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多久上征信:《上海印象》之一《东方明珠》 配音:马崇武 任志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47:03

 ',1)">
东方明珠
作者:胥智慧 姚雪
百年来,这座城一直是中国现代变迁的缩影。自1843年开埠以来,上海仅用数十年时间,就从一个滨海县城发展成为“中国第一繁盛商埠”,一个“气象繁荣”的国际化大都市。2010年,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它把上海的城市面貌和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让这颗东方明珠变得更加璀璨夺目。
这个清晨的外滩,刚刚苏醒。黄浦江畔,汽笛的鸣响,破开平静的水面,将日出江花,写成一幕撩人心扉的风景。所有的记忆,在顷刻间被打开。那些老去的影像,还有过往的时光,从来没有被这座纷繁的都市遗忘。江这头,海关大楼的钟声“东方红”,悠然奏响上海每天生活的序曲;江那岸,东方明珠塔,又将上海昨天的故事开始续写。

闭上眼睛,想象中的上海正款款走来。那是一个女子,包裹着窈窕的身线。她住过狭长的里弄,每天的生活在锅碗瓢盆里开始,在邻里街坊的家长里短中结束。她目睹了中国第一盏电灯的亮起,见证了中国第一部电话的接通,欣赏到西方第一部半有声电影,还承载了世界国际金融中心的辉煌……这些老旧的片断,犹如驶在她心海的船。即使表面上,她已和任何一个成功和要强的都市女子一样严肃,但在内心,却仍然有一条温婉的河流,就像那潺潺的苏州河一样。黄浦江上驶着现代化的轮船,它是连接世界的;而苏州河上飘着的白帆,它是连接家乡的。
上海,是一杯精心研磨、调配、烹煮和啜饮的咖啡,馥郁的芳香,弥漫了整个城市。咖啡是舶来品。明朝天启年间,徐光启刚刚把意大利传教士带入时,咖啡还只是番人苦涩的茶汤。但几百年后,中国的上海,已是另一番光景。一个喝咖啡的人,比一个喝茶或喝酒的人更具有上海质感。在这里,无论是摩卡、蓝山、爱尔兰、拿铁,还是卡布其诺、意大利特浓,上海人从咖啡中品咂着人生的况味。
也只有在上海,咖啡被喝出了文化,与那里的人情事物相默契,一如淮海路的西洋小楼,徐家汇的大教堂,外滩沿江的“万国建筑博览群”……上海的品味、上海的情调、上海的气息,弥漫在这座城市的任一处角落。
百乐门,这个老上海情调最为浓郁的地方,正带着往日浪漫的记忆,重新融入新上海的生活里。斗转星移,多少事物,因为上海而沉浮,也因为上海而重生。

最美的,还是夜上海的风情。十里洋场,说的是上海,因为“十里南京路”。霓虹灯下,滚滚红尘,滔滔市声,川流不息。这条路上,来往的观光车、涌动的人群、琳琅的店铺、摇曳的灯箱,尽现上海的小资情调和都市的摩登风情。永安百货公司楼前,邂逅一场萨克斯。流转的旋律,如同一杯醇香的红酒,在迷幻的午夜,让人们温柔地品尝。短暂的沉醉,再回到现实,夜上海依旧、依旧这般倾城,如《花样年华》中的女子。
脱下了旗袍的上海,仍会让人惊羡。它超凡脱俗的美丽,从来都在一颦一笑间,无须雕饰。即使变换着不同角度,看到的,是这座城市水一样的风韵,以及那些铺洒在城市里如花的幸福。
经常,在上海高楼林立的繁华地带转个弯,就会看到石库门。不过一线之隔,就仿佛穿过时光隧道,由现代转向过去,由彩色褪至黑白。
这时的上海,一如沉浸于孵茶馆的老者,在老虎灶升腾的蒸气里让时间慢慢流逝。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石库门与上海有着难解难分的情结,它是这座城市真正的骨架和脉络。上海是“无边无际的弄堂的海洋”,曾经多达9000多处。在那些黑白泛黄不断闪着划痕的老电影里,那些嘈嘈切切里绕出婉转音韵的声音里,上海弄堂被一遍遍生动淋漓地展现着。而其中最动人的那个景象,莫过于近在咫尺的两人隔着过街楼,他满心欢喜地听着她唱……
石库门的弄堂似一道深远的记忆,顾盼悠悠的风景,牵引出老上海的烟火气息。没有装饰华丽的院落,没有姹紫嫣红的风景,然而弄堂深处,深藏着百年的老坛,将巷子熏得微醉。半开半掩的窗户,阳台的晾衣杆,老旧的木楼梯,都是这里的主角。那些糯糯的吴侬软语,被唱进了窄窄的阁楼上。一声樱花或玉兰的轻唤,便拂起淡淡的过往云烟。
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上海人,历经30多年摄影实践,出于“记录、整理上海飞速变化的每一感人细节”,他走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在他的黑白照片上,保留下了上海城日新月异的建筑风貌和上海人渐变的生活方式。在这间由厂房改建而成的艺术中心里,阳光透过悬梁旁的窗户,映照在墙上一幅幅怀旧气息甚浓的照片上,领着人们回到或熟悉、或陌生的过往岁月中。停在老房子前的三轮车、诉说着上海邮政百年历史的科林斯式列柱、还有太古洋行的界碑被当作了弄堂的铺路石——这些曾经在这座城市上空洋溢的情感,是那样温暖而和煦。

苏州河水,一路缓缓流淌。此时的黄埔江,依旧泛着微微的波澜。水中的涟漪,荡漾着深深浅浅的从前,从无到有,从缓至急。而我们,不必沉入水底,去打捞过去的烟尘。只需,将浦江的记忆、城市的传奇,从容地装进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