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柏杨 微盘:中草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8:17:10
   漫话中草药:中药名的由来发表时间:2009-10-21 11:52:29    

       来源:互联网     作者:吴洋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中药宝库蕴藏极其丰富。在这里,让我们撷取几朵药苑之花,管中窥豹,领略一下杏林的风采。
       常言道,闻其名如见其人。我们开上几组药单,看看是不是可以从名字上揣摩出它们的功能主治。
       远志、茯神、益智仁、何首乌;
       锁阳、续断、防风、郁金、补骨脂、虫牙药;
       定心散、还阳丹、伸筋草、接骨木、通经草、止血丹、惊风草、还魂草;
       黄疸草、痢疾草、辟汗草、秃疮花、疔毒豆、脓见愁。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冠以散、丹、药之类字样的不是中成药,而是中草药的原名。
       有些药名则直接归经:心胆草、肝风草、脾寒草、肺心草、肾炎草、胃友。您瞧是不是有点打开天窗说亮话的感觉?
       有的药名跟产地挂钩。如辽细辛、关木通、川楝子、浙贝母、广木香、京大戟、罗布麻、热河黄精、宁夏枸杞、内蒙黄芪、青藏虎耳草、昆明鸡血藤、黑龙江草蜥、喜马拉雅米口袋等等。
       您说,我是东北人,我家还种了一片枸杞,那就不叫枸杞了?枸杞还是枸杞,只是不认为是道地药材。每公斤市场价起码照宁夏枸杞少卖10元钱。又如红景天,它原产于青藏高原,藏名扫罗玛尔布。你在其它地区栽培,其身价必然成倍下跌。我们东北有自己的天然优势,地产的人参、黄芪、五味子、细辛、哈士蟆、鹿茸等等,药效绝对上乘,远非南方省份所能比及的。
       有些药物形态竟与动物某些部位相似,我们不得不赞叹造物的神奇。您瞧,人参、牛膝、马兜铃、猪毛菜、狗尾草、猫胡子草、狼尾巴花、羊胡髭草、鸡血藤、鹅肠子菜、鸭跖草、鹤虱、蚕豆。螃蟹脚、麒麟尾、龙眼肉……
       有的药名起的更有水准,连性情都涵盖了。比如孩儿参健脾润肺,肉苁蓉补肾润肠;二药功效和缓。补而不竣,气虚体弱者用之尤宜。而急性子、威灵仙、王不留行、大将军、穿山甲等如对症应用则势如破竹,立竿见影!
       俗话说众口难调。中草药百味俱全。咱们品味品味:苦杏仁、甜葶苈、酸浆、辛夷、淡菜、盐肤木、鱼腥草、马尿骚、香薷、香附、香茶菜、臭蒿、臭草、臭梧桐。
       中医药文化做为中国最大的知识产权,自然奥妙无穷,故事多多。下面剪辑几条,以飨读者。
       野马追。话说战国时楚怀王麾下大将项伯,领兵征战于盱眙。由于水土不服,许多将士和战马均患上咳喘病。眼见得兵员日减,马卧黄沙,项伯将军心急如焚。后得食山中一种不知名的药草,人复元气,马抖精神,逐鹿中原,所向披靡。楚王念其药草救命之功,钦定其名“野马追”。
       墓头回。很久以前,绍兴一位“赛华佗”的医生出诊途中,发现一群人抬棺送葬,棺下鲜血滴滴。询问得知是一产妇流血过多而死。医生就近拔起几株草药,煎汤灌服后,产妇居然起死回生。于是,就有了墓头回这个药名和传说。
       借用人名为药名的事例亦具传奇色彩。如使君子,《开元本草》记载为潘州医生郭使君用来治疗儿科疾病的常用药,尤擅逐蛊驱虫。杜仲一药,相传古代有位叫杜仲的人,因服食此药而得道,后人遂以杜仲为其药命名。何首乌,古时一何姓老人因采食此药,寿至百廿仍然须发黑亮,故名何首乌。徐长卿,治恶疰心痛,闷绝欲死。久服强悍身轻。《神农本草经》列其为上品,医生的名字变成了他发现的药名,永标杏林。由此可知,此类药物来历不凡。还有一味药物,集风神、神禽、纣王臣子名为一身,功能祛风利湿,凉血散瘀,其效如神。此乃荒野道旁处处可见的老牛锉,入药名唤飞廉。更有一些医家,连帝王将相的名字都敢挪用:禹余粮(传说禹王治水,遗余粮于溪畔,化成此药,福荫后世),刘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乳名),管仲(辅佐齐桓公成霸业的相国,诸葛亮心中的楷模),韩信草(帮助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大将)。异彩纷呈的中医药文化呀,我服了,服得五体投地。
       读到这儿,您也许会说,都什么年代了,还讲这些老掉牙的故事?那我们换个频道好不好?请欣赏下面的画面:
       美人蕉下,含羞草中,夜交藤内,合欢花结出开心果,苦楝(恋)树撒下相思子……
       又有的朋友说,得了得了,都什么年纪了,听这些词儿多闹得慌!好,幽幽曲径,别有洞天。您请这边来:
       梵天花、伽蓝菜、婆罗门皂荚、密陀僧、菩提树、观音莲、佛手花、伽南香、菠萝蜜叶、罗汉果……

 临床上有特殊疗效的中药《综合整理》  麻黄:为发汗解表的要药。为用于肺气壅遏喘咳的要药。
白芷:为治疗阳明头痛的要药。
辛夷:为治疗鼻渊的要药。
紫苏:为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药。
生姜:入脾经,善温中止呕,为“呕家圣药”。
荆芥:为发表散风通用药。
防风:为治风通用药。
细辛:为治感受风寒、风湿之多种痛证及鼻渊头痛之要药;为治寒饮伏肺之要药。
葛根: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
柴胡:为治疗肝胆证的要药。(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
石膏:为治疗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夏枯草:为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
黄连:为治疗湿热火郁之要药;治疗泻痢的要药。
知母: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生地黄: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
金银花:为治疗一切内痈外痈的要药。
蒲公英:为治疗乳痈的要药。
射干:为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药。
龙胆草:为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
连翘:为“疮家圣药”。
大青叶:为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
鱼腥草:为治疗肺痈的要药。
白头翁:为治疗热毒血痢之良药。
芒硝:为治疗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
大黄: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
威灵仙:为治疗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
徐长卿:为治风痹或痹症痛重之要药。
木瓜:为治疗风湿痹证酸重拘急麻木及吐泻转筋常用药。(为治疗风湿痹痛、经脉拘急之要药。)
桑寄生:为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
苍术:为治湿阻中焦之要药。
厚朴: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为消除胀满之要药。)
砂仁:为治疗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为治妊娠气滞恶阻及胎动不安之佳品。
滑石:为治湿热淋痛之良药;为治暑湿诸证之佳品;为治湿疮湿疹及痱毒之要药。
木通:为治湿热淋痛及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肠之口舌生疮、心烦尿赤之要药;为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要药。
金钱草:为治砂淋、石淋之要药;为治湿热黄疸、肝胆结石之佳品。
茵陈:为治湿热黄疸之要药。(为治疗黄疸要药。)
附子: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干姜:温中散寒之要药。(为温暖中焦之主药。)
肉桂:为治疗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为治脾肾阳衰之佳品。(为治疗命门火衰之要药。)
牡丹皮:为治疗无汗骨蒸之要药。
独活:为治疗风湿痹痛的主药。
藿香:为芳香化湿浊要药。
茯苓:为利水消肿之要药。
陈皮:为治痰之要药。
木香:为行气止痛之要药;也为治疗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
香附:为妇科调经之要药。
薤白:为治疗胸痹之要药。
山楂: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
吴茱萸:为治中寒肝逆或寒郁肝脉诸痛之要药。(为治疗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为治疗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
鸡内金:为消食运脾之要药。
使君子:为治蛔虫病之佳品;为治小儿疳积之要药。
大蓟:为治血热妄行之要药。
小蓟:为治血热妄行及疮痈肿毒之要药。
地榆:为治血热出血特别是下焦出血之佳品;为治疗水火烫伤之要药。
三七:为治出血、瘀血诸证之要药。(为伤科要药。)
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治疗血瘀气滞之要药;能“上行头目”也为治疗头疼要药。
郁金: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
虎杖:为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
茜草:为妇科调经之要药。
白及:为收敛止血之要药。
艾叶:为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克胞宫之要药;也为安胎要药。
丹参:为妇科调经常用药。
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为活血化瘀止痛之良药。
红花:为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要药;也是妇产血瘀病症的常用药;并为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之要药。
牛膝:为治疗经产病之要药。
益母草:为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
桃仁:为治疗肠燥便秘、肠痈、肺痈之佳品。(为治疗多种瘀血阻滞病症的常用药。)
半夏:为治湿痰、寒痰之要药。(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
旋覆花:为治肺胃气逆之要药。
瓜蒌:为治热痰之胸痹之要药。
百部:为治疗新久咳嗽之要药。
川贝母:为治疗热痰及燥痰咳嗽之常用药。
浙贝母:为治疗肺热咳嗽之常用药。
杏仁:为治疗咳喘的要药。
代赭石:为重镇降逆要药。
石决明:为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
羚羊角:为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
钩藤:为清肝息风止痉之要药。(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常用药。)
天麻:为治肝阳眩晕之要药。(为治疗眩晕、头痛之要药。)
麝香:为开窍醒神之良药。(为醒神回苏之要药。)
冰片:开窍回苏之要药。
牛黄:为清热解毒良药。
黄芪:为补中益气要药。
白术:为补气健脾要药(“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鹿茸:为温肾壮阳、补督脉、益精血的要药。
人参:大补元气,为救脱要药(为拯危救脱的要药;为补肺的要药;为补脾的要药)。
山药:为平补气阴之佳品。
杜仲:为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为治肝肾亏虚胎漏胎动之佳品。
益智仁:为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
蛤蚧:为治肺虚喘咳,肾虚作喘之要药;为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
当归:妇科调经之要药;内科补血之佳品(为补血之圣药,妇科补血调经的要药)。
乌贼骨:为妇科之良药。
熟地黄:为养血补虚之要药;为补肾阴之要药。
阿胶:为补血要药;为止血要药。
何首乌:不寒、不燥、不腻,为滋补良药。
五味子: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
山茱萸:为平补阴阳之要药;为固精止遗的要药;为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
 中药用药的禁忌



    禁忌,也称为“不宜”。一般为禁、忌、慎三者的泛称。三者既有通义,可以互称,但也有独具的涵义,有程度上的不同。一般而言,禁,程度最重,有禁止、制止之谓;忌,程度较禁次,有畏忌、顾忌之义;慎,程度最轻,有谨慎、慎重之义。中药的用药禁忌内容较广,涉及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食禁忌、病情禁忌、制剂禁忌等,本章主要介绍前面三个方面:

一、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指某些药物在复方中禁止或不宜配合运用。早在《本经·序例》的“七情”中就有:“勿用相恶、相反者”的论述,这也是后世配伍禁忌的基本依据。但相恶与相反所导致的后果并各有不同。相恶配伍只是降低药物的某些性能,有些药物通过减低其某些性能可以减轻或消除它的副作用而更有利于病情,则又是一种可以利用的配伍关系,所以并非绝对禁忌。而相反配伍,则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故相反的药物原则上禁止配伍应用。五代后蜀韩保昇在修订《蜀本草》时,首先统计七情数目,提到“相畏者七十八种,相恶者六十种,相反者十八种”,后人所谓“十八反”之名,实源于此。相畏在中药“七情”中的含义,已如前节所述。但自宋代以来,一些医药书中,出现畏、恶、反名称使用混乱的状况,与《本经》“七情”中“相畏”的原义有异。作为配伍禁忌的“十九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目前医药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主要有“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八反歌诀: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五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十九畏歌诀: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bo)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太凡修合看顺逆,炮监炙煿莫相依。

     以上所列十八反、十九畏的药数,是根据金元以来比较流行的歌诀统计出来的,故为多数医家所遵从,但在本草文献中有关相反、相畏的药物并非只有此数。一般十八反多超出此数,而十九畏则少于此数。

     对于十八反、十九畏作为配伍禁忌,历代医药学家,遵信者多;持异议者,亦复不少。亦有人认为十八反、十九畏并非绝对禁忌;有的学者甚至认为,相反药同用,能相反相成,产生较强的功效。对于沉疴痼疾,只要运用得当,往往可收奇效。

    近年来对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开展了一些药理实验研究。但由于十八反、十九畏牵涉的问题较多,由于研究者的实验条件和方法存在差异,实验结果相差甚大。有些用毒性试验的方法,产生互相矛盾或负的结果。早期的研究结果趋向于全盘否定;近年来,观察逐渐深入,“不宜轻易否定”的呼声渐高。此外,还有的实验证明,十八反、十九畏药对人体毒副作用的大小,与药物的绝对剂量及相互间的相对剂量有关。

    总的说来,对于十八反、十九畏的药物还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若无充分的根据和应用经验,一般不应配伍使用。

二、妊娠用药禁忌

    妊娠用药禁忌,主要讨论妊娠禁忌药。妊娠禁忌药就是指在妇女妊娠期间,应该禁忌使用的药物。

  药物对妊娠影响,古代医药学家早有所认识,如在《神农本草经》中即已载有6种具有堕胎作用的药,梁代《本草经集注·诸病通用药》专记了堕胎药一项,主要还是从妊娠禁忌药的角度来认识、对待,而不是在寻求堕胎的有效药。

    妊娠禁忌药物,主要是根据其能引起堕胎或中止妊娠而提出来的。随着对妊娠禁忌药的认识逐渐深入,对妊娠禁忌机制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对孕妇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即对母体不利和产程不利;对胎儿发育影响及小儿生长不利。因此,无论从用药安全的角度,还是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看,都是应当给予高度重视的。

    妊娠禁忌药,根据其对妊娠危害程度的不同,临床上应区别对待。一般分为禁用与慎用两类。属禁用的多系毒剧烈、药性峻猛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物;慎用药则主要是活血祛瘀、行气、攻下、温里等类药中的部分药物。

    禁用药:水银、砒霜、雄黄、轻粉、斑蝥(mao)、马钱子、蟾酥、川乌、草乌、藜芦、胆矾、瓜蒂、巴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麝香、干漆、水蛭、虻虫、三棱、莪(e)术(zhu)等。

    慎用药:牛膝、川芎、红花、桃仁、姜黄、牡丹皮、枳实、枳壳、大(dai)黄、番泻叶、芦荟、芒硝、附子、肉桂等。

    在临床上对于妊娠禁忌药,尤其是禁用药类,如无特殊必要,应尽量避免使用,以免医疗事故发生。就是慎用类的药物,孕妇患病非用不可,也应注意辨证准确,掌握好剂量与疗程,并通过恰当的炮制和配伍,尽量减轻药物对妊娠的危害,做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三、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服药饮食禁忌,简称服食禁忌。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禁口”或“忌口”。一般而言,在病人服药期间,均应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再者,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如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类食物;寒性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脾胃虚弱者应忌食油炸粘腻、不易消化的食物;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常用中药名释义

数以万计的中药名,蕴藏着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和信息。通过对常用中药名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了解古人对中药的认知方法和中药命名的思维方式。为了便于学习和查寻,特按章将常用中药名释义如次,共计中药210味。


一、解表药
麻黄本品“其味麻,其色黄”(《本草纲目》),因色黄味麻而得名。
桂枝“桂枝,即桂树之枝”(《本草便读》),“唯以嫩枝破卷成圆者用之”(《本草经集注》),因药用桂树之嫩枝而得名。
紫苏紫,以其叶背色紫而名;“苏性舒畅,行气和血,故谓之苏”(《本草纲目》)。主要根据颜色和功用而得名。根据其药用部位不同,又有“紫苏叶”、“紫苏梗”和“紫苏子”之名。
香薷“薷,本作柔”(《本草纲目》)。因其气香,其叶柔而得名。
防风“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本草纲目》),“能防御外风,故名。”(《本草害利》)。因功用而得名。
白芷芷,初生之根干。本品药用其根,色白气香,故名。
细辛“细辛其根极细,其味极辛,故名”(《本草便读》),因其形、味而得名。
羌活“羌,古地名,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辞海》)。本品“以羌中来者为良,故有羌活……诸名”(《本草纲目》),因产地而得名。
辛夷“夷者,荑也。其苞初生如荑而味辛也”(《本草纲目》)。本品因形、味而得名。《本草衍义》云:“以其花未开时,其花苞有毛,光长如笔,故取象曰木笔”,又名“木笔花”。又因“其花最早,南人呼为迎春”(《本草拾遗》),又名“迎春花”。
葱白“葱白,即葱之近根处白茎也”(《本草便读》)。因颜色而得名。
藁本藁本“根上苗下似禾藁,故名藁本。本,根也”(《新修本草》)。因形状和药用部位而得名。
牛蒡子本品药用其果实,在古本草中多以“恶实”为正名。《本草纲目》云:“其实状恶而多刺钩,故名”。恶实即牛蒡子也。又因其“外壳如栗球,小而多刺,鼠过之则缀惹不可脱,故谓之‘鼠粘子’”(《图经本草》)。“其根叶皆可食,人呼之牛菜,术人隐之,呼为大力也”(《本草纲目》),故又名“大力子”。
桑叶本品因药用桑树的叶片而得名。因“桑叶以夏秋再生者为上,霜后采之”(《图经本草》),故又名“冬桑叶”、“霜桑叶”。
蝉蜕本品为“蝉所蜕壳也”(《图经本草》)。故又名“蝉壳”、“蝉衣”、“蝉退”、“虫退”等。
柴胡本品药用其根,在古本草中多以“茈胡”为正名。《本草纲目》解释说:“茈字有柴、紫二音。茈姜、茈草音紫,茈胡之茈音柴。柴胡生山中,嫩者可茹,老则采而为柴,……而根名柴胡也”。
升麻本品“其叶似麻,其性主升,故名”(《本草纲目》)。根据形状及升浮之性而得名。
二、清热药
石膏本品为矿石,水飞后细膩光滑如膏脂,故名。
芦根本品因药用芦苇的根茎而得名。
天花粉本品为栝楼之根,又名“栝楼根”。古时常捣烂滤汁作淀粉用,“其根作粉,洁白如雪,故谓之天花粉”(《本草纲目》)。
竹叶本品因药用禾本科淡竹的叶片而得名。又名“淡竹叶”。
栀子本品药用其果实,原名“卮子”。《本草纲目》云:“卮,酒器也,卮子象之,故名,俗作栀”。因其形状而得名。
夏枯草“此草冬至后生叶,至春而花,一到夏至即枯,故名”(《本草便读》)。因生长特性而得名。
黄芩“芩,说文作荃,谓其色黄也。或云芩者黔也,黔乃黄黑之色也”(《本草纲目》)。本品因色黄而得名。
黄连本品药用其根,“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本草纲目》)。本品因其根茎多分枝,常3~6支成束,呈稍弯曲状,形如鹰爪、鸡爪,故又有“鹰爪连”、“鸡爪连”之名。
龙胆草本品“叶似龙葵,味苦如胆,因以为名”(《本草纲目》),根据形状、味道而得名。
苦参本品药用其根,陶弘景谓,其“根味至苦恶”。本品因其味极苦,形似参而得名。
穿心莲本品“花形似莲,其花蕊穿心而过,故名”(《中华药海》)。
生地黄本品药用其块根。因生于地下,色黄,故名。简称“生地”。
玄参“玄,黑色也”(《本草纲目》)。陶弘景云:“其茎微似人参,故得参名”。本品因形状、颜色而得名。又称“黑参”、“黑玄参”。后因避清代康熙(玄烨)之讳,改“玄”为“元”,而得“元参”之名。
牡丹皮本品“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本草纲目》)。因药用其根皮而得名。
紫草“此草花紫根紫,可以染紫,故名”(《本草纲目》),因颜色而得名。
金银花“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本草纲目》)。本品依据花蕾开放时间先后不同而有黄白二色,犹如金银搭配,故又称“二花”、“双花”,简称“银花”。
连翘本品药用其果实,“其实似莲作房,翘出众草,故名”(《图经本草》),因形状而得名。
青黛《本草纲目》记载:“黛,眉色也。……灭去眉毛,以此代之,故谓之黛”。本品因古作画眉之用而得名。
千里光本品长于清热明目,善疗多种目疾,《滇南本草》“喻其恢复目力可及千里也”,因功用而得名。
决明子药用其种子,有明日之功,故名。因其形似马蹄,故有“马蹄决明”之称。又因其为植物(草类)药物,故称“草决明”。
白头翁本品原植物茎叶密被白色长柔毛,“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本草经集注》),因其形状而得名。
马齿苋“其叶比并如马齿,而性滑利似苋,故名”(《本草纲目》)。本品因形状、性质而得名。
贯众“此草叶似凤尾,其根一本而众枝贯之。故草名风尾,根名贯众”(《本草纲目》)。因形状而得名。
白鲜皮本品药用其根皮。《本草纲目》云:“鲜者,羊之气也。此草根白色,作羊膻气”,根据其药用部位、气味及颜色命名。
漏芦《本草纲目》云:“屋之西北黑处谓之漏,凡物黑色谓之卢。此草秋后即黑,异于众草,故有漏卢之称”。
土茯苓本品原名“禹余粮”,“相传昔禹行山中,采本品充饥,而弃其余粮,故名。形似茯苓,后遂谓之土茯苓也”(《中国药学大辞典》),前者根据传说得名,后者根据形状得名。
鱼腥草本品因气味而得名。《本草纲目》云:“其叶腥气,故俗呼为鱼腥草”。本品因有浓烈的鱼腥气味,药用全草而得名。
败酱草陶弘景云:其“根作陈败豆腐气,故以为名”,本品因有腐败的豆酱气,药用带根的全草得名。
红藤本品药用其藤茎,“根外紫红,……浸酒一宿,红艳如血”(《简易草药》),故名。又名“大血藤”。
半边莲本品“秋开小花,淡红紫色,止有半边,如莲花状,故名”(《本草纲目》),因其形状而得名。
山豆根本品药用其根及根茎,《图经本草》云:“苗蔓如豆,根以此名”。主要根据形状而得名。
射干“射干之形,茎梗疏长,正如射人长竿之状,得名由此尔”(《图经本草》)。本品因形状而得名。
蚤休蚤休,即早日康复之义。《本草纲目》云:“虫蛇之毒,得此治之即休,故有蚤休……诸名”。本品善疗虫蛇之毒,能使之早日康复。《本草便读》云:“其苗一茎直上,每层七叶,至顶而花”,又名“七叶一枝花”。
地骨皮“本品乃枸杞之根皮,入土极深,皮亦极厚,力能至骨,故名”(《中华药海》)。
白薇“微,细也。其根细而白也”(《本草纲目》),本品因形状、颜色而得名。
胡黄连胡,“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新华字典》)。本品为外来药物,故称为“胡”。“其性味功用似黄连,故名”(《本草纲目》)。本晶因产地、性味功用而得名。
紫花地丁因其花色紫,地下根如钉,故名。简称“地丁”。
大青叶本品药用其叶片,因“其茎叶皆深青,故名”(《本草纲目》)。
三、泻下药
大黄本品色黄,故名。因其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如戡定祸乱,以致太平,故有“将军”之号,诚如陶弘景所云:“大黄,其色也。将军之号,当取其峻快也”。又因其质佳者切面之纹如锦,故又名“锦纹”。
芒硝《本草纲目》云:“此物见水即消,又能消化诸物,故谓之消。……煎炼入盆,凝结在下,粗朴者为朴硝,在上有芒者为芒硝”。芒硝为含硫酸钠的天然矿物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体。芒是指结于上而细芒如峰者,谓其形;硝,即消,言其功用。本品因形和功用命名。
巴豆“此物出巴蜀,而形如菽豆,故以名之”(《本草纲目》)。本品因产地、形状而得名。
牵牛子陶弘景云:“此药始出田野人牵牛谢药,故以名之”。李时珍云:“近人隐其名为黑丑,白者为白丑。盖以丑属牛也”,今又名“二丑”。
大戟本品“其根辛苦,戟人咽喉,故名”(《本草纲目》)。因味、副作用而得名。
芦荟芦,黑色;荟,聚也。本品采集后从中提取液汁,色黑而凝聚如饴,故名。
四、祛风湿药
威灵仙“威,言其性猛也;灵仙,言其功神也”(《本草纲目》)。本品因其性及功神而得名。
防己防己功能利水消肿,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名曰防己者,以脾为己土……己土受邪之病,而此能防堤之,是为古人命名之真义”(《本草正义》)。本品因功用而得名。
海桐皮本品“生南海山谷中,树似桐皮而皮黄白色,有刺,故以名之”(《海药本草》)。因产地和颜色而得名。
徐长卿“徐长卿,人名也。常以此药治邪病,人遂以名之”(《本草纲目》)。本品因人名而得名。
五加皮“五加皮,其树一枝五叶,有交加之象,故名”(《本草便读》)。因其根皮入药,故名五加皮。
白花蛇“诸蛇鼻向下,独此鼻向上,背有方胜花文,以此得名”(《本草纲目》)。本品以李时珍的故乡湖北蕲州产者为道地药材,又名“蕲蛇”。
豨莶草古书上指猪;莶,指气味辛毒之草。《本草纲目》解释云:“楚人呼猪为豨,呼草之气味辛毒为莶。此草气臭如猪而味莶螫,故谓之豨莶”。本品因气味而得名。
桑枝本品药用桑树之嫩枝而得名。
伸筋草本品能祛风湿、舒筋活络,有利于筋脉的屈伸,药用全草,故名。
桑寄生“此物寄寓他木而生,如鸟立于上,故名寄生”(《本草纲目》)。“诸树多有寄生,……方家唯须桑上者”,(《蜀本草》),因而得名“桑寄生”。
狗脊本品药用植物的根茎,苏恭云:此药“根长多歧,状如狗之脊骨”,因形状而得名。
木瓜本品药用其果实,“木实如瓜,酢而可食,则木瓜之名取此义也”(《本草纲目》)。
五、化湿药
藿香因“豆叶曰藿”(《本草纲目》),本品叶似豆类植物的叶,气味芳香,故名。
佩兰《本草纲目》云:“其叶似菊,女子、小儿喜佩之”。本品夏月佩之,辟秽,气香如兰,故名。据记载,夏月采置发中,令头不埴”。埴,意粘,即头发中积的脂膏又不疏通者(《古医籍词义》)。将本品采置发中,则发不粘膩,故又有“醒头草”、“省头草”之名。
白豆蔻《本草纲目》云:“凡物盛多曰蔻”。本品药用其果实,形似豆,壳白厚,故名。
砂仁本品药用其果实,脱去果皮后,内有种仁30~60粒,缩聚成团,散之如砂粒,故名。
厚朴本品因“其木质朴而皮厚”(《本草纲目》)得名。
六、利水渗湿药
茵陈蒿“此草似青蒿而不香,叶背色白,经冬不死,至春则更因旧苗而生新苗,故有因陈之名”(《本草便读》)。本品因生长特性而得名。
泽泻“去水曰泻,如泽水之泻也”(《本草纲目》),本品因功用而得名。
葫芦“壶,酒器也;卢,饭器也,此物各像其形,又可为酒饭之器,因以名之”(《本草纲目》),本品因形状而得名。
椒目本品药用植物花椒或青椒的种子,“其子光黑,如人之瞳人,故名之椒目”(《本草纲目》),本品因色黑及形状而得名。
海金沙本品药用植物的孢子,“其色黄如细沙也。谓之海者,神异之也”(《本草纲目》)。本品因形、色而得名。
萆薢本品“力能外拓而性复下趋,故驱风寒湿而解之于至卑,此所以谓萆薢也”(《本草思辨录》)。因功用而得名。
滑石本品为矿石类药物,其“性滑利窍,其质又滑膩,故以名之”(《本草纲目》)。
石韦《本草纲目》云:“柔皮曰韦”。本品药用植物的叶片,该植物“蔓延石上,生叶如皮”(《名医别录》)且柔软,故名石韦。
虎杖“杖言其茎,虎言其斑”(《本草纲目》)。本品药用其根茎和根,茎表面散在着红色或紫色的斑点,因药用部位和茎上的斑点而得名。
木通本品药用其藤茎,古称“通草”。因茎中“有细细孔,两头皆通,故名通草,即今所谓木通也”(《本草纲目》)。
车前“此草好生道边及牛马迹中”(《本草纲目》),故曰“车前”;药用其种子谓“车前子”,药用其全草谓“车前草”。
七、温里药
乌头、附子二者同出一物,“初种为乌头,像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乌头如芋魁,附子如芋子,盖一物也”(《本草纲目》),皆因其形状而得名。
高良姜“此姜始出高良郡,故得此名”(《本草纲目》)。因产地而得名。
荜茇本品原生波斯国,其名为音译而来。
荜澄茄本品“生佛誓国”(《开宝本草》),其名为音译而来。
胡椒因其味辛辣似椒,多产于国外,故名。
八、理气药
陈皮原名为“橘皮”。习惯认为,新鲜橘皮味较辛辣,气燥而烈,入药一般以放置陈久,辛辣之味缓和者为宜,故名“陈橘皮”、“陈皮”。
青皮本品乃“橘之未黄而青色者”(《本草纲目》),故名。
香附本品药用植物的根茎,因“其根相附连续而生,可以合香,故谓之香附子”(《本草纲目》)。因形状及香气而得名。
木香“本名蜜香,因其香气如蜜也”(《本草纲目》),故名。原产于印度、缅甸、巴基斯坦等,以前从广州进口,故名“广木香”。
枳实“枳乃木名,从只,谐声也;实乃其子,故曰枳实”,本品因实入药而得名。
佛手本品药用植物的果实,“其实状如人手,有指,俗呼为佛手柑”(《本草纲目》),根据形状而得名。
乌药本品药用植物的块根,其表面黄棕色或棕黑色,古人谓之乌色。因“乌以色名”(《本草纲目》)而得名。
川楝子原名“楝实”,因“楝实以蜀川者为佳”(《图经本草》)而得名。又因“其子如小铃,熟则黄色,名金铃,象形也”(《本草纲目》),故又有“金铃子”之名。
沉香本品药用木的心材,体重,有“置水则沉”(《本草纲目》)的特性,又因其气味芳香而得名。
荔枝核本品药用植物的果实,因“此木结实时,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以刀斧型取其枝,故以为名”(《本草纲目》)。
九、消食药
神曲本品为面粉、麦麸、鲜辣蓼、鲜青蒿、杏仁、赤小豆、鲜苍耳等混合发酵而成的曲剂,功专消食和中。“昔人用曲,多是造酒之曲,后医乃造神曲,专以供药,力更胜之。盖取诸神聚会之日造之,故得神名”(《本草纲目》)。因制作方法而得名。
麦芽本品为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而成,故名。
稻芽本品为稻的成熟果实经发芽而成,故名。
谷芽本品为粟的成熟果实经发芽而成,故名。
十、驱虫药
使君子俗传潘州郭使君疗小儿诸疾多是独用此物,后医家因号为使君子也。根据人名而得名。
槟榔“槟”同“宾”,“榔”同“郎”,宾、郎均为贵客之称。本品药用植物的果实,在产地槟榔作水果食,贵客临门则先呈此果,以示欢迎,故名。
苦楝皮本品药用楝树和川楝树的根皮或树皮,因其味苦而得名。
鹤草芽本品药用龙牙草(即仙鹤草)的冬芽,因药用部位而得名。
雷丸“此物生土中,无苗叶而杀虫逐邪,犹雷之丸也”(《本草纲目》)。因形态、功用而得名。
十一、止血药
地榆陶弘景云:本品“其叶似榆而长,初生布地,故名”。
伏龙肝又名“灶心土”。“此灶中对月下黄土也。以灶有神,故名为伏龙肝,并以迂隐其名”(《本草纲目》)。伏龙者,灶神也。其色如猪肝,故名。
三七据《云南土特概况》记载:“三七原名‘山漆’,现名‘三七’,则系此种植物之形态,每株有三个枝干七个叶子而命名”。“云本名山漆,谓其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此说近之”(《本草纲目》)。因其苗似人参,故又名“人参三七”、“参三七”。据《增订伪药条辨》曹炳章按云:“三七,原产于广西镇安府,在明秀镇隶田阳,所产三七,均贡田州,故名‘田三七”’。广西田阳县田州镇,历史上是三七的集散地,因而得名“田三七”、“田七”。
白及本品药用其根茎,因“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曰白及”(《本草纲目》)。因“芨”与“及”同音异字,亦有将“白及”写成“白芨”者。
侧柏叶“柏有数种,入药惟取叶扁而侧生者,故曰侧柏”(《本草纲目》)。因药用其枝叶,故名“侧柏叶”。
白茅根本品药用其根茎,色白,因其“叶如矛,故谓之茅”(《本草纲目》)。主要根据药用部位、颜色及形状而得名。
紫珠本品“至秋子熟,正紫,圆如小珠,名紫珠”(《本草拾遗》)。主要根据种子的颜色和形状而得名。
血余炭本品系人发煅制而成。因发乃血之余,故名。
蒲黄本品药用香蒲科植物的花粉,因粉粒细小,颜色鲜黄,故名。
血竭本品药用植物麒麟竭的果实及树干中的树脂,因其树脂干后如血块状,故名。
炮姜本品为干姜的炮制品而得名。
十二、活血祛瘀药
姜黄本品药用其根茎,因其“根盘屈黄色,类生姜而圆”(《本草纲目》),故名。根据颜色、形状而得名。
乳香本品药用其树脂,因其“垂滴如乳头”(《本草衍义》)而气芳香,故名。根据形状、气味而得名。
土鳖虫本品药用动物的虫体,生活于土中,其“形扁扁如鳖,故名土鳖虫”(《本草经集注》),根据生活习性、形状而得名。
自然铜本品为矿石类药物,因“其色青黄如铜,不从矿炼,故号自然铜”(《开宝本草》)。
骨碎补陈藏器云:骨碎补“本名猴姜,开元皇帝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命此名”。根据功用而得名。
红花原名“红蓝花”。《本草图经》云:“其花红色,叶颇似蓝,故有蓝名”。因颜色而得名。
番红花番,“称外国或外族的”(《新华字典》)。因其为外来药物,故曰“番”。《本草纲目》云:“番红花,出西番回回地面及天方国,即彼地红蓝花也”。以前经西藏进口行销内地,故又名“藏红花”、“西红花”。
郁金金,言其色黄;郁,言其善治郁病。诚如朱丹溪所云:“古人用治郁遏不能升者,恐命名因此也”。主要根据颜色、功用而得名。
桃仁本品药用桃或山桃的种仁,故名。
鸡血藤本品药用植物的藤茎,“土人得之,以刀斫断,则汁出如血”(《本草纲目拾遗》),因其砍断后流出赤色汁液如鸡血而得名。
益母草原名“充蔚”。因“此草及子皆充盛密蔚,故名充蔚”(《本草纲目》)。本品“消瘀化水,是其所长。以产母必有瘀浊停留,此物能消之化之,邪去则母受益,故有益母之名”(《本草便读》)。根据其功用命名。
川芎原名芎藭,因功用、产地而得名。“人头穹癃穷高,天之象也。此药上行,专治头脑诸疾,故有芎藭之名”(《本草纲目》)。因主产于四川,故名“川芎藭”,简称“川芎”。
延胡索原名“玄胡索”,简称“玄胡”。本品因避讳而两易其名。宋避真宗讳,改玄为延;清避康熙讳,改玄为元,故有“延胡索”、“元胡索”之名,分别简称为“延胡”、“元胡”。
刘寄奴“按李延寿南史云:宋高祖刘裕,小字寄奴……每遇金疮傅之即愈,人因称此草为刘寄奴草”(《本草纲目》)。因人名而得名。
牛膝本品药用植物的根。因“其茎有节,似牛膝,故以为名”(《本草经集注》)。根据药材形状似牛的膝关节形而得名。
王不留行“此物性走而不住,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故名”(《本草纲目》)。主要根据其性善走窜之特点而得名。
五灵脂本品为动物复齿鼯鼠之粪便。“其屎名五灵脂者,谓状如凝脂而受五行之灵气也”(《本草纲目》),因其形状而得名。
荆三棱苏颂云:“三棱,叶有三棱也。生荆楚地,故名荆三棱以著其地”。因产地和形状而得名。
月季花本品药用植物的花蕾或初开放的花,因其“逐月开放不结子”(《本草纲目》),花开四季而得名。
马钱子原名“番木鳖”。所谓“番”,一般“称外国或外族的”(《新华字典》)。本品为外来药物,故谓之番。药用其成熟的种子,“如木鳖,其核小于木鳖而色白”(《本草纲目》),故名番木鳖。又因“状似马之连钱,故名马钱”(《本草纲目》)。因形状而得名。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半夏《礼记·月令》云:“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提示半夏之块茎在仲夏成熟,此时夏季刚过一半,故名“半夏”。
贝母本品因其“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本草经集注》)。
紫菀本品药用其根及根茎,因“其根色紫而柔宛,故名”(《本草纲目》)。主要根据其颜色和质地得名。
旋覆花本品药用植物的头状花序,因其“花绿繁茂,圆而复下”(《本草衍义》),故名。
马兜铃本品药用其果实,此物“蔓生附木而上,叶脱时,其实尚垂,状如马项之铃”(《本草衍义》),故名。主要根据果实的形状而得名。
桔梗《本草纲目》云:“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故名”。
海蛤壳“海蛤者,海中诸蛤烂壳之总称,不专指一蛤也”(《本草纲目》)。本品主要源于海中蛤壳而得名。
浮海石本品为动物的骨骼,因生于海中,体轻,入水浮而不沉,故名。
款冬花“款者,至也。至冬而花也”(《本草纲目》),本品根据花开的时间而得名。
百部本品药用其块根,因“其根多者百十连属,如部伍然,故以名之”(《本草纲目》)。主要根据其根的形状而得名。
枇杷叶本品药用其叶片,以“其叶形似琵琶,故名”(《本草衍义》)。主要根据其叶的形状而得名。
昆布“昆,大也;形长如布,故名昆布”(《医学入门》)。
十四、开窍药
麝香本品为成熟雄麝脐下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因其气味极浓烈,香气能远射,故名。其中颗粒较大,色紫黑者,常正对囊孔处,似有档门之势,又称“当门子”、“香子”。呈褐色粉末状者又称“元寸香”,简称“元寸”、“寸香”。
冰片本品为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以白莹如冰,及作梅花片者良”(《本草纲目》),故名,又名“梅花冰片”,简称“梅片”。
苏合香“此香出苏合国,因以名之”(《本草纲目》),因产地而得名。
十五、安神药
远志“所谓远志者,以肾藏志,远志能宣泄肾邪,邪着则志不定,邪去而志自远大也”(《本草便读》)。“此草服之能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本草纲目》)。因功用而得名。
磁石又名“慈石”,俗称“吸铁石”。本品药用矿石,具有吸铁功能。磁石吸铁,如慈母之招子,故名。
酸枣仁本品药用其果实,因果肉味酸而得名。
夜交藤本品药用何首乌的藤茎。相传此藤夜则相交,昼则分离,故名。
合欢皮(花)本品因功用而得名。苏颂云:“欲蠲人之忿,则赠经青裳。青裳,合欢也。植之庭院,使人不忿”。因合欢蠲忿,令人欢乐无忧,故名。其中,药用其树皮者名“合欢皮”,药用其花或花蕾者名“合欢花”。
朱砂本品为矿石类药物,因其颜色朱红而得名。
十六、平肝熄风药
牡蛎“蛤蚌之属,皆有胎生、卵生,独此化生,纯雄无雌,故得牡名。曰蛎……,言其粗大也”(《本草纲目》)。主要根据其粗大、独生而得名。
石决明本品为贝壳类药物,“单片附石生”(《医学衷中参西录》),又善明日,故名。习惯以边有九孔者为佳,故又名“九孔石决”、“九孔决明”。
代赭石本品为赭褐色矿石,主产于古代之代郡(今之山西),故名。
牛黄所谓“牛之黄,牛之病也”(《本草纲目》)。牛黄系指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色金黄或棕黄。因牛属丑,为隐其名,又名“丑宝”。
钩藤本品药用其茎枝,因“其茎间有刺”(《唐本草》),“其刺曲如钓钩,故名”(《本草纲目》)。因其形状而得名。
僵蚕本品为家蚕发病而致死的僵化虫体,故名。
天麻原名“赤箭”。因其茎似箭杆,色赤,故名。“天麻即赤箭之根”(《本草纲目》)。
十七、补虚药
黄芪原名“黄耆”。《本草纲目》云:“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因颜色、功用而得名。
人参本品药用其根,因“根如人形,有神”(《本草纲目》),故名。
太子参本品原在南京明孝陵所发现,故名。又因其块茎很小,多用于小孩,又名“孩儿参”。
党参本品“原出山西上党,而根形如参,故名”(《中药材品种论述》)。因产地、形状而得名。
西洋参因产于大西洋沿岸的美国、加拿大,功似人参,故名。
山药原名“薯蓣”,因避讳而得名。“因唐代宗名预,避讳改为薯药;又因宋英宗讳署,改为山药”(《本草衍义》)。
甘草本品因味甘而得名。旧时有“国老”之称誉。甄权云:“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本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陶弘景云:“国老即帝师之称,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
百合“百合之根,以众瓣合成也。或云专治百合病故名,亦通”(《本草纲目》)。因形状或功用而得名。
淫羊藿陶弘景云:本品“服之使人好为阴阳,西川北部有淫羊,一日百遍合,盖服此藿所致,故名淫羊藿”。《本草便读》谓:“淫羊藿一名仙灵脾。其叶似藿,羊食之则喜淫”,故名。
肉苁蓉本品“补而不峻,故有从容之号。从容,和缓之貌”(《本草纲目》);其质“似肉”(《本草经集注》),故名。
仙茅《海药本草》谓,因“其叶似茅,久服轻身,故名仙茅”。因形和功用而得名。
杜仲“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本草纲目》)。根据传说和人名而得名。
续断本品长于活血疗伤,续筋接骨,故名。
益智仁“脾主智,此物能益脾胃故也”(《本草纲目》),药用其种仁,故名。
蛤蚧本品“因声而名”(《本草纲目》)。雄者鸣声如蛤,雌者鸣声如蚧,雌雄相随,鸣声相续,故名。
阳起石《本经》谓其主“阳痿不起”,《别录》谓其“疗男子茎头寒”。证诸临床,本品能起阳之不能起,质为矿石,故“以能命名”(《本草纲目》)。
当归李时珍云:“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当归活血补血,能使气血各有所归,因功用而得名。
何首乌“其药本草无名,因何首乌见藤夜交,便即采食有功,因以采人为名尔”(《大明本草》)。根据发现者而得名。
阿胶本品为驴皮经漂洗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又名“驴皮胶”。《图经本草》云:“出东阿,故名阿胶”。因产于山东省东阿县者为最好而得名“东阿胶”、“阿胶”。
玉竹原名“葳蕤”。因“其色白如玉,根节如竹也”(《医学真传》),故名“玉竹”。
枸杞本品因形而得名。“枸、杞二树名。此物棘如枸之刺,茎如杞之条,故兼名之”(《本草纲目》)。又因其果实色红入药,故又名“红枸杞”。
龟甲本品药用乌龟的腹甲及背甲而得名。
鳖甲本品药用鳖的背甲而得名。
墨旱莲本品药用植物的地上部分,“此草柔茎,断之有墨汁出”,又因其“细实颇如莲房状,故得莲名”(《本草纲目》)。因形状、颜色而得名。
女贞子“此木凌冬青翠,有贞守之操,故以女贞状之”(《本草纲目》),本品药用其果实,故名。
十八、收涩药
麻黄根本品因药用麻黄的根及根茎而得名。
浮小麦本品药用小麦未成熟的颖果,因其干瘪轻浮,易浮于水面,故名。
五味子本品药用其成熟的果实,“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具也”(《新修本草》),因其酸、苦、甘、辛、咸五味具备而得名。
覆盆子本品药用其果实,“因此子形似覆盆,故名”(《本草便读》)。
肉豆蔻《本草衍义》云:“肉豆蔻对草豆蔻为名,去壳只用肉”。因其花实似豆蔻无核,故名。
山茱萸简称“山萸”,因药用其果肉,又名“山萸肉”。本品炮制晒干后,形如黑枣皮,故又名“枣皮”。
莲子“莲者连也,花实相连而出也”(《本草纲目》),药用其成熟的种子,故名。
诃子原名“诃黎勒”,从“波斯船上来”(《本草纲目》),故为音译名,后简称“诃子”。
白果原名“银杏”。本品药用其果实,“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本草纲目》)。
赤石脂本品药用多水高岭石,因其色红,质地如脂,故名。
十九、外用药及其他
砒石“砒,性猛如貔,故名,惟出信州(今江西上饶),故人呼为‘信石’。而又隐信字为‘人言’”(《本草纲目》),以其毒大之故也。因性猛、产地而得名。
常山原名“恒山”。因历史上三个皇帝(汉文帝、唐穆宗、宋真宗)皆名“恒”,因避讳而易名“常山”。
藜芦“黑色曰黎,其芦有黑皮裹之,故名”(《本草纲目》),因色黑而得名    

中药学:中药别名汇总之全草类

2008-6-19 12:01:53 来源:青年人(Qnr.Cn) 作者:Qnr.Cn  

甜地丁:为豆科植物米口袋、小米口袋的带根全草。处方别名:地丁、甜地丁、萝卜地丁、米布袋 

紫花地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犁头草的带根全草。处方别名:紫花地丁、紫地丁、堇菜地丁

石见穿:为唇形科植物紫参的全草。处方别名:石打穿、石见穿、石大川、华鼠尾

寻骨风:为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的全草。处方别名:清骨风、白毛藤、白面风、寻骨风、巡骨风

落得打: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的全草。处方别名:积雪曹、崩大碗、马蹄草、地钱草、落得打

泽兰: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水香、水泽、泽兰

佩 兰:为菊科植物佩兰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佩兰、香佩兰、兰草

千里光:为菊科植物千里光的全草。处方别名:千里急、千里明、千里光

农吉利:为豆科植物野百合的全草。处方别名:野百合、鼠卵草、野芝麻、农吉利

瞿麦:为石竹科植物瞿麦、石竹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巨麦、瞿麦、石竹、巨句麦

石韦: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有柄石韦的叶。处方别名:石韦、石苇、大石韦、独叶茶、石皮、石剑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荆芥、姜芥、郑芥、荆芥炭

芥穗: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果穗。处方别名:芥穗、芥禾、荆芥穗、芥穗炭

马齿苋: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全草。处方别名:马苋、马齿苋、马齿草、马齿菜、马铃菜、五行草

瓦松:为景天科植物瓦松、晚红瓦松的全草。处方别名:瓦松、瓦花、瓦莲花、瓦宝塔、瓦松景天

茵陈蒿:为菊科植物茵陈蒿、滨蒿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茵陈、白蒿、因尘、茵陈蒿、绵茵陈、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等的全草。处方别名:公英、卜公英、蒲公英、黄花地丁、通天草

卷柏:为卷柏科植物卷柏、垫状卷柏的全草。处方别名:卷柏、万岁草、九死还魂草、卷柏炭

藿香:为唇形科植物藿香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火香、藿香、广藿香、南藿香

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髓。处方别名:通草、通丝、通花、大通草、白通草、方通草、丝通草、通脱木

混淆品:小通草:为旌节花科植物喜马山旌节花、中国旌节花或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的茎髓。小通草、通草棍

珍珠透骨草:为大戟科植物地构叶的全草。处方别名:透骨草、地构叶、珍珠透骨草

混淆品:透骨草:为透骨草科植物透骨草的全草或根。粘人裙、麻荆芥、老婆针线、透骨草

羊角透骨草:为紫葳科植物角蒿的全草。处方别名:透骨草、羊角蒿、羊角透骨草

凤仙透骨草: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的全草。处方别名:透骨草、凤仙、凤仙花、指甲草、凤仙透骨草
       旱莲草:为菊科植物鳢肠的全草。处方别名:鳢肠、墨旱莲、旱莲草、黑墨草、黑头草、墨汁草、假葵花

混淆品:红旱莲:为藤黄科植物黄海棠的全草。旱莲草、红旱莲、湖南连翘、金丝桃、牛心茶、牛心菜

金牛草:为远志科植物小花远志带根全草。处方别名:小金牛草、小金不换、七寸草、金牛草

仙鹤草:为蔷薇科植物龙牙草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龙牙草、龙芽、鹤草芽、仙鹤草、仙合草、金顶龙芽

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茺蔚、坤草、茺蔚草、益母、益明、益母草 

豨莶草:为菊科植物豨莶草、腺梗豨莶、毛梗豨莶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豨仙、西莶、希仙、豨莶、豨莶草

浮萍草:为浮萍科植物紫萍的全草。处方别名:夫萍、浮萍、水萍、浮萍草、紫背浮萍

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黄花败酱等带根全草。处方别名:败丈、败酱、败将、泽败、黄花龙牙、败酱草

混淆品:苦菜败酱:为菊科植物苣荬菜及多种苦菜的全草。苦菜、苦碟子、苣荬芽、苦荬菜、苦苦菜、败酱草

马鞭草: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马鞭、马鞭草、凤颈草

老鹳草:为牻牛儿苗科植物牻牛儿苗、老鹳草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老鹳草、老观草、老鹳嘴、山爬

蛤蟆草:为唇形科植物荔枝草的全草。处方别名:蛤蟆草、虾蟆草、荔枝草

委陵菜:为蔷薇科植物委陵菜的全草。处方别名:委陵菜、翻白草

混淆品:翻白草:为蔷薇科植物翻白草的带根全草。翻白草、老虎枣、破棉袄、鸡腿根

车前草:为车前科植物车前、平车前的全草。处方别名:车前草、车前菜、车轱辘菜

地锦草:为大戟科植物地锦、斑地锦的全草。处方别名:血见愁、红茎草、铺地锦、斑地锦、奶汁草、地锦草

木 贼:为木贼科植物木贼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木贼、木贼草

伸筋草:为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全草。处方别名:伸筋、伸筋草、宽筋草、舒筋草、筋骨草、石松、金毛狮子草

灯心草: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茎髓。处方别名:灯芯、灯心草、灯草、朱拌灯芯、灯心炭

排草:为藤黄科植物元宝草的全草。处方别名:元宝草、对叶草、排草

鹿含草:为鹿蹄草科植物鹿蹄草、圆叶鹿蹄草等的全草。处方别名:鹿啣、鹿蹄草、鹿衔草、鹿含草
       旱莲草:为菊科植物鳢肠的全草。处方别名:鳢肠、墨旱莲、旱莲草、黑墨草、黑头草、墨汁草、假葵花

混淆品:红旱莲:为藤黄科植物黄海棠的全草。旱莲草、红旱莲、湖南连翘、金丝桃、牛心茶、牛心菜

龙葵:为茄科植物龙葵的全草。处方别名:苦葵、山茄子、天茄子、龙葵

凤尾草:为凤尾蕨科植物凤尾草的全草或根。处方别名:井口草、井栏草、凤尾蕨、凤尾草、金鸡脚、七星草、金星草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鱼腥草、蕺菜、紫蕺

鹅不食草:为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全草。处方别名:石胡荽、鹅不食、鹅不食草

金钱草: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全草。处方别名:金钱草、过路黄、大金钱草、遍地黄

混淆品:连钱草: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的地上部分。金钱草、连钱草、铜钱草

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带根全草。处方别名:蛇舌草、白花蛇草、白花蛇舌草

零陵香:为报春花科植物灵香草的带根全草。处方别名:灵香草、零陵香、零灵香、广灵香、0 0

紫珠草:为马鞭草科植物紫珠等的枝叶。处方别名:紫珠、杜虹花、粗糠柴、紫珠草

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果穗。处方别名:夏枯、夏枯草、夏枯球、枯草穗

鸡骨草:为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的全草。处方别名:鸡骨草、鸡古草、黄头草

地耳草: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处方别名:地耳草、田基黄、田基苋

石斛:为兰科植物环草石斛、金钗石斛等多个种的茎。处方别名:石斛、石斗、金钗、角斗、金石斛、川石斛、细石斛、金钗石斛、耳环石斛、铁皮石斛、大黄草、细黄草

白英:为茄科植物白英的全草。处方别名:白英、白毛藤、蜀羊泉、排风、鬼目草

半枝莲: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全草。处方别名:半支莲、半枝莲

谷精草: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的带花茎头状花序。处方别名:谷精、谷精草、谷精珠

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卜荷、卜可、香荷、薄苛、薄荷、番荷叶、金叶薄荷、龙脑薄荷

六月雪:为茜草科植物白马骨、六月雪的全株。处方别名:六月雪、白马骨、白雪丹、路边荆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的茎。处方别名:麻王、麻黄、卑相、卑盐、炙麻黄

荷梗: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叶柄和花柄。处方别名:荷更、荷梗、莲蓬梗

苏梗: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茎叶。处方别名:苏更、苏梗、紫苏梗、大苏梗

刘寄奴: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处方别名:金寄奴、九里光、南寄奴、奇蒿

混淆品:北刘寄奴:为玄参科植物阴行草带果全草。北寄奴、刘寄奴、阴行草、铃茵陈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青蒿、嫩青蒿、香蒿、青蒿梗

扁蓄:为蓼科植物扁蓄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扁蓄、扁许、萹蓄、扁竹草、扁节草

半边莲:为桔梗科植物半边莲的全草。处方别名:半边菊、半边莲、急解索

大蓟:为菊科植物薊的地上部分或根。处方别名:大吉、大蓟、虎薊、马薊、刺薊、鬼薊、大蓟炭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小吉、小蓟、七七菜、刺儿菜、小蓟炭

泽 漆:为大戟科植物泽漆的全草。处方别名:泽漆、乳浆草、猫儿眼

香薷: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香茹、香薷、香茸、香葇

溪黄草:为唇形科植物线纹香茶菜的全草。处方别名:溪沟草、溪黄草、四方蒿、香茶菜

铁苋菜:为大戟科植物铁苋菜的全草。处方别名:铁苋菜、海蚌含珠、蚬草、血见愁

忍冬藤: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茎枝。处方别名:双花藤、二花藤、银花藤、忍冬藤、忍冬草、金银花藤、金钗股、金银藤、左缠藤、忍冬仝

天仙藤: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的茎叶。处方别名:兜铃藤、天仙藤、马兜铃藤、天仙仝

络石藤: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带叶茎藤。处方别名:络石、络石藤、络石仝

青风藤:为防己科植物青藤、毛青藤的藤茎。处方别名:青风、青藤、青风藤、清风藤、青风仝

石南藤:为胡椒科植物湖北胡椒、绒毛胡椒的带叶茎枝。处方别名:石南藤、丁公藤、南藤、石南仝

混淆品:丁公藤: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的根、茎。(有毒植物)

夜交藤: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茎藤。处方别名:首乌藤、夜交藤、夜交仝

海风藤:为胡椒科植物风藤的茎藤。处方别名:风藤、海风藤、海风仝

肿节风: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的全株。处方别名:草珊瑚、肿节风、九节茶

葎 草:为桑科植物葎草的全草。处方别名:拉拉藤、葎草、葛葎草

垂盆草: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全草。处方别名:石指甲、狗牙瓣、垂盆草

绞股蓝:为葫芦科植物绞股蓝的全草。处方别名:七叶胆、绞股蓝、绞股兰

鸭跖草:为鸭跖草科鸭跖草的全草。处方别名:鸭舌草、竹叶草、三角菜、鸭仔草、鸭跖草、兰姑草

鬼针草:为菊科植物鬼针草的全草。处方别名:鬼针草、鬼叉、盲肠草、一包针、婆婆针

珍珠草:为大戟科植物叶下珠的全草。处方别名:珍珠草、叶下珠、真珠草

淫羊藿: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箭叶淫羊藿等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羊合叶、羊藿、羊藿叶、淫羊藿、仙灵脾、炙羊藿叶

穿心莲: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全草。处方别名:一见喜、穿心莲、苦草、印度草
       风毛菊:为菊科植物风毛菊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大花草、风毛菊金沸草:为菊科植物旋覆花、欧亚旋覆花的全草。处方别名:金佛草、金沸草、旋覆草平地木:为紫金牛科植物紫金牛的全草。处方别名:紫金牛 

中药学:中药别名汇总之果实种子类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果实。处方别名:五味、五味子、辽五味、北五味、玄及、五梅子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处方别名:借佟㈣僮印大山栀、黑栀子、黄栀子、支子、山枝、枝子、黄枝、炒栀子、焦栀子、栀子

牛蒡子: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果实。处方别名:牛蒡、牛蒡子、大力子、大牛子、鼠粘子、恶实、炒牛蒡

肉桂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幼果。处方别名:桂丁、桂子、肉桂子

沙苑子:为豆科植物扁茎黄芪的种子。处方别名:沙苑、沙苑子、沙苑蒺藜、潼蒺藜、沙蒺藜、沙七力

芦巴子:为豆科植物胡芦巴的种子。处方别名:芦巴子、胡芦巴、芦巴、胡巴、胡巴子、苦巴、香草

木鳖子:为葫芦科植物木鳖的种子。处方别名:木鳖、木鳖子、木别子、木柲子、木蟹

破故子: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果实。处方别名:故子、川故子、怀故子、故脂、破故子、补骨脂、补骨子、破故纸、婆固脂、盐故子

枳具子:为鼠李科植物枳椇的带肉质果柄的果实或种子。处方别名:枳椇、枳具子、木蜜、拐枣、棘枸、白石枣、枳枣、鸡爪梨

女贞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果实。处方别名:女贞、女贞子、冬青子、女贞实、酒女贞、熟女贞

毕澄茄:为胡椒科植物荜澄茄的果实。处方别名:毕茄、荜澄茄、澄茄、碧澄茄、澄茄子

大风子:为大风子科植物大风子的种子。处方别名:大风、大风子、大枫子、丢子

鸦胆子: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果实。处方别名:鸦胆、老鸦胆、鸦胆子、鸦蛋子、苦参子、苦榛子

榧子:为红豆杉科植物榧的种子。处方别名:榧、香榧、木榧、榧实、玉榧

金樱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果实。处方别名:金樱、金樱子、金英子、金因子、金婴子

莳萝子:为伞形科植物莳萝的果实。处方别名:時美中、莳萝椒、瘪谷茴香

使君子: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果实。处方别名:使君、使君子、使君仁、川君子、留求子、风稜御史

诃子: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绒毛诃子的果实。处方别名:诃子、诃子肉、诃黎、诃黎勒、煨诃子、

没食子:为没食子蜂寄生于壳斗科植物没食子树幼枝上的虫瘿。处方别名:墨石子、无食子、没石子、没食子

棕榈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果实。处方别名:败棕子、棕树果、棕榈果

光明子:为唇形科植物罗勒的果实。处方别名:兰香子、光明子、罗勒子

预知子: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白木通的种子。其果实称八月札、茎称木通、根称木通根。处方别名:八月瓜、预知子、玉支子、八月炸、八月札、圣知子、圣先子、先兆子

娑罗子:为七叶树科植物七叶树、天师栗的果实或种子。处方别名:莎婆子、苏罗子、索罗果、梭椤子、天师栗、娑罗子、开心果

马钱子:为马钱科植物马钱、云南马钱的种子。处方别名:马钱、马钱子、番木鳖、苦实、马前子、方八、大方八

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果实。处方别名:川楝、楝子、楝实、川楝子、金铃子、炒川楝、醋楝子

混淆品:香铃子:为楝科植物香椿的果实。香铃子、椿树子、香椿铃

苦楝子:为楝科植物苦楝的果实。处方别名:苦楝、苦楝子、苦楝豆 石莲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带种皮的果实。处方别名:藕实、莲实、莲蓬子、石莲子

混淆品:苦石莲:为豆科植物南蛇竻的种子。苦石莲、老鸦枕、青蛇子、广石莲子、莲子竻、石莲勒、喙荚云实

莲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去壳种子。处方别名:莲子、莲肉、白莲子、建莲子、湘莲子、石莲肉

覆盆子:为蔷薇科植物华东覆盆子的果实。处方别名:覆盆、覆盆子、西国草、毕愣伽、木麦莓

楮实子:为桑科植物构树的果实。处方别名:楮实、谷实、谷树子、楮桃、楮实子

梧桐子:为梧桐科植物梧桐的种子。处方别名:桐子、梧桐子、青桐子

南瓜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种子。处方别名:南瓜、南瓜子、番瓜子、蛮南瓜子

车前子:为车前科植物车前、平车前的种子。处方别名:车前、车前子、车前实、当道、

苣胜子:为菊科植物莴苣的种子。处方别名:白苣子、莴苣子、巨胜子、苣蕂子、蕂菜子

冬瓜子: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种子。处方别名:冬瓜子、白瓜子、冬瓜仁、炒冬瓜子

蔓荆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蔓荆的果实。处方别名:荆子、蔓荆子、蔓京子、大荆子、炒荆子

黄荆子:为马鞭草科植物黄荆的果实。处方别名:黄荆、山黄荆、山荆、黄京子、山京子

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的种子。处方别名:菟丝、吐丝、菟丝子、吐丝子、菟丝饼、盐菟丝、酒菟丝、黄网子、无根藤、玉女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处方别名:白芥、芥子、白芥子、辣菜子、炒白芥

混淆品:黄芥子:为十字花科芥菜的种子。芥子、芥菜子、黄芥子、炒黄芥

莱菔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种子。处方别名:莱菔、莱菔子、杜萝卜子、萝卜子、炒莱菔子、炒萝卜子

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播娘蒿的种子。处方别名:丁苈、帝力、丁力子、丁药、葶苈、葶苈子、北葶苈、南葶苈、炒葶苈

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的果实。处方别名:苍耳、苍耳子、老苍子、葈耳、槖耳、胡苍子

青箱子:为苋科植物青葙的种子。处方别名:青葙、青箱子、土鸡冠子、狗尾花子

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果实。处方别名:苏子、赤苏、香苏子、玉苏子、炒苏子、黑苏子、紫苏子

地肤子:为藜科植物地肤的果实。处方别名:地肤、地肤子、灰菜子、扫帚子、千心子、千头子

桑椹子:为桑科植物桑的果实。处方别名:桑葚、桑椹、桑椹子、黑桑葚、乌椹

葱 子:为百合科植物葱的种子。处方别名:葱子、葱实、葱种

韭菜子:为百合科植物韭菜的种子。处方别名:韭子、韮子、韭菜子、陈韭子、起阳草

香菜子:为伞形科植物芫荽的果实。处方别名:胡荽子、芫荽子、香菜子

冬葵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种子。处方别名:葵子、葵菜子、冬葵子、滑菜、露葵

急性子: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的种子。处方别名:急性子、凤仙子、金凤花子

水红花子:为蓼科植物红蓼的种子。处方别名:水公、水红子、水红花子、水荭子、河蓼子、荭草实

马蔺子:为鸢尾科植物马蔺的种子。处方别名:马兰子、马蔺子、马莲子、蠡实

蛇床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果实。处方别名:蛇床、蛇床子、蛇常、蛇粟

蓖麻子: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种子。处方别名:萆麻子、蓖麻子、蓖麻仁 甜瓜子: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种子。处方别名:甘瓜子、香瓜子、甜瓜子、甜瓜仁

凤眼草: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果实。处方别名:樗树子、樗荚、臭椿子、凤眼子、凤眼草

红花子:为菊科植物红花的果实。处方别名:红蓝子、红花子、白平子、红蓝花子

酸枣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种子。处方别名:枣仁、酸枣仁、山枣仁、樲仁、生枣仁、炒枣仁、焦枣仁

砂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海南砂的果实。处方别名:砂仁、缩砂仁、阳春砂、绿壳砂、海南砂

杏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杏的种子。处方别名:杏仁、苦杏仁、炒杏仁、燀杏仁、甜杏仁(甜杏)叭哒杏仁、巴旦杏仁

蕤仁:为蔷薇科植物单花扁核木的果核。处方别名:蕤仁、蕤核、蕤子、白桵仁

郁李仁:为鼠李科植物郁李、欧李的种子。处方别名:李仁、郁李仁、郁子、奥李、郁李、爵李、郁里仁

桃仁:为蔷薇科植物桃、山桃的种子。处方别名:桃仁、川桃仁、大桃仁、生桃仁、炒桃仁、有一种写法将木和兆上下写。

益智仁:为姜科植物益智的果实。处方别名:益智、智仁、益智仁、益志子、盐益智

柏子仁:为柏科植物侧柏的种仁。处方别名:柏子、柏仁、柏子仁、柏子仁霜

火麻仁:为桑科植物大麻的种子。处方别名:麻仁、火麻仁、大麻仁、火麻子

黑丑: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圆叶牵牛的种子。色黑者黑丑、色黄白者白丑。处方别名:二丑、黑丑、白丑、黑白丑、牵牛、丑牛、丑牛子、牵牛子、炒白丑、炒黑丑

莲心:为睡莲科植物莲的种子中的幼叶及胚根。处方别名:莲芯、莲子心、莲子芯、莲子蕊

佛 手: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实。处方别名:佛手、佛手柑、佛手片

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楂、山里红的果实。处方别名:山楂、楂肉、山查、红果、山里红、山里果、酸楂、炒楂、焦楂

木瓜: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果实。处方别名:木瓜、木梨、宣木瓜、皱皮木瓜、光皮木瓜、炒木瓜

白蔻:为姜科植物山豆蔻、爪哇豆蔻的果实。处方别名:白蔻、白叩、白豆叩、白蔻仁、原豆蔻、印尼白蔻、紫油蔻

红 蔻: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果实。处方别名:红蔻、红叩、红豆蔻

草蔻:为姜科植物草豆蔻的种子团。处方别名:草蔻、草叩、草豆蔻、草豆叩、草蔻仁、大草蔻

木馒头:为桑科植物薜荔的花序托。处方别名:木莲、木铎、木馒头、薜荔果、凉粉子、凉粉果、鬼馒头

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处方别名:薏米、苡米、薏仁、薏苡仁、生苡仁、米仁、炒苡仁

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种仁。处方别名:芡实、苏芡实、鸡头米、卯蔆、蒍子、炒芡实

山萸肉: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肉。处方别名:萸肉、芋肉、山萸肉、山芋肉、山茱萸、枣皮、炒枣皮、酒萸肉

桂圆肉: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处方别名:元肉、桂圆肉、龙眼、龙眼肉、魁圆

王不留行: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种子。处方别名:王不留、不留行、王不留行、留行子、炒王不留

枸杞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果实。处方别名:杞子、枸杞、枸杞子、甘枸杞、西枸杞、中宁枸杞

刀豆:为豆科植物刀豆的种子。处方别名:刀豆、刀豆子、关刀豆、马刀豆、大刀豆

赤小豆:为豆科植物赤小豆的种子。处方别名:小豆、赤豆、赤小豆、红豆、红小豆、红饭豆

白扁豆:为豆科植物扁豆的种子。处方别名:扁豆、南豆、白扁豆、生扁豆、炒扁豆

黑豆: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子。处方别名:黑豆、乌豆、料豆、黑大豆

皂角: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果实。其不育果称猪牙皂。处方别名:皂角、皂荚、皂吉、大皂荚、长皂荚、牙皂、猪牙皂、小皂角、大皂角、悬刀、天丁

槐角:为豆科植物槐的果实。处方别名:槐角、槐实、槐子、槐豆、槐连豆  浮小麦: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未成熟种子。处方别名:浮麦、浮小麦、浮水麦

木蝴蝶: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种子。处方别名:木蝴蝶、玉蝴蝶、云故子、洋故纸、千层纸、千张纸、千层故纸

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栽培品的果实。处方别名:只壳、枳壳、江枳壳、商壳、炒枳壳

枳实:为芸香科植物酸橙、甜橙的幼果。处方别名:只实、枳实、炒枳实

肉豆蔻:为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种仁。处方别名:肉蔻、肉叩、肉豆蔻、肉豆叩、肉果、玉果、迦枸勒、煨肉蔻、煨玉果

草果:为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实。处方别名:草果、草果仁、草果子、漏叩、煨草果

青果: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果实。处方别名:青果、忠果、諫果、青橄榄

混淆品:藏青果: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幼果。西果、西青果、藏青果

罗汉果: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的果实。处方别名:罗汉果、拉汗果、甜蜜果

白果: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种子。处方别名:白果、银杏、白果仁、白果肉、公孙果、炒白果

鹤虱:为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果实。处方别名:鹄虱、鬼虱、北鹤虱、鹤虱

荜茇:为胡椒科植物荜茇的果穗。处方别名:荜茇、荜拨、荜勃、荜拨梨、毕拨

麦芽: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果实发芽加工品。处方别名:麦芽、大麦芽、生麦芽、炒麦芽、焦麦芽

谷芽:为禾本科植物粟的果实发芽加工品。处方别名:谷芽、炒谷芽、焦谷芽

大枣:为鼠李科植物枣的果实。处方别名:枣、大枣、红枣、干枣、良枣、丹枣、美枣、大红枣

草决明:为豆科植物决明、小决明的种子。处方别名:决明子、草决明、土咖啡、炒决明

莲房:为睡莲科植物莲的花托。处方别名:莲房、莲壳、莲蓬壳、莲房炭

马兜铃: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北马兜铃的果实。处方别名:刁铃、马兜零、马兜铃、马斗铃、炙斗铃

橘络:为芸香科橘属多种植物果皮内的维管束组织。处方别名:橘筋、桔络、橘络、橘丝

丝瓜络: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果实的维管束。处方别名:丝瓜、丝瓜络、丝瓜壳、丝瓜网、丝瓜筋、炒丝瓜络、丝瓜络炭

望江南:为豆科植物望江南的种子。处方别名:山咖啡、大夜明、羊角豆、望江南

大茴香:为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的果实。处方别名:大茴、八角、大料、广大料、大茴香、舶来香、大八角、八角大茴、八角茴香、

小茴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果实。处方别名:小茴、小香、小茴香、茴香、怀香、蘹香、茴香子

大豆卷:为豆科植物大豆种子发芽品。处方别名:大豆卷、大豆糵、黄卷、大豆黄卷、豆糵、豆黄卷

山楂核:为蔷薇科植物山楂的种子。处方别名:楂核、山楂核、山查核、炒楂核

橘核:为芸香科植物橘属多种植物的种子。处方别名:橘核、桔核、橘米、盐桔核、炒桔核

荔枝核:为无患子科荔枝的种子。处方别名:力核、荔仁、荔核、荔枝核、丹芝核、丹荔核、炒力核

路路通: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的果序。处方别名:六通、陆通、枫果、枫实、枫香果、枫球子、枫树球、路路通、陆陆通、六六通、九孔子  胖大海: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的种子。处方别名:大海、大发、大洞果、胖大海、安南子、通大海、大海子

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莲翘的果实。处方别名:连翘、连召、青翘、老翘、異翘、连翘壳、连翘心、大翘子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果实。处方别名:乌梅、白梅、乌梅肉、盐梅、乌梅炭、酸梅

锦灯笼:为茄科植物酸浆的带宿萼的果实。处方别名:酸浆实、金灯笼、锦灯笼、红姑娘、天灯笼

小胡麻: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种子。处方别名:小胡麻、茺蔚子、茺玉子、坤草子、益母草子

大胡麻:为亚麻科植物亚麻的种子。处方别名:亚麻、亚麻子、胡麻、胡麻子、大胡麻、亚麻仁、胡麻仁

黑芝麻: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种子。处方别名:芝麻、黑芝麻、脂麻、黑脂麻巨胜子、香油麻

淡豆豉: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子经加工而成。处方别名:豉、豆豉、香豉、淡豉、淡豆豉、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等的果实。处方别名:吴萸、吴芋、吴椒、吴茱萸、淡茱萸、开口茱萸

胡椒: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果实。带果皮的称黑胡椒、脱去果皮的称白胡椒。处方别名:古月、黑古月、白古月、黑胡椒、白胡椒

花椒:为芸香科植物青椒、花椒的果实。处方别名:青椒、花椒、川椒、椒红

椒 目: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种子。处方别名:椒目、川椒目、花椒目

瓜蒌:为葫芦科植物栝楼、双边栝楼的果实。其全果称瓜蒌全瓜蒌。其果皮称瓜蒌皮。其种子称蒌仁。其根称天花粉。处方别名:瓜蒌、栝楼、天瓜、全瓜蒌、银瓜蒌、糖瓜蒌;蒌皮、炙蒌皮、栝楼皮;蒌仁、瓜蒌子、炒蒌仁;

甜瓜蒂: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果蒂。处方别名:甜瓜蒂、瓜蒂、瓜丁、苦丁香甜瓜把

柿蒂:为柿树科植物柿的宿存花萼。处方别名:柿丁、柿蒂、柿萼、柿子把

香橼:为芸香科植物枸橼、香圆的果实。处方别名:香圆、香元、香橼、枸橼、香橼片

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处方别名:大白、大腹子、槟榔、榔片、大白槟、槟玉、槟楠、槟榔子、槟榔玉、槟榔尖、槟榔钱、花片、花大白

蒺藜: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果实。处方别名:七力、蒺藜、硬七力、刺蒺藜、白七力、蒺藜子、八角刺、炒蒺藜、串蒺藜

喜树:为珙桐科植物喜树的果实。处方别名:喜树、喜树子、旱莲子、南京梧桐

罂粟壳:为罂粟科植物罂粟的果壳。处方别名:米壳、粟壳、莺粟、御米、象壳、御米壳、罂粟壳、大烟葫芦

千金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种子。处方别名:续随子、千金子、千两金、白随子、菩萨豆

天仙子:为茄科植物莨菪的种子。处方别名:莨菪子、莨蓎子、山烟子、天仙子

巴豆: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果实。处方别名:日刚子、巴仁、巴米、巴果、巴菽、江子、川江子、巴豆、巴豆霜 

中药学:中药别名汇总之动物类

 

瓦楞子:为蚶科动物泥蚶、魁蚶的贝壳。处方别名:瓦垄子、瓦楞子、瓦弄、蚶壳、蚶之壳、魁蛤、伏老 

土元:为鳖蠊科昆虫地鳖的雌成虫体。处方别名:土元、土虫、土鳖、土别虫、土鳖虫、蟅虫、地鳖、蟄虫、庶虫、地蟞虫、地蜱虫、地乌龟、簸萁虫、蚵蚾虫、盖子虫

海马:为海龙科动物线纹海马、大海马等的全体。处方别名:海马、大海马、三斑海马、刺海马、小海马、海蛆、马头鱼、广海马、日本海马、水马

海龙:为海龙科动物刁海龙、拟海龙、尖海龙的全体。处方别名:海龙、广海龙、大海龙、刁海龙、尖海龙、小海龙、龙落子、水雁、杨枝鱼、钱串子

穿山甲:为鲮鲤科动物穿山甲的鳞片。处方别名:山甲、穿山甲、川山甲、甲片、鲮鲤、鯪鲤甲、鯪鲤角、石鲤、龙鲤、炮山甲、甲珠、麒麟片、随碱片、炮甲珠

鳖甲:为鳖科动物鳖的背甲。处方别名:别甲、鳖甲、鳖盖、上甲、甲鱼壳、团鱼壳、制鳖甲、烫鳖甲

鳖 头:为鳖科动物鳖的头。处方别名:别头、鳖头

鸡内金:为雉科动物家鸡的沙囊内壁。处方别名:内金、鸡内金、鸡黄皮、鸡肫皮、鸡膍胵、炒内金

刺猬皮:为刺猬动物刺猬的外皮。处方别名:猬皮、刺猬皮、毛刺、毛刺皮、刺鱼皮、刺鼠皮、猬鼠皮、刺球子皮、烫猬皮

象皮:为象科动物亚洲象、非洲象区貌的皮。处方别名:象皮、大象皮

鱼脑石: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头骨中的耳石。处方别名:鱼脑石、鱼脑中枕、石首鱼魫、石首骨、鱼首石、黄鱼首石

珍珠母:为蚌科动物三角帆蚌等及珍珠本科动物合浦珠贝的贝壳。处方别名:珠母、珍珠母、明珠母、珠牡、真珠母、珍珠母粉、煅珠母

九香虫:为蝽科昆虫九香虫的全虫。处方别名:九香虫、黑兜虫、瓜黑蝽、屁板虫、打屁虫、屁巴虫、放屁虫、酒香虫

五谷虫:为丽蝇科昆虫大头金蝇或其他近缘昆虫的幼虫。处方别名:蛆、粪蛆、粪虫、谷虫、五谷虫、元浆子、天浆子

鼠妇虫:为鼠妇科动物平甲虫的全体。处方别名:鼠姑、鼠夫、鼠负、湿生虫、地虱、西瓜虫、潮湿虫、潮虫子、平甲虫、翳悶虫

虻虫:为虻科昆虫复带虻雌虫的全体。处方别名:虻虫、牛虻、蜚虻、瞎虻、瞎虻虫、牛苍蝇、牛魔蚊

水牛角:为牛科动物水牛除去角塞的角。处方别名:牛角、水牛角、牛角片

海狗鞭:为海狗科动物海狗或海豹科动物海豹的雄性外生殖器。处方别名:海狗肾、海狗鞭、海豹鞭、腽肭脐、骨豽、骨讷

羚羊粉: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处方别名:羚羊、羚羊角、羚羊粉、灵羊角、九尾羊角、羚羊尖

鹿角: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角。处方别名:鹿角、花鹿角、马鹿角、鹿角屑、鹿角末、斑龙角、镇山威

鹿角胶: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角熬制成的胶。处方别名:鹿胶、白胶、鹿角胶

蛤壳:为帘蛤科动物文蛤、青蛤的贝壳。处方别名:蛤壳、蛤粉、蛤蛎、文蛤、文蛤壳、海蛤壳、煅蛤壳、煅蛤粉

龟板: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处方别名:龟甲、龟板、龟版、下甲、神屋、坎版、龟壳、龟筒、败将、文武板、龟腹甲、败龟板、乌龟板、乌龟壳、龟下甲、龟底甲、拖泥板、漏天机、制龟板、烫龟板

龟板胶: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熬制的胶。处方别名:龟甲胶、龟板胶、龟胶

蜂房:为胡蜂科昆虫果马蜂、长脚胡蜂等的巢。处方别名:蜂房、露蜂房、蜂窝、蜂巢、百穿

石决明:为鲍科动物杂色鲍、皱纹盘鲍等的贝壳。处方别名:鲍鱼壳、鲍鱼皮、鰒鱼甲、九孔螺、石决明、生石决、煅石决、九孔鲍、盘大鲍、毛底决明、光底海决、关海决、鲍螺壳、海决明、石厥明、朱子房、九孔贝、真海决、海南决

守宫:为壁虎科动物无蹼壁虎、多疣壁虎等的全体。处方别名:壁虎、天龙、守宫、爬壁虎、守瓜、壁宫、蜥虎、蝘蜒、蝎虎、巴蝎虎、炒壁虎、炒守宫 

蝼蛄:为蝼蛄科昆虫华北蝼蛄、非洲蝼蛄的虫体。处方别名:蝼蛄、蝼蝈、蝼窒、土狗

紫贝齿:为宝贝科动物绶贝、眼球贝等的贝壳。处方别名:宝贝、紫贝齿、生贝齿、贝子、贝齿、文贝、紫贝、煅贝齿

夜明砂:为蝙蝠科动物多种蝙蝠的粪便。处方别名:蝙蝠粪、天鼠屎、夜明砂、石肝、黑砂星、鼠法、檐老鼠屎、蚊子眼

望月砂:为兔科动物蒙古兔等野兔的粪便。处方别名:兔儿屎、望月砂、玉兔矢、玩月砂、兔屎、兔粪、兔核

蚕砂:为蚕蛾科昆虫家蚕幼虫的粪便。处方别名:天虫矢、蚕砂、蚕矢、晚蚕砂、原蚕砂、蠶砂、二蚕砂、马鸣肝、蚕屎

熊胆:为熊科动物黑熊、棕熊的胆囊。处方别名:熊胆、铁胆、铜胆、金胆、菜花胆、墨胆、真熊胆

麝香:为鹿科动物林麝、马麝雄性香囊中的分泌物。带香囊者称:整香毛壳麝香;挖取其中香肉的称:散香;其中颗粒状者称:当门子麝香仁;其外壳称:麝香壳香囊皮处方别名:麝香、元春香、元寸、寸香、元寸香、麝脐香、香脐子、射父、臭子、腊子、蛇头香

血余炭:为人发制成的炭化物。处方别名:血余、人发、血余炭、人发炭、头发炭

鹿茸:为鹿科动物梅花鹿、马鹿雄鹿未骨化的角。鹿茸商品分锯茸、砍茸、花鹿茸有鞍子二杠三岔。鹿茸有单门莲花三岔四岔等。处方别名:鹿茸、鹿茸片、血鹿茸、黄毛茸、青毛茸、九女春

珍珠:为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蚌科动物三角帆蚌等双壳贝类的外套膜受刺激后形成的颗粒状分泌物。处方别名:真珠、珍珠、濂珠、圆珠、马牙珠、蚌珠、珠子、珠粉、蠙珠、珍珠粉

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4~5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处方别名:天虫、姜虫、僵蚕、白僵蚕、白殭虫、僵虫、江蚕、姜蚕、炒僵蚕

蜈蚣:为蜈蚣科动物少棘蜈蚣的全体。处方别名:蜈蚣、吴公、百足虫、天龙、千足虫、百脚、嗷高姆、金头蜈蚣

象牙屑:为象科动物亚洲象的牙。处方别名:象牙、象牙屑、象牙末

五灵脂:为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的粪便。处方别名:寒号虫屎、糖五灵、散五灵、灵脂米、五灵脂、五灵芝、丹芝、龙芝、灵脂、寒雀粪、寒号虫粪

地龙:为鉅蚓科动物环毛蚓、缟蚯蚓的全体。处方别名:地龙、蚯蚓干、曲鳝、广地龙、土地龙、蜿蟮、曲曲、蚯蚓、胊肕、蚓蝼、曲蟺、土龙、丘螾、地龙子、寒蚓、歌女

蛤蚧:为壁虎科动物蛤蚧的去脏全体。处方别名:蛤蚧、蛤解、蛤蛇、蛤蚧尾、全蛤蚧、仙蟾、蛤蟹、石牙、多格

牡蛎: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等的贝壳。处方别名:牡蛎、生牡蛎、蚝、蠔、蚝壳、牡蛤、左牡蛎、煅牡蛎、海蛎壳

乌梢蛇: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去脏全体。处方别名:乌蛇、剑脊蛇、青蛇、乌梢蛇、乌蛇肉、乌风蛇、青大将、黄风梢、制乌蛇

蕲蛇:为蝮蛇科动物五步蛇去脏全体。处方别名:白花蛇、五步蛇、蕲蛇、祁蛇、蕲蛇鲞、蕲蛇肉、五步倒、百步蛇、尖吻蝮、龙婆蛇、棋盘蛇

金钱白花蛇: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金环蛇及游蛇科白花锦蛇的幼蛇去脏全体。处方别名:银环蛇、金钱白花蛇、金环蛇、白花锦蛇、花蛇、小花蛇

牛黄:为牛科动物牛的胆结石。处方别名:牛黄、西黄、西牛黄、丑宝、心黄、胆黄、犀黄、犀牛黄

紫河车:为健康人的胎盘。处方别名:人胞、紫河车、胎盘、胞衣、人包、胎衣、胎胞、河车、衣胞、混沌衣、混元母、仙人衣、佛袈裟、混沌皮、杜河车、京河车、河车粉、胎盘粉

水蛭:为水蛭科动物水蛭、蚂蟥等的全体。处方别名:水蛭、蚂蟥、马蟥、马蜞、马蛭、至掌、肉钻子、医用蛭

蜂蜡: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意大利蜂分泌的蜡质。处方别名:蜂蜡、川蜡、蜡、黄蜡、黄占、川占、川箭、白蜡、蜂白蜡、蜜蜡

混淆品:虫白蜡:为介壳虫科昆虫白蜡虫的雄虫,群栖于木犀科植物白蜡、女贞等树枝上所分泌的白色蜡质,经精制而成。虫蜡、木蜡、树蜡、蜡膏、虫白蜡

蜂蜜: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意大利蜂所酿的蜜。处方别名:蜂蜜、蜂糖、蜜糖、白蜜、生蜜、炼蜜、石蜜、石饴、百花精、灵雀蜜

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蚱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处方别名:全退、全蜕、蝉蜕、蝉退、蝉衣、蝉壳、全衣、全壳、蝉肚、蜩甲、虫蜕、虫退、枯蝉、知了皮、知了壳、唧唧皮、金蝉衣

蛇蜕:为游蛇科动物多种蛇的皮膜。处方别名:蛇蜕、蛇皮、蛇退、蛇壳、弓皮、龙皮、龙退、龙衣、青龙衣、长虫皮、龙子皮、龙子衣、龙单衣、白龙衣、蜜蛇蜕

海螵蛸: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的内骨。处方别名:海蛸、海螵蛸、乌贼骨、乌鰂骨、墨乌骨、柔鱼骨、墨鱼骨、黑鱼骨、墨鱼盖、乌鱼盖

桑螵蛸: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等的卵鞘。处方别名:双蛸、桑蛸、桑螵蛸、螳螂巢、螳螂子、螳螂蛋、螵蛸、蜱蛸、刀螂子、螵蛸虫、夷目、蚀疣、流尿狗、赖尿郎

玳瑁:为海龟科动物玳瑁的背甲。处方别名:文甲、玳瑁、瑇瑁、代尾、班希

凤凰衣:为雉科动物家鸡卵蛋壳内的卵膜。传统以孵鸡后的卵膜入药。处方别名:鸡蛋膜、凤凰衣、凤凰退、鸡蛋衣、鸡蛋膜衣、鸡子白皮

蜣螂:为金龟子科昆虫屎壳螂的全虫。处方别名:蛣蜣、弄丸、推车客、推车虫、屎壳螂、屎蛒螂、牛屎虫、蜣螂、蜣娘、蜣螂虫、大将军、铁甲将军、夜游将军、铁角牛、独角仙、粪球虫、滚屎虫、推屎爬、黑牛儿、天社、矢甲、转丸、推丸、侠客螂、独角蜣螂虫

蛴螬:为金龟子科昆虫朝鲜黑金龟子等的幼虫。处方别名:蟦蛴、核桃虫、蛴螬、蛴螬虫

广狗鞭:为犬科动物狗雄性外生殖器。处方别名:狗精、狗阴、黄狗肾、狗鞭、广狗鞭、牡狗阴茎

鹿鞭:为鹿科动物梅花鹿、马鹿的雄性外生殖器。处方别名:鹿鞭、鹿肾、鹿冲、鹿冲肾、鹿茎筋、鹿阴茎

干蟾: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的全体。处方别名:蟾、虾蟆、癞蛤蟆、蚧蛤蟆、蚧巴子、蟾蜍、土蛙、石蚌、干蟾、蟾蜍干除去内脏者:蟾皮、蟾衣

全蝎: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全体。处方别名:虿、全虫、全蝎、蝎尾、蝎梢、蝎子、杜伯、主簿虫、淡全蝎、淡全虫、盐水蝎、咸全蝎、虿尾虫、会全蝎、东全蝎、蛜祁

哈士蟆:为蛙科动物中国林蛙、黑龙江林蛙出去内脏的全体。处方别名:哈什蟆、蛤蟆、林蛙、哈士蟆、田鸡、蛤蚂、雪哈、红肚田鸡其雌性的输卵管称:哈蟆油、田鸡油、蛤蟆油、哈士蟆油

鱼鳔:为石首鱼科大、小黄鱼及鲟科鲟鱼等的鱼鳔。处方别名:鱼白、鱼肚、鱼鳔、鱼脬、縼胶、鱣胶、鱼线胶、鱼鳔胶、白鳔、线鱼胶、黄唇肚、黄鲟胶、鲟鱼胶

雄蚕蛾:为蚕蛾科昆虫家蚕羽化后的雄性蛾。处方别名:蚕蛾、雄蚕蛾、原蚕蛾、家蚕蛾、晚蚕蛾

红蚂蚁:为蚁科昆虫红蚂蚁的全虫。处方别名:红蚂蚁、红蚁

黑蚂蚁:为蚁科昆虫黑蚂蚁的全虫。处方别名:黑蚁、黑蚂蚁

白丁香:为文鸟科动物麻雀的粪便。处方别名:雀苏、雄雀矢、麻雀粪、白丁香、麻雀屎

斑蝥:为芫菁科昆虫南方大斑蝥、黄黑小斑蝥的全体。处方别名:斑蝥、斑毛、芫青、地胆、斑猫、斑蚝、花壳虫、花罗虫、大斑蝥、小斑蝥、螌蟊虫、老虎斑蝥、葛上亭长

蟾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的耳后腺或皮肤腺的分泌物。处方别名:蛤蟆浆、蛤蟆酥、蟾酥、全酥、光东酥、团酥、片酥、棋子酥、月魄、蟾宝、赖蛤蟆浆

红娘子:为蝉科昆虫红娘子的全虫。处方别名:樗鸡、红娘虫、红女、幺姑虫、红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