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尼斯基基:绿道网让广东慢下来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9:41:04

绿道网让广东慢下来

2011-04-26 11:18:47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北京) 跟贴 16 条 手机看新闻

他们指望绿道网的出现,可以使广东从失衡回到均衡,从失调回到协调,可以在经济高度发达时摆脱环境恶化、资源枯竭、能源扼颈的“幽灵”,对30年不曾暂停的双脚进行慢慢的调养。

内文导读:2372公里绿道网 可供游人和骑车者进入

          政府工程的人气与商机

          广东省副省长:十二五末绿道网将覆盖全省

记者  胡雪琴广东报道

30年前的广东,追求的是速度。

速度,更快的速度。那时候的广东人喊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这口号曾经像灯塔一样,照亮了人们对于财富的渴慕、对于未来的期许以及对新生活的展望。

速度,改变了广东,也改变了中国。

这一次,广东人希望慢下来。

他们希望在经过了30年竭尽其能、不计体力的奔跑之后,能够稍微停下来,看看路边的光景,看看自己曾经创造的一切,奇迹和苦果,快乐和哀伤,幸福和不幸,喜剧和悲剧。

让幸福跟得上脚步,成为广东的新选择。

让广东慢下来的是一条路,以及无数条相同的路。他们把这条路叫做“绿道”,无数条绿道形成的路网,就叫做了“绿道网”。他们指望绿道网的出现,可以使广东从失衡回到均衡,从失调回到协调,可以在经济高度发达时摆脱环境恶化、资源枯竭、能源扼颈的“幽灵”,对30年不曾暂停的双脚进行慢慢的调养。

他们要幸福。

绿道网是他们幸福的新指望,是他们的幸福突破口。

“绿道网是加快广东转型升级与建设幸福广东的结合点。”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说。

3月底的广州,在那条叫做“绿道”的道路上,满目都是夺人心魄的绿。相同的绿、相同的标识、相同漫长的一眼望不到尽头。单车道上,有两人骑着双人自行车在风驰电掣,也有人骑着单车在你追我赶;人行道上,有人在散步,也有人在轻快奔跑,还有人徜徉在路边的花丛中……尽管你无法从每个人的脸上都看到幸福、畅快、惬意,但至少可以确信,没人会选择在绿道上抒发哀伤。

“绿道”在以标准化的模式绿了广州的时候,东莞也绿了起来,增城也绿了起来,还有很多城市计划绿起来,像广州一样,用他们曾经引以为傲的速度,织出一张能够使他们慢下来的路网。他们用连锁和快速消费式的一致行动,来为自己寻求未来的幸福。

人人都喜欢幸福。2010年11月15日,温家宝总理视察珠三角省立绿道1号线珠海段时,称赞建设珠三角绿道网“这件事情办得好”。省委书记汪洋则感慨:“从来没有哪个工程像绿道网这样受到老百姓的热捧。”分管珠三角绿道网的广东省副省长林木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走上绿道,你就能体会到那种幸福的味道。”

这一次他们不再迷恋“广东速度”,不再迷恋“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次他们喊出的口号是:“改革开放看广东,宜居城乡还是看广东。”

他们以为,绿道网可以为广东引发一场超越经济、超越GDP本身的革命,就像30年前那场被叫做“改革开放”的革命一样。

“绿”、“道”、“网”

绿道网,由绿色的道路组成的网络。权威的释义是:一种线性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铁路、沟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内设可供游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居住区。

2010年,广东省完成了珠三角九个城市的绿道网络,全长2372公里,将珠三角连成了一张大网。

这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绿化带”,还包括171个驿站和休息点,以及停车场、自行车租赁、餐饮、卫生、安保等服务设施。

如此看来,这巨大的网,本义应是:用道路,来取悦每个行走其上的普通人。

但绿化带并不陌生,尤其在南方,怎样能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在绿化方面我们曾经有过很多工程,譬如青山绿水工程、河流整治工程等等,为什么绿道网与以前所有的绿化工程都不同?因为绿道网有两个关键因子,一是绿道,二是联网——这些都有严格的规范标准来界定。而过去的绿化工程标准不同,景观各异,较难达到整体效果。”3月24日,广东省副省长林木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3月24日,广州。这是2010年刚刚建成的一条广东省立绿道。左边是珠江沿岸,有大片的绿地公园;右边则毗邻主干道,不时有机动车呼啸而过,但有绿化带隔离,另有两条道路夹在郁葱之中,一条是人行道,一条是自行车道,尽管不宽,但显得惬意,安全。

自行车道上,不时有人骑单车掠过;人行道上,有行人在缓步前行。几位老人在珠江边公园里,走着,说笑着,到一个绿道驿站中休息。

在外观上看,绿道与其他绿化景观不同的重要一点,是它有自己独特的身份标识。在广州、东莞和增城,记者看到了不同的绿道,有位于繁华市区的绿道,也有位于乡郊野外的绿道,但它们都有共同的标识系统,有统一的内部标识牌,还有统一的外围指示牌,清一色的白柱绿标。

“网”是绿道最重要的特征。“一定要成网,”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时,林木声副省长反复强调,“绿道一定要成网,没有网就没有功能。”

因为成网,所以“一眼望不到尽头”,它们都通向远方,与其他绿道互联互通。

《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中了解到,在建设“网络”时,各市都经历了两个阶段。

首先,盘点自己的自然资源,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世界遗址之类,过去都散落在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由于绿道网,很多被人们熟视或忽视的这些自然、人文景观,重又被重视起来。

其次,串联。通过绿道网将这些点串联起来。

“绿道最重要的标准是对慢行道两边的绿化带作出严格的规定。绿道分为三种,宽度也有不同。都市型绿道,每边要建10米绿化带;郊野型绿道,每边要建50米;生态型绿道,每边要建100米。”广东省东莞市绿道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常路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东莞绿道连通线上,串联了沿线旅游景点及兴趣点200多个。这些点都有一个共同的专业名称即生态节点。在这些生态节点上,一般会建有一些必不可少的设施,如厕所,休息驿站,或者小卖部等。每个驿站会配备数百辆自行车出租给游客。

3月25日,记者走访东莞市松山湖绿道时,看到驿站附近,很多年轻人骑着单车飞驰而过;路旁有一个小小花园,很多人走进花园,在花丛中观赏、拍照。东莞市民老吴告诉本刊记者:“东莞越来越漂亮了。到周末,我们一家就会开着车到松山湖绿道网,把自行车架在车上,到了目的地就下来骑车,一家人玩得非常开心。” 

政府工程的人气与商机

这是一项政府工程。

2009年8月,广东省住建厅联合省委政研室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了《关于借鉴国外经验,率先建设珠三角绿道网的建议》,提出了5年基本建成绿道网。

2010年1月,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将珠三角绿道网的建设目标定为“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

在这次会议上,省委书记汪洋专门就绿道网建设进行了总动员。

2010年的一天,绿道网建设范围内的九个城市的市委书记和市长分别收到了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出的信函——《关于开展珠三角绿道网规划建设的工作意见》。这份函件不是给市委、市政府发的公函,而是给他们个人发的私人信函,可见意味深长。

广东省将绿道分成两个层级:一是省立绿道,二是市立绿道。前者为连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绿道,后者为城市内部的绿道。去年,广东六条省立绿道全部拉通,今年主要进行市立绿道建设,即城市内部绿道建设。明年主要进行后续功能开发。

进展如此迅速,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珠三角绿道网建设,需要多少资金?谁来解决?

“有些人一听珠三角建起了2000多公里的绿道,心想这得要花多少钱啊?”林木声说,其实“花钱并不多”。

他给《中国经济周刊》算了一笔账,珠三角建设2000多公里绿道,共花了30个亿,平均每公里绿道花费约为150万元。而高速公路呢,每公里造价少则三五千万,高则近亿元。

“30亿仅能用来建设几十公里的高速,但我们用这几十公里的高速换来了2000多公里的绿道,值!”

林木声说:“这笔钱摊到珠三角九个市并不多。”他表示,省政府一文不出,由各市自行解决。

《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中了解到,各市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各不相同。深圳是由市政府全部出资;广州恰恰相反,由区县自行解决,市政府并不出资;而东莞市则是市镇各一半。

而当记者走在广州二沙岛的绿道时,看到一个节点公园内赫然立着一块石碑,上刻“传祺公园”。原来该园由广汽集团自愿出资1100万建成,回报是以其子品牌“传祺”命名。

在绿道网建设上,各地政府欢迎社会资金介入,而社会资金也踊跃参与。记者了解到,某城市绿道上的驿站建设就是由一家公司自愿出资兴建的,换得的是驿站的经营权。而记者在广州驿站中看到的3G便民信息服务点的电脑,也是由中国移动公司无偿提供的。

“很多企业都积极主动参与绿道网建设。”广州绿道办负责人何俊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因为绿道网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大家都会到绿道来休闲。哪里有人气,哪里自然就有商机。”

相比资金,更为现实的问题是:2000多公里的绿道网,要占地多少?怎么征地?

“绿道本身是生态工程,切忌用反生态的手段来建设。”林木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广东省确定了建设绿道的三条原则:

首先,要因地制宜,利用原有的便道系统,按照技术指引来建设,足矣。

其次,少大开大挖,避开需要征地的地方。绿道的最大好处就是千姿百态,不要整齐划一。需要弯就弯,需要直就直。

再次,少搞永久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因为永久就意味着钢筋混凝土结构,绿道不需要这些,需要的是生态型的花草绿地。

广东省住建厅副厅长蔡瀛表示,绿道路径很多是水边、田边、山边,这些在城市规划中,原本都是“边角料”,而绿道网建设正是利用了这些不起眼的“边角料”汇成了大网络。

不过也有例外。“东莞做绿道,最难的就是土地问题。” 东莞绿道办副主任张常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因为绿道有规定的绿化控制带,除了慢行道本身的5米外,还有两边的绿化隔离道,最短都市型也需要两边各留10米,这样,占地达到25米。对于寸土寸金的东莞来说,用地就非常困难。”

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如果是从一个市的层面来推动,会遇到很多部门阻力,包括各自部门对用地的理解与安排,比如农业局以后可能要划农保地;水利局说要划水源保护区;国土部门会让你办两证一书等等。现在广东省统一规定绿道建设用地属生态用地,绿道游径按照‘机耕路’处理便解决问题了。”

记者了解到,近期,浙江省某个城市到东莞取经要做绿道时,张常路提醒道,“如果没有省里的统一规划,仅仅土地这一块在市这个层面,就会遇到一定的阻力。”

绿道的市与市连通问题,也要依靠“统一规划”来解决。

林木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省立绿道网涉及到的市与市之间要连通,城市绿道涉及到的区与区之间要连通。市立绿道在一个城市内部统一规划即可,但市与市之间的协调难度要大得多。譬如,甲市说我要这样走,相邻乙市说我要那样走,结果,两条线平行不能相交,自然无法成网。”

记者在广州采访时了解到,为了连接问题,广州和东莞就“吵了好几架”。

“大家都想自家建的绿道最好看,最生态。谁也不希望一条绿道走过来,你那边郁郁葱葱,我这边光光秃秃,甚至工厂青烟直冒。”何俊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经过协商,双方都各退一步,终于达成共识,制定两市跨界绿道建设的整体规划,并顺利实施。”

对此,广东省住建厅专门约请每相邻两市一起谈,反复协商,制成统一的跨界绿道网规划,协调一致,最终完成了全省联网。

在各地政府看来,“省里重视”,最直接的体现是省委书记汪洋的督促。据记者了解,汪洋经常会问各市领导:“你们那绿道建得怎么样?我什么时候要到你们那看看绿道网。”

他曾有这样的表态:“省委书记、省长都价廉物美,你们需要我们说什么,我们就说什么。但你们不能光说不做,不仅要做,而且一定要做好。”

有时,某个市领导就会接到汪洋这样一个电话,“今天我到你们那去了。你们那有什么地方、什么地方需要改进一下。”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也有某市绿道办负责人吐露:“我们压力大,说不定什么时候,汪书记就微服私访来考察呢!”

“毕竟,我个人能看到的绿道网是有限的。”汪洋如是说。2010年,他提议组织了“省内青年记者绿道行”;今年3月,北京“两会”期间,他又和中宣部商定,于4月份组织中央媒体记者实地采访珠三角绿道网。

拦住城市“狂奔”的绿“墙”

绿道网改变了广东的什么?

“绿道网主要改变的是人们的感受,让人们远离城市的喧嚣,体会到大自然的宁静,体会到身心的愉悦。”林木声副省长说。

曾参与2009年绿道网建设提议的广东省住建厅副厅长蔡瀛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作为一名城市规划人,我们一直对城市的发展有一些困惑。”

困惑之一是:在国内的很多城市中,普通市民可能难以享受到绿地。实际上,在为城市做规划时,都会预留绿地,但规划落实后,往往会走样,要么绿地被楼宇挤占;要么即便被保留,但却被一些机关和大企业圈为私有,普通市民最终还是丧失了绿地。规划图上漂亮的规划绿地,始终难落实。

困惑之二是:城市无序扩张的前景堪忧。堵车、污染等大城市病的全面蔓延,令城市管理者措手不及,也给城市的规划者和决策者提出了严峻挑战。城市规模在狂奔,人口在膨胀,环境质量在下降,导致城市的活力在下降,城市的竞争力在弱化,市民的幸福感也在普遍下降。

“几年前,我曾经到美国做访问学者。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工作者,专业导致我对纽约的中央公园印象颇深,那是一块真正让普通老百姓享用的一块绿地。关键是,遍布全美都有这样让普通百姓享用的绿地。”蔡瀛有点感慨,“这些绿地虽然当时没有被做成楼盘开发,却给城市带来了永久的红利。不仅改善了环境,给市民带来宜居家园,同时也阻止了城市的盲目蔓延,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增加了城市的竞争力。”

珠三角也需要像美国纽约中央公园那样,真正可以让普通老百姓享用的绿地。“将绿地还给百姓,让城市无法无序蔓延,也就是汪书记强调的,不能到处‘摊大饼’。”蔡瀛说。

“去城市化”是绿道网建设的一个标准。与蔡一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张常路也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城市中绿道建设标准,最厉害的要数‘绿化带控制距离’,绿道两边要留出10米的绿化带。”

“一旦这块地被建成了绿道,就谁也拿不走,就成了一条控制城市无序蔓延的紧箍咒。这就是城市的一条绿色生态廊道,也是城市的生态银行。”蔡瀛说。

世界最早的绿道

“绿道”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美国景观设计大师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1867年完成的作品: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Boston Park System)。其设计理念是:改良美国城市环境,在都市之中保留、恢复自然,以期实现人与自然在城市工业社会之中的和谐关系。该规划将北国东部城市波士顿的四个大型公园以及其他的绿地系统联系起来,长达25 公里。

全球绿道纵览

美国东海岸绿道

从美国北部的加拿大边境延伸至美国南部佛罗里达州,全长约4500公里,是全美首条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和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的绿道,连接了两个国家、15个州、1个特区、23个大城市和122个城镇及重要的州府、大学校园、国家公园、历史文化遗迹。美国绿道建设的要求是:所有居民都应能在15分钟内从家或工作场所到达最近绿道。

英国伦敦“绿链”

1929年,英国大伦敦区域规划委员会制定了《伦敦开敞空间规划》,引入了绿化隔离带概念。1976年后的伦敦规划继承并发展了“绿道”理念,并将该理念加以延伸,形成包含不同类型的绿色通道组成的“绿链”(green chain)理念,其目的除了保护大多数开敞空间之外,还重视开发这些绿色通道的旅游休闲潜力。

德国鲁尔区

为改善旧工业区及旧城区的城市形象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德国鲁尔区将“绿道”建设与工业区改造相结合,通过7个“绿道”,将原本脏乱不堪、破败低效的工业区,变成了一个生态安全、景色优美的宜居城区。目前,鲁尔区已成功整合了区域内17个县市的“绿道”,并在2005年对该“绿道”系统进行了立法,确保了跨区域“绿道”的建设实施。

法国卢瓦尔河绿道

法国卢瓦尔河流域绿道法文名称“La Loire à vélo”,意译即“骑自行车的卢瓦尔河”。此“绿道”位于法国中西部地区,全长近800公里,横跨法国卢瓦尔大区和中央大区两个行政大区、6个行政省、8个大中城市以及1个地区级自然公园,沿途设有14个自行车租赁和维修服务点,150个可接待自行车的餐饮住宿点,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和自然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

广东省副省长:十二五末绿道网将覆盖全省

作为珠三角绿道网建设的主要负责人,林木声副省长有着22年的绿道情缘。

1989年,时任广东团省委副书记的林木声带领他的团队应邀赴美进行单车游。“当年,美国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比中国先进很多。同时,美国还有一条慢行系统。我们沿着这条慢道,花了一个半月时间,骑单车横跨美国大陆,从东海岸到了西海岸。这次游历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何时中国也能有这样一条慢行系统?成为我当时内心深处的期盼。22年后,在珠三角的大地上,终于可以实现当初的梦想。”林木声对《中国经济周刊》深有感触地说。

“让珠三角慢下来”

林木声说,建设绿道网有“三个重要”: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改变珠三角形象的重要窗口;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早在2008年12月,国务院批准广东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这是珠三角在新时期转型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之一。规划指出,珠三角在经济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面临一些挑战,如土地开发强度过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较弱,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凸显,传统发展模式难以持续。

“生态方面将往哪个方向发展?如何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林木声说,“从这个意义上说,做绿道网是落实《规划纲要》的一个重要内容。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珠三角发展到现阶段的内在需求。”

林木声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珠三角发展到这个阶段,需要加点什么?经济发展要加,基础设施还要继续建设,但更重要的是要加点生态的东西,加点环保的东西,加点和改善老百姓感受直接相关的东西。

“其实,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体现。珠三角经济发展如一列快速奔跑的列车,如果不用慢的元素去中和,这列列车注定是难以持续的。一张一弛谓之道,有快有慢,才能达到和谐统一。绿道网就是要让珠三角慢下来,获得自身的平衡与和谐,保障今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绿道立法”试点已开始

珠三角绿道网建设借鉴了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与美国绿道相比,珠三角的绿道网建设有何不同之处?林木声向《中国经济周刊》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美国绿道有三大特点,一是起步早,里程长,从上个世纪40年代起步,迄今里程已达9万公里;二是美国有法律保障,规划、建设、管理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三是在绿道理论研究、功能开发、公众参与和资金保障上,有一套成熟的运转机制。“美国的土地私有制令绿道用地比较麻烦,但美国公众特别是社会志愿组织的参与,消解了这个不利因素。”

珠三角起步晚,但也有优势。从严格的意义来说,美国的绿道网有些仅仅连通,但没有“绿”,仅是慢行道而已。“而我们‘绿’的要求很高,超过了美国。”

“我们也要建规立制。目前,已经在深圳和珠海试点,因为他们有立法权。在绿道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先搞规范试点,地方性法规不行,先做一个行政规章也行。”

林木声认为,绿道的管理比建设更重要,如果建好了老百姓不满意,那就是做无用功。“绿道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领域;绿道的吸引力源于绿道类型和功能的多样性;绿道的生命力在于必须选择与当地社会需求相适应并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方式。”

“今后,我们要积极开发绿道的功能,譬如,休闲功能、运动功能、人文教育功能、科普功能还有旅游功能等。”林木声说,“这是一门大学问。”

让市民安心上街

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林木声坦言,他内心一直有个观念上的纠结,那就是:绿道网能否发展成为城市的慢行系统?

所谓城市慢行系统,即在城市建立遍布全市的人行道或者单车道,让市民走出家门,就可以安全骑车或者步行。

这不是新概念。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城市规划建设时,原本有慢行系统,供行人和自行车通行;但到了80年代中后期,骑自行车的人锐减,大家都时兴骑摩托车,行人也不多,于是,有些城市在城建中,干脆就取消了慢行道,有些甚至连人行道也没有了。

林木声希望,能借建设绿道网之机来恢复城市慢行系统。

如果绿道网是供市民闲暇休闲之用,那么城市慢行系统则为市民出行之用。前者要求有道、有绿、有网,但后者仅需要有道、有网。不过,后者的网要比前者密得多,是城市的微循环系统。市民走出家门就可以上城市慢行系统,可以低碳出行,选择步行或者骑自行车。

林木声说:“城市交通不仅能让汽车风驰电掣,也要让老爷爷牵小孙子可以安安心心地上街。”

但林木声副省长的设想,在很多专家看来,有些“奢求”的意味。“现在,城市格局已定,特别是特大型城市,道路和周边的建筑物都已成形,供车行驶的路面尚且不够,何从划出慢行道呢?城市慢行系统取消容易、恢复难。”有城建专家说。

但也有交通专家旗帜鲜明地表示支持:城市慢行系统理应恢复。城市交通系统的改革迫在眉睫,而珠三角绿道网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在城市市区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恢复城市慢行系统,限制私家车出行。

连港通澳

林木声向《中国经济周刊》描绘了珠三角绿道网的未来:从2010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完成珠三角绿道网建设,用五年时间完成广东全省绿道网建设。

按照“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的计划,各地要全面配套完善珠三角省立绿道的绿化和驿站、标识、环卫等功能性设施,使绿道网更加便利、宜人、舒适、安全;同时,大力推进城市绿道建设,让绿道嵌入群众日常生活,并与省立绿道连通,提高可达性。

“未来,我们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与港澳连通,共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港澳尽管并没有建成绿道网,但并不妨碍我们和他们连通。二是向粤东西北延伸,让绿道网贯穿全省。有了珠三角的先行先试,他们的建设将会更有经验,造价也会更低。”林木声说。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位于粤北的清远市和粤东的汕头市、粤西的云浮市已经开始行动。

“到‘十二五’末,绿道网将贯穿全省。”林木声语调畅快地说,“届时,广东全省将形成一张一路山水相依、林茂草萋、城郭稳约,一路欢歌笑语、其乐融融的绿道网。”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