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真情男子会所:理解与证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32:43
论文应该到哪里发表?如果能够理解并能证明,那么就寄给数学杂志;如果能够理解但无法证明,那么就寄给物理学杂志;如果不能理解但能证明,那么就寄给经济学杂志;如果既不能理解也无法证明,那么就寄给心理学杂志。

  虽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是却一语道破了这几门学科的区别。

  就拿次贷事件来说,从常识上看,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美国的低收入者一夜之间都可以住上大房子。然而,华尔街的数学家们却能发明出来一个公式,依据历史资料来对贷款的违约风险进行评估,进一步,经济学家们根据这个仿佛能够“点石成金”的公式,不仅能够证明那些低收入者住上大房子是合理的,而且通过给他们提供贷款,还能为银行、保险公司创造出更多的利润。

  最终结果怎样呢,这些通过复杂的数学公式包装证明出来的理论,还是未能战胜“天底下不会有免费午餐”这样一个简单的常识。这常常让我想起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他在获奖感言中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一直相信数学……但经过一生的追求,我问自己:逻辑到底是什么,谁去决定缘由……”

  两家华尔街著名投资公司的不同命运,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LTCM)创立于1994年,掌门人是梅里韦瑟(Meriwehter),被誉为能“点石成金”的华尔街债券套利之父。他邀请了华尔街一批证券交易的精英加盟: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Robert Merton)和舒尔茨(Myron Schols)、美国财政部前副部长及美联储副主席莫里斯(David Mullis)、所罗门兄弟债券交易部前主管罗森菲尔德(Rosenfeld)。这个精英团队内荟萃职业巨星、公关明星、学术巨人,被称为“梦幻组合”。

  LTCM以“不同市场证券间不合理价差生灭自然性”为基础,利用计算机处理大量历史数据,通过连续而精密的计算得到两种不同金融工具间的正常历史价格差,然后结合市场信息分析它们之间的最新价格差。如果两者出现偏差,并且该偏差正在放大,电脑立即建立起庞大的债券和衍生工具组合,大举套利入市投资;经过市场一段时间的调节,放大的偏差会自动恢复到正常轨迹上,此时电脑指令平仓离场,获取偏差的差值。舒尔茨和默顿将金融市场历史交易资料,已有的市场理论、学术研究报告和市场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电脑数学自动投资模型。在1994~1997年间,LTCM业绩辉煌骄人。成立之初,资产净值为12.5亿美元,到1997年末,上升为48亿美元,净增长2.84倍。每年的投资回报率分别为28.5%、42.8%、40.8%、17%。

  但是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风暴引发了全球金融动荡,LTCM所沽空的德国债券价格上涨,它所做多的意大利债券等证券价格下跌,它所期望的正相关变为负相关,结果两头亏损。而它的电脑自动投资系统面对这种“违背历史规律的不合理现象”,依旧不断放大金融衍生产品的运作规模,由此造成该公司的巨额亏损。它从5月俄罗斯金融风暴到9月全面溃败,短短的150天资产净值下降90%,出现43亿美元巨额亏损,仅余5亿美元,走到破产边缘。9月23日,美联储出面组织安排,以美林、摩根为首的15家国际性金融机构注资37.25亿美元购买了LTCM的90%股权,共同接管了该公司,从而避免了它倒闭的厄运。

  与LTCM的“梦幻组合”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近年来在华尔街声名鹊起的数学家西蒙斯与他的复兴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Corp.)。在公司的200多名员工中,将近1/2都是拥有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的顶尖科学家,涵盖数学、理论物理学、量子物理学和统计学等领域,其中包括贝尔实验室的著名科学家Peter Weinberger和弗吉尼亚大学教授Robert Lourie。所有雇员中只有两位是金融学博士,而且公司从不雇用商学院毕业生,也不雇用华尔街人士,这在美国的投资公司中堪称绝无仅有。

  “我们不雇用数理逻辑不好的学生,”西蒙斯说,“好的数学家需要直觉,对很多事情的发展总是有很强的好奇心,这对于战胜市场非常重要。”

  西蒙斯曾经获得过全美数学界的最高荣誉,与华裔科学家陈省身共同创立了著名的Chern-Simons定律。1978年,他离开石溪大学创立私人投资基金Limroy,该基金最初主要采用基本面分析方法,例如通过分析美联储货币政策和利率走向来判断市场价格走势。1982年西蒙斯创立了复兴科技公司,1988年他关闭了Limroy,并在3月成立了大奖章基金,当年该基金盈利8.8%,1989年则开始亏损,西蒙斯不得不在1989年6月份停止交易。在接下来的6个月中,西蒙斯和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家勒费尔(Henry Larufer)重新开发了交易策略,并从基本面分析转向数量分析。

  “我没有想到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投资。”西蒙斯说,那一段时间他主要投资于外汇市场,“随着经验的不断增加,我想到也许可以用一些方法来制作模型,预见货币市场的走势变动。”

  1990年以后西蒙斯开始走上成功之路,经过几年炫目的增长,大奖章基金在1993年达到2.7亿美元,并开始停止接受新资金。到2005年,基金规模达到50亿美元,在扣除了高额基金管理费与利润分成以后,依然为客户提供了年均复利34%的收益,这一业绩远超同期的巴菲特与索罗斯。

  对比LTCM与西蒙斯的复兴科技公司,虽然它们都运用数学模型进行投资,但是数学更像是一种工具,“缘由”才是重要的。前者的数学模型仅来自历史数据,而后者更加重视直觉与好奇心,这大概也是经济学家与物理学家思考方式的根本区别所在。

  物理学可以理解,无法证明?这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但我们只要稍微回顾一下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从地心说、日心说、万有引力说、相对论,到量子物理、超弦理论……就不难理解,人类其实从未找到过这个世界的终极真理,如果有哪个理论能被证明出来是正确无误的,那才是咄咄怪事。

  所谓理论,仅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中,与“客观性”无关。任何“科学的”理论总是临时性的,你永远不可能证明它。不管看到多少只天鹅是白的,都不能证明“天鹅都是白的”这样一个全称命题,所以,科学理论就不是用“归纳法”而是“演绎验证法”。一个好的理论的特征是:它能给出许多在原则上可以被观测否定或证伪的预言,预言每验证一次,我们对这理论的信心就增强一分;若有一个新的观测与之不符,我们只得修正或者抛弃这理论——这就是波普尔在《科学探索的逻辑》(The 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一书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索罗斯大约是波普尔最著名的学生,他自称是一个失败的哲学家。当他将其师的科学哲学主义、量子物理学的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数学上哥德尔不完备定律一股脑搬进了金融投资领域,意外地成为了投资大师。不过他的《金融炼金术》理论普通人实在难以理解,或许他应该把论文寄给心理学杂志,对行为金融学倒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最后,纳什先生自己是如何看待“逻辑的缘由”这个问题的呢?他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继续说道:“……我的探索,带我从形而下到形而上,最后到了妄想症,就这样来回走了一趟。在事业上我有了最重大的突破,在生命中,我也找到了最重要的人。只有在这神秘的爱情方程式中,才能找到逻辑或缘由来。今晚我能站在这里,全是你的功劳。你是我成功的因素,也是唯一的因素!谢谢你!”

  这一番感人至深的肺腑之言,表达了纳什对他妻子艾利西亚——一位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毕业生——的感激之情。插图/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