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贞绫歌曲视频:新中国外交“史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16:20
新中国外交“史记”
 

图为1944年夏,毛泽东乘坐美军观察组的吉普车与赫尔利、张治中从东关机场驶进延安街头。
由著名外交题材纪实文学作家陈敦德创作的《新中国外交年轮丛书》,包
括《接触在1944:美军观察组》、《合作在1946:军调岁月》、《崛起在1949:开国外交纪实》、《迈步在1955:周恩来飞往万隆》、《破冰在1964:中法建交纪实》、《探路在1964:周恩来飞往非洲》、《胜利在1971: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纪实》、《解冻在1972:中美建交纪实(上)》、《起航在1979:中美外交纪实(下)》等9卷。该丛书全部内容由一根红线贯穿,这根红线就是从抗日战争后期到现在党的正确外交路线。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正义、进步、进取、胜利,始终是党和国家外交政策和对外活动的本质和主流。作者以世界的、历史的眼光,客观、准确地描述和刻画了新中国领导人驾驭国际风云的杰出才识、超凡的领袖魅力和惊天动地的外交伟业。写作中,作者用春秋信笔,不为尊者讳,不为疏者隐,不带任何偏见,用事实说话,还原历史的原貌和真相。作品中描写的历史人物,包括中外最高领袖在内的政要和知名人士数以百计,包罗了二战后期以来党和国家几乎所有重要的涉外事件和活动,可谓卷帙繁浩,头绪众多,气象万千,内容深广。作家陈敦德擅于通过这些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和人物来着力表现首脑外交,通过细节的精心谋篇,在他的笔下,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尼克松、卡特、基辛格、戴高乐、尼赫鲁、田中角荣等历史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栩栩如生,极富可读性。
长达280多万字的《新中国外交年轮丛书》被外交家们称赞是新中国外交的“史记”。作家陈敦德在十多年的采写过程中,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和动人故事。
《新中国外交年轮丛书》最多篇幅叙述与反映的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的外交政策及外交实践。比如: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提出“打扫房子再请客”和“建交要经过确认一个中国的谈判”、“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方针”、“我们需要一个和平国际环境”和“中国愿意和任何国家在平等、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和友好合作关系”等重要外交思想,以及周总理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时代进步潮流,为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奠定了基础。这些思想和原则至今仍是中国处理和发展对外关系的准绳。这部丛书不仅全面反映了毛主席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为党和国家作出的所有重大外交战略决策与行动,举凡新中国成立前在延安接待美军观察组和在军调部同美蒋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和作出抗美援越与抗美援朝的决策、支援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坚持反霸立场、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伟大理论和作出打开中美关系的决策等等,还集中反映了以周恩来为首的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开拓者们殚精竭虑、审时度势、折冲樽俎,广交五洲朋友,谋求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的智慧和能力。





《新中国外交年轮丛书》
陈敦德著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大使开讲:亲历共和国外交
 
本报讯 你想了解周总理生前最后一次会见外宾时的感人情景吗?你想知道日本天皇访华的始末吗?你想一睹共和国外交前辈黄镇将军的大家风范吗?那么,去打开这套书——《“见证历史:共和国大使讲述”丛书》。
由外交笔会和前外交官联谊会组织并交由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辞书出版
社出版的这套丛书,作者阵容强大,几乎囊括了中国驻美、日、德、法、英等国,及拉美、中东、南亚等热点国家地区的前大使。每部作品,都是大使们个人视角中历史片断的纪实。其中从新闻记者走向外交官、足迹遍布五大洲、并为中国与联邦德国建交做了大量艰苦而又充满睿智工作的驻联邦德国大使王殊,写出了《五洲风云纪》;抗日战争时期就参加革命,转而从事外交工作的驻印度大使李连庆写出了《我在印度当大使》;20世纪80年代末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使日本、在日本官方与民间广为结交,使日本在西方国家中首先打破对华制裁并实现中日关系史上迄今绝无仅有的日本天皇访华的驻日大使杨振亚写出了《出使东瀛》;在法国从事新中国外交工作40年,与从戴高乐到萨科齐等历任总统建立起特殊友谊、经历中法关系曲折历程、终使中法关系峰回路转并进一步加强的驻法国大使蔡方柏写出了《从戴高乐到萨科齐》;在中东地区长期工作,与中东、北非地区各国领导人零距离交往并目睹那里风云变化的时延春大使写出了《中东枭雄》;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西班牙语专家、从事拉美地区外交工作三十余年的黄志良大使写出了《中拉建交纪实》;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工作17年、见证了从20世纪60—90年代非洲历史变迁以及中国与非洲国家友好交往发展历程的江翔大使写出了《我在非洲十七年》;先后在叙利亚、埃及、土耳其任职,亲历了中国与这些同为世界文明古国的国家重续友好篇章的詹世亮大使写出了《出使土耳其埃及记》,《给共和国领导人当翻译》则出自我国驻莫尔多瓦参赞蒋本良之手。
丛书即将出版的其他作品,作者有参与中美建交艰苦谈判的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亲历“乒乓外交”全过程的金桂华大使等。
紧扣“见证”与“亲历”是这套丛书的突出特色,作者以自己外交的亲身参与,亲眼所见,栩栩如生地写出重大外交事件的过程、生动的外交细节、精彩的外交生涯、感人的外交风采,进而多视角地回顾了新中国的外交历程、真实地披露新中国的外交档案。
这套丛书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出版规划重点项目,拟于2009年国庆60周年之际全部出齐。在2月18日举行的首批作品出版座谈会上,与会专家认为,新中国和平发展的历史,伴随着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史。无论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如何,新中国的外交始终为全世界所瞩目。它取得的所有辉煌,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外交人不畏艰险、坚持不懈、用智慧取得的丰硕成果。《“见证历史:共和国大使讲述”丛书》在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客观、真实地记录了新中国的外交历程,以生动的文字、珍贵的图片反映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再现新中国外交人的风采,既是生动的共和国外交史教科书,也是学者研究新中国外交的珍贵资料。




钱其琛绝密的平壤之行
 
如何通报颇费斟酌
中国与韩国的关系,多年来在中朝关系中一直是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如无实在必要,尽量避免涉及。80年代初我国松动与韩国的关系以来,凡有较大的行动,都主动向朝
方通报,尽力做好朝方的工作。1992年与韩国谈判建交,当然更不能例外。但如何向朝方通报,却颇费斟酌。中央经过反复权衡,认为事关重大,从中朝友好关系考虑,为了表示对金主席的尊重,也有利于做好朝方的工作,决定以转达江泽民总书记口信的方式,派国务委员兼外长的钱其琛前往平壤向金主席当面通报。
秘密离京 抵达朝鲜
1992年7月15日清晨,钱其琛一行乘专机离京赴平壤。为了保密没有乘民航班机。专机上空空荡荡,只有我们六七个人,钱外长与我们交谈了几句后没有再多说话,大家都沉默不语,好像在思索着什么。
专机停稳后,钱其琛外长走下舷梯,朝鲜政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金永南前来迎接,并告诉他马上去外地见金主席。在戒备森严的机场上,不远处停着一架苏制直升机,可乘坐10人左右。机舱中间靠一侧有一张小桌,钱外长和金外长隔桌对面而坐,其他人就挤坐在他们身后两侧的座位上。直升机起飞后发出的隆隆声震耳欲聋,两位外长虽近在咫尺,但他们在说什么,一点也听不到,只看到他们间或露出微笑,气氛尚较轻松。
直升机一直在崇山峻岭上空飞行,40分钟后在一个山谷中的平台降落。我们分乘几辆车牌上带有红五星的高级奔驰轿车离去,这在朝鲜一看便知是金主席的客人。车子驶出山谷,转了几个弯,一片偌大的湖水便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就此判断,这里就是延丰湖了。金主席在全国各地有很多别墅,延丰湖是他夏天常去的地方。轿车驶到一幢专为客人准备的别墅前停下,金永南外长请我们进去稍事休息,等候会见通知。
延丰会见 气氛平淡
上午11时许,钱其琛外长一行乘车来到另一幢宏伟的别墅前,金主席正在门口迎接。他身着深色西装,精神矍铄,看不出已是80岁的人。双方人员进入会见厅,隔着会谈桌对面而坐。在金主席简单表示欢迎之意后,谈话正式开始。
钱外长首先转达江总书记的口信。口信中称,根据朝鲜半岛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与韩国建交的时机已经成熟,现特派国务委员兼外长钱其琛同志向您通报我们的考虑和决定,相信能得到您的理解和支持。口信表示,中国将一如既往致力于发展中朝友好关系。通报结束后,屋内很静。金主席沉思片刻,首先有礼貌地表示感谢。接着他说,关于中国与“南朝鲜”关系问题,中国既然已经决定,那么就那样办吧。我们将继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什么困难,我们将自己去克服。说完之后即起身与钱外长等握手告别。这次会见,是我参加过的历次会见中金主席谈话最少、气氛最为平淡的一次,与他过去会见中国客人时的谈笑风生形成鲜明对照。
会见后回到我们休息的别墅,金永南外长陪我们共进午餐。饭后,金外长陪我们乘直升机返回平壤。
返回北京 汇报成果
钱其琛外长一行从平壤回到北京,已近当天下午5时。接我们的同志说,马上去中南海,直接向江总书记、李鹏总理汇报。钱外长汇报了与金主席会见的情况,大家总的认为,这次去平壤是去对了,金主席有些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他还是从两国关系的大局出发,对中国的决定基本上表示了谅解,不愧为老一代领导人。
中韩建交按我原定计划,于当年8月24日在北京由两国外长签署公报。中朝关系一时稍冷,后因金主席逝世出现一段平淡时期,其后逐步恢复正常。
(《出使韩国》延静著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