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几个机场:韩国3%公务员淘汰制能否在中国成为潮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25:12

坐看韩国风潮涌动。这两天,网络上一条“国际新闻”被跟帖一次次热“顶”。这条消息说:由韩国首都首尔市政府发起的“3%公务员淘汰制”得到其他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和社会舆论的广泛好评。韩国行政自治部长官朴明表示说:“由地方政府发起的‘3%公务员淘汰制’正在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如果‘打破铁饭碗’是大势所趋,中央政府也有必要顺应这一趋势。” (3月21日《环球时报》)


所谓“3%公务员淘汰制”的潮流,是指最近几周,韩国16个主要行政机构开始接连采取措施,逐步淘汰不能胜任工作的公务员,并派他们去做一些单调乏味的工作,如捡烟头、监控大街上尾气排放太多的汽车等等;如果这些公务员在工作上没有任何改进,他们将被开除。这个被誉为“韩国打破公务员铁饭碗”的举措,让中国的读者近乎本能地想到了自己的国家。


说起来,韩国公务员与中国公务员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收入待遇相当不错,福利津贴相当全面;工作压力相对较小,稳则机制相对较弱。这使得如果公务员没有受到刑事处分、纪检查处等,基本不会被强制罢免,舒舒服服一辈子,轻轻松松“吃香喝辣”。正因为如此巨大的反差,据韩国统计厅2006年度的调查报告显示,33.5%的韩国青年最想去的工作单位还是国家机关;而在中国,这个数字接近八成。有人戏言,如果韩国公务员捧的是“铁饭碗”的话,那么中国公务员捧的就是“金饭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一项工作毫无压力与危机感却可以舒舒服服的时候,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妄自滥权等诸多问题都会应然而生,一面是高待遇的公务员挤占了大量的公共资源,一面是低质量的服务继续令公共资源劣汰化。这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瓶颈所在。


应该说,打破“公务员铁饭碗”的问题,政府部门似乎一直在努力,这些年也喊得很响亮。1995年《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颁布,明确了辞职辞退的程序、条件及相关要求。1996年,人事部下发了《国家公务员被辞退后有关问题的暂行办法》,对被辞退的公务员的档案管理、辞退费发放等作了补充规定,完善了辞退制度,保障了被辞退公务员的合法权益。2006年1月,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干部人事管理的综合性法律,公务员法正式实施,在公务员的范围、权利义务、奖惩、任用和管理等方面,有很多具体的规定。当时就有媒体解读,认为公务员“一朝考上,就如同进了保险箱、端了铁饭碗”的说法将一去不返了。


遗憾的是,“淘汰机制”的效果并没有明显表现出来。有资料显示,从1996年到2003年底,全国平均每年有2千名公务员被辞退,这与我国已逾六七百万的公务员人数相比,显然很不成比例。即便是公务员法实施之后,由于传统的惯性与执行者的乏力,在权力带来的千般妙处面前,问责的风险和压力基本没有表现出来。规则并没有让公务员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压力,拿着高标准收入,干出低质量工作的局面仍然没有明显改观,“铁饭碗”依然是相当的“铁”。


首尔市长吴世勋日前在发给全市公务员的电子邮件中说:“如果这一令人痛苦的措施能完全消除那些对我们的机构构成威胁并阻碍我们发展的因素,我们就不会再采取别的更令人痛苦的行动。”言外之意有二:这是不得不承受的阵痛;如果仍然没有效果,不排除采取“更令人痛苦的行动”。而事实也证明,这次“动真刀”的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调查,在实施此制度的地方,公务员的工作气氛迅速紧张了起来。公务员们“现在非常遵守上班时间,像以前那样说是去出差,然后就直接回家的‘大胆’公务员已经消失”;以前上班时间还人头攒动的理发店生意少了,周围咖啡店的销售额也比平时少了一半,甚至公务员工会举行集会也只敢利用吃饭时间。可见,公仆意识、忧患意识从何而来?有实实在在的压力,就有实实在在的动力!


政府机构低效问题,也威胁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有忧患意识来应对。曾看到有学者撰文说,“文官制度证明,公务员必须靠铁饭碗”。学术研究或许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但从打造“服务性政府”的角度来看,让公务员更好的屡责,只能寄希望于加强竞争与问责;从现代政府机制的角度来看,公民支付报酬的时候,就已经规定了工作的内容与质量,失职当惩。过去的“一次性淘汰”可能太硬了,直接导致了落实的乏力;而通过“先派去做乏味工作以观后效、再决定去留”的“挫折教育”,令公务员真正能够流动起来,优胜劣汰,应该会营造出为危机意识,产生不错的结果。韩国人正在努力,中国也未尝不可跟进。