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龙洞堡地图:“飞豹”研制历程及性能参数介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5:19:02
一、研制背景及性能参数新飞豹战机飞行训练
1974年初,中国海军在西沙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暴露出缺乏海军航空兵空中支援的问题。因此空军也迫切希望拥有兼有战斗机和轰炸机性能的新型飞机。1976年6月,三机部下属各单位的设计精英云集北京,被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出各自设计方案。
进入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百业待兴。军队建设也不得不为经济建设让路。同期的歼轰-7也落得个经费削减,进度放缓的地步。1982年英阿马岛一战,阿根廷超军旗攻击机发射AM39“飞鱼”导弹击毁英国皇家海军“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这给中国军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岛战争后,中国海军开始探讨轰炸机、水面舰只、潜艇三位一体的联合作战模式。于是到了1982年11月,歼轰-7、歼-8全天候型计划再次全面启动。
歼轰-7飞机采用常规布局。采用中等展弦比后掠式上单翼,外翼带气动扭转,翼根带填角。歼轰-7飞机长22.325米,翼展12.705米,停机高度6.575米,飞机最大起飞重量28 475千克,最大外挂重量6500千克,最大M数1.70,最大使用表速1210千米/小时,转场航程3650~4000千米。歼轰-7的作战半径1650千米,是中国现役轰-5型飞机的两倍。在飞行控制、火控和武器系统方面,603所正确处理了对空攻击、自卫与对地、海攻击的关系,以对地、海攻击为主;高空特性与低空特性的关系,以低空突防为主。
2004年初,海空军在西安进行了两架歼轰-7新改型接收仪式。歼轰-7A出现若干外观特点:整体风挡,无翼刀等等。应该指出的是,这一时刻的“飞豹”A绝对不止两架,但总数量却受制于涡扇-9的数量。更重大的歼轰-7改型也在研制中,总的来说,这一改型实际上是一种全新设计,只不过有部分机体还和歼轰-7相同。据传此型号被称为歼轰-7B,也有传说实际就是歼轰-8。一个更虚幻的说法是歼轰-7B将采用并列双座双垂尾布局,结合当初空军希望要一种并列双座战斗轰炸机的想法,有一定道理。外形的改动工作量很大,说明研制单位对其的作战对象、环境有了全新的想法。飞行控制系统将彻底大改,取消配重、翼刀等落后的控制手段。B型采用火控、电子设备将进一步改进,涡扇-9届时将全面国产化。另外,将采用更深入的隐身技术。目前并列双座这一说法较为受网友肯定。
性能数据:
机长:22.32米
翼展:12.70米
机高:6.57米
最大平飞速度:1.7马赫
最大起飞重量:28475千克
最大外挂:6500千克
作战半径(正常载弹):1650千米
转场航程:3650千米
机载武器:共7个外挂点。可挂载C-801/802反舰导弹,PL-5系列格斗导弹,炸弹、火箭弹等。另有1门双管23毫米机炮
 
二、研制历程一波三折

资料图:仰视起飞中的飞豹
“飞豹之父”陈一坚
与新中国的航空事业共同成长
1930年,陈一坚出生在福州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陈昭奇是一位爱国学者,在福州大学任教。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到了福州,幼小的陈一坚,只得随父亲的学校撤到南平。
“千里南疆雾茫茫,故国土,自难忘。狂涛骇浪,几处设国防。狼烟四起曾相识,泪如倾,气填膺。”这首《江城子》是陈一坚院士在上个世纪90年代写下的。那时的陈一坚,早已把毕生的心血和青春全部奉献给了共和国的航空事业,而他第一次看见飞机,却是前来狂轰滥炸的日本飞机,以至于半个世纪过去了,一提起航空和飞机,陈一坚的第一印象就是“泪如倾,气填膺。”
让陈一坚欣慰的是,他的航空生涯与新中国的航空事业共同成长,他是新中国第一批飞机设计员,参与了我国第一架歼击机的仿制研制工作;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发动机空中试车台;参与设计了我国第一架大型飞机。而其中,让他最为自豪的,就是“飞豹”。
“飞豹”全称歼击轰炸机,它既能够承担歼击机争夺制空权的作战任务,也能够担当轰炸机对地对海攻击的职责。它的“出世”不仅填补了我国战斗机种的空白,而且与当时世界同类第三代先进战机性能不相上下,一举跨越了国外歼击轰炸机几十年的发展历程。
但就是这架“飞豹”,在数十年的研制过程中几上几下,差点中途夭折;就是这架“飞豹”,在第一次实弹演习中,遭遇意外变故,让在座的人员无不心惊胆战。而这些故事从来都没有公开发表过,面对家乡媒体,陈一坚院士向记者讲述了这其中一个个不为人知的内幕。
“飞豹”研制历经波折差点中途夭折
上世纪70年代,我国急需研制一种在平时能对敌人起威慑作用,战时能取得局部战争胜利的“撒手锏”武器。歼击轰炸机的研制因此提上日程。国家首先考虑这个新机种能够和国外友好国家联合研制。1979年,陈一坚奉命随团出国谈判、考察。外国人的方案很快出炉了,但是合作条件很苛刻,核心技术不给,要价21个亿,研制碰到了困难。
1983年4月19日,因为邓小平的批复,“飞豹”列入国家重点型号飞机,研发工作转入全面详细设计阶段。时年53岁的陈一坚,开始了他人生中最重要、最辉煌,也是最艰苦的日子。
当时,陈一坚以总设计师的胆识和战略眼光,大胆决策,选用国际上先进的军用飞机设计规范,组织设计人员学习,消化新规范,并用老规范对照验证,使飞机设计水平跃上了新台阶。
研发过程中,“飞豹”虽说小问题不断涌现,但是并没有出现致命的、颠覆性的缺陷,可是试飞时,“飞豹”却出现了一个致命的缺陷:只要飞机一跨入0.95到1.05这个马赫数区间,方向舵就开始了莫名地震动,结果全机都在震动,最后飞行员连仪表都看不清楚,非常危险。
为解决这个问题,陈一坚冒险要求飞行员在方向舵上装传感器,停留在问题区间测量震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测试时,因为停留太久,方向舵整个振飞了,最后飞行员将没有方向舵的“飞豹”安全降落在机场,才没有引发更大的事故。事后,陈一坚运用试验数据对飞机进行了改进,从而避免了“飞豹”再次出现震动。
如今,“飞豹”早已正式设计定型,并装备部队使用。“飞豹”研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陈一坚是第一获奖人。但是陈一坚仍然说,“飞豹”不是他个人的功劳,是中国航空人的成就。
“飞豹”首次实弹演习遭遇意外变故
上个世纪90年代,在我国一个海上靶场,一艘靶船在七八级的海浪中上下颠簸,忽隐忽现。远处一架新型战机全副武装呼啸而至,这是“飞豹”的第一次实弹演习。
在演习观测室内,我国党和军队的高层领导端坐在大屏幕前,密切注视着演习的每一个细节。“飞豹”的研发代表、总设计师陈一坚也在观摩人员之中。当时在靶船不远处,正停泊着一艘我国海军的军舰。结果在“飞豹”的雷达上,靶船的信号很微弱,而军舰的信号却很清晰。导弹发射还是不发射?陈一坚说,那一阵子,他的手心全是汗,就怕出事,要是真的把自己的军舰给打了,责任太大了。
经过权衡,指挥部最后决定放弃演习。几天后,演习再次开始。这一次“飞豹”表现得很出色,演习非常顺利,靶船在冲天火光中缓缓沉没,而经历了实弹考验的“飞豹”却一飞冲天,拉开了它充满传奇色彩的军旅生涯。1998年11月,在珠海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飞豹”第一次公开亮相,成为本届航展上的头条新闻。199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建国50周年盛大阅兵中,6架“飞豹”组成的空中梯队,成箭形编队整齐地飞越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
陈一坚说,看着“飞豹”从天安门上空飞过,一个背负了十几年的沉重包袱总算卸了下来,回想十几年来“飞豹”的研发历程,酸甜苦辣各种滋味涌上心头。而最大的感触就是“飞豹”来之不易。
 
三、装备国产中远程制导武器 性能先进

中国自行研制的飞豹战机起飞中
装备国产中远程制导武器
全新研制的“飞豹”飞机综合航电火控系统,是目前国内最复杂的多外挂、多武器、双操纵系统,同步配套研制的对海对地中远程精确制导武器,技术起点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些关键技术的全面突破和各种技术问题的及时解决,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飞机的各项战技指标和部队的使用要求。


得到温总理的赞扬:冲天飞豹,了不起!
200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一航一飞院,并参观了一飞院展室。
展室中一架架排列整齐的飞机模型一下子吸引住了温总理的目光,温总理快步走到模型前,饶有兴致地向身旁的吴光辉院长一一询问。吴院长向总理详细介绍了这些一飞院研制的国家重点型号、ARJ21新支线飞机和一飞院正在开展的预研型号情况。在介绍到“新飞豹”飞机时,温总理笑着指着全副武装、威武雄壮的“新飞豹”模型,行家般地说:“这架飞机好像很有战斗力啊。”
一旁的张亚平书记向总理介绍说:“这就是前些时候飞出国门,参加俄罗斯军演的‘新飞豹’战机。”
“冲天飞豹,了不起!”温总理赞许颔首。
 

中国空军改型飞豹战机双机编队升空

资料图:飞豹战斗轰炸机四机编队

资料图:中国空军歼轰-7A飞豹双机编队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