,各自追求着自己的志愿。可是整年彼此都不知道彼此的实情,都各自以为自己是最具有深厚智识的。

    第二组,巧言奸佞,愚鲁朴直,鲁钝糊涂,狡猾献媚的四个人在社会里交往,各自追求着自己的志愿。可是整年彼此都不说明各自的技术,都各自以为自己是最具有精湛技术的。


    第三组,江湖顽戾,真情流露,口吃语笨,猴急打听的四个人在社会里交往,各自追求着自己的志愿。可是整年都不互相交流,都各自以为自己是最具有锐利才能的。

    第四组,欺辱嘲弄,拖延推诿,猛冲直撞,优柔狐疑的四个人在社会里交往,各自追求着自己的志愿。可是整年都不互相勉励,都各自以为自己是最没有乖戾行为的。

    第五组,结交随和,刚愎自用,耍权弄势,孤芳自赏的四个人在社会里交往,各自追求着自己的志愿。可是整年都没有彼此看望过,都各自以为自己是最懂得适宜时机的。

    这里描写在一个大社会里,形形色色的人们,虽然互相矛盾,但在各自的心目中都在追求着明天比今天更好的志愿。到底谁是谁非,每个人都自以为是,也就是以他人为非。实际上,是两个手指头指着别人,三个手指头却指着自己而已。这样的社会不健康,很快就得到“天杀”的终结。自然似乎一面在包容着每一种人,却一面又无情地淘汰另一种人。老子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有的版本作:漏)。”(《道德经》73章)。宇宙自然这个大电脑在最初有人类的时候,已经设定好了处理人类的程序,似乎还一直都在升级和时刻都在更新,把每个人的所作所为都记入资料,然后自动分析处理,表面看上去好像无形无影,实际上一个也没有漏掉。古人警告说:“无愧于屋漏。”是根据推理说的,“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是根据经验说的,虽然那时他们不知道有个宇宙大电脑在。道家一直主张:现世现报。别人却讲:来世报,阴曹报,这都太渺茫,没法科学举证。倒是现世现报比较科学,可以举证。我从小就很注意搜证这个问题,七十多年来,虽然时间不长,我的资料显示: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的确言之有据,丝毫不爽。

    人类思想行为如此分歧,原因到底在哪里?过去心理学家曾主张过,人生之初,如同一张白纸,以后所学所染,才塑造成型。这话现在已经很不妥当了。由于基因的发现,密码可能来自许多代以前,几乎垄断了一个人的性格,包括健康,差不多在那张白纸上就先占领了一小半去,涂上了既定的色彩;胎儿在受孕的当时,父母的心态,行为与健康情况,又在白纸上添上了一些固定色彩,胎儿在母腹中,母亲的营养,思想,行为都对胎儿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又在白纸上加添了色彩(科学证明:从受孕到出生,父母若有不可告人的罪恶隐私,不但影响胎儿的心理状态,抑且影响到胎儿的长相和基本健康以及其性格);到了出生,小儿的人格、性格的一半都已初步决定了;以后就是后天的习染和教育,就到了孟母择邻的时期,这段时期在白纸上加添的色彩,更为重要。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以后活到老,学到老,恐怕那张白纸也差不多都填满了,也凭着这张纸来随时决定他的终结归属。若有像除三害的周处那样的青年人,从杀人害人的极恶,因为听了时吉老人一番劝告,马上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变成极善,并且建功立业,成为国家的封疆大臣,那是非常突出的少数,如果仔细分析,周处的背景原本是不坏的,所以才有那样悔悟转变的可能。根据犯罪学统计资料,有犯罪倾向的人,包括反社会规范,政治、社会、经济等犯罪,用情爱、宗教或教育等感化,效果都不大。有效果也多是暂时性的改进,姑息则后果更糟。一旦环境中遇到有触发的条件,他们依然再犯。虽然他们自己在理智上也极不愿意犯罪,但是犯罪的冲动却不由自主,无法自制,损害已经铸成,事后后悔又来不及了。严厉的刑罚与感化并用,几乎可能比较有实际的效果。

    人的行为取决于他的思想,思想就是他的观点,包括宇宙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观点完全被他对人、事、物的认识、感觉、经验所左右、所限定,而他的认识,感觉和经验有一半在出生前就早已被限定了。因此,人人万殊,因素交错绵长太复杂了。管子曾主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希望用一百年的时间来改造一个人,其实,谈何容易?如果要刨根的话,恐怕五百年还嫌短了些。不过根据进化原理,普遍地说,相信后人总比前人贤。

    从政治或社会的层面来说,与个人主义相对的恰恰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早期是以墨翟为代表。根据孟子的抱怨:天下不是归于墨,就是归于杨。总的来说,整个中国被这两大派思想所盘踞。墨子的学说:(一)兼爱。墨子认为:天下之所以大乱,是因为人的自私自利,要利己就必定损人。从父子、兄弟,到君臣和国与国之间都因利己而互损。他说:“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人相爱,则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墨子》兼爱中)”。同时,爱事实上已经包括在爱人之中了,利人就等于利己。要利人,然后才能保证利己。他从兼爱推广到平等互惠。这是墨子学说的核心之核心。(二)非攻。非攻是兼爱思想的一种具体化。他认为:国攻打国,就是强凌弱,众暴寡,而那些兼并者,掠夺者,总是把战争扭曲成他们的正义行为。其实战争的结果,不止是被攻的一方遭受重大不幸;就是攻战胜利的一方,也要遭受劳民伤财、众叛亲离的惩罚。至于汤伐桀,武王伐纣,是为了扶助弱小人民的革命之战。只有真正正义的诛伐犯罪之战,才是合理的。(三)尚贤。主张彻底打倒阶级制度,强调农民、工人参政的重要性。“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墨子》尚贤上)。(四)尚同。要统一天下是非的标准,天下层层政长,都是由人民推举出来的,他们代表人民的意志。因此,由代表人民的政府统一天下是可以信任的。下面一层把好的意见往上面反映,叫做上同。上面有了过失,就必定要规正,叫做不下比。这种“等级中央集权制”是墨子主张的体制,他认为对天下有利而无害。(五)节用。主张国家经济必须根据固有财力,使人民各尽其力,各事所能,各得所应得的奉给,但不许奢侈:极五味之调,芬芳之和;不致(进口)远国珍怪异物。饮食只要足以充虚继气,强肱股,耳目聪就好。一定要除去“无用之费”,珠玉,鸟兽,犬马等玩好奢侈之物,一律除掉。节省民力,发展生产,增加民力。司马谈评论说:“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论六家要旨》)。(六)非乐。墨子反对大搞文艺娱乐活动,他认为王公大人作乐绝对是奢侈和浪费,是竭民之才,夺民之利的坏东西。因为他们要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扬干戚,必要厚敛于民。那些为他们歌舞的演员都要吃得好,穿得华丽,都不去生产劳动。不但减低了国家生产力,还更浪费了民财。在上的一大堆人天天娱乐(上了瘾),就必定耽误了政事。在“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的时候,作乐和兴利除弊简直背道而驰。如果一国上下都从事文艺娱乐活动(谁不喜欢),国家就必定贫穷,甚至灭亡。(七)非命。墨子痛斥“命运”之说,如果什么都是命定的话,王公大人国也不必治了,农工也不用生产了,就等着百姓离散,社稷倾覆吧。他强调:“义人(好领导)在上,天下必治。”(《墨子》非命中)他说:“命者,暴君所作,穷人所述,非仁者之言(同上)。”他把人力置于天命之上,很有“人定胜天”的味道。墨子的主张的重要部分,略如上述。其他还有,就是把他自己否定了的天命又肯定了回来(《天志篇》),并且很崇信鬼神(《明鬼篇》)。不过除了“天志”和“明鬼”外(他的鬼神论是利用鬼神来对犯罪作恶者发生吓阻的力量,因为人的潜意识里有着亏欠感和罪恶感,时时都在暗中害怕和恐惧,以毒攻毒,他认为这是对症下药。),他是一位彻底的唯物论的社会主义者,甚至于是个共产主义者,他组织了自己的“军队”,作出了为人民、正义而武装斗争的榜样。有学者说:墨家思想渊源于老子,这是很正确的。可惜他的逻辑运用是“三段论法”的平面逻辑,而不是辩证法。奇怪的是三千年前,中国人的思想,不是扬朱的个人主义,就是墨翟的社会主义,分为对立的两派。而现今世界上的人类也是不是个人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看来这个势头还方兴未艾。这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大家的觉悟性的问题,还是需要时间和努力的!

    庄子在《盗跖篇》说了一个寓言故事,把孔子和盗跖的对话,写成了两类人生观的错综交织的箴言。故事说:孔子的朋友柳下季的弟弟,名叫盗跖。这个盗跖仪表出众,能力超群,却不遵王法,率领部下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打家劫舍(杀富济贫),杀了不少人,常吃人的心肝,人人都怕他。有一天,孔子遇到柳下季,对他说:“你有管教兄弟的义务而不管教,你要是不管教他,任凭他害人,我就要替你去管教他了。”柳下季说:“父兄管教是一回事,他听不听又是一回事,盗跖这个人可不是好对付的,他很有自己的一套,你还是免了吧。”孔子不听,命颜回驾车,子贡在右,去见盗跖。到了地方,叫随从进去通报。盗跖发怒说:“莫非就是鲁国的那个巧诈虚伪的大骗子孔丘吗?不见不见。你替我告诉他:‘你巧作语言,妄造文字,假托效法文、武,头戴着浮华的帽子,腰围着大牛皮带子,口吐繁琐的文辞,谬误的理论,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到处夸耀口舌,搬弄是非,迷惑天下的君主,使天下的学士忘记了自己的本性和本来面貌,假托忠贞孝悌之名,而想得到侥幸的虚荣,追求短暂的封侯富贵,你的罪孽深重极了,赶快走掉,不然我就把你的心肝当午餐了。’”孔子听说,就再叫随从进去说是柳下季的朋友,请求赐见。盗跖答应了。孔子就躬着身子,避开席位,对盗跖一再下拜。盗跖说话的声音洪亮如老虎,对下拜的孔子说:“起来,说得可以,我让你活命,如若不然,立即处死。”孔子说:“您生得这样英俊高大,强壮完美,智慧包天罗地,勇猛胜过古今,无论老少贵贱,见到您的都欢欣鼓舞。我愿意为您出使各国,请他们为您建造大城,宽广几百里,人民几十万户,尊封您为诸侯。这岂不是大丈夫您应该得到的吗?”盗跖很生气地回答说:“丘,上前来!你可知,可以用利禄去诱劝的、可以凭言语去打动的、都是愚昧、鄙陋、平庸之人吗?我长得美好,是我父母的遗传,我早知道,你这种人,就是那种‘当面称赞,背后讥毁。’的小人,用大城、众民来诱惑我,根本就是把我看做平庸之人!你不知道:城邑大的,能比天下更大吗?怎么尧舜拥有天下,而他们的子孙都贫无立锥之地呢?汤、武自立为天子,而后世绝灭?强凌弱,众暴寡,汤、武本身就是祸乱的暴徒。你修习文武的道理,希图掌握天下的言论,峨冠博带,宽袍大袖的,狡言伪行,到处去欺骗迷惑世人,不过是想求得虚名富贵而已。天下最大的盗贼就是你!可是天下为什么不称你为:盗丘呢?却把我称为:盗跖?你用虚空言辞把子路骗来跟从你做弟子,然后天下都以为孔丘是个大好人,大教育家,有办法能够阻止侵暴,禁止祸乱。结果子路要杀国君而不能成功,反被剁成肉酱,这是你的所谓教育的成功吧!你这个大骗子,骗死了多少人,迷惑摧残了多少人的心思(等于吃掉了他们的心肝,却让人好像没有看见一般),你却不负罪责,倒还自命不凡,洋洋得意。你自命多才多能,比人家都强,可是,两次在鲁国遭到免职之羞,又在卫国受到削藉之辱。你在齐国穷困,在陈、蔡之间,潦倒得连饭都没得吃。你自己穷困潦倒得都不能在天地之间容身,连做一个起码人的资格都没有,那你讲的那一套还有什么令人听从的价值呢?……你如果来跟我讲鬼的故事,我不知道。如果来说人的道理,我比你知道的清楚得多了。现在轮到我讲给你听,一个人的寿命,高的不过一百,其次八十,再其次是六十,除了疾病痛苦,死丧忧患之外,其间能够欢乐开口笑的,一个月里难得有四五天罢了。天长地久,而人的生命好像骥马飞驰经过隙缝一般那么短暂。如果一个人不能舒展自己天然的秉赋,颐养自己天然的寿命,就根本不是通达情理的人。你所要说的东西,都是我早年就扬弃了的渣滓。你赶快走吧,不要再浪费时间了,我姑且饶你不死。你的道理,都是狂妄无信、巧诈虚伪的谎言,保存不了人的天然真性,根本不值得讨论!”

    于是孔子再拜退出,上了车子,精神恍惚,他要自己驾车,缰绳不觉掉了三次。眼睛茫然不能见物,面目如死灰一般,靠着轼,低着头,气息微弱。回到了鲁国的东门外,又遇见柳下季。柳下季说:“哎呀,好几天不见,你的车马好像远行了一次一样,莫非去见了盗跖不成?”孔子说:“是的。”柳下季问:“是不是他冒犯了你?”孔子说:“对呀。我是没有病倒用艾来灼烧自己。急急忙忙地去触虎头,捋虎须,几乎被虎吃掉了啊。”庄子真是淋漓痛快,无独仅有的幽默。却又把两种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清清楚楚地摆在人面前,让人无可逃避!

    第三讲 天理人情 返璞归真

    天,这个字在古汉语中,基本上有三种用法和意思:一是笼统地指宇宙大自然。二是指覆盖在大地上面的天空,空间上不超过太阳系。三是指带着人性思维,却主宰着宇宙的大神(上帝)。譬如,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厥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汤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论语》尧曰)。上两句话是说:尧传位给舜的时候,对他说:“唉,舜啊!从现在起,天命运数都在你的身上了。你要心存信实,守住大中至正的道理。如果四海的百姓受到困苦贫穷,那上天给你的地位福分,也就永远终结了。”商朝殷汤祭告上天时说:“我,小子,殷履,敬用黑色公牛作为献礼,谨敢明白地告诉您伟大的上帝:对有罪之人,我不敢赦免他。天下的贤才,都是您上帝的臣子,我不敢隐蔽压抑他们,必定按照上帝您的旨意选拔任用他们!”这里的天和上帝都是同一个人。

    在前面,我们讨论过的“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天,是笼统的宇宙自然。现在我们要看的是“天发杀机”的天,是指我们头顶上的太阳系的天。中国古代传说,有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共工氏头触不周山,而天柱折,于是天塌西北,地陷东南等故事。共工氏的头碰到了不周山,把天柱碰得折断了。因此中国的地理形势,西北高崇连天,是世界屋脊。东南低陷,濒临大海。这是根据中国的地理形势编造出来的故事。而女娲补天,根据张湛的解释是:五色石就是五行,所谓补天,并非一定是说具体的以物质器具来修补,实际上是以五行的哲学理论作为意识心态上的补充。从这些故事的传说来看,中国古人并不认为天是个完美无缺的东西,碰了也会损坏掉,损坏了又需要人来修补。《淮南子·览冥训》说:“往古之时,四极废(塌陷),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烂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描写火山、洪水的时代)。猛兽食良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发动洪水之怪)以济冀州(中原),积芦灰以止淫水(修堤填土疏导地上积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良民生。”补苍天的最后目的和效果是良民生,女娲成了中国古代一位开天辟地、除灾安民的大英雄。这也说明,天地都是由人来开发和平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

    中国人自古就根据太阴星(月亮)与地球运行行事,在夏朝正式制定了历法。就是阴历,现称农历,历代虽有部分修改订正,却一直沿用至今。中国古代对这个夏历非常自豪,称为正朔,代表国家民族的尊严。四夷臣服于中国,第一件大事,就是要他们改历,奉中华的正朔。民国以来,自动奉了西方的正朔,夏历沦为附庸。只是民间对于阳历年,不过就是有个假可以放而已,还是对阴历年(现称:春节)隆重从事,此外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依旧踵事增华,按照夏历过日子。日本则彻底取消了阴历,切断了与中国的血脉,一面倒向西方。西欧根据太阳星(太阳)与地球的运行,创造了阳历。偏差极大,每四年就误差了一年,就要闰一年,把那闰年的二月改为二十九天,以资识别。阴历要闰月,比较不规则,而误差较小。阳历闰年,可以马虎过去,使用上好像比较方便。不管什么历法,虽然都不是十全十美,但误差越小越好。为什么要有历法?主要是为了便于农耕,还是为了人民。中国以农立国,阴历是很重要的。

    《周易·复卦》:“七日来复。”七日一周,根据日月和五大行星,周而复始。周日,是太阳日,称为日曜日。周一是月亮日,称为月曜日。周二是火星日,称为火曜日。周三是水星日,周四是木星日,周五是金星日,周六是土星日。五星也就是五行。现在中国人习惯以星期一、二、三……相称,或根据基督教的礼拜,称为礼拜一、二、三……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日、月、五星的由来。其实我们每天一睁眼,就生活在日、月、五星的太阳系里。地球自转一周是12个时辰,24小时。绕太阳公转一周,是一年,分别有春、夏、秋、冬四季。太阳绕地球一周是一个月。人造的最准确的时计(钟表)都必有差误,只有日、月、地球自转、公转,分毫不差。然而,地球的上空除了日月星辰以外,还有三流:第一是气流,气流夹带着风雷云雨,大多是东西行。第二是湿流,湿流就是大气里的湿度,也包含温度,大多是南北流。第三是尘流,尘流是沙尘,可能从太空来,如太空中千万的流星陨石,化为沙尘;可能从地球的另一处随风飘流而来,一夜之间可以积成四至六英尺厚。专就气流而言,中国有句谚语:春东风,雨祖宗。又说:紫气东来。因为太平洋在中国东南面,气流夹带云雨,由东而来,特别是在春季。而美国则恰巧相反,是紫气西来。太平洋在美国西面,气流夹带云雨从西而来,至东而止。而且大部分的气流都是从中国,经夏威夷来的。最近美国西岸海水中发现从中国飘来的工业废料,可见全世界呼吸的是同一个空气,喝的是同一种水,四海相通,实在没有严格区分。因此,美国狂轰猛炸伊拉克,科威特的油田起火,印度与中国则遭受空前的大水灾。

    《阴符经》说:“天发杀机,斗转星移(另本作:星辰殒伏)。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张果说:“天机张而不生,天机弛而不死。天有弛张,用有否臧。张则杀威行,弛则杀威亡。”由于“天”并非完美没有缺陷,所以天色不会常蓝,也不会长久阴雨缠绵。老子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不能久(长久不变),而况于人乎。”(《道德经》23章)。所以这里“天发杀机”的杀字,不能当杀死或灭除讲,应该当变化、反常,甚至当反弹讲。就像张果老所说的弛和张,有时正常,有时反常,既有正常就必有反常。既有微风和畅,就必有急风骤雨。引申来说,天时的正常与否,与人事息息相关。天、地与人息息相关的观念,在中国很古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一直到汉朝的董仲舒作成了一套《天人感应论》,汉武帝奉行了这种理论,就成了中国官方定制。不过《天人感应论》除了它的哲学部分外,竟然成为宗教式的信仰,近代科学的成分不多。到了宋朝王安石变法时,天灾地变,接连不断。他却大胆推翻了《天人感应论》,说:天灾地变与人事无关。清末以来,欧学东渐,很多人根据西学大大赞赏王安石的“新学观点”。

    不过科学发展到现在,又有了很大改观,似乎又回复到了很严肃的《天人感应论》了。譬如,由于资本主义引发了工业革命,而工业拼命发展的污染竟成了大问题,大灾难。仅就“石油”一项,除了因它制造了许多抢夺的战争外,其对大气,河流,湖泊与海洋的污染不算,单只说它造成的地球升温,已经使北极的积冰消失了40%。仅只这一项危机,影响了整个世界风云气候,旱涝不断,就足以毁灭整个人类的生存(包括癌症已成了急性传染病)。美国近年来设法把污染严重的工业推到其他国家去发展,既可以利用当地国的廉价资源,又可以免除本国的毒害,一样可以坐地分赃,独享富贵荣华。可是到底人算赶不上天算,美国政府宣布:由于美国五十几条河流湖泊,经查出受到极严重污染,鱼虾含水银量极高,发生致癌及其他严重疾病的事例直线上升,故而禁止人民食用。如是发出一纸禁令,于事何补?应该回头去找缘由,切断病根才对呀。参议院亚利桑那州共和党参议员Sen.John McCain认为严重情况已经到了不能再容忍的地步,要在国会里大闹一番。试问美国政府是代表谁的政府,要去违反资本家的利益,这点是一万个绝对做不到的。

    科学家警告:现在地球的上空已经存在三千多颗人造卫星,这些卫星不久都要相继变成剧毒的废料,堵塞在太空之中。而新的一代又一代的人造卫星还有待继续升空,毫无控制。大则准备着在太空战争;小则猛打手机,人类颇以此自豪。譬如,人人猛打手机,洋洋得意,可他们哪里晓得,在开车时边打边开,招摇过市,好不神气,除了手机可以导致脑肿瘤而不自觉及导致车祸丧生外,天空不久的将来又将成为尾大不掉的局面,剧毒的废料就会回馈到地球上来,产生更多不可收拾的灾变。凡此,现代的新名词叫做环境科学。依照目前环境科学的发现,短短的一百年来,人类已经把这个天地糟蹋得无以复加,罄竹难书,说不胜说。然而,天、地、人都有自我调整的本能。人类的过度反常行为,随时都会受到天地的报复,反弹,严重到可以使人类完全毁灭。等到天发杀机,它的连锁反应,地也必然发动杀机,山崩地震(狂轰猛炸,影响地壳释放压力。还有某国以潜水艇在深海之中用核子导弹射击中东一国的地层根基,故意人为地制造一个极大的地震灾难),洪水猛兽,旱涝不均,恶疾泛滥,人民疾苦,于是争夺以至于争战,节节高升,这就是人发杀机,天翻地覆的时候了。人类不断剥削、虐待、糟蹋天地,就必然遭受天地反弹、反贼,最后必然是人类遭殃。环境科学的意义,不能只是少数学者发表议论的园地,它应该更有哲学意义,就是明白地指出环境恶化、殒灭的根本原因所在。唤醒人类起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家园。人类若是能进化到这个地步,能够天人合发,万化才可以定基,人类才有机会享受最高最永久的幸福。天人合发需要人类去行顺天理,合人情的事。合理地互相配合,依照规律互相补益,于是万物和人类才能合理地永久长存,发扬光大。

    论者或谓:你把石油说得如此不堪,岂不知石油给人类带来多少方便与繁华,就拿塑胶一项来说,都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东西,飞机、汽车、工业、战争,哪样不需要石油?再说远古的《阴符经》作者哪里懂得什么石油,你这样谈《阴符经》,未免有生搬硬套之嫌!

    其实,我所谈论的不只是石油或人造卫星,这些不过是随手拈来的事例而已,重要的是谈原则。千万不要低估了古人,古人对“生态平衡”,对持续和稳定利用资源的观念不比现代人差,甚至还有过之。譬如,利用五行学说相生相克的原理,来掌握平衡原则。一再强调“不可竭泽而渔”“不可焚林而狩”。庄子的寓言说:那个中央之帝的浑沌,被南海之帝的倏,北海之帝的忽,以人为的工程,好心的去替浑沌凿开七窍,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子》应帝王)。他们以己意为中心的强行开发,即使不是恶意,也足以促使自然生成的浑沌死亡。《庄子·秋水篇》以河伯河和北海若的对话,更说得明白:河伯曰:“何谓天?何谓人?”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徇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就是说:牛马有四个脚,这就是天生自然。而络马首,穿牛鼻,则是人工的所作所为。所以说不要过分“人为”地去破坏“自然”,不要以目前的“事故(过分发展)”去毁灭“生命(破坏永久生存)”,不要以“暂时的利得”去毁掉“永久的信誉(物资资源)”。这就叫做返璞归真。周武王在成功之后,马上下令“放牛牧马”,与民休息,为的是要使天、地、人有个透气复苏的机会。

    返璞归真,用现代科学的解释,可以分三点来说。天地万物之所以生存而欣欣向荣,有三个原则,第一是循环原则。譬如,海洋蒸发水汽,于是油然作云,沛然降雨,滋润大地,生殖万物。多余的水则归于溪泽河流,复回大海。如有多余的海水,就化为冰,储存在南北两极,周而复始,亿万年不改。第二是还原原则。譬如,大地上有碳、氧、氢、氮等重要元素。氧气被动物、植物吸收后,放出二氧化碳。植物吸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一面放出氧气,一面让动物吃了植物,又把二氧化碳排出,回到大气之中。氮气在空气中是固氮菌,变成硝酸盐,被植物吸收,植物又被动物所吃,动、植物的排泄物或死亡后的遗体,又被细菌分解成为氮,返回到大气之中,以上是最简单的还原方式,还有比较复杂的交错还原方式,兹不多赘。第三是再生原则。所谓网开一面,不可斩尽杀绝,与“竭泽而渔”为同一原理。譬如,在美国吃螃蟹,总是吃不到有黄的。后来才知道,法律规定,捞蟹的渔民看见母蟹必须丢回水中,以资繁殖再生,使螃蟹可以源源不断地供应。如果发现只顾人的口福,出卖有黄的母蟹的行为,就会处以重罚。总之,如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庄子说:“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地,一气耳(《庄子》知北游)。”列子说:“万物节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变化)。始卒若环,莫得其伦。”(《列子》寓言篇)。可见现代人所知道的,古人早就知道,而且说得明明白白。因此,凡合乎以上三个原则的,是使天地万物生存的,是好的;违反或堵塞以上三个原则的,就是使天地万物毁灭,是恶的行为。
 
    天理人情 返璞归真(6)

    根据科学家的认识,石油是天地花了两亿年才生成的成果,它有保持和稳定地轴旋转的作用,有人称它是地球的血液。如今人类发现了它,竟把它当作燃料来烧了。它的确给予人类不少方便,不过至今才不到一百年,就把可以抽到的石油,用得差不多了。且不论那时会不会使地球“变轴”(地球变轴之刻,即是万物毁灭之时。截至目前为止,地球的南北轴已经偏移了一寸半了),仅就要两亿年才能“复生还原”这一点,就违反了上述的三个原则。以石油当作燃料,其衍生物排在大气之中化成剧毒,伏藏在动植物的身体中、水源中,五百年都无法化解。仅就汽车、飞机的排气里所含的M.T.B.E这种化学毒物,一碰到水,就化合成永不可分离的黏液。人身体内70%以上是水分,吸进了此物,立即化合,产生顽固哮喘及肺癌,进而毒素扩散,滋生各类型的癌症。试问近百年来的癌症是不是事实?病例是不是在直线上升?谁都知道,石油越到快用完的时候,越紧张,价钱越贵,因争夺石油而引起的战争就越频繁,越激烈,越残酷,甚至于要动用核子。从而对天、地、人的危害,根本无法估计。人类不是没有智慧去发明和使用更好的代替品,只是被垄断石油的资本家大佬们卡住了。谁想发展新燃料,谁就马上破产。谁要是研究得差不多了,就立刻失踪或“自杀”了。石油是谁都不许染指的禁物,里里外外都充满了恐怖与死亡。这个天、地、人,难道就这样眼睁睁地被极少数的贪婪者,押上了法场?即使在最不济的情况下,记得抗战时,中国后方没有石油,中国人竟把汽车稍微改造一下,用木炭燃烧,照样开车。巴西长期以来都用酒精开车,坐车的人像坐在花园之中,香味扑鼻。既没有毒,又能辅助农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使用液态氢,电气以及太阳能的技术尚未十分完备前,使用酒精开车,有十大利而无一弊。如此重大的事情,若非脑子里长了异物,谁能不关心自己的死活?《阴符经》的这几句话,不论你怎么翻来覆去地读,怎么样也脱不了这个原理原则!

    《阴符经》接着说:“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练,谓之圣人。”这里的“邪”,与上段的“杀”,都是《阴符经》的奇字,是用来强调和突出所要说的话的。

    为什么懂得辩证法的人能够有过人的智慧呢?因为“九窍之邪,在乎三要。”九窍是指人身体的九窍,就是眼、耳、鼻六个孔窍,加上口的一窍,是谓七窍,再加下面二便的孔窍,就是九窍。九窍通畅,代表人的身体生命的健康运行。而九窍之邪(机能),却在乎最紧要的三窍(要与邪,都是《阴符经》一贯好用的奇字,以为醒目的强调)。三要是眼、耳和口。强调一个人,特别是领导人,要耳聪,目明,口吐锦绣,字字珠矶,落地有声。只有懂得辩证法的领导者才能把事物的真实性和发展性掌握得透彻(耳聪、目明),才能建立正确的理论。可以动,可以静。静如处子,动若脱兔,可攻可守,运用自如。鬼谷子说:“虽覆能复,不失其度(《鬼谷子》飞箝篇)。”懂得运用辩证法的领导们,即使把事情做错了,却一样能转手就把错的翻转过来,变成对的、更好的。让人家看得跌破眼镜,不知其所以然。习阴阳,如反掌,保定了乾坤。以此修身,身何难修?以此齐家,家何难齐?以此治国,国何难治?以此平天下,天下不足平!我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为什么能“把事物的真实性和发展性掌握得透彻”?因为他们明白:“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运用辩证逻辑的人,见一,就一定知二,见二,就一定知三。看到静态不动的木,就已经知道动态的火,在一定的条件下,即将发生。是谓见微知著,举一反三。正是“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解破),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道德经》64章)。这个“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真是透彻极了。鬼谷子说:“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主事日成;主兵日胜。”(《鬼谷子》摩篇)。见到木,就知道火。有国家就不可能没有祸乱,但是国家有祸乱,不等到它发作出来,早已就被克制住,化解掉了。国家里面不可能没有败类,奸邪诈伪的事不等他发作出来,早就让他崩溃涣散了。能够这样认识与实行的领导者,就是圣人。

   第二讲 天道人心

    《阴符经》开头的第一句话是: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尽矣”是:话尽于此,讲到底,讲完了,引申为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完善、全备了的意思。只要人能够观天之道,执天之行,那么一切的一切就都成了。这好像是一句结尾的话,把“结论”放到了“前言”的位置,这是一奇。

    “观天之道”的观,“执天之行”的执,都是人的行为,要人去观,要人去执。意思是:以“人”为主体,去观察,稽考,分析,体会,领悟和认识宇宙自然界运行的规律和原理原则,然后照着这个规律去操作,依着这个原理原则去实行,那么,做人做事,一切的一切就都完善、全备了。如果大家记不住本经下面的一些细节,只要时常记住这一句话,也就不错了。作者把它放在开头,好像是一句格言性的警语。也好像是一个当头棒喝,让人们好好地去想,好好地去做。同时,恐怕还有一个重要的提示:就是要人们根据自己的知识,智慧和能力去实际地发现,认识和实行。这里并没有丝毫的神灵,密教和迷信的成分在里面,完全是实证的,科学的,透明的“人的”措施。所以把它放在开头,很可能就是叫人不要走歪路求捷径,白白浪费光阴;而是叫人正大光明地,实实在在地去观,去执,以期达到人类最完善和全备的境界。

    中国古人对宇宙的研究,很早很早就已经开始了。阴阳的概念和使用也早在一万年前已经形成。不过中国人研究宇宙自然,总离不开两个基本原则:注重它的平衡原理和要它直接对人生产生效应。西方的研究则不然,纯物理学,纯数学和人事几乎毫不相干。即使有一天真的能乘飞船去月球或火星,其目的不外是为了战争、物资与金钱。在《阴符经》里也说得很清楚:“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之于天。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这句“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就充分概括和说明了中国人研究宇宙自然的原理法则:主体是人,目的在于定人。所谓“天之道”是由“人”所创立,然后由“人”来运用,以达到安定人之目的。基于对天道的发现,认识和实行,来奠定和加强人的身体健康和寿命,进而使人的社会、国家机能达到平衡,为全体人民谋取长治久安的幸福。这也是《阴符经》的一奇,它非常坦率,直接而大胆地做了这样鲜明的宣告。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阴符经》在说了“观天之道”之后,马上接着说:“天有五贼”。把天之道的内容,具体地放在“五贼”的上面。那么,五贼到底是什么呢?过去解经的人们,98%都承认五贼就是五行。就是《阴符经》本身也说过“火生于木”。这里为什么不直接称五行,偏要称它五贼?这恐怕就是《阴符经》的又一个奇。
 
    阴与阳的概念是中国哲学特有的大发明。阴与阳除了它们本身的对立和统一的原理外,又分两路展开,一路是数学的展开。例如阴与阳的三次方是八卦,六次方是六十四卦,构成了整个《周易》的思想体系和它的实用价值。另一路是物理的展开,就是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在黄帝时代有没有?现在还没有特别的证据,说它一定没有。不过,黄帝的政府分为五个部门运作,就很有五行的痕迹。早在《书经》的《洪范》里,就有五行的说明。《春秋·左传》里不止一次地提到五行的运用。此外,《管子》、《孙子》都提到五行。可见五行学说不是战国时候才有的,更不是邹衍的发明。现在让我们先看一看什么是五行。五行学说可以分成下面五个部分来了解:

    (1)五行的基本名称:木、火、土、金、水五个基本元素。英文是:Five Elements。木是一切植物,甚至是生物的代表。火是一切热量的代表。土是砂土,是地球承载、创生万物的基本物质,可能在别的星球上也有这种基本相同的物质。金是一切金属和矿物的代表。水是一切液体物质的总代表。宇宙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或元素组成。

    (2)五行的阳性循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一直循环无穷。譬如:木柴的燃烧,是火的基本来源。火的结果是灰烬,也是土的最大部分的构成。矿产是从土地里生成和挖掘出来的。金属和矿石在极高的热度下,变成液体。水是液体的总代表,一切植物或生物又必须依靠水而存活、生长。

    (3)五行的阴性循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一直循环无穷。克有时用“胜”来代替,如:木胜土。有时也说木制土。例如《左传》哀公九年,史墨说:“水胜火,伐姜则可。”如果五行只有其阳性的循环,只能相生,一直生下去,必定越滚越大,成了个大雪球,可以大到“其大无外”的无限。如果五行只有其阴性的循环,只能相克,削克的结果,就越过越小,一直小到“其小无内”的无限。如果五行依照阴阳的原理,既相生也相克,就能保持事物适度的平衡。在西方和印度哲学里,只发展到“四行”(Four Elements),就是水,土,空气和火。其实空气与火可以算作一个元素,那么,他们只有三行,永远达不到平衡。所以,他们的思想里根本没有要求凡事讲究平衡。把凡事要求平衡当作一种理念追求的,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显著特色。

    (4)五行的反贼:在一定的条件下,五行不能相生,也不能相克。譬如:金克木,并不是金一定可以克到木。如果用铁锯或斧头,多大的树木都一定可以砍倒。如果用一个小小的剃须刀片去砍坚实的柚木,不但木不会受丝毫之损,那小刀片还会断碎折损。这时的金不但克不了木,反被木克。在这种情况下,其专有名词叫做“反贼”。又如:杯水车薪,那一杯水,不但灭不了一车的火,那点水还会立即被烧干。再如:想用烧掉一棵草的灰土来增加大山的高度,那棵草算是白牺牲了,诸如此类。五行的阳性循环或阴性循环都是普通平常的运动,唯有在条件反射之下产生的“反贼”现象才是突出或不平常的。宇宙之间普遍平常的现象反而不如突出不平常的现象惹人注意,因此,五行运行里的反贼现象是具有相当代表性的,也是在五行运行里必须时刻注意的事实。《阴符经》称五行为五贼,虽然又是一个奇语,用意却是深刻的。

    (5)五行的运用:大致可以分为下列三类。①五行在自然界里,是木、火、土、金、水。运用在个人的身体上就是:肝、心、脾、肺、肾五脏。用在食物和药物上就是:酸、苦、甜、辛、咸五味。此外有五音,五色,五谷,五穴(针灸治疗用穴位),五果,五畜……中国的医学和膳食学就都是根据五行的运用而发展出来的。②运用在管理学上,有木、火、土、金、水五种类型的人(参看《黄帝内经·灵枢经》阴阳二十五人第64章)。任何机构,不论现在设有多少个部门,而职务的分类,基本上只有:计划(木),行政(火),制造生产(土),监督,审计,赏罚(金),和财政金融,会计出纳(水)五类。如果五类职能没有偏废,又能用五种适当类型的人服务于适当的职务部门,便能自自然然地成功兴旺,否则必定失败殒灭。③运用在政治上,有五德相胜,朝代的变更,都是根据五德相胜而来,这就是邹衍的五德相胜学说。每一个朝代都有一个性德,如果它以金德王(统治)天下,那朝代的服色、旗帜等都尚白;以土德王天下,则尚黄;火德王天下,则尚红……以证明本朝政权在天地间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以火德王天下者,可能被水德的新朝所代替,这是被水德之人以武力革了命去。如果是自己里头的人壮大起来,和平转移了政权,那么,新朝必定是土德之人。譬如汉代刘邦以赤帝斩白蛇起义,刘邦打进了咸阳,灭了秦朝,是以火德王天下。那么,秦朝算是金德。周朝是以土德王天下,被秦朝取代。秦本是周王的附庸,在周的西边,祠白帝,都属金。秦取得天下并非直接从周王手中直接抢过来,而是从周朝“培育”出来的一个新势力,她从诸侯手中取得天下,所以短暂的秦朝是曾以金德王天下。中国的历朝历代,都为这件事伤透了脑筋。改朝换代,也都根据五行的相生相克来预测。
 
    《阴符经》以五贼来代表五行,是以五行的反贼的意义来特别突出五行。在《道德经》里,老子从未直接提到五行这个名词,不过连连说了: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道德经》12章)。虽然没有直接说五行,而五色、五音、五味根本就是五行。没有基本的五行,根本不可能有五色、五音和五味。唐朝李筌注解这里说:“人因五味而生、五味而死。五味各有所主,顺之则相生,逆之则相胜。久之则积气熏蒸、人腐五脏,殆至灭亡。后人所以不能终其天年者,以其生生之厚矣。是以至道淡然,胎息无味。”这是根据《老子》来注解五味、五行,以至于五贼的,除了简单了一点,基本上没有错。可是张果说他“李筌等以五贼为五味,顺之可以神仙不死。诬道之甚也”。其实李筌被冤枉了,他并没有说过,顺五味就能不死。那么张果说什么是五贼呢?他说:“五贼者,命、物、时、功、神也。”这恐怕是在过去诸种注解之中,唯一把五贼注成命、物、时、功、神的,而为什么他们又有“贼”的意思呢?不可思议,太含混了。当然人们可以任意体会五贼的定义,不过分析来分析去,还是觉得把五贼解为五行比较合理合适,也比较言之有物。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从个人的角度来运用五行,使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就是个人的“昌”。进一步怎么来具体运用,就一定要从《黄帝内经》中去体会了。综合《素问·脏气法时论与宣明五气论》的主要内容如下:

    (1)五味所入: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所有入口的营养,根据食物的酸、苦、甘、辛、咸五种性味为媒介,被导入五脏,使人生存、强壮。

     (2)五味所禁:酸走筋(肝主筋),筋病毋多食酸。咸走血(心主血),血病毋多食咸。甘走肉(脾主肉),肉病毋多食甘。辛走气(肺主气),气病毋多食辛。苦走骨(肾主骨),骨病毋多食苦。

    (3)五味所宜: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脾色黄,宜食咸,大豆、猪肉、栗、霍皆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芥皆苦。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这里给人一个基本准则,平常该吃些什么为宜。

    (4)五脏补泄: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泄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泄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甘补之,苦泄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泄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泄之。这是说,一旦遇有病变不适,吃些什么可以立即补救。

    (5)五常平气: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以上是对五脏正常状态的形容。要求五脏必须随时保持正常状态,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过尤不及,就成为病态。(《素问》五常政大论)。就必须用(4)的方法马上补救。同时,膳食之中,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呆)。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素问》生气通天论)。以上是偏食的害处。至于“五味”并不单指味道而言,“味”是性味的意思,天下所有的食物都可归类于五种性味之中。譬如,所谓“味过于酸”,是指吃多了酸性食物,或太爱吃酸性食物。病从口入,民以食为天,膳食是人生第一件大事,与生死存亡直接有关,五行学说是膳食学的指导原理,见之者昌。
 
    人活着不止单靠食物,除了“形”,还有“神”。肝主怒,怒伤肝,悲胜怒。心主喜,喜伤心,恐胜喜。脾主思,思伤脾,怒胜思。肺主忧(悲),忧(悲)伤肺,喜胜忧(悲)。肾主恐,恐伤肾,思胜恐。五种心理状态和五种生理状态互相结合,这是中国独有的精神病理学。在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上,提供了极其合理和有效的途径。

    为了身体健康,延年益寿,除了注意饮食和精神状态外,还有就是运动。中国王道的运动法,也在五行的指导原理之中。此外就是随时留意四时,八风的外邪侵扰。总之,《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第一章有一句总结的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五行),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神与形俱,而终其天年,百岁乃去。”可以说,健康长寿之道,尽于此矣!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不用李筌或骊山老母说,《阴符经》的第一部分也是注重人的健康长寿。一言以蔽之,人如果没有健康长寿,其他什么也不能算数了!这点,正是《阴符经》的特别可贵之处!
        
    宇宙自然不知道有多少亿万年了,窈窈冥冥本是一片寂寞。自从有了人类这个万物之灵,什么都产生了意义,宇宙里再没有意义的东西也都会活泼起来。在太空舱里,地球除了长城以外,什么也看不见,人类更是极其渺小。虽然,到太空飞翔的还是人类。中国古人把宇宙放在阴阳和五行的定律中,从而追求“平衡”,务使人类的生活更简易,更丰盛。终有一天,人类可以更多地掌握宇宙。所以,《阴符经》最先的论调就是:五贼在(人)心,然后,施行于天(宇宙)。五贼是由“人心”的认知而来,然后施行于宇宙的。宇宙自然是个庞大而空洞的东西,最聪明的办法是找出它的枢纽所在,就是它运行的规律。掌握了宇宙的枢纽,就等于掌握了宇宙。阴阳·五行是中国哲人掌握宇宙的枢纽,是中国人独有的最伟大的智慧。因此,几千年来中国人可以骄傲地说:宇宙在我的手中。我的身体和宇宙万物成为一体,宇宙在乎(我的)手!万物生乎(我的)身!这是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论、生命论、价值论和目的论。它既是可以充分认知的,也是可以充分实行的,而且是充分有效的。

    不论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不论宇宙有多大,中国哲人是以“人”为宇宙的中心。宇宙没有人,不过是一片无意义的死寂!这等于美国俗话说:You nailed,hit exictly on the head!(槌子正敲到钉子的头上了。)《阴符经》说:天性,人也。反过来说:人才是天性。因为,只有人心才可以发现、认识和掌握天性。那么,人心又是什么?

    《阴符经》说:人心,机也。安徽合肥科技大学李志超教授在他的《天人古义》一书中说:“在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存在着一种很细微的东西,它位于事物运动变化的中枢,具有‘以微制著’的功能。它的状态的改变,影响并决定着整个事物的运动变化。这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机发’思想,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成果,也是西方没有的。”我曾有机缘,在合肥和李教授当面讨论过并赞扬他的这个“机发论”。“人心”能发现,认识并掌握宇宙,却在于一个“机”字。

    天道人心(6)

    《太公六韬》:“一合一离,一聚一散,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三国志·蜀志·刘先主传》:“睹其机兆,赫然愤发。”《三国志·魏志·武帝传》:“太祖少(年少时)机警”。《列子·仲尼篇》说:“大夫不问齐鲁之多机乎?”张湛注:机,巧也,巧能之人也。《庄子·至乐》:“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成玄英注:机者,发动,造化也。《礼记·大学》:“一家仁,一国仁;一家让,一国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郑玄注:机,发动所由也。《素问·离合真邪论》:“知机道者,不可挂以(头)发,不知机者,扣之不发。”张隐庵注:取针之速,间不容发,故曰知机。综上所述,“机”的定义,大致可谓:机者,事物变化的关键与其隐秘的征兆,可为智能之人所迅速发现掌握者也。

    人心者,是人的知识,感觉等一系列的经验程序。譬如:人是一个主体,他买了一束美丽的香花。一束花是客体,它本没有什么美不美和香不香,而是主体根据自己的知识,感觉和经验的累积认为:它是美丽的花,而且香味也很好闻。(也可能有人因为患着敏感症,见着这花就眼泪鼻涕,喷嚏咳嗽,这束花就成了他的恶魔,根本不可能产生美与香的观念。)于是他不惜花了一定的价钱把它买了下来。买下来之后,他没有把它丢掉,也没有把它送任何一个别人,或自己留着欣赏,而是把它送给了一位特定的、为他哀哀煦劳的、无条件慈爱的母亲。母亲接受了这一束花,看着,闻着,微笑间,眼睛湿了。这束花,在被那个人定义为美丽的、香的花之后,带着一定的历史和代价,被送给了他最敬爱的慈母。如果我们把这个主体的心理过程的每一个片段,都加以个别分析,那么,每一个片段都有一个他的知识,感觉和经验的过滤程序。一直到他决定把它送给了母亲。同样,在母亲接到花的同时,母亲看到的是花,可是她的脑筋里就在霎那间,反映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种种知识、感觉和经验。于是她微笑着,同时,眼睛湿了。如果我们把从买花到眼睛湿了,都用录像机录了下来。放映给张三、李四、王五、赵六看,看完之后,张三哭了,李四很感动,王五没有怎么样,赵六根本没有注意,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同样一起看了录像,结果之所以都不一样,是因为各个观众的知识、感觉、经验背景都不相同。于是人也有了智愚,贤不肖,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与不知不觉的分别。同样,宇宙并没有自己写个边幅说:我是以阴阳五行的方式来运行的。这个阴阳五行隐秘之机,是中国哲人经过一番知识,感觉和经验,反复验证而得出的结果。其后又写在书中,有的人一触即通,有的人要经过反复思索,有的人能立即运用,有的人把它全当耳边风,也有的人会嗤之以鼻,这也都为意中之事。

    第一讲 我与《阴符经》的机缘

    十多年前在北京,曾传辉博士送了我一本赵孟写的《道德经》影印本,只有11×18公分大,正好放在上衣里面的口袋中。由于这本《道德经》便于携带,所以无论是讲学或旅行它都与我形影不离,一则是传辉老弟馈赠之情,二则是赵孟行云流水的书法,令人百看不厌。所以,每天都有机会翻上几遍。奇怪的是:十几年来,这本书在毫无特别保护之下频频使用,却一点都没有破损,完好如新。有人批评说“赵字无骨”,话里藏机,意思是骂他在宋亡之后,不能死节,竟然屈身元廷,没有骨头。其实,赵孟虽是赵氏宗室,并未受到当局任用,无权无势,不过是一介文人书生。亡国灭家的都是那些昏君谗臣,责任数不到赵松雪的头上。赵家的昏君一个比一个浑,佞臣一个比一个奸,把国家搞垮了,他们才应该是赵家的罪人。宋亡之后,只剩下一个赵松雪,以书画为当时世界各国所崇敬。赵孟并没有愧对自号“松雪”这两个字。他有诗言志,诗曰:功名亦何有?富贵安足计?唯有百年石,文字可传世。想着他的故事,看着他传世的字,实觉心旷神怡。松雪所书《道德经》后面,还附了《黄帝阴符经》(以下简称《阴符经》),恰巧都在一个本子里面。这是一种机缘。

    去年四川大学丁贻庄教授来信,要我写些关于《阴符经》的东西。老大嫂既然有命,岂敢推诿。只是才疏学浅,只怕有负所期。如今提笔忘词,不胜惶恐之至,这也是一种机缘。

    《阴符经》、《道德经》和《周易参同契》同称为道家三大基本经典。《阴符经》的作者是轩辕黄帝,有人说是他老师广成子授予他的,有人说是九天玄女所赠,也有不少人相信,此经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托名黄帝,还有人说是魏晋时代成书的。可大家都拿不出可靠的证据来,都是猜测而已。既然都是猜测,就用最古朴的说法称它为《黄帝阴符经》,依此可认为它是黄帝的作品,并无任何妨碍。如果要说得更近似一点,以此经成书在战国时期比较合理,这就要先提到一个人,他的名字叫邹衍。

    太史公司马迁替他作传,却附在孟子列传里面。传里说孟子的没有几句话,大半说的都是邹衍。邹衍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大红人,他到梁国,梁惠王亲自郊迎,执宾主之礼。到赵国,平原君在他面前侧着身子走路,用自己的衣袖,替他掸拂座席上的灰尘。到燕国,燕昭王为他建造“碣石宫”,镶以黄金,来款待他,并且把他尊为师父,亲自服侍他。孔子、孟子简直是望尘莫及。只因为他的学术非常特别,王公大人一见到他,就“惧然顾化”,被他的学术所感动。可惜他的著作十余万言都散佚了,邹衍学术的最主要的部分是阴阳五行学说。在后世人们的著作中,大概可以看出他的主张是什么。后世的王朝都把他的“五德终始论”奉为圭皋。即使到现今,他的学说还深锁人心,到处都是。其实,他的著作并未完全遗失,只是散落在许多不同的地方,以许多不同的方式留存了下来。如果《阴符经》里所说的“天有五贼”的五贼就是“五行”的话,那么,他那遗失的文字里即使有《阴符经》在内,也未可知。他并不是一个坐能言、立不能行的人,他曾经当“军师”,帮助燕国打败了强盛的齐国。

    历代有很多人注解过《阴符经》,最早的是姜子牙,他是殷末周初的人。如果他真的注解过《阴符经》,那么《阴符经》就不可能出书于几百年后的战国时代了。其次包括诸葛亮在内,也是早期注解过《阴符经》的名人。到了唐朝,有一位做过刺史官的李筌注解了《阴符经》,举了很多实例来做说明,于是《阴符经》更受人重视,还有一些传奇伴随着李筌的行动。先是李筌寻访《阴符经》的下落,听说是三国魏的著名道士寇谦之把一本《阴符经》藏在嵩山的石窟中,他去到嵩山石窟,果然找到了《阴符经》的绢卷,可是用手去拿时,因为日子太久,在手中立时化为灰尘。他失望之余,走到骊山,疲惫不堪,正在一棵大树下休息,不想来了位女士“骊山老母”,交给他这本《黄帝阴符经》,并且传授他说:当初是九天玄女传给黄帝的,帮他打败了蚩尤,黄帝就以《阴符经》为治国的指导原理。《阴符经》共有三卷:上卷所演的是“神仙抱一”的养生之术,就是《阴符经》的上篇。中卷所演的是“治国安民”之术,就是中篇。下卷所演的是“兵法战阵”之术,就是下篇。黄帝深得其中要旨,所以能长生不死,而且白日升天,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成为中华开国的始祖。黄帝发明过指南车,又以天干、地支计年、计时,六十甲子一周,沿用直到今天。他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败了强大的蚩尤,窜三苗于三危,开华夏疆土。黄帝因为有了《阴符经》而成为一个人世间最完整的、全善的典型模范。于是李筌回来,下苦功稽考研究,并写下他的心得注解,传世益人。“骊山老母”之说,姑且听之,而李筌却的的确确注释过《阴符经》。李筌的注解,成为后世很多人研究《阴符经》的参考。

    不过,李筌将《阴符经》注解出来之后,却惹出一个对头来,就是张果。《唐书》中有《张果传》。他是唐玄宗时代的一位著名的道士,关于他的传说很多。不知道为什么,他对李筌很有意见,以上皇帝书的方式,把李筌骂得狗血淋头。他在奏章的开头就说:“近代李筌,假托妖巫,妄为注述,徒参人事,殊紊至源。不惭窥管之微,辄呈酌海之见。使小人窃窥,自谓得天机也。悲哉!臣固愚昧,尝谓不然。朝愿闻道,夕死无悔。偶于道经藏中得《阴符传》,不知何代人制也。词理玄邈,如契自然。臣遂编之,附而入注。冀将来之君子,不失道旨。”接下来就逐段批驳,差不多只要是李筌说的都不对,硬要提出一个反对意见。他说他在道家的经藏中,偶然获得一本《阴符传》,不知道作者是谁,是哪朝哪代作品。其实,他们两个人注的就是同一本书,不然怎么语句都相同呢?这恐怕是为了《阴符经》首次出现的见仁见智的笔墨大战了。开了这个先河,后代不少人都为《阴符经》的含义,根据一己之见而骂人。其实,也许就是因为张果的大动干戈,才把李筌衬托得更有名。骂人的可能反骂了自己,长了他人的志气,灭了自己的威风。张果这样的高人,不知道为什么还那么看不开,那么执着,火气那么大?在本篇文字里,也偶尔会提到张果的看法。     

    此后,宋代的诸大名家学者,对《阴符经》都有过猎涉,像邵雍,二程,朱熹都发表过他们的见解。直到现代,留意《阴符经》的也大有人在,有的专做考据,有的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譬如有人提议:《阴符经》不是阴符经,而是《遁甲经》,就是奇门遁甲的占卜之学。查“奇门遁甲”,唐朝时开始列为禁书。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说:奇门遁甲之书,所在多有,皆非正传。真传不过口诀数语,不著诸纸墨也。只是小说家,假姜太公,借诸葛亮,刘伯温等人的名字,把奇门遁甲渲染成了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魔术。根据烟波钓叟的《奇门诀》:“阴阳顺逆妙难穷,……天地都来一掌中……认取九宫为九星,八门又遂九星行。六甲元号六仪名,三奇即是乙丙丁……”其实是一本很复杂的占卜之书。也说是黄帝所传,明朝刘基的《奇门遁甲总序》中说:“黄帝梦天神授符,命风后演奇门……呜呼!分天地于掌握,罗列星于心胸,风雷从其呼吸,鬼神听其指挥。其天府石室之秘文;运筹决算之神算乎?”如天地在掌握,列星罗心胸,风雷从呼吸,鬼神听指挥等等,都是抽象夸大的形容词、广告词,并不能当真。虽然都托名黄帝,显然《阴符经》是阴符经,《奇门遁甲》是奇门遁甲。其中的哲学之理虽可能有相通之处,格局上很难混为一谈。

    另有李志军的《从阴符经贼盗思想看环境伦理观念》认为贼盗思想贯穿《阴符经》全文,隐含着深远的立意,暗合着丰富的环境伦理观念,具有极大的现实启发意义。

    总之,《阴符经》是一本值得探讨的书。不过这本书的用词非常奇特,如果不能平心静气来对待它们,很可能受到误导。清乾隆年间,沈裕云在《阴符发秘》的序里说:“特其造语多奇,用字多险,后人遂于奇险处求之,致滋歧论而反晦其意。”

    自序

    犹太基督教把近两千年分成四个阶段,分别以四个马来做标志,白马代表最初的阶段,红马是其次,再次是黑马,这黑马代表了一个专门讲世界经济贸易的时代。然后就是灰马:骑在马上的,名字叫做死,阴府也随着它,有权柄赐给它们,可以用刀剑,饥荒,瘟疫,野兽,杀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新约·启示录·六章2-8节)。在美国“9·11”事件后,人们相信世界经济贸易的丧钟已经响起,黑马时代渐进结束(启示录十八章:魔鬼的住处、污秽之灵的巢穴——巴比伦坚固的大城在一个小时之内被火烧毁倾倒。地上的客商资本家因与它行淫而奢华发财的时代也因此被永远毁灭)。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即将成为过去,接着要来临的是那个代表死亡的灰马时代,由于战争,饥荒,疫病与自然灾变,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人类会直接因之而毁灭,因连累受到非常痛苦折磨的就不计其数了。西方世界是犹太基督教的世界,根深蒂固。连总统就职也要手按圣经宣誓,其中的内容都是大众从小至大耳濡目染、口熟能详的,其影响非常深远。既然这样的观念在许多人的头脑里发生了作用,就不是能以迷信二字一笔抹杀的了。

    事实上,美国政府近日公布,三分之二的民众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忧郁症,代表治疗药物是Prozac,它的副作用是癌症,心脏病,肾病等和更加忧郁,以促成暴力和自杀。即使是儿童也不例外,他们之中百分之八十都被学校规定要服用Ritalin,也有以上相同的副作用,儿童自杀死亡数字奇高。社会学家的研究结果:认为现代科学进步,医药发达,虽然成效显著,只是恶疾越来越多,疾病越治越厉害。譬如,美国医学界内部的报告说:有关现代科学家们为其资本家主人服务,奉命故意制造了艾滋,非典,炭疽,天花,禽流感等病毒,到处散布,然后大量出卖解药来大赚其钱。就在现在,美国中情局公布报告说:在伊拉克石油遭到制裁禁运,联合国从人道主义考虑准许伊拉克重新出售石油换取粮食,美国的石油大佬们以1.5—8.5美元一桶原油的价格买进(当时市价为34.00美元一桶),现在油价升到63.00美元一桶,这个钱赚到天文数字上去了。此还不足,要把伊拉克的油矿完全据为己有,方肯罢休。诸如此类,资本家的恶毒、腐败和社会人心之不平到了几乎不可救药的地步,这并不是消极悲观者的少数意见,而是不可否认的普遍客观事实。

    在近代资本主义思想的提倡下,近代科学应运而生。近代西方科学的突飞猛进,一方面给予了人类空前的奢华,享受和便利;同时给予人类空前的紧张,疾病和死亡。另一方面却造成了对天空、地球和自然环境的极度破坏,损耗和污染,以及毁灭性的武器发明与生产和进展。无论人类怎样自以为能对核原子武器自我节制和控制,但早晚必然会偶尔出一点人为或机械的差误,在霎时之间,就会造成世界全面性的毁灭。同时核原子武器等的衍生物质,无法处理,它们的毒性,日积月累,已足以把人类变成怪兽(包括思想和身体),而人类引以自豪的现代西方科学在它自身的逻辑下,只能更钻牛角尖,绝无转身的余地,最后导致不可救药。虽然不少有智慧的人士呼吁:道德与科学的平衡,或科学必须依从道德的规律发展。要求通过立法来限制现代科学无止境地畸形发展,似乎这种力量亦是微乎其微。难道真有末世吗?促成人类危机的原因,到底是人类的聪明?还是愚不可及?

    濒临在世界危机的边缘,如果我们还有一点清醒的头脑的话,即使不为世界打算,也必须为自己,为子孙打算打算,是否还有起死回生的希望!遍寻中外古今,诸子百家,能够有足够智慧理解现时情况发展趋势的资料实在不多。即使有,其理解的也很不全面。即使是现时最新的环境科学,其提出解决的对策也是非常片面的。

    眼前的《黄帝阴符经》和《老子道德经》,不但在几千年前就认识到人类可能面对的危机,而且提出了全面的对策。这两部书,不仅是古代人的大智大慧,更是现时代的人类救亡图存的大智大慧。没有这两部书,就没有对人类危机的全面科学认识。目前世界上,即使有了一些科学的认识,也没有全面解决问题的全面对策。所谓全面对策,就必须包括宇宙学,环境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律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和军事学等的综合运用。所以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好好再读这两部书。

    如果读者们好好读过了这两部书,我想一定也会有一个预言:人类必定能够和宇宙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平衡,共同欣欣向荣。这两部书的作者都是中国人,这两部书里的大智慧,是中国人的大智慧。当初,有毁掉楚国的伍子胥,就有救回楚国的申包胥。现在,有摧毁世界的贪婪愚蠢的一批人,就必有保存世界的正直智慧的另一批人。这一批正直智慧的保存者,必然发源于中国,也必然是一些正直智慧的中国人。因为自古以来,这个大智慧就是属于中国人的。

    由于四川大学石柱成和丁贻庄两位教授的鼓励和督促,在不愿辜负他们的心意的催动下,才欣然再去读《黄帝阴符经》和《老子道德经》,并且把一点心得记录了下来。作为一个现代的中国人,也有义务贡献自己的一分拙陋,希望能积沙成塔!中国成为世界的灯塔!

        2004年10月10日写于美国雷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