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生产月饼的厂家:纪念农民韩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37:00
山东农民韩进,今年39岁。因为2010年养羊遇上羊瘟,加上2011年种植6亩卷心菜8分钱一斤都卖不出去。屋漏又遭连阴雨,韩进绝望了,于2011年4月某日上吊自杀了。

  左邻右舍都说,韩进很本分,很勤劳,是个好农民。

  其实,改革开放以来,从1985年起,农民种地、养殖遇上韩进遭遇的农民何止千千万万。90年代中后期自杀的比较常见,种地养殖经常性的赔本,加上负担日重,几乎在每个农业县每年都有几个农民自杀的。农民家庭要是没有成员外出打工收入维持其小农家庭经营,几乎80%的小农家庭经营都要破产。韩进的家里如果有人在外打工,我想韩进的小农家庭经营还是可以维持的,可能就不会死了。

  中国的农民工转变为市民比较难,因为农民工收入不得不用于维持小农家庭经营。这是中国有2亿多流动着的农民工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在所有先发国家和地区转型过程中都是没有的现象。

  电视上经常报道某某“农民”种植养殖了什么什么东西而发了大财。当然有。但大多数农民种植养殖是赚不到钱的。1985年,农民要是养20头猪,种20亩粮食,就是专业户、万元户了。1985年的一万元至少相当于现在的20万元。农民现在依然养20头猪,种20亩粮食,收入一万元都难。这就是今天农村青壮年人打工去,老人在家搞农业(主业副业化)的原因。韩进39岁,夫妻都在家里种地养殖,几乎没有抵抗小农破产的能力,当然会很坎坷了!

  勤劳而本分的韩进兄弟不该走的,该走的应该是我国落后的农业制度。

  我国农业从1985年开始,由“短缺阶段”进入“供求平衡阶段”,在农业的“短缺阶段”,农民只要追求产量增长就可以了,因为增产与增收是同步的。农业在水利等基础条件较好和种子、肥料、农药等供给充足的背景下,农业追求产量增长是非常简单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就可以了。所以,1982年“分田单干”,1984年出现了“卖粮难”。在1985年之后,农业进入“供求平衡阶段”,增产与增收不同步了,甚至增产会造成减收(因为农产品价格弹性系数非常低,像韩进种植的卷心菜,一旦出现过剩,过剩1%,价格要下降5%以上;像粮食要是短缺1%,价格至少要上升5%,如果国家没有充足储备的话,粮食短缺1%而价格甚至可能上涨10%)。因此,在农业“供求平衡阶段”,其农业制度就必须帮助农民追求“价值和价格增长收益”——减产不减收,增产也要增收。要帮助农民实现“价值和价格增长收益”,关键就是扶持小农组织起来搞“一村一品”、“一社一品”,并主导农业产业化。非常可惜,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制度走上了政府把帮助小农致富的责任委托给“龙头企业”、“经纪人”、“中介组织”、“超市老板”等的道路,大量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都给了“龙头企业”和“能人”,且一直到2006年都是禁止小农合作的,直到现在,也没有扶持小农组织起来的实质性政策。这就是小农家庭养20头猪、种20亩粮食由1985年的“专业户”“万元户”沦为今天的“破产户”的主要原因——无法追求农产品“价值和价格增长收益”、甚至被剥夺。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民兄弟韩进是农业进入“供求平衡阶段”之后,而农业制度还在 “短缺阶段”——鼓励小农追求产量增长效益的牺牲品。

  我国的农业正在由“追求价值和价格增长收益” 阶段走向“追求市场份额收益和定价权收益”新阶段,这个阶段不仅需要把小农组织起来搞“一村一品”“一社一品”,还需要扶持农村“小农生产合作社”与城市“居民消费合作社”的联盟(这也是保重食物安全的基础性工作),需要扶持“龙头企业”向海外进军帮助小农合作组织抢占海外农产品“市场份额收益和定价权收益”,而不是扶持“龙头企业”进农村抢小农的饭碗。

  韩进兄弟走了,留下妻子、两个女儿、还有年迈的父母。如果没有外界的帮助或农民合作互助组织的壮大,靠妻子带着一家老小单打独斗种地养殖是没有活路的。不是因为韩进的妻子生产不出农产品,是她生产再多也很难赚到钱,血本无归也难免再发生。

  农民韩进上吊自杀了,他用生命对我国不合理的农业制度进行了控诉,希望国人能够体会到他死的意义,更希望中国的农业制度与时俱进——不仅要在帮助小农追求农产品“价值和价格增长收益”上有所作为,也要在帮助小农合作组织追求海外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市场份额收益和定价权收益”上有所作为。

  以此文纪念农民韩进!愿韩进兄弟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