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尔号刷米币2016版:修辞立其诚----写真话,抒真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23:20

修辞立其诚----写真话,抒真情

(2008-10-29 16:00:40)转载 标签:

高中

作文

指导

杂谈

分类: 作文指导

修辞立其诚

      --------写真话,抒真情

●     听一听,老师的提醒

在高考考试大纲中,要求考生作文要做到“感情真挚”。 “感情真挚”就是指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做作,不要胡编乱造,而要善于创设情景,抒发真情。“情”的内涵很博大,友情,亲情,乡情,爱情……它们是生命之间维系的丝线。“真”一要求事“真”,二要求理“真”,这里理真主要指议论。这是高考作文一项重要的评分标准。在作文评分标准中,一等卷要求“感情真挚”,二等卷要求“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和“感情不真实”的文章就只能打入三等卷和四等卷了。高考的满分作文无不是用真挚的情感去拔动阅卷老师的心弦。鉴于此,为同学们做如下提醒:

1.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和写作的实践,进一步领会作文与做人的关系;能重新审视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2.能够在写作中落实“写真话,抒真情”的原则,学会以负责的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抒写真情实感。

3.通过学习和练笔,能够注意端正文风,提高自己质朴为文的能力。

●     看一看,专家的指点

误区扫描

任何阅卷老师都十分讨厌仿作,宿构和虚情假意的文章。因为他们阅读完毕之后,所得到的不是情感上的共鸣,相反却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那么这样的文章也就难逃得低分的厄运了。出现感情失真的原因是什么呢?经归纳,不外乎如下几个方面:

1.生活积累不足,情感苍白

学会观察生活,学会积累素材,应该是一项长期坚持的事情。不少考生作文时空话,套话,假话,废话连篇,这与他们平时不注重生活和阅读积累有很大关系。时间长了,便导致写作材料枯歇,情感苍白泛力,于是作文时只好硬凑字数。有的考生在高考作文第一段这样写道“人生有许多驿站,高考的第一天,或许是我人生的关键一站,从不好言辞的我有几句肺腑之言,不说出来实在是有点闷得慌,可是说什么呢。可是我实在不会说,但是我又不能不说,还是说吧。”说来说去,什么也没说出来。真可谓空话的代表之作。

2.缺乏严谨文风,胡编乱造

文学作品允许虚构,考场作文也允许虚构,但考场作文的虚构应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础之上,应该讲究艺术的真实性。很多同学平时就没有养成严谨的写作态度,只要写作便东借西凑,道听途说,胡编乱造,这样的作文怎可能有真情实感?又怎能以情打动阅卷人?由此可见,这类因胡编乱造而写成的作文在高考考场难有作为,是不可能得高分的。

3.表达能力不强,辞不达意

有些同学在平时不大重视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写作文时也就很难通过具体的描写,叙述,议论等表达方式把自己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也很难把自己的感情准确,细致,充分,生动地抒发出来,因而作文时造成辞不达意。

迷途知返

1.披情入文,打动多情阅卷人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是连接作者与读者的桥梁,是审美主体与对象碰撞火花的基石。在应试写作中,考生只有将自己的情感融于作文之中,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阅卷人喜怒哀乐的心弦,使“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交织融合在一起而发生共鸣”,才会产生“使人动”的魅力效应。

2.写身边事,虽是平凡亦动人

高中的学生,都是十七八岁的热血青年,他们理想远大,情感丰富,正义感强.见到一件不平的事,他们会义愤填膺;遇到一位孤独老人,他们会解囊相助;争论是非,他们会面红而赤;听说一个悲怜的故事,他们也会"黯然至于泣下”……不过有一点,凡是他们动情感的,多是他们自己所见所闻所熟悉的东西.根据这一点,在应试写作中,考生只有写自己最熟悉的,而且最能引起激动的材料,驾轻就熟,才能使自己的情感从笔端渲泻出来.

3.恩怨忘却,留下真情从头说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烦心的事。比如迟到了,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因为小事,受到了同学的误解;因为同异性同学交往,受到了父母的猜疑等等。这些都是正常的,但是我们切不可将这些情绪带入试卷。要知道,考卷上的作文是为阅卷人看的。你的怨忿,怨毒之言会影响阅卷人对你人格的评价进而影响你的作文得分。因为阅卷人是情感极为丰富的老师。他们最理解学生,也最善解人意。只要我们用真情去打动他们,他们会理解我们的。

4.心中有爱,文章荡起情感波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语),不懂得“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歌德语)。在写作时,有的平铺直叙,为应付考试而写作;有的矫揉造作,满纸“啊”“呀”;有的抄袭宿构,而无实情,难免在考试中得分甚微。真正的美,是美在它本身能显出奕奕神采。而文章的神采就在于感情的融入。没有感情的融入,再好的东西也会令人生厌。其实,在我们心中,人人都有爱。只有将自己情感的波浪,汇入时代的洪流之中,才能爱人民之所爱,憎人民之所憎,在自己的作文中奏出时代的最强音,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专家指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经常地参与,观察,思考,领悟,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真挚,乡情的甘甜。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现将常用方法介绍如下:

1.生活写真法

在作文中写发自肺腑的感受,就是生活写真法。例如《父爱昼无眠》,写父亲每天午睡时总是鼾声如雷,不是打断我做题的思路,就是赶走我作文的灵感。我多次提醒不见效之后,终于提出了“抗议”,那一刻父亲的脸“像遭到霜打的柿子”,从此每天中午吃过饭,父亲就悄悄走出家门。两个月以后的一天晚饭后,我和同学到离家附近的一个浴池里洗澡,却发现父亲在那里给人家擦背。作者这样写道:

“爸爸!”我失声地叫出来,惊得所有的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同学。父亲的脸被蒸汽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和你的同学看见,叫你没面子,哪料到这么巧……”同学们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我的回答是那样的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父亲并抱愧于父亲。我明白父亲下岗后,为何白天睡觉了,那是为了积蓄晚间给人擦背的精力。

下岗的父亲为了儿子的学费,夜间到浴池给人擦背,为了儿子能静心学习,白天在浴池的客座上躺睡。父子在浴池相见时,父亲反而觉得给儿子丢了面子。这些不加雕饰的叙写中,显示了父亲的勤劳,纯朴和对儿子的爱。“我”失声的惊叫,响亮的回答,则饱含着对父亲的理解,感激和抱愧,升华了文章的境界。

2.细节显情法

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收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效果。例如《回家》写少年海子在距家20多里的一所中学读书,为了节省每趟8分的车票钱,每周都跑着回家。甚至为了不磨破鞋子,光着脚跑着回家:

地冻天寒,娘老远地看见,海子赤着双脚,一双鞋套在手上,裹一身寒气回来。娘愣住了。海子看着爹娘,怯怯生生地说:“我没有穿鞋,我是光着脚跑回来的。”娘猛地搂住了海子,紧紧地搂住,红着眼睛流泪。爹却转身走出屋外,外面很冷,爹站在院子里一动不动。

这段细节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颗在冰天雪地里,跑动着的热气腾腾的赤子之心。严寒,贫苦都不能阻隔海子对老家,慈母的思念和向往,裹一身严寒的海子,血管里奔流着亲情的热血。搂着海子流泪的母亲,兀立寒风的父亲,心中同样翻腾着亲情的波涛,其中却有着缕缕的辛酸掠过。

海子长大了,成了一名警察,为了千家万户的安宁,他很少回家。在文章结尾处,作者又安排了一个细节:

后来,在处理一起突发案件时,走到最前边的海子受到了重伤,当时就有些不行了。送医院急救的路上,海子拉住同事的手说:“我想回家,看我娘……我三个月没回家……”说完就真的不行了。

“我想回家,看我娘”,海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老家,慈母的殷殷呼唤,是英雄内心情感世界与理智的统一。这个细节,写出了为人民利益而舍生忘死的英雄埋藏心底的对慈母的深情的眷恋,正是这种美好的情操,使海子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

3.氛围渲染法

生活中的一些寻常琐事,从选材新这个角度来看,并没有什么优势,但如果考生能够对其进行情感化的处理,渲染出浓郁的情感气氛,也可以收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如<<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一开始就渲染出一种隐隐的翡切气氛:

无法忘记那个秋天的黄昏.秋风吹过,略有一丝寒意.发黄的树叶无奈地随风飘荡.望着这一切,我只有默默地流泪,这一切,都是我亲手造成的.

作者走进了神圣的考场,仍然要写下这个让我无法忘记的过错.

当我一次次地忆及往事,我无法把你的身影抹去;当我夜半醒来,我无法不为自己的无知而自责;当我远远地看见你,我根本没有勇气向前和你打个招呼,也许你不能谅解我,就连我自己也无法原谅我自己.

如此反复的心灵扣问,仿佛为前面铺就的愧疚气氛泼洒着情感的浓墨,一个充满负疚感的孩子的忏悔镜头,更加栩栩如生地浮现在眼前.这种浓烈的情感气氛,令人黯然伤神,有哪一位老师能不为这位考生的纯真善良而喟然叹息.

4.我手写我心

有一位同学在题为“真情的呼唤”的作文里叙述的是这样的一件事:

当老板的爸爸与手下打工妹产生恋情,含辛茹苦的妈妈佯装不知真相忍辱维持着这个家庭,完全是为了我的成长能有一个正常的环境.但终于爱我的爸爸提出了与妈妈离婚的要求,万分悲痛的妈妈无奈中向爸爸提出一个要求:为了让处在升学重压下的儿子能安心学习,向儿子隐瞒离婚的实情,于是他们瞒着我离了婚,还假装维持着过去的关系,知道事情真相的我不忍戳破事实的真相,心里滚动着的是一腔真情的渴望,呼唤再拥有一个真正的家!

读着这样至真至纯的文字,阅卷人的心一定在颤动,感受到感人的力量.最绚丽的美丽来自心灵闪烁的火花,最真的情也许就包裹在你不愿或不敢示人的事情里.其实我们每个同学的心中都装着感人而美丽的真实,只是出于某种顾虑将它深埋于心.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有勇气冲破自己设定的心理防线,勇敢地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给作文装上一个秘密,写出一段心事,道出一种苦闷,就能使作文具有感人的力量.

品一品,名家的风采

海     

冰心

谁曾在阴沉微雨的早晨,独自飘浮在岩石下面的一个小船上的,就要感出宇宙的静默凄黯的美.

岩石和海,都被阴雾笼盖得白白的,海浪仍旧缓进缓退的,洗那岩石.这小船儿好像海鸥一般,随着拍浮.这浓雾的海上,充满了沉郁无聊,-----全世界也似乎和她都没有干涉,只有我管领了这静默凄黯的美.

两只桨平放在船舷上,一条铁索将这小船系在岩边,我一个人坐在上面,倒也丝毫没有惧怕,------纵然随水飘了去,父亲还会将我找回来.

微尘般的雾点,不时的随着微风扑到身上来,润湿得很.我从船的这边,扶着又走到船的那边,瞭望着,父亲一定要来找我的,我样就要划到海上去.

沙上一阵脚步响,一个渔夫,老得很,左手提着筐子,右手拄着竿子,走着便近了.

雨也不怕,雾也不怕,随水漂了也不怕;我只怕这老渔夫,他是会诓哄小孩子,去卖了买酒喝的.-----下去罢,他正坐在海边上;不去罢,他要是捉住我呢;我怕极了,只坚坐在船头上,用目光逼住他.

他渐渐抬起头来,他看见我了,他走过来了;我忽然站起来,扶着船舷,要往岸上跳.

“姑娘呵!不要怕我,不要跳,-----海水是会淹死人的.”

我止住了,只见那晶莹的眼泪,落在他枯皱的脸上;我又坐下,两手握紧了看着他.

“我有一个女儿------淹死在海里了,我一看见小孩子在船上玩,我心就要……”

我只看着他,------他用袖子擦了擦眼泪,却又不言语.

深黑的军服,袖子上几圈的金线;呀!父亲来了,这里除了他没有别人袖子上的金线还比他多的,------果然是父亲来了.

“你这孩子,阴天还出来做什么,海面上不是玩的去处!”我仍旧笑着跳着,攀着父亲的手.他斥责中含有慈爱的言词,也和母亲催眠的歌,一样的温煦.

“爹爹,上来,坐稳了罢,那老头儿的女儿是掉在海里淹死了的。”父亲一面上了船,一面望了望那老头儿。

父亲说:“老头儿,这海边是没有大鱼的,你何不……”

他从沉思里,回过头来,看见父亲,连忙站起来,一面说:“先生,我知道的,我不愿意再到海面上去了。”

父亲说:“也是,你太老了,海面上不稳当。”

他说:“不是不稳当,─—我的女儿死在海里了,我不忍再到她死的地方。”

我倚在父亲身畔,我想:“假如我掉在海里死了,我父亲也要抛弃了他的职务,永远不到海面上来么?”

渔人又说:“这个小姑娘,是先生的……”父亲笑说:“是的,是我的女儿。”

渔人嗫嚅着说:“究竟小孩子不要在海面上玩,有时会有危险的。”

我说:“你刚才不是说你的女儿……”父亲立刻止住我,然而渔人已经听见了。

他微微的叹了一声,“是呵!我的女儿死了三十年了,我只恨我当初为何带她到海上来。─一她死的时候刚八岁,已经是十分的美丽聪明了,我们村里的人都夸我有福气,说龙女降生在我们家里了;我们自己却疑惑着;果然她只送给我们些眼泪,不是福气,真不是福气呵!”父亲和我都静默着,望着他。

“她只爱海,整天里坐在家门口看海,不时的求我带她到海上来,她说海是她的家,果然海是她永久的家。─一三十年前的一日,她母亲回娘家去,夜晚的时候,我要去打鱼了,她不肯一个人在家里,一定要跟我去。我说海上不是玩的去处,她只笑着,缠磨着我,我拗她不过,只得依了她,她在海面上乐极了。”

他停了一会儿─—雾点渐渐的大了,海面上越发的阴沉起来。“船旁点着一盏灯,她白衣如雪,攀着帆索,站在船头,凝望着,不时的回头看着我,现出喜乐的微笑。─—我刚一转身,灯影里一声水响,她……她滑下去了。可怜呵!我至终没有找回她来。她是龙女,她回到她的家里去了。”

父亲面色沉寂着,嘱咐我说:“坐着不要动。孩子!他刚才所说的,你听见了没有?一面自己下了船,走向那在岩石后面呜咽的渔人。浓雾里,她的父亲,和我的父亲都看不分明。   要是他忘不下他的女儿,海边和海面却差不了多远呵!怎么海边就可以来,海面上就不可以去呢?

要是他忘得下他的女儿,怎么三十年前的事,提起来还伤心呢?

人要是回到永久的家里去的时候,父亲就不能找他回来么?

我不明白,我至终不明白。─—雾点渐渐的大了,海面上越发的阴沉起来。

谁曾在阴沉微雨的早晨,独自飘浮在小船上面?─—这浓雾的海上,充满了沉郁无聊,全世界也似乎和它都没有干涉,只有我管领了这静默默凄的美。─—

名篇赏析

<<海上>>是一曲缠绵的父爱之歌.

与其说它是一篇散文作品,不如说它是一首有情节人物有情感的小叙事诗.它有着诗的韵律和动人的故事,它的旋律是凄婉的,也是优美的,卒读之后令人动容.

这篇文章,通过一个天真烂熳的小孩在海边游玩,遇到一个三十年前被海水吞没女儿的老渔夫的故事,极写了人世间最可宝贵的父女之爱.

<<海上>>一文,父爱与童心交融,哲理与诗情成趣,凄婉的情调中饱和着优美的旋律,所以收到如此难得的艺术效果,是由于它"文理自然"的艺术表现的缘故.所谓"自然",就是不造作,不生硬,情缘事起,事因情真,一切都是合情合理.唐代文艺理论家司空图在谈到"自然"这一美学原则时说:"如逢花开,如瞻岁新."意思是说,应该使你的文章像花儿适时开放,像四季岁月更新那样,才能真切自然地表现生活,达到"文理自然"的艺术境界.作者冰心,基于她对生活的真切体会,把她对于父爱的深刻认识,通过<<海上>>这篇散文艺术地表现出来.

比一比,自己的差距

2007年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和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守住文化最后的净土 

众所周知,一个民族用以区分其他民族的最显著的特点不是武器,不是权势,而是语言,是我们从开口说话到死亡一直都不能割舍的母语。

以前很不理解,明明都是说英语,为什么还偏偏要分出一个英式英语,一个美式英语呢?大都是同一种语言,干嘛还要创造一些彼此不能互相理解的词来增加沟通的难度呢?

直到我渐渐长大,便开始懂了,甚至还有些同情那些美国语句。可能你会问,不论在哪一个方面都是居世界先列的超级大国的美国有什么值得同情的呢?但我认为,美国虽然有钱,却也贫瘠得很。说得夸张一点,就是除了钱,穷得什么都没有了。他们没有文化,没有语言,虽然强大,却没有自己的历史。说到这里,我想你应该理解美国人非要创造出一个美式英语的道理了吧!

对,那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母语。对于当年那一批来到美国的英国人来说,他们早已不是英国人了。在远离了那个地方后,再也不能以英国人自居,自然也不能再说那里的语言了。所以他们选择了美式英语。独立,不仅仅是一场战争,一个宣言。独立,更是一种符号,一种语言。所以,在我看来,美国真正的独立是从美式英语开始的。

在我的认识中,文化一直就是一种混乱不清的理念,我们口口声声说要守住中国的根,守住中华泱泱大国几千年的文化,可是该怎么守?

我还记得早几年,爸爸的一个好朋友偕妻女回大陆,他很早就去了香港,并在那里成家立业。他的女儿与我年纪相仿,却始终不曾开口说话。某一次,我听见她和她爸爸的对话,纯正的英语让我很是羡慕。事后,我跟爸爸说了自己的看法,爸爸却说了句我当时听不懂的话,他说“她已经不是中国人了”。

直到过了很久的今天,我才明白爸爸那句话的含义,一个连国语都不会说的人,注定是一个回不了家的游子,徘徊走四方,却找不到根的感觉,很是可怜的。

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自下而上发展之根,是文化最后的净土,我们可以不抑制肯德基,可以忘掉怎么拿筷子,但要记住,不要忘记母语,不要忘记———我是中国人。

守住母语,守住文化最后的净土,守住华夏之根。

满分揭秘

本文是一篇有独到认识和体验的考场作文,文章从“母语是世界各民族相互区别的标志”落笔,通过美国人没有母语而创造美式英语的历史事实,感悟到美国的独立“不仅仅是一场战争,一个宣言,更是一种符号,一种语言”,这种认识,独标高格,新人耳目。在此基础上,作者反思中华民族,有自己的母语,却没有好好把守,据此提出用母语守住中国文化的根的命题。

在论述过程中,作者结合身边的“中国人不会说中国话”的事实,感悟到:“一个连母语都不会说的人,注定了是一个回不了家的游子,徘徊走四方,却找不到根的感觉”。这种感悟真实可信。但作者的认识不仅停留于此,还能上升到更高的理性层面:“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自下而上发展之根,是文化最后的净土。”由此可见,本文对母语的感悟和理解,没有重复公众话语,没有附会他人的说教,而是融合了作者独到的认识和体验,并将这种认识和体验的过程完整清晰地传达给读者。同时,从内容方面看,本文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在呈现自己的认识过程中伴有真实强烈的内心体验,感情真挚,给25分。

从表达方面看,本文语言质朴自然,表意清晰流畅,给25分。

从发展等级看,作者能透过语言现象深入本质,见解新颖,观点具有启发性,个性色彩鲜明,给10分。 

母亲手中的稻草绳

就在昨晚我还伸手摸了摸枕下的草绳,心中的热血流遍全身……

母亲啊,您可曾知您坐在门前编稻草绳,那蓝布褂,那双敏捷而勤快的手将稻草一颤一颤地编成草绳--------那幅画面伴随了我十几个春秋啊,母亲啊,那是永不褪色的记忆,伴我一年又一年……

还记得您那次生病,恰好我放假回家,父亲给了我一把零钱,让我给您买点您爱吃的菜。我低着头行走在人群中,带着上次考试的悲伤,走得缓缓的,在这喧闹的市场上,我无心观察周围形形色色的人,只顾伤心地走着……偶尔抬起头来看看菜堆,寻找你爱吃的菜。其实我根本没曾想过,你爱吃什么,只是记得您爱吃我吃的菜……又是偶尔抬头,老伯在用稻草绳绑着菜,那好熟的稻草绳……这不是母亲一直在编的稻草绳吗?母亲您那单薄的身体倚在门前,手一颤一颤地将稻草绳编成绳子……

还记得那个夜晚吗?天黑黑的,父亲在屋子里抽着闷烟,烟雾缭绕,您依然在门外编着草绳,手一颤一颤的,稻草就变成了草绳。我的心沉沉的,再也无力开口要开学后的学费……

时间好像在那一刻停留,静得可怕,就如我沉沉的心,那句"爸妈,我不上了"在口中转了几圈又咽了回去,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对学习是多么渴望,可家中……母亲,您的手依旧在一颤一颤地将稻草编成绳的一部分.父亲猛地掐灭了烟,起身去了邻家,我依旧心沉沉的,您依旧手一颤一颤地将稻草编成草绳……

我回过神来,匆匆地买了您应该爱吃的菜,不忘要了根草绳……

母亲啊,我就您手中的草绳,从小编到大……您那在门口编草绳的身影,那双一颤一颤的手在我的记忆里永不褪色.

后来求学的路上,我总不忘将一根草绳放在枕下,看到它,我就看到了您的身影,您那双永不停歇的手,和那一颤一颤的稻草绳,走过了一年又一年……您用那双手告诉了我什么是自强不息……

我在您那双手下成长,同稻草一样由草变绳……您的那双手陪我走过了一夜又一夜.时间风化不掉您手中的草绳,更无法风化那双一颤一颤的手……

满分揭秘

文章所写内容属于对个体生命的记忆,选取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真实真切而感人至深.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文中多次出现的"手一颤一颤地将稻草编成绳子",这也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更为严谨.作真情写就的文字,即使朴实无华,也具有动人的魅力和极强的穿透力.本文意蕴丰厚,感动着每一位至情至性的父母和儿女.

悟一悟,升格的技巧

考场作文要做到感情真挚,需注意以下三点:

1.选材真实而不虚假。作文只有选材真实,感情表达才能真挚动人。

2.表达自然而不做作。作文经常写到“我”,这个“我”应该是自然的“我”与真实的“我”,不是矫揉造作的“我”与虚假的“我”。

3.构思原则是“为情造文”,而不是“为文造情”。

下面以高考中的出现的两篇病文为例,谈谈作文升格方面的问题。

【病文展示】

有句话常挂嘴边

(07年高考天津)

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您吃了吗?”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其实里面大有讲究。

古人说过“民以食为天”,把让人民吃饱饭做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立场来提出,有许多古代杰出和普通人也都这样实践着.但除了近几年来从没有真正解决温饱,就是历史上有一定的时间出现过人民能够吃饱的情况也不能持续时间很长.我爷爷在我才学会走路的时候,就经常给我说,在旧社会特别是清朝,由于统治者特别无能,对内横征暴敛,对外奴颜婢膝,以致人们都吃不到好的东西,更别提什么牛肉,汉堡啦.人实在没东西吃了,就只好吃树皮,吃菜根,吃野草,据说饿死的人到处都是的.你说惨不惨?所以从那时起,人们见到面首先就会问:"您吃了吗?"那些有钱有势的人才不管这些呢.那个时候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我估计他们见面一定会说:"你不要吃得太多哟,要注意减肥呀."我恨死他们了,为什么不分一些给穷人吃呢?

中国人传统上对吃那么重视,实际上是被饥荒吓怕了,只好把这个愿望反映到平时问候上,祝愿自己和他人都能够吃得上.年年龄稍大一点的人可能都有过饥饿的经历,我因为没有出生在那个年代没有这样的记忆,但能从老人的口中和历史的记载里明白,明白吃的重要.我爸爸经常告诫我:你一定要珍惜粮食,还记得小学学过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吗?我们村里有一个人,他经常不节约粮食,到处大吃大喝,中午没吃完的饭食晚上就倒掉,决不肯再吃。这是多么的浪费呀。我想要是让全回到旧社会就好了,饿死他。我们看到他不说“你吃了吗?”,都说“你倒了吗?”有时候我在下雨的时候经常看到他头上有雷电闪烁,可能是老天爷要警告他了。

古老的中国在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才终于在三十年前的一声春雷之后,真正实现了几千年的梦。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国力迅速发展,生产力提高地非常迅猛,人们在党的领导下,都穿上了新衣服,吃上了大鱼大肉,还有西瓜等,而我最喜欢吃的是汉堡包,所以竟要我妈妈买来给我吃。现在的生活多么好呀,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吃饱喝足了,为国家作贡献。

我相信,“您吃了吗?”可能随着生活的丰富多彩与高质量而逐步退却,不再常挂在人们的嘴边。

病文分析

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要求思想健康,情感真挚。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文章,我们不说它其他的毛病,单就他举的例子就会发现诸多的问题。例如“我爷爷在我学会走路的时候,就经常给我说”的话,“我估计他们见面一定会说”的内容,“我们村里有一个人”做的事情,“改革开放以后”的新形势等,充斥其中,不一而足。要么是道听途说,要么是矫揉造作,要么是胡编乱造。此外,作文选材一定要选取那些自己亲身经历过或者真正为之感动过的材料,感动了自己,才有可能打动别人,自己都不为之所动,写出文章想去感动别人,谈何容易。而本文最大的毛病恰好在于写作主体对写作对象缺乏深刻独到的情感体验,因而导致文章空洞漂浮,味同嚼蜡。

升格作文

有句话常挂嘴边

天津一考生

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您吃了吗?”看似平平常常的一句话,其实里面大有讲究。

民以食为天,填饱肚子在几千年内成了大多数国人最基本的人生追求.从尧舜禹汤开始,历经秦汉唐宋,再到明清民国,直至三十年前,能吃饱历来就是一小部分高贵之人的专利.生产力低下,靠天吃饭,赶上老天爷不高兴,或者有个兵灾匪祸什么的,小小百姓就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能活下去不被饿死就是最大的幸运了。所以见面问一声"您吃了吗?"就没有丝毫的虚套在里面,而是发自内心的关照与呵护。我们可以想见,其时其地的人们在说这普普通通的四个字时的语气的真诚与虔诚,里面又饱含了多少无奈与渴盼啊。“您吃了吗?”,其实也是在问自己,我今天吃了吗?我今天的肚子充实了吗?明天的早餐我准备好了吗?

也有过所谓的“太平盛世”,风调雨顺,仓廪丰实,这时的大部分百九姓应该是能吃饱饭的,但见面的第一句台词仍是“您吃了吗?”这时的四个字我想应该怀着一种对上天的感谢,一份对皇恩浩荡的涕零。毕竟能吃饱饭了!这四个字还应有一份提醒,好好珍惜吧,千万别浪费粮食,千万别糟蹋饭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手中有馒头,莫忘饥馑时。这四个字可能还有一份憧憬,今天能吃饱了肚子,希望明天吃得能上些档次。吃饱,更要吃好。“您吃了吗?”实际蕴含着国人生活的现在时与将来时。

古老的中国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才终于在30年前的一声春雷之后,真正实现了祈望几千年的梦。“您吃了吗”里面不再有挨饿的担忧,不再有十之八九要落空的渴盼,丰衣足食的中国人在说这四个字的时候真真的是底气十足。再也不用担心明天无米下锅,再也不用担心老天发怒,再也不用担心梦会破灭。人们担心的是怎样吃才能吃得更好,怎能样生活才能生活得比蜜还甜。于是“您吃了吗”也就愈来愈加大了其单纯“打招呼”的比重----但我明白,人们是满心欢喜这样的“虚套”与“客气”的。

我相信,“您吃了吗”可能随着生活的丰富多彩与高质量而逐渐退却,不再常挂在人们的嘴边。这是进步,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在心底给“您吃了吗”留个位置,为了不忘过去,为了珍视眼前,更为了追求无比绚丽的明天!

升格思路

文章的写作意图是想通过探讨“您吃了吗”这个看似平常的问话里面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和它所体现的时代变迁的烙印。处理时,天津这位考生将“我爷爷在我才学会走路的时候,就经常给我说”的话,“我估计见面后会说”的内容,“我们村里有个人”做的事情,“改革开放以后”的新形势等虚假编造的材料统统剔除,认真分析并研究这些语句中所蕴含的深层次意义,进而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使之真实可信;同时,作者还科学地揭示出这句话所赋予的时代进步意义,使之真实而深刻,此外,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还综合使用了引用,排比,对比,比喻等修辞格或表达技巧,使之具有了更强烈的时代感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